余天意 覃宇德 樊坤
摘要:文章將翻轉課堂的教學原理引入高校太極拳公共選修課的教學實踐中,通過文獻資料法、專家咨詢法、問卷調查法和實驗法對臺州學院2016級體育公共選修課的兩個班進行體育教學實驗。研究表明,翻轉課堂教學優(yōu)于傳統教學,為翻轉課堂在高校體育公共選修課教學的實施與推廣提供參考,凝練“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引入我國高校公共選修課的價值,并提出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關鍵詞:太極拳 選修課 翻轉課堂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1839(2018) 4-0081-04
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它擔負著“終身體育”和“全人教育”的重任。太極拳作為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中獨特的體育項目,在健康、育人和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價值,在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中普及太極拳運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對我國現階段構建和諧社會和創(chuàng)建“中國夢”等也具有突出的人文和社會價值。通過調查得知,當前高校體育公共選修課存在著教學內容單一、教法死板、技術動作講演不規(guī)范等不同類型的困境與難題,學生對太極拳的文化內涵、技擊原理、健身原理和太極哲理幾乎一無所知,課外自主學習太極拳的時間少之又少,太極拳健身價值無法得到充分體現,真正教學意義未達到。信息化時代,高校學生過于依賴移動智能設備?;谠摫尘埃咝sw育公共選修課翻轉課堂借助科技信息與現代化網絡資源,在翻轉課堂理念下研究太極拳傳統教學模式,不斷改善當前高校太極拳教學存在的不足,加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進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率,實現“枯燥的學”向“有效地學”轉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重視傳統體育教學的思想和合理性,對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加以不斷改革地繼承、發(fā)展和揚棄。改善傳統教學模式的溝通渠道,擴展傳統太極拳教學模式,為高校公共體育選修課拓寬了模式與路徑,推動了新型教育模式的變革。這對增強青年大學生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弘揚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借鑒太極拳這一載體,身體力行,有利于學生在運動實踐中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進而促進太極拳的傳播與推廣。
1 教學實驗
1.1實驗設計
1.1.1實驗對象
從臺州學院2016級體育公選課的學生中,隨機抽取兩個班,一個班為對照組(30人),另一個班為實驗組(30人)。實驗組采用現代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方法。兩個班的學生在實驗前均未參加過武術相關類項目的學習與輔導,且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的武術基本功無顯著性差異(P≥0. 05)。
1.1.2教學內容與時間安排
(1)太極拳公共選修課的教學內容為主要為42式太極拳,另有輔助練習太極拳基本功(太極樁、太極步等)。
(2)時間安排: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共36學時,18次課,每周1次。每四節(jié)課后進行單元測試,學期最后兩周進行期末考核。教學過程中,嚴格控制實驗組、對照組學生的相關變量,即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教學條件、課時、進度相同,方便調查。
1.1.3操作流程
實驗組將微信作為技術平臺引入翻轉課堂并進行理論研究,進而豐富翻轉課堂的研究范疇。將基于微信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高校太極拳教學,擴展翻轉課堂理論的運用范圍。明確大學體育公共選修課太極拳項目的教學目標,通過進一步的太極拳基本技能學習,使學生在學、練和用等綜合能力上達到一定水平,為學生終身體育的培養(yǎng)打下堅實基礎。
1.2 實驗實施
教學組織翻轉課堂的核心理念為“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因此在教學模式的設計必須以該教學理念為基礎。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總設計師,課前負責給學生錄制教學視頻,以四十二式太極拳教學為例,第一堂課就清楚告訴學生要學習其中的的1-4式,分別為起勢、右攬雀尾、左單鞭、提手。同時,告訴學生如何學生學習、完成什么的學習指引及太極拳的技擊、攻防含義和養(yǎng)生功能,更加注重太極拳文化與技術并重,注重武德、武禮等。給學生布置視頻和理論學習資料并給學生下達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分組學習,通過微信公眾號等渠道進行自主學習。
1.2.1教學手段
