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梅,李志強
(1.衢州華友鈷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 衢州 314500;2.北京賽科康侖環(huán)??萍加邢薰?,北京 100083)
負載鈷的有機相用硫酸溶液反萃取獲得CoSO4溶液。由于有機相中含有親水基團,而混合澄清槽在動態(tài)混合澄清過程中無法使油粒完全聚結(jié)分離,所以萃取后的萃余液、反萃取液中都會夾帶油相成分。夾帶的油相若不除去會對后續(xù)鈷產(chǎn)品的純度和性能造成不良影響。
萃余液和反萃取液中夾帶的油相主要為萃取劑、稀釋劑、極性改性劑、金屬萃合物及萃取劑降解后的有機物。溶液中的油按油粒大小分為分散油、乳化油和溶解油。由于油粒顆粒小、親水性強且難以聚結(jié),用去除分散油的方法難以將其去除,所以除油工藝中,乳化油和溶解油的去除是重點[3]。
鈷萃余液和反萃取液的傳統(tǒng)除油方法多采用炭質(zhì)材料,如活性炭、活性焦等。吸附法雖然能達到良好的深度除油效果,但也存在諸多不足:1)炭質(zhì)吸附材料使用后再生困難,耗量大,投資高;2)負載油的炭質(zhì)材料變?yōu)楣腆w廢物,處理成本高,焚燒處理會產(chǎn)生大氣污染問題;3)炭質(zhì)材料吸附選擇性差,處理反萃取液時金屬損失量大。鑒于此,針對鈷萃余液和反萃取液的除油,研發(fā)了高效吸油材料和無害化、資源化新工藝,取得了較好效果。
ORZ復合吸油材料是由苯乙烯和二乙烯苯為主要單體,在致孔劑存在下進行自由基懸浮聚合得到,骨架為苯乙烯和二乙烯苯共聚物,并引入特定功能基。其結(jié)構(gòu)如圖1所示,物理參數(shù)見表1,掃描電鏡分析結(jié)果和紅外光譜分析結(jié)果分別如圖2、3所示。
圖1 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結(jié)構(gòu)
極性粒徑/mm堆積密度/(g·mL-1)平均孔徑/(×10-10 m)孔容/(mL·g-1)比表面積/(m2·g-1)非極性0.3^1.25 0.7^0.75 84^941.08^1.12900^1 100
圖2 ORZ復合材料的SEM照片
圖3 ORZ材料的紅外光譜分析結(jié)果
由圖2看出,ORZ復合材料內(nèi)部具有三維空間立體結(jié)構(gòu),疏松多孔。在范德華力及分子間氫鍵共同作用下,該材料可實現(xiàn)對有機物大分子及其他大分子物質(zhì)的篩選截留。
試驗用鈷萃余液和反萃取液取自某企業(yè)鈷溶劑萃取和反萃取工序,組成分別見表2、3。
表2 鈷萃余液組成
表3 硫酸鈷反萃取液組成
硫酸鈷反萃取液中的鈷為正二價,具有還原性,氧化為三價時自身貢獻COD;另外,硫酸鈷反萃取液呈深紅色,對COD的測定結(jié)果有很大影響:故用總有機碳(TOC)表征其中有機物含量。
試驗試劑:無水乙醇,硫酸,分析純,北京化工廠產(chǎn)品;氨水,25%~27%,分析純,西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產(chǎn)品;COD快速消解測定專用試劑(D試劑和E試劑);純水。
試驗設備及儀器:燒杯(500、1 000 mL),特制玻璃吸附柱(d=20 mm,h=300 mm),BT100型蠕動泵(0.03~380 mL/min),LH-16A型消解儀,漩渦振蕩儀,5B-3C型COD測定儀,OIL460型紅外分光測油儀,總有機碳測定儀。
ORZ復合材料活化:先向吸附柱內(nèi)密實填充ORZ復合材料,再通入乙醇進行活化,活化時間1~2 h。
