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錫
摘 要:本文系統(tǒng)闡述了體育教育對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認為體育教育有助于調(diào)控青少年的情緒,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更好的面對人生中的坎坷與挫折。鑒于此,筆者從青少年、體育教學的層面分析了體育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必要性,并以此為依據(jù),實現(xiàn)了課程設置體系的構建。
關鍵詞:體育教育 青少年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807.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11(a)-0020-02
1 體育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促進作用
心靈健康成長無法離開健康心理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青少年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需要有良好體育文化氛圍給予支持,良好的校園文化有助于產(chǎn)生積極樂觀的氛圍以及寬松的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更加清醒的認識自我,更好的適應生活。
1.1 體育教育有助于情緒的穩(wěn)定
適量的體育活動有助于青少年合理的調(diào)控情緒。參與自己喜歡的體育活動,在活動當中充分感受運動快樂,體驗自身的情緒與感受,可以驅散緊張感,保持情緒的穩(wěn)定,及時的發(fā)泄內(nèi)心苦悶、遺憾以及委屈。此外,體育教育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品質,使得學生可以養(yǎng)成堅韌、頑強的品質,還可以有效的克服自身暴露出的弱點、弊端,使其更加的堅韌。
1.2 體育教育有助于終身體育理念的形成
校園體育文化將學生作為核心,借助多元化體育活動,構建并且營造出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有效的推動學生產(chǎn)生終身體育的理念,推動全面健身計劃的有效開展。只有身體健康才能夠保證心理健康,在體育教育的過程中,不僅可以保證學生的身體健康,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感受到運動的愉悅感。校園體育文化可以讓學生培養(yǎng)以及發(fā)現(xiàn)愛好與興趣。比如,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運動,并且加入學校的社團,積極的參與到社團組織的活動中,以此加深對于這項運動的了解,還可以選擇野營以及登山等戶外運動,這對于維持學生的情緒穩(wěn)定以及健康心理都有推動作用。
1.3 體育教育有助于人際關系的培養(yǎng)
校園體育文化能夠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體育運動本身需要一定的互動性,在參與體育運動的過程中不僅要發(fā)揮自身特點,提升組織配合以及協(xié)作能力,深入探究體育活動的內(nèi)涵,證明自我價值,征服對手,實現(xiàn)自我教育以及接受教育,使得學生可以了解處理人際關系的手段與方法。學生參與校園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充分感受挫折、失敗以及成功的成長歷程,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戰(zhàn)勝對手以及征服困難都是人生必經(jīng)的過程,體育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形成了良好的個性。
2 培育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體育課程設置方法
2.1 課程設置構建的實際依據(jù)
從青少年角度來看,青少年會接觸一些先進、前衛(wèi)的事物,事業(yè)較為開闊,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對較強,他們迫切渴望有自由空間,需要在激烈的競爭當中保持愉悅的心情,更加需要加強對于體育的了解,獲得充足的體育知識指導實踐工作。同時,青少年正處在個性形成的關鍵階段,學校需要不斷優(yōu)化課程結構,充分挖掘其內(nèi)在的潛力,使用時代發(fā)展的眼光開拓視野,使用戰(zhàn)略性與長遠化的眼光對現(xiàn)狀進行改革。
從體育教學層面來看,教學的方法過于陳舊,學習組織異常單調(diào),教學工作中依然以教師為核心,無視學生真實感受與實際情況。除此之外,教育部規(guī)定了中小學體育教學的時間為每周2個學時。如果去除考試以及理論課程以外,在減掉天氣原因而取消的課程,學生實際參與的體育課程時間只有15h左右。而學生想要獲得鍛煉身體的效果,每周最少需要進行3次訓練,每次訓練的時間通常是30min以上。即便是以最低尺度進行計算,學生每學期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也要在24h以上??梢?,單純依靠體育課程的時間很難滿足增強體質的要求,依靠增加授課的時數(shù)也是不可能的,這就需要我們合理的利用有限的體育教學時間,充分使用場地設施,對課程結構進行優(yōu)化,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全新的課程設置體系需要充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有效拓展教學的內(nèi)容,使得學生可以從整體上掌握體育本質,熟悉體育鍛煉對于身體以及心理所產(chǎn)生的積極作用,掌握足夠的衛(wèi)生保健知識,幫助學生提升學習的積極性,從本質上提升學生體育意識,并且能夠熟練的掌握2~3項體育鍛煉的方法,為以后終身體育打下基礎,真正的實現(xiàn)強身健體以及培養(yǎng)個性的目標。
2.2 課程設置體系建構
在新課程設置體系中使用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各占50%學時的方法,理論課程按照年級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統(tǒng)一安排,主要講授運動醫(yī)學、體育社會學、運動心理學等知識,理論成績在總成績中的占比應該在50%。轉變過去體育考試過分關注成績,忽視過程的情況,從本質上指導以及幫助學生開展更加科學化的自我鍛煉,滿足學生求職欲望,提升其學習積極性,增強體育意識。其他50%學時實踐課程,主要是讓學生按照自身體育興趣、基礎以及愛好做出選擇,實踐課程中融入身體素質鍛煉的內(nèi)容,使用分層教學的方法,按照學生的人數(shù)合理化的分配教師開展課程教學。通過學習,保證學生能夠獲得2~3種體育運動項目,全面提升身體素質,獲得終身體育鍛煉的手段,可以從體育鍛煉當中獲得樂趣。每學期采用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交替進行的課程模式。理論課程可以采用大課的形式,使得學生可以有充分的自由活動實踐,選擇喜愛的項目開展訓練。這種輕松的體育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調(diào)整身心,緩解學習壓力,能夠不再感受到時間空余所帶來的空虛感,使得學??梢孕纬闪己玫膶W風和充滿活力的氛圍。
2.3 新課程體系的實施
體育課程在實施過程中主要采用分層教學法,以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為依據(jù)對其進行了科學分級。分級內(nèi)容涉及到學生教學過程、技能、考評以及目標等。初級班學生基本的教學內(nèi)容應該以掌握項目基本技術以及知識,提升身體素質為主。對于中級班的學生而言,其教學內(nèi)容應該是鞏固本項目的基本的技術以及戰(zhàn)術水平,提升技能水平,充分掌握項目部分練習方法作為主要內(nèi)容,使得學生可以具備分析與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高級班的學生則要全面掌握項目的技戰(zhàn)術水平以及技能,充分理解與認識到運動技術的內(nèi)涵,在不斷改進運動基礎的基礎上,強化自身的素質,獲得終身體育鍛煉的基本知識與方法,保證始終處在較高的水平與能力上。在教學管理的過程中,采取可以充分體現(xiàn)不同級別特征的教學計劃、考評標準以及教學內(nèi)容。
3 結語
作為體育教師,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成為其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的學習,完善自身的心理教育知識體系,不斷探究教育方法。在體育課程教學中,不能歧視那些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需要耐心的輔導他們,幫助他們戰(zhàn)勝心理障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觀察學生的不良情緒,對他們進行積極的引導,使其克服不良情緒,按照學生心理特征以及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推動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人格。
參考文獻
[1] 周忠高,徐俊.試析體育教學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J].中華文化論壇,2008(S1):118-120.
[2] 楊蘅.中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討[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1,32(1):101-102.
[3] 王哲廣,馬錚.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體育課程設置研究構想[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06,25(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