用于太極拳公選課翻轉課堂教學的微信公眾號的設計與資源準備。課程組教師集體備課,建立用于太極拳公選課翻轉課堂的微信公眾號,確定公眾號內視頻的內容、長短和問題的思考,同時負責微信公眾平臺定期的更新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接軌。教師適當改善太極拳公選課程中存在的教學內容單一、教法死板、技術動作講演不規(guī)范等不同類型的困境與難題,從學生觀念、師資、教法等內容來分析,不斷地創(chuàng)新,使學生在新穎的教學方法中體會到學習太極拳的興趣,并提升自學能力。將準備好的課程資源上傳到微信公眾號和微信群聊,學生通過關注公眾號進入平臺進行學習、觀看和討論。
視頻制作程序:
小視頻中應包括動作的正面示范、背面示范、分解示范與完整示范。
1.2.2教學管理
視頻教學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整套動作的組成及節(jié)奏,合并課上教師的講解示范,學生基本能掌握較為正確的動作。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隨時通過微信、QQ記錄自己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反饋。教師接到反饋后應立即通過微信、小視頻等方式及時指導學生的學習。待到期末考核測驗前,由教師進行進一步的檢驗和指導,進而起到強化訓練和熟練掌握的作用,學生們的動作基本成型,成績顯著提高。此外通過問卷調查得出信息化時代高校學生(臺州學院學生)對太極拳這一公共選修課的想法以及了解他們的實際需要。采用調查問卷平臺,調查實驗組學生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看法。
1.3 教學評價
1.3.1評價人員、考核組成及考核方式
1.3.2考核標準
經過18周的教學實驗后,根據大學體育公共選修課太極拳項目的教學大綱、考試大綱的要求及評分標準,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分別進行基本功、套路技術內容進行考核。整個實驗過程設立四次單元測試,每個單元考核最高分為25分,四次單元測試考核最高分100分,評委根據學生完成的程度進行打分?;竟Γㄌ珮O樁、太極步)考核每項最高分為10分,評委根據學生完成的程度進行打分。套路測試(42式太極拳片段),考核最高分為100分,評委根據學生完成的程度進行打分。
2 結果與分析
2.1 太極拳公共選修課學生測試成績比較
2.1.1公共選修課學生基本功測試成績比較
該表明太極拳基本功是太極拳項目教學的基礎和關鍵,又稱為初學者的入門功夫。能否系統掌握基本功技術是學好太極拳的關鍵。太極拳項目基本功的掌握程度直接反映了學生的專項身體素質,能為后面完整套路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測試顯示,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太極樁、太極步兩項基本功明顯優(yōu)于傳統教學模式班的學生,差異非常顯著(P 2.1.2公共選修課學生完整套路測試成績比較 本次教學模式改革中,太極拳公共選修課的主要學習內容是42式太極拳片段。套路考核最高分為100分,評委根據學生完成的程度進行打分。結果顯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的42式太極拳片段成績?yōu)?5.3±8.2分,明顯高于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42式太極拳片段成績76.5±9.4分,差異顯著(P 2.1.3太極拳公共選修課學生單元測試成績比較 整個實驗過程設立四次單元測試,每個單元考核最高分為25分,評委根據學生完成的程度進行打分。結果顯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第一單元考核成績(18.6±3.7分)高于對照組(17.8±3.3分),但差異不顯著(P>o.05);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第二單元考核成績(19.1±分)明顯高于對照組(17.9±3.2分),差異顯著(P 2.1.4實驗班學生對課堂設計及自己學習情況的部分情況反饋 通過4周的教學實驗,第8周對實驗班進行間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數為30份,回收問卷28份,有效問卷28份。圖1是學生對微視頻及該模式下課堂互動形式的感興趣程度信息,圖2是學生對現有微視頻內容難易程度的看法。表1是學生對該教學模式參與程度的統計。問卷回收后整理分析顯示,絕大部分學生對微視頻內容以及目前的課堂互動形式感興趣,他們認為微視頻內容對他們來說沒有難度,且能在教師發(fā)布微視頻后課前主動地學習體育知識、參與體育技能的訓練并與同學互相交流學習中的難題。 此外,學生們就該教學模式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與建議,見表2、表3。結果顯示,學生普遍認為微視頻內容7-10分鐘較為合適,認為體育課中遇到難題后有效的互動和交流的方式是找老師解決和小組討論。 問卷統計結果顯示,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對課堂教學模式設計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自己學習情況滿意度(P 據研究發(fā)現,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學生體質測試成績明顯提高。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后學生的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女生的仰臥起坐和男生的引體向上成績明顯高于實驗前。此研究表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通過多方面的刺激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技術動作。 