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 孫金聲, 黃賢斌, 劉敬平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石油工程學院,山東青島266580)
隨著中國石油天然氣需求的逐步增加及淺部油氣資源的日趨枯竭,勘探目標逐漸向高溫高礦化度深部復雜地層快速拓展。復雜的地質條件導致鉆井液的濾失、流變性能調控變得更加困難。降濾失劑作為控制鉆井液濾失量和流變性的關鍵主處理劑,其抗溫抗鹽性面臨著更高的要求和挑戰(zhàn)[1-2]。近年來,聚合物類降濾失劑由于單體類別豐富,可調性強,在抗高溫、抗鹽方面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正逐步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3-5]。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為主要聚合單體,合成的三元或四元共聚物[6-8]。但由于三元或四元共聚物分子鏈中引入的抗溫耐鹽基團種類不足,導致現(xiàn)有降濾失劑難以同時滿足抗高溫、抗鹽鈣要求[9-11]。 因此,針對深井開采過程中面臨的高溫、高鹽問題,以AM、AMPS、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DMDAAC)、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M)、烯丙基磺酸鈉(SAS)為單體,通過自由基水溶液共聚,研制出了一種新型抗高溫耐鹽鈣五元共聚物降濾失劑,并對其性能進行了綜合評價。
主要試劑: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DMDAAC)、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M)、烯丙基磺酸鈉(SAS),以上試劑均為化學純。引發(fā)劑(過硫酸銨和亞硫酸氫鈉),氫氧化鈉為分析純??垢邷亟禐V失劑Driscal。
主要儀器:IRTRacer-100型紅外光譜儀、HTG—1型熱重分析儀、SD中壓濾失儀、ZNN-D6旋轉黏度計、GGS42-2 型高溫高壓失水儀。
稱取AMPS并溶于自來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質量的AM、DMAM、SAS、DMDAAC,繼續(xù)攪拌至完全溶解,并用NaOH調節(jié)溶液pH值。升溫至設定溫度,加入引發(fā)劑,在氮氣保護下反應一段時間,得黏稠狀液體產(chǎn)物。將所得產(chǎn)物用丙酮反復提純,于103 ℃下烘干粉碎,即得粉末狀降濾失劑。
共聚物降濾失劑的性能與其合成條件密切相關[12]。影響共聚物性能的因素主要有單體質量比、反應溫度、反應時間、pH值、引發(fā)劑用量、單體總濃度。以加入1%合成產(chǎn)品的基漿經(jīng)180 ℃老化16 h后濾失量為評價標準,使用SD中壓濾失儀,固定反應溫度為60 ℃,反應時間為5 h,pH值為7,引發(fā)劑用量為0.4%,單體總濃度為25%,單體質量比為AM∶AMPS∶DMDAAC∶DMAM∶SAS=4∶2∶1∶2∶1。固定其它反應條件不變,改變單因素,通過對實驗條件優(yōu)選,確定五元共聚物的最佳合成條件。
由表1可知,當單體質量比AM∶AMPS∶DMD AAC∶DMAM∶SAS=4∶2∶1∶2∶1時,經(jīng)180 ℃老化16 h后基漿的濾失量最小,為14.8 mL,因此優(yōu)選的最佳單體質量比為AM∶AMPS∶DMDAAC∶DMAM∶SAS=4∶2∶1∶2∶1。
表1 單體配比對產(chǎn)品降濾失性能的影響(180 ℃、16 h)
由圖1可知,隨著反應溫度的升高,加入1%合成產(chǎn)品的基漿經(jīng)180 ℃老化16 h后濾失量先減小后增大,當反應溫度為50 ℃時,濾失量最小,為10.4 mL。原因是當聚合溫度較低時,聚合反應引發(fā)較慢,導致單體不聚或低聚;當聚合溫度過高時,自由基活性較強,聚合反應過快,導致聚合物相對分子量較小,使得降濾失效果不佳。因此,優(yōu)選的最佳反應溫度為50 ℃。
圖1 反應溫度對合成產(chǎn)品降濾失性能的影響(180 ℃、16 h)