吸附除油:活化結(jié)束后,以4~5 BV/h的流速向柱內(nèi)通入純水進行淋洗,待出水檢測不到乙醇時停止進水;以2~4 BV/h的流速向吸附柱內(nèi)通入含油料液,開始吸附;按設定時間從出水口取樣,分析出水COD或TOC;待吸附穿透,停止料液進入。設定鈷萃余液中COD質(zhì)量濃度300 mg/L為吸附穿透點,硫酸鈷反萃取液以TOC質(zhì)量濃度40 mg/L為吸附穿透點。
解吸:先以4~5 BV/h的流速向吸附飽和的吸附柱內(nèi)通入純水,置換柱內(nèi)殘留料液;然后,以1~2 BV/h的流速向柱內(nèi)通入乙醇進行解吸,解吸時間4~6 h;解吸結(jié)束后,再以4~5 BV/h的流速向柱內(nèi)通入純水淋洗,待出水中檢測不到乙醇時停止進水,解吸完成。
分析方法:溶液中COD用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測定[4],總有機碳用TOC分析儀測定[5],油用紅外分光測油儀測定[6-7]。
選用2根特制吸附柱,各填裝ORZ復合材料20 mL,填裝高徑比均為3∶1,然后分別以3 BV/h和4 BV/h流速通入料液。鈷萃余液的動態(tài)吸附曲線如圖4所示。
—■—進水;—●—出水。
由圖4看出:萃余液進料流速為3 BV/h時,穿透時間(吸附運行至出水COD質(zhì)量濃度>300 mg/L所用時間)為27 h,單位體積材料可處理料液81 BV;進料流速為4 BV/h時,穿透時間為21 h,單位體積材料可處理料液84 BV。所以,進料流速對ORZ復合材料吸附處理料液量影響不大。
對穿透材料進行吸附—解吸—吸附重復試驗,考察ORZ復合材料的重復使用性能,結(jié)果如圖5所示(進料流速為3 BV/h)。
—■—進水;—●—首次吸附出水;—▲—第2次吸附出水;—◆—第3次吸附出水。
由圖5看出:ORZ復合材料二次使用時,吸附穿透時間為6 h;第3次使用時,吸附穿透時間為4 h。吸附穿透時間都遠小于首次使用時的穿透時間,表明負載于其中的某類物質(zhì)用乙醇、水無法完全解吸或洗脫。
為解決ORZ復合材料再生不徹底的問題,嘗試先調(diào)節(jié)鈷萃余液酸性(pH=2.5~3.0),然后再進行吸附除油。鈷萃余液pH=2.5時,ORZ復合材料的循環(huán)吸附試驗結(jié)果如圖6所示(進水流速為4 BV/h)。
—■—進水;—●—首次吸附出水;—▲—第2次吸附出水;—◆—第3次吸附出水。
由圖6看出,ORZ復合材料的第2、第3次吸附曲線與首次的幾乎重合;而且,穿透時間均超過60 h。這表明,鈷萃余液酸度對ORZ復合材料的除油能力影響較大,對其再生性能也有顯著影響。
硫酸鈷反萃取液pH約為2.72,Co-P507萃合物幾乎不存在。選取1根特制玻璃吸附柱,填裝ORZ復合材料10 mL,然后對硫酸鈷反萃取液吸附除油,進料流速為2.5 BV/h。試驗結(jié)果如圖7所示。可以看出:硫酸鈷反萃取液中的TOC質(zhì)量濃度由125 mg/L降至40 mg/L以下(油質(zhì)量濃度<1 mg/L),單位體積ORZ復合材料可處理硫酸鈷溶液超過500 BV(TOC質(zhì)量濃度<40 mg/L,油質(zhì)量濃度<1 mg/L)。
與鈷萃余液不同,硫酸鈷反萃取液是制備三元前驅(qū)體初級產(chǎn)品的重要原料,除油同時需確保鈷沒有損失。ORZ復合材料和活性炭處理硫酸鈷反萃取液時的鈷損失率對比結(jié)果如圖8所示。
圖7 ORZ復合材料對硫酸鈷反萃取液的吸附除油效果
圖8 ORZ復合材料與活性炭吸附除油時的鈷損失率對比
由圖8看出:用活性炭吸附處理硫酸鈷反萃取液,鈷損失率超過8%;而用ORZ復合材料吸附處理時,鈷基本沒有損失。這表明,相較于活性炭,ORZ復合材料對油的選擇性更好。
某鈷業(yè)公司實際生產(chǎn)的鈷萃余液和反萃取液組成分別見表4、5。
表4 中試鈷萃余液組成
表5 中試硫酸鈷反萃取液組成
中試所用試劑有工業(yè)乙醇(50%)、工業(yè)氨水(15%)、工業(yè)硫酸(4 mol/L)、飽和水蒸氣(0.3~0.4 MPa)、循環(huán)冷卻水、純水等。