3 結語 3.1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翻轉課堂的核心理念為“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總設計師,課前負責給學生錄制教學視頻并告訴學生太極拳的技擊、攻防含義和養(yǎng)生功能,更加注重太極拳文化與技術并重,注重武德、武禮等;倡導在線與課上授課相結合的模式,使學生們在學習環(huán)境更為開放寬松,學習氛圍更加活潑生動,師生和生生間的互動更加便捷,這些都大大增強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進而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對體育課和太極拳項目的探索欲望和學習興趣。該教學模式拓寬了學生的思維和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理論知識,實現了知識學習的個性化。此外,視頻教學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整套動作的組成及節(jié)奏,合并課上教師的講解示范,課下的復習思考等,都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條件反射或建立新的動力定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隨時通過微信、QQ記錄自己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反饋。教師通過接到反饋后,亦可以通過微信、小視頻等方式及時指導學生的學習。待到期末考核測驗前,由教師進行進一步的檢驗和指導,進而起到強化訓練和熟練掌握的作用,學生們的動作基本成型,成績顯著提高.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基本功水平、整套動作成績和單元考試成績等都明顯優(yōu)于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們的運動技能成績提高了,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也就上去了。 3.2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非常適用于大學體育公共選修課教學 課前教師可組織成立多個學習小組,為學生自學時產生的問題構建環(huán)境。部分學習小組自己能解決問題,則鼓勵該學習小組內部進行自主探索,找到解決方案。如存在一定難度的學習小組則可通過協同合作來讓各小組之間建立有效聯系和溝通,通過小組間協作進行解決,如仍解決不了則可以請教教師。教師可在學生進行技術學習時選擇讓學習小組進行展示學習效果,即進行教學比賽,通過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小組間互相評分等手段有效利用木桶理論,找短板。該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尤為注重實踐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實踐過程反復摸索總結,提高了課堂效率,也使學生開始注重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練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從聽覺、視覺、感知覺等多途徑接受信息,學生的思維活動更加活躍,思維空間更加廣闊,為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奠基。綜上,高校太極拳公共選修課中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明顯優(yōu)于傳統授課模式,即認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非常適用于大學體育公共選修課教學。 3.3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體育公選課在應用在研究方法上仍需不斷創(chuàng)新 翻轉課堂在我國高?,F階段還處于探索階段,實驗中也具有局限性,對其的開展推行仍需結合實際不斷加以考察、改進。本項目就是在借鑒國內外翻轉課堂研究的基礎上,將翻轉課堂應用于高校太極拳公共選修課中,使高校太極拳公共選修課的教學模式拓寬,合理的把傳統教學模式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結合起來。然而在研究方法上仍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將現代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結合到傳統教學模式中,吸收兩者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而非簡單的照搬、抄襲。教學方式結合傳統武術教學優(yōu)點與現代信息化技術特征,將青少年喜愛的微信、QQ、網絡直播等形式融人當教學過程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等軟件設備將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運用到高校太極拳公共選修課程當中。只有通過不斷實踐、改進、完善,才能探索出適應高校體育公共選修課教學規(guī)律,利于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葉 青,李 明.高校傳統教學與翻轉課堂對比的實證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5(01)60-65. [2]姜成剛.中學體育教學中翻轉課堂運用探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7):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