由圖2可知,隨著時間的增加,加入1%合成產(chǎn)品的基漿經(jīng)180 ℃老化16 h后濾失量先減小后增大,當反應時間為5.5 h時,濾失量最小,為9.6 mL。這是由于單體的轉化率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大,當反應時間為5.5 h時,單體已反應完全,隨著反應時間繼續(xù)增加,體系中發(fā)生鏈轉移等副反應,影響降濾失效果,因此優(yōu)選的最佳反應時間為5.5 h。
圖2 反應時間對合成產(chǎn)品降濾失性能的影響(180 ℃、16 h)
調節(jié)pH值為5、6、7、8、9,測定加入1%合成產(chǎn)品的基漿經(jīng)180 ℃老化16 h后,濾失量分別為21.4、18.6、9.6、11.6和14.4 mL。可知,隨著pH值的增加,加入1%合成產(chǎn)品的基漿經(jīng)180 ℃老化16 h后濾失量先減小后增大,當pH值為7時,濾失量最小。這是由于當pH值較小時,體系中H+較多,不利于引發(fā)劑的分解,使反應不完全;當pH值較大時,體系呈堿性,引發(fā)劑分解速率過快,導致聚合產(chǎn)物相對分子質量較低,護膠能力不足,因此優(yōu)選的最佳pH值為7。
引發(fā)劑用量對合成產(chǎn)品降濾失性能的影響結果見圖3。
圖3 引發(fā)劑用量對合成產(chǎn)品降濾失性能的影響(180 ℃、16 h)
由圖3可知,隨著引發(fā)劑用量的增加,加入1%合成產(chǎn)品的基漿經(jīng)180 ℃老化后濾失量先減小后增大,當引發(fā)劑用量為0.3%時,濾失量最小,為8 mL。這是由于當引發(fā)劑較少時,導致引發(fā)效率低下,使合成產(chǎn)物的分子量過大,降濾失效果較差,且單體利用率較低。當引發(fā)劑過多時,共聚物聚合度較小,平均分子量過低,因此優(yōu)選的最佳引發(fā)劑用量為0.3%。
調節(jié)單體總濃度為10%、15%、20%、25%、30%,測定加入1%合成產(chǎn)品的基漿經(jīng)180 ℃老化后濾失量分別為22.4、18.4、13.2、8.0和19.6 mL??芍?,隨著單體總濃度的增加,加入1%合成產(chǎn)品的基漿經(jīng)180 ℃老化后濾失量先減小后增大,當單體總濃度為25%時,濾失量最小,為8 mL。這是由于單體濃度較低時,可聚合分子較少,反應速率較慢,合成的產(chǎn)物相較少,降濾失能力不強;單體濃度過高時,反應速率加快,聚合度降低,因此優(yōu)選的最佳單體總濃度為25%。
綜上分析,優(yōu)選出抗高溫、抗鹽鈣降濾失劑最佳反應條件:單體質量比為AM∶AMPS∶DMDAAC∶DMAM∶SAS=4∶2∶1∶2∶1;反應溫度為50 ℃;反應時間為5.5 h;pH值為7.0;引發(fā)劑用量為0.3%;單體總濃度為25%。
利用IRTRacer-100型紅外光譜分析儀對其合成產(chǎn)品的分子結構進行表征,結果見圖4。
圖4 合成的五元共聚物降濾失劑紅外光譜圖
由圖4可以看出,3 442 cm-1處為共聚物中C—H的伸縮振動吸收峰;2 929 cm-1處為主鏈中—CH2—的伸縮振動峰;1 632 cm-1處為DMAA與AM中C=O的振動吸收峰;1 498 cm-1為DMAA與DMDAAC結構中N—H的振動吸收峰;1 445 cm-1為DMDAAC與AM中C—N的振動吸收峰;1 220 cm-1處和1 038 cm-1處為AMPS和SAS中—SO3-的振動吸收峰;792 cm-1處為DMDAAC季銨基團中N—Cl的吸收特征峰。623 cm-1處為AMPS中C—S的吸收峰。表征結果表明,合成產(chǎn)品上帶有單體所特有的目標官能團,且都進行了充分反應。
利用HTG—1型熱重同步分析儀對合成產(chǎn)品的熱穩(wěn)定性進行了研究,結果如圖5所示。由圖5可以看出,五元共聚降濾失劑在136 ℃之前發(fā)生少量的失重,主要是由樣品中少量的水分子揮發(fā)所引起的;在136 ℃到267 ℃之間,分子試樣中酰胺基團、磺酸基團等強親水性基團吸收的結合水開始受熱揮發(fā)[12];267 ℃到336 ℃,熱重曲線陡然下降,此過程是由于分子結構中酰胺基團開始分解揮發(fā)[12];336 ℃到473 ℃,此階段共聚物分子內的磺酸基團開始快速分解,同時共聚物分子的主鏈和側鏈也開始發(fā)生斷裂[13]。由此表明聚合產(chǎn)物的熱穩(wěn)定性較好。一方面聚合物的分子中引入磺酸基團,其具有較強的水化能力,使共聚物分子吸附在黏土表面形成致密的水化膜,從而使得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熱穩(wěn)定性能;另一方面,AMPS含有的側基—CH2SO3Na和DMDAAC鏈中的五元環(huán)狀結構增強聚合物主鏈的剛性,進一步提高合成產(chǎn)物的熱穩(wěn)定性。