吸附柱:特制,不銹鋼材質(zhì),體積316 L,d=500 mm,h=2 000 mm;提升泵:Q=1 m3/h,h=20 m;精餾塔:d=325 mm,h=10 m;再沸器、換熱器、冷凝器、儲槽、電氣控制柜、操作平臺等。
分析儀器:油質(zhì)量濃度采用OIL460紅外分光測油儀檢測。
鈷萃余液除油中間試驗參數(shù)見表6,試驗結(jié)果如圖9所示,經(jīng)濟成本分析結(jié)果見表7。
表6 鈷萃余液除油中間試驗工藝參數(shù)
圖9 鈷萃余液吸附除油中間試驗結(jié)果
由圖9看出:ORZ復合材料兩級串聯(lián)吸附可將100×2.75=275倍床層體積的鈷萃余液中油質(zhì)量濃度從60~150 mg/L降為5 mg/L以下。進水流速為0.55 m3/h(2.75 BV/h),兩級串聯(lián)吸附運行100 h,總處理量為100×0.55=55 m3。
表7 出水中ρ(油)<5 mg/L的經(jīng)濟成本分析
注:電費按0.75元/kWh計,93%硫酸按500元/t計,15%氨水按300元/t計,蒸汽按200元/t計,乙醇按5 000元/t計。
硫酸鈷反萃取液除油中試工藝參數(shù)見表8,試驗結(jié)果如圖10所示,經(jīng)濟成本分析見表9。
由圖10看出:單位體積ORZ復合材料可將152×2.5=380倍床層體積的硫酸鈷反萃取液中油質(zhì)量濃度(20~50 mg/L)去除至1 mg/L以下。進水流速為0.5 m3/h(2.5 BV/h),運行152 h,總處理水量為152×0.5=76 m3≈96.52 t。
表8 硫酸鈷反萃取液除油中試工藝參數(shù)
圖10 硫酸鈷反萃取液吸附除油的中間試驗結(jié)果
項目總消耗支出/元電能129.75 kWh97.31蒸汽0.25 t50.00乙醇0.000 9 t4.50合計151.81
注:電費按0.75元/kWh計,蒸汽按200元/t計,乙醇按5 000元/t計。
用ORZ復合材料從鈷萃余液、反萃取液中吸附除油在技術(shù)上是可行的;對于油質(zhì)量濃度分別為60~150 mg/L和20~50 mg/L的萃余液和反萃取液,綜合處理成本分別為4.57、1.57元/t左右,相比傳統(tǒng)活性炭吸附技術(shù)成本低50%以上。
與活性炭等炭質(zhì)吸附材料相比,ORZ復合材料再生容易,無固體廢棄物產(chǎn)生,吸附選擇性較好,且在處理硫酸鈷反萃取液時,鈷無損失。
用ORZ復合材料從料液中脫除的油可回收,具有較好的經(jīng)濟和環(huán)保優(yōu)勢。該材料可作為鎳鈷、稀土等萃取體系深度除油的優(yōu)選材料。
參考文獻:
[1] 徐昱,王建平,吳景榮.我國鈷礦資源現(xiàn)狀及進出口分析[J].礦業(yè)研究與開發(fā),2014,34(5):112-115.
[2] 張啟修,張貴清,唐瑞仁,等.萃取冶金原理與實踐[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14.
[3] 李程,曾中賢.溶劑萃取工藝中水相除油方法[J].濕法冶金,2014,33(3):161-164.
[4] 郭英.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測定化學需氧量[J].環(huán)境科學導刊,2011,30(2):94-96.
[5] 吳啟航,崔明超.總有機碳分析儀測定常見水的TOC[J].中國測試,2009,35(3):90-92.
[6] 單仲平,許娟娟,陳歡,等.全自動紅外測油儀測定水中油的萃取劑研究[J].理化檢驗(化學分冊),2016,52(5):612-614.
[7] 田金鳳.紅外測油儀對水體中油份的測定[J].地下水,2015,37(3):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