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麗 劉彪
[摘要]現代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推動高校教學英語模式改革,衡陽民辦高職院校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結合職業(yè)性、實用性、差異性的特點,利用信息化技術與教學相結合,課堂教學圖文并茂,分析教學改革理念、信息化手段應用、教學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人為本,建立有效激勵機制和監(jiān)督機制等對策,提高高職院校英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 民辦;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2?????? ??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4-0250-02
21世紀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把現代信息技術發(fā)展推向新階段,不僅讓高校英語教學改革出現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也成為一項不得不進行改革的內在需求。衡陽市作為湖南省重要文化城市之一,而湖南交通工程學院作為一家具有本地特色的民辦高職院校,在應對信息化時代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從自身學院發(fā)展實際出發(fā),結合自身院校特色,對如何有效地進行英語教學的模式進行深入思考和實踐。
一、民辦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模式
(一)民辦高職院校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突出職業(yè)性
湖南交通工程學院是一所應用型本科院校,學院定位決定我院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應用技術型人才。高職英語教學從教材選定到課堂設計都是圍繞這個教學目標展開的。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頒布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強調:高職英語教學要以“應用為目的,以夠用為度,以適用為主”,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高職英語教學不僅要使學生具備接受未來延伸教育的基礎能力,更要將與具體行業(yè)主要崗位工作相關的英語內容組織到英語教學中,強化學生職業(yè)能力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技能。
(二)民辦高職英語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教材內容的實用性
英語實用性教學是民辦高職教育的一大特色,它主要是為即將進入現代應用領域就業(yè)的學生提供職業(yè)準備的教育。隨著近年來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及中國“一帶一路”的提出,人們使用英語的機會日益增多,高職英語教學如何體現與社會需求接軌顯得尤為重要。因此,以就業(yè)市場為導向,根據學生能力差異,根據相關行業(yè)或企業(yè)特點,結合區(qū)域經濟發(fā)展趨勢,分析不同專業(yè)對英語能力的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運用能力為目標,適時把職業(yè)崗位所需的專業(yè)能力融入高職英語教學內容之中,突出教學內容的實用性,使英語教學跟上社會發(fā)展,使學生學有所用,能夠滿足學生未來職業(yè)能力的需要。
(三)民辦高職英語的教學對象水平存在差異性
民辦高職院校生源相對普通本科院校要復雜些,所以學生英語水平差距較大。就衡陽的民辦高職院校來說,生源主要由普通高中、中專、職高和技校的學生組成,各類生源的比例根據高職院校辦學基礎不同而有所不同。英語是一門基礎課程,衡陽地區(qū)從小學三年級開始開設,至高職院校就讀時,差不多都有九年的學習過程,不同學生英語水平差異性是因個體不同而存在的。
二、民辦高職英語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師生對待信息化教學改革理念目標不一致
信息化社會的發(fā)展,促使英語教師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努力學習和利用網絡教學,希望在教學改革過程中發(fā)現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以便找出一條最適合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模式。但學生對教學改革并不關注,他們只是想迅速學好與以后工作密切相關的英語知識,對怎么改革、如何改革他們并不關心。長期以來,學生習慣了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方式,組織他們進行課堂討論和放手讓他們自主學習是件很困難的事情。這種情況的出現,一是由于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基礎參差不齊,二是由于他們與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不暢。
(二)師生之間對于信息化互動頻率不協(xié)調
民辦高職英語教學的教師大部分承擔著兩門不同課程教學任務,每周課時都是10節(jié)以上,這就意味著每個教師都要面對幾個班級,而現在,相當一部分班級是40人以上,同時要認識和了解的學生過多,不利于教師與學生建立親密和諧的師生關系。從這個層面上來說,這是傳統(tǒng)教學課堂依然存在的主要原因,教師依然是課堂的主宰,學生處于被動服從的地位。但從中國幾千年的教育發(fā)展過程來看,中國學生也習慣了課堂上保持沉默,只是認真聽課、思考和完成課后練習。因此,在教師試圖設置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時,如何讓學生積極參與是個很傷腦筋的事情。師生之間的距離感很難讓課堂有一種和諧的氛圍,因此也很難實現共同成長,教學相長的教學目的就很難實現。
(三)師生對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不同步
