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冰 陳莉莉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yī)院 南陽473009)
原發(fā)性肝癌的發(fā)病率在我國惡性腫瘤發(fā)病率中居第三,肝動脈化療栓塞術(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為臨床非手術治療的首選方案,是在C臂機引導下經(jīng)股動脈插管,向肝動脈注入栓塞劑阻斷腫瘤供血血管,使其缺血壞死,同時注入抗癌藥物使其在腫瘤局部緩慢釋放進行化療,療效肯定[1~2]。但術后可能會因局部組織水腫、肝包膜緊張而引發(fā)疼痛,疼痛程度較為明顯,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煩躁、內(nèi)分泌紊亂等,加上術后穿刺術肢需制動、化療和環(huán)境改變等影響,患者便秘發(fā)生率較高,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治療依從性[3~4]。因此在臨床治療的同時給予行之有效的護理干預顯得極為重要。本研究將預見性護理干預應用于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后患者中,取得了滿意的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72例需行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的原發(fā)性肝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6例。對照組中男22例,女14例;年齡 41~75歲,平均年齡(57.42±4.88)歲。觀察組中男24例,女12例;年齡42~76歲,平均年齡(57.82±4.76)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為首次進行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術前二便正常,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術后給予介入治療常規(guī)護理。包括給予穿刺術肢制動24 h;穿刺點進行沙袋壓迫止血6~8 h;觀察足背動脈搏動、皮溫、局部有無滲出和血腫等;疼痛及心理護理;指導多飲水、進食含豐富膳食纖維的食物和腹部按摩等。
1.2.2 觀察組 給予預見性護理干預:(1)術前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全面的健康宣教,指導進行床上排便訓練,告知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相關并發(fā)癥及其發(fā)生原因,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及便秘發(fā)生原因的認知度,傾聽患者主訴,給予心理疏導,以增強信心和治療配合度。(2)術前指導患者在常規(guī)飲食基礎上進行飲食調節(jié),增加新鮮水果和蔬菜的攝入,避免使用不易消化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暢;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注意在患者排便過程中給患者提供隱蔽的環(huán)境;必要時可遵醫(yī)囑給予藥物促進排便[5]。(3)為患者進行腹部按摩,兩手重疊于患者臍部右側,按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的順序進行按摩,促進腸道蠕動,范圍由外到內(nèi),力度適宜,避免引起穿刺點出血,按摩2次/d;指導患者進行縮肛訓練,即收縮尾骨和恥骨周邊肌肉。(4)術后做好疼痛護理,采用音樂療法轉移注意力等;減少止疼藥物的應用,減少藥物性便秘的發(fā)生[6]。
1.3 觀察指標及評分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1周的便秘發(fā)生情況,便秘相關積分(包括腹脹、Bristol糞便分型積分和排便費力積分)、每次排便時間和生活質量。(1)腹脹積分,0分:無腹脹;1分:輕度腹脹;2分:腹脹明顯、但不影響生活;3分:腹脹明顯、影響生活。(2)Bristol糞便分型積分,0 分:4~5型;1分:3型;2分:2型;3分:1型。(3)排便費力積分,0分:排便不費力;1分:排便稍微費力;2分:比較費力;3分:需外力協(xié)助才可順利排便。(4)便秘:以患者大便干結、排便次數(shù)3次以下、排便時費力或伴有排不盡感等為便秘發(fā)生。(5)生活質量:采用SF-36健康簡表進行評估,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精神健康、精力、情感職能、社會功能和總體健康等方面,每個方面分值為0~100分,分值與生活質量呈正比。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便秘發(fā)生情況及每次排便時間比較 術后1周,觀察組出現(xiàn)4例便秘,發(fā)生率為11.11%(4/36),對照組出現(xiàn)便秘10例,發(fā)生率為27.78%(10/36),觀察組的便秘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每次排便時間為(16.15±2.38)min,低于對照組的(25.36±2.76)min,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5.162,P<0.05。
2.2 兩組便秘相關積分比較 觀察組的腹脹積分、Bristol糞便分型積分及排便費力積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便秘相關積分比較(分,)
表1 兩組的便秘相關積分比較(分,)
?
2.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分,)
表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分,)
對照組觀察組36 36 t P 69.14±9.68 82.35±11.49 5.275<0.05 66.48±11.52 81.43±13.16 5.128<0.05 65.78±10.26 80.22±12.47 5.365<0.05 64.57±12.38 79.61±14.11 4.807<0.05 63.43±10.37 72.65±10.87 3.682<0.05 64.91±11.49 77.52±12.13 4.528<0.05 67.22±11.57 76.18±11.80 3.253<0.05 65.93±11.04 78.57±12.29 5.816<0.05
便秘為臨床常見癥狀,會加重患者的身體不適感及負性心理情緒,影響原發(fā)疾病的術后康復,使住院治療時間延長,增加患者的經(jīng)濟、心理和生理等負擔。以往護理工作中,重點多集中在穿刺點、肢體末梢循環(huán)、化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等方面,護理工作缺乏相關預見性和計劃性。本研究以“未病先治”為理念,根據(jù)明確的護理目標,推行預見性護理干預[7]。通過強化患者對疾病及便秘并發(fā)的相關認知,提高患者對相關知識的認知度和對治療、護理干預配合的積極度,同時指導患者進行床上排便、縮肛門訓練、飲食調節(jié)和腹部按摩等,促進患者胃腸機械運動,加快腸蠕動,同時刺激排便反應,促進肛門排氣及排便,以降低便秘的發(fā)生率,促進患者的康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1周,觀察組的便秘發(fā)生率為11.11%,低于對照組的27.7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每次排便時間為(16.15±2.38)min,短于對照組的(25.36±2.76)min,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5.162,P<0.05;觀察組的腹脹積分、Bristol糞便分型積分及排便費力積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與常規(guī)護理干預相比較,預見性護理應用于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患者中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綜上所述,給予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患者預見性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術后便秘發(fā)生率,改善便秘形態(tài),減少每次排便時間,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牛備戰(zhàn),司爽,陳曙光.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不能手術切除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分析[J].中國綜合臨床,2015,31(10):884-886
[2]呂天石,鄒英華,王健,等.經(jīng)肝動脈化療栓塞術聯(lián)合射頻消融治療原發(fā)性肝癌的現(xiàn)狀[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6,32(1):49-55
[3]侯琳.護理干預對原發(fā)性肝癌肝動脈栓塞化療術患者術后并發(fā)癥及臨床療效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6,16(64):286-287
[4]蔣峰,梁小琴,金爽.以最佳證據(jù)為依據(jù)的便秘防治卡在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24):90-91
[5]劉麗云,許連珠.甘油灌腸法對原發(fā)性肝癌化療栓塞術后患者便秘和腹痛的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7,17(50):35
[6]韓春山,韓靈敏,于曉麗.肝腫瘤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后應用不同鎮(zhèn)痛藥物的效果和不良反應比較[J].中國醫(yī)藥,2015,10(1):13-17
[7]孫敬梅,呂英慧,白麗華.預見性護理在減少肝癌患者動脈介入化療栓塞術并發(fā)癥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1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