圖5 合成的五元共聚物降濾失劑熱重分析圖
向淡水基漿中加入不同質量的聚合產(chǎn)物,測定180 ℃老化后濾失量,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隨著合成降濾失劑加量的增大,基漿的黏度逐漸增大,濾失量逐漸減小;當加量為2.0%時,基漿老化后的表觀黏度為24 mPa·s,API濾失量為6.4 mL,高溫高壓濾失量為25 mL;繼續(xù)增大降濾失劑加量,濾失量變化不大。
表2 合成降濾失劑加量對鉆井液濾失性能的影響
向淡水基漿中加入2%的聚合產(chǎn)物,在不同溫度下老化16 h,測定其濾失量,實驗結果見表3。
表3 老化溫度對合成產(chǎn)品降濾失性能的影響
由表3可知,隨著老化溫度的升高,基漿的黏度逐漸下降,濾失量逐漸升高。但即使經(jīng)過180 ℃老化后,基漿仍具有良好的流變性能,且老化后濾失量為6.4 mL,仍維持在較低水平;當老化溫度為190 ℃時,API濾失量明顯增加,表明合成產(chǎn)物抗溫達180 ℃。聚合產(chǎn)物分子鏈中含有酰胺基團和磺酸基團等親水性基團,可以吸附在黏土表面形成致密的膜結構,而季胺基團與黏土顆粒的靜電作用較強,使得聚合物高溫下不易脫附,且能阻止黏土高溫去水化,因此聚合物具有良好的高溫穩(wěn)定性。
向淡水基漿中加入2%的合成降濾失劑,養(yǎng)護24 h后加入不同質量的NaCl或CaCl2,測定180 ℃老化后流變、濾失性能,實驗結果見表4。由表4可知,含2%聚合產(chǎn)物基漿的黏度隨NaCl含量的增大而逐漸降低,這主要是因為NaCl的存在使共聚物與黏土顆粒的高溫聚結作用更加明顯,即使NaCl含量達到飽和,鉆井液在180 ℃高溫老化后API中壓濾失量僅為15.6 mL;含CaCl2的鉆井液經(jīng)高溫老化后,仍表現(xiàn)出較好的流變性、降濾失性能,CaCl2含量為1.25%時,經(jīng)180 ℃高溫老化后鉆井液的API中壓濾失量僅為7.2 mL。
表4 不同鹽加量對加有2%合成降濾失劑基漿性能的影響
合成濾失劑分子鏈中含有—CH2SO3Na和五元環(huán)狀結構,使分子鏈剛性較強,不易受鹽鈣侵入影響而脫附[14-15];側鏈中大量的磺酸基團耐鹽鈣性能優(yōu)越,高溫下不易于主鏈斷裂,且可以與羥基等親水基團形成穩(wěn)定的共軛體系,阻止鹽鈣離子侵入,從而提高整體抗鹽鈣能力。
將合成產(chǎn)品與國外同類性能優(yōu)異處理劑Driscal進行對比,分別測定其在淡水基漿(400 mL自來水+0.3%無水碳酸鈉+4%膨潤土)、飽和鹽水基漿1#(1#+35%氯化鈉)、1.25%氯化鈣基漿(1#+1.25%氯化鈣)和復合鹽水基漿(1#+4%氯化鈉+0.5%氯化鈣)180 ℃老化16 h后的濾失量,結果見圖6。從圖6可以看出,與基漿相比,加入不同降濾失劑的基漿老化后的濾失量均明顯下降。在4種基漿中,加有五元共聚物的鉆井液濾失量均為加有Driscal的二分之一左右,表明五元共聚降濾失劑具有較好的耐鹽鈣降濾失性能。
圖6 不同降濾失劑在不同基漿中的降濾失效果對比
1.選用AM、AMPS、DMDAAC、DMAM、SAS為聚合單體,采用自由基水溶液共聚,合成了一種抗高溫耐鹽鈣五元共聚物降濾失劑。通過優(yōu)化實驗,確定最佳合成條件為單體質量比AM∶AMPS∶DMDAAC∶DMAM∶SAS=4∶2∶1∶2∶1;反應溫度為50 ℃;反應時間為5.5 h;pH值為7.0;引發(fā)劑用量為0.3%;單體總濃度為25%。
2.合成的五元共聚物抗溫達180 ℃,抗鹽至飽和,抗鈣達1.25%;聚合物加量為2%時,飽和鹽水基漿經(jīng)180 ℃老化16 h后的濾失量為15.6 mL,含1.25%CaCl2基漿老化后濾失量為7.2 mL。
3.與國外同類處理劑Driscal對比,五元共聚降濾失劑具有更好的抗高溫耐鹽鈣性能:在淡水、飽和鹽水、含1.25% CaCl2及復合鹽水的基漿中,降濾失劑加量為2%時,高溫老化后濾失量均為Driscal的二分之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