教師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有利于加大教學信息量,教給學生更多知識,讓課堂呈現也更具有吸引力。但是過分依賴多媒體,就會把英語課變成課件展示課,沒有互動,忽略了教師只是課堂的引導者的作用,甚至發(fā)展到一離開課件就上不了課的地步。另外,教師制作PPT的水平有待提高,視頻插入、剪輯等計算機知識有待增強。學生對使用計算機或網絡學習英語的情況不多,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要么不能制訂學習計劃,要么制訂計劃也不能執(zhí)行。一方面,學生學習觀念跟不上時代發(fā)展要求,這主要是因為中學教學突出以課堂教學為主,網絡互動較少,而大學主要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發(fā)現新知識,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突出個人發(fā)展;另一方面,高職學生的自律意識不強,學生利用網絡不是用于學習,更多是通過網絡獲取與學習不相關的信息和樂趣,如玩游戲、刷“抖音”、錄視頻來填充原本應該用來自主安排學習時間,自主要求學習英語的動機較弱,自控能力差。
(四)教學管理與現代信息技術不協(xié)調
學院為了教學工作能夠實現教學目標,對教師的教學過程進行全面監(jiān)管,最直接、最具體的表現就是對課堂教學中的教學過程實施全面監(jiān)控。課堂教學要求教師使用多媒體,以PPT課件的方式進行展示,對課程展示的內容也進行全面監(jiān)控,如英語視聽說課程所需要的教學設備,目前在民辦高職院校還有欠缺,課堂開展的教學環(huán)境還有待完善,但這些對教師平時工作考核還是有影響的,比如,目前對所有英語課程都只有一套考核標準,那就是課堂上使用信息化技術時間必須有所限制,不能超過四分之一,而對于特殊的課程如視聽說等專業(yè)英語課程來說,是不適用的,嚴重制約了教師的上課積極性。另外,對學生學習慕課的情況缺乏有效的監(jiān)管,不能有效達到慕課教學的目的,這主要是由于學生沒有很好地理解現代信息技術與大學課程之間的關系。除此之外,目前學院對學生的平時成績還不能用先進的技術設備進行監(jiān)控,教師對平時成績的管控很大程度上還是需要教師花大量時間進行數據統(tǒng)計,這嚴重影響教師參與網絡教學的積極性。
三、民辦高職英語教學模式解決對策
合理解決衡陽民辦高校英語教學模式,必須完善現有的規(guī)章制度,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提升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水平。
(一)英語教學信息技術化改革,總原則是堅持以人為本
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關注課堂教學設計,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針。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意識到自身作為學習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承認并尊重他們學習的主體地位。具體表現為:學院保障先進的教學設備,教師轉變觀念,課堂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善于運用啟發(fā)式、問答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習內容和學習節(jié)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依賴學習為自主學習,變知識性學習為能力拓展,讓他們最終學會學習,將現有的知識水平發(fā)展到新的高度。
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關注教師發(fā)展,努力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適當減輕教師教學工作任務量或減少部分班級人數,以確保教師能在和諧的課堂氛圍當中,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積極性,讓英語課堂變得生動且充滿活力。
(二)明確信息技術化改革的教學目標,調整師生互動頻率
深入信息技術化層面的理解,把信息技術化改革理念融入學生思維。教師充分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把紙質版教材通過課件、視頻、微課這三種不同方式呈現,使學習環(huán)境變得更輕松,通過突破時空限制的立體化學習環(huán)境,通過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個性化教學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這種方式能讓學生對現在的課堂改革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和概念,他們的發(fā)展也會更全面、個性和自由。
師生互動頻率能否協(xié)調,取決于信息技術使用的度和量。比如,上網學習時間要適量,網絡資源要適量,課堂活動要適量,多媒體課件的使用要適度,師生的信息素養(yǎng)不能太低,班級人數不能太多,等等。信息化課堂教學強調教師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量、頻率、方式等綜合調整課堂教學步驟,根據不同的班級表現不同實現區(qū)別對待,調整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通過圖文并茂的課堂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和參與課堂活動興趣,有利于學生與教師互動頻率保持一致,從而實現信息技術化改革教學目標。
(三)開展多種形式培訓和激勵機制,促進師生與信息技術同步
對教師,通過開展現代教育技術方面的培訓,如多媒體課件制作,動漫制作等實用課程,幫助他們了解信息技術的具體可操作性對活躍課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現代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進行整合,有利于提高教師信息素養(yǎng)。對學生,可以利用新生入學期間開展學前培訓或英語角、英語競賽、英語協(xié)會組織各項活動等方式,讓他們了解自己在大學要做什么、為什么要這么做,讓他們了解英語教學改革和意圖、目標、內容等,讓他們自愿、自覺參與到信息化教學中來。同時,通過計算機相關操作軟件和遠程網絡教學平臺等方面的培訓,提高學生信息化學習能力。
(四)教學管理實行區(qū)別對待原則,靈活監(jiān)管考核機制
英語教學課程不同學科突出的技能培養(yǎng)會有不同,應根據不同課程設置考核教師對信息化技術使用情況,如聽、說、讀、寫、譯五種技能,按不同的課程區(qū)別對待。比如,綜合英語課程可以突出使用信息化資源、多媒體課件、課堂教學視頻以及網絡自主學習等方面進行教學和檢測學生學習效果。還有部分專業(yè)課程,如英語寫作,可以在上課時開通網絡,借助網絡平臺,讓學生進入課堂練習平臺,通過系統(tǒng)和教師對學生課堂知識的掌握,借助于強大的網絡平臺,