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芹
摘 要:隨著世界經濟文化的發(fā)展,馬拉松也逐漸從一項簡單的運動,被賦予了新的意義與內涵。本文從馬拉松的由來著手,通過文獻資料法、比較分析法對新時代下馬拉松賦予的新的意義與文化內涵進行研究,對我國馬拉松發(fā)展進行思考,指出目前賽事存在的問題和以后發(fā)展的策略。第一,發(fā)展優(yōu)勢、規(guī)避劣勢;第二,提升全民參與度、輸出城市精氣神。
關鍵詞:馬拉松 新時代 文化內涵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6(a)-0009-02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同志提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重大政治判斷。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新時代,對現實具有巨大的鼓舞作用。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家對于運動的熱情也空前高漲,在全國各地的賽場上涌現出了越來越多變化多樣的體育賽事,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當屬馬拉松賽事,自1981年北京舉辦了第一屆北京國際馬拉松比賽后,我國的馬拉松賽事開始在全國各大城市的街道上拔地而起,一躍成為目前最受歡迎、參與度最高的田徑體育賽事,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一陣馬拉松熱潮,馬拉松精神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推崇。
1 馬拉松的由來
馬拉松這個名字最初起源于公元前490年希臘的一個小鎮(zhèn),是1896年舉行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時為了紀念“世界上第一個馬拉松運動員”裴里庇第斯以及他的那種挑戰(zhàn)自我、超越極限、堅忍不拔、永不放棄的精神而設立?,F在,馬拉松已經成為奧運會必不可少的一項運動,馬拉松精神也在世界各個角落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并隨著世界經濟的發(fā)展被賦予新的文化內涵。
2 新時代馬拉松的文化內涵
2.1 馬拉松成為城市發(fā)展的名片
馬拉松是一種極受歡迎的全民運動。它作為一種文化傳播的載體,在促進各地文化的傳播與發(fā)展的同時,還推動著城市的發(fā)展與進步,與社會的發(fā)展形成了良性的互動。馬拉松作為一種優(yōu)質的綠色產業(yè),搭乘著國家大力支持體育事業(yè)的良好契機,通過健康新穎的運動形式吸引著民眾對運動的關注,由此引發(fā)盛大的全民運動,并以此為契機將馬拉松賽事的舉辦城市推上世界的舞臺,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跑友,成為舉辦城市別樣的廣告牌。城市馬拉松賽事也推動著城市旅游業(yè)的發(fā)展,隨之衍生出體育生態(tài)鏈,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贊助商,帶動地方經濟發(fā)展。
對馬拉松文化的探討,有助于我們理解都市化,社會空間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馬拉松運動作為一項具有深刻經濟文化內涵的體育運動,由其發(fā)展軌跡便可看出現代社會的發(fā)展歷程,以鄭開馬拉松為例,鄭開國際馬拉松比賽從2006年舉辦的第一屆馬拉松比賽時僅有5600人參賽,到2018年鄭開第十二屆來自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qū)的590000人參賽的盛況,經過了12年的成長與蛻變,鄭開國際馬拉松逐漸從稚嫩走向成熟,并用其深厚的文化積淀,積極向上的運動精神,環(huán)境優(yōu)美、平坦筆直的賽道展示著兩大文明古都經濟文化的內涵與發(fā)展;并以此為契機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賽者與觀光者,給兩座城市的吃住行等各方面都帶來大幅的經濟增長,將兩座歷史古都成功推向世界,馬拉松無疑成為城市經濟文化發(fā)展的動力。如今馬拉松賽事已經成為了整個河南省乃至全國、全世界的運動盛宴,也成為各個國家和地區(qū)之間相互協作的橋梁和相互交流的紐帶,通過馬拉松向世界展示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城市的自信與內涵??梢哉f,馬拉松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不可替代的城市運動。
2.2 馬拉松是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助推器
從我國馬拉松的發(fā)展歷程來看,馬拉松在我國從最初的嘗試到后來的逐漸興起再到如今成為全民的體育盛會,馬拉松的每一步成長與蛻變都與我國的經濟發(fā)展息息相關,并與之相輔相成。城市馬拉松自1897年在美國波士頓誕生以來一直受各國民眾的歡迎與喜愛,它所展示的體育精神以及舉辦馬拉松賽事給城市所帶來的巨大的經濟效益也為各國政府所推崇與支持。如馬拉松這類參與面極廣的體育賽事,每一場比賽都會有很多體育愛好者不遠萬里來參加,這就為賽事舉辦城市增加了大量的消費需求。為賽事舉辦城市帶來龐大的消費群體,自然就推動了城市旅游、餐飲、交通、住宿等各方面的發(fā)展,為舉辦城市帶來巨大的經濟增長,同時也全面提升了舉辦城市的知名度與城市認知度,一場成功的馬拉松比賽還能像北京的“大褲衩”上海的“東方明珠”一樣成為一個城市的標志,為賽事舉辦城市的發(fā)展提供更多的助力。要想讓人民體會到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首先要有同心、同德、同向和同行的意識,馬拉松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2.3 馬拉松給我國教育事業(yè)帶來新的啟迪
