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芳
李沆擔(dān)任北宋宰相,因為性格內(nèi)向,不愛說話,當(dāng)時的人私下里給他起了個外號,叫“無口匏”,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悶聲葫蘆”。不愛說話,并不意味著思維短路,相反,他是個工作標(biāo)準(zhǔn)很高、總在追求完美、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的人。
李沆在白天上班時,神態(tài)嚴(yán)肅,言談舉止都符合規(guī)范,沒有一點越禮的地方。下了班,照說緊張一天了,應(yīng)該放松一下了,可他在吃過飯之后,必定在書房里正襟危坐,思考需要處理的事情,即使感到勞累,也不肯躺著。他不僅自己如此,還把這種精神遷移到了別人身上,甚至連皇帝也不例外。
景德元年(1004),明德皇太后不幸去世,僅僅過了兩天,正飽嘗喪母之痛的真宗皇帝就接到了宰相李沆的一道奏書,內(nèi)容是要求他立馬上朝辦公聽政。這事在誰看來都未免不近人情,真宗皇帝自然也沒有理睬。兩天后,李沆的又一道奏書呈了上來,真宗還是來了個以靜制動。又過了兩天,李沆見來文的不行,便帶領(lǐng)文臣武將一幫人,來到萬安宮門前,像集體上訪一般,非要請重孝在身的皇帝出來對話。真宗無奈,“號泣見之”,悲痛的心情還遠(yuǎn)沒有平復(fù),李沆卻一句勸慰話都沒有,理性得近乎冷酷地說: “軍國事繁,不可暫曠。愿以天下為念,早俞眾懇?!痹蹅儑椰F(xiàn)在內(nèi)憂外患,軍國大事很多,不能有一刻暫停,請您以天下為念,早點出來工作吧!
李沆不僅要求皇帝能夠勤政,而且還經(jīng)常變著法子給他心里添點兒堵,經(jīng)常把當(dāng)時天下所發(fā)生的一些災(zāi)禍,不管是水災(zāi)、旱災(zāi)還是盜賊等,都匯總起來,直接向皇帝報告。而且越是皇帝心情好的時候,越要告訴他一些這樣的消息。參知政事王旦很不解,覺得有的瑣碎小事根本不值得一提,為什么總要弄出這些不好的消息讓天子煩心呢?李沆解釋說: “皇上還年輕,應(yīng)當(dāng)讓他知道各地艱難的情況,經(jīng)常懷著憂慮警惕之心。如果皇上不曉得天下百姓的疾苦,又如何能教化、治理天下呢?不然的話,血氣方剛的皇帝如不沉迷歌舞、美色、珍玩,就可能搞些土木、戰(zhàn)爭。我老了,來不及看到了,這是你未來的憂慮??!”多年以后,宋朝通過澶淵之盟換得了暫時的和平,真宗果然大搞封禪、祭水、營造宮殿等勞民傷財?shù)幕顒?。此時,王旦想起李沆當(dāng)年的預(yù)言,不由得感嘆說:“李文靖真是圣人啊!”
李沆做事都有自己的標(biāo)準(zhǔn)和依據(jù),超越了他所設(shè)定的底線,即使是皇帝,他也會大聲說“不”。有一陣子,真宗寵愛上了一個劉姓宮女,打算冊立她為貴妃,一天晚上,派一個使者拿著自己的手諭去見李沆。李沆看了一眼,就拿過燃燒的蠟燭,當(dāng)著使者的面,將詔書燒掉了,并告訴他說: “你回去,就說李沆認(rèn)為這樣做不可?!闭孀跊]辦法,冊立的決定也就此罷休了。又有一次,駙馬都尉石保吉請求擔(dān)任使相,這其實也就是一個沒多大實權(quán)的榮譽頭銜,真宗想關(guān)照一下這個女婿,就征求李沆的意見,不料卻遭到了這位宰相的堅決反對,他說:“賞賜、加封的做法,都要有理由。石倮吉因為是內(nèi)戚,沒有打仗的功勞,就封他為大官,恐怕會招來非議。”真宗心有不甘, “再三詢之”,前前后后向李沆求了許多次情,可李沆就是不為所動,堅持當(dāng)初的意見,這件事也只好擱下了。
工作上力求完美,甚至連皇帝也不怕得罪,可回到生活里,李沆卻仿佛變了一個人。在一般人的想象中,作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首輔,李沆的府邸縱然不是金碧輝煌,也該是深宅大院,亭臺樓閣無所不有的。然而實際的情況卻是,宰相府議事廳前的面積僅夠一輛馬車轉(zhuǎn)彎掉頭,這顯然與宰相的身份十分不符。許多人不理解,紛紛勸他新修或擴建宰相府邸,對此李沆只是一笑,回答說: “這個宅子是傳給子孫的,作為宰相議事廳,確實小了點兒,但作為家庭祭祀、舉辦禮儀活動的場所,還是綽綽有余的。”家里的墻壁損壞倒塌,李沆都沒有關(guān)心過。有一天,花圃欄桿塌了,夫人告訴管理的人不要修葺,以此來試探李沆,李沆每天都從那里經(jīng)過,可都視而不見,毫無反應(yīng)。夫人為此難免會有所抱怨,李沆卻反過來批評她說: “怎么能拿這種事來分我的心呢!”家人勸他修建宅第,他從不理睬,弟弟李維實在看不過眼了,也提及此事,李沆這才說: “朝廷給我的俸祿和賞賜,其實也夠修房蓋屋的,但佛法里說世界總是有缺陷,豈能事事都追求圓滿如意呢?鳥在林中樹枝上做個窩,就已經(jīng)滿足了,我怎么能追求大宅子呢?”
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并不完美,就像人生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憾,李沆對有些事殫精竭慮、苛求完美,而對有些事則坦然面對、忽略不計,人生的境界就在這種加與減的選擇中變得層次分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