專業(yè)的馬拉松運動員都知道,進行馬拉松時一定要沉著冷靜應對,適當超前,又要保存實力,等到最后快到終點時,一鼓作氣進行沖刺,奪得勝利。人生也是這樣,把孩子活活累倒在起跑線上,那又如何跟別人家的孩子進行人生的馬拉松。2018年4月4在中國大陸上映的印度片《起跑線》寓意深刻,讓人深思。為人父母教育子女是天職,但是不要用錯了方法,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就像馬拉松需要一定的技巧與信仰才能跑完全程。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起跑可以快,但不必過快,以致后半程無力。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路線,起跑過快不但透支體能,更可能會沒有依據孩子的性格特點去找準方向,而是隨著家長的意愿到處瞎跑。所以,千萬別讓孩子累倒在起跑線上。讓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成為真正的馬拉松,促進文化教育的均衡發(fā)展,改變舊的“比賽規(guī)則”刻不容緩。更得完善規(guī)則嚴格執(zhí)行,加快短跑變長跑進程,才能真正消除家長的“起跑焦慮”。讓“輸在起跑線上也能贏得人生”成為美好的現實。
2.4 馬拉松成為國與國之間的“綠色引擎”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馬拉松從僅是一項單純的運動,被賦予了新的經濟文化內涵,成為了一種精神文明,帶動著世界經濟的發(fā)展。就拿中俄兩個國之間建立的“能源合作馬拉松”而言。它是中俄兩國之間能源合作開發(fā)中的重要項目,對兩國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雙方在能源合作上的互補、互需,推動兩國能源事業(yè)發(fā)展,夯實兩國經濟互通關系。務實開拓經濟外交使雙方在不以意識形態(tài)的定親中形成一種新型的國家的“馬拉松比賽”。國家間的“馬拉松運動”是國家間經濟相互流通、相互刺激的重要形式,從中俄能源馬拉松便可窺一斑而知全豹。
3 對我國馬拉松發(fā)展的思考
3.1 目前我國馬拉松賽事中存在的問題
在如今這個全民馬拉松的繁盛時代,馬拉松已經成為推動城市發(fā)展不可忽視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其對城市的發(fā)展存在重要意義,但其在發(fā)展過程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也不容我們忽視,馬拉松作為一項全程42.159km的極限路跑運動,它所展現的挑戰(zhàn)極限、超越自我的運動精神,以及它的全民參與性,為馬拉松的舉辦城市帶來數量龐大的參賽者與旅游觀光者,全面提升舉辦城市的知名度與城市認知度,帶動著城市的經濟發(fā)展,但一些賽事舉辦方卻只把目光放在它所帶來的效益上,卻忽視了舉辦馬拉松的根本目的,忽視了在所有的大型比賽中都極其重要的安全問題和后勤保障問題。在這些年全國各地舉辦的馬拉松賽事中經常有跑者控訴一些比賽的路線設置不合理、賽前的體檢及資格審查不嚴格、賽中的后勤保障服務不到位、賽后獲獎人員的獎金遲遲不發(fā)、比賽中對形式噱頭的重視遠遠大于比賽的價值……就連比賽中跑者猝死事件都時有發(fā)生等這些對賽事的吐槽與控訴對城市的形象造成嚴重打擊,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讓舉辦城市成為眾矢之的。這樣隨波逐流,舉辦的一些缺乏地方特色、缺乏文化內涵的低質量馬拉松賽事,不僅對舉辦城市的形象造成嚴重打擊還對整個馬拉松市場造成傷害。
3.2 對我國馬拉松未來發(fā)展的策略研究
在如今這個全民馬拉松的全盛時代,世界各地的馬拉松賽事如泉涌般不斷涌現,目前每年在世界各地都有數以萬計的馬拉松比賽,我國的馬拉松比賽如何在這數萬場的比賽中脫穎而出呢?需要認真學習與研究。
3.2.1 發(fā)展優(yōu)勢、規(guī)避劣勢
舉辦一場成功的馬拉松比賽,對所在城市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挑戰(zhàn),他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一場看似簡單的馬拉松比賽不僅需要政府的支持、群眾的響應還需要充分調動及整合整個城市的優(yōu)勢資源,賽道規(guī)劃、后勤醫(yī)療設備、良好的交通管理、強大的后勤保障服務、以及能夠吸引參賽者及觀光者的特色及宣傳噱頭。這就需要我們在舉辦賽事前首先要找準自己的定位,發(fā)展優(yōu)勢、規(guī)避劣勢,發(fā)現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制定適合自己城市的規(guī)劃。
3.2.2 提升全民參與度、輸出城市精氣神
舉辦一場馬拉松比賽,首先要有參賽者、有后勤服務人員、有觀賽者、有加油助威者,這樣才算是一場完整的比賽。要想做到這些就要從本地的群眾入手,先調動本地居民的體育意識、健身意識以及對城市的歸屬感和集體榮譽感。營造一種全民健身的氛圍,充分調動群眾對于舉辦體育賽事的積極性,讓參賽者能夠充分感受到一個城市的精氣神,愿意并享受在這里參加比賽,讓馬拉松比賽真正成為一場全民的體育盛會。極力打造城市體育文化品牌,提升整個城市居民的體育素養(yǎng)讓體育運動真正走進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去,讓運動成為一種生活常態(tài),成為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成為這個城市的標志。
參考文獻
[1] 石紅陽.我國馬拉松賽事開展現狀分析與發(fā)展對策研究[D].河南大學,2015.
[2] 姜琪,劉俊一.“馬拉松跑現象”文化價值生成解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8(3):54-58.
[3] 張登峰.馬拉松賽事對城市發(fā)展的影響[J].體育文化導刊,2011(11):12-14,20.
[4] 任占兵.我國馬拉松賽事文化的若干問題研究[J].體育承認教育學刊,2016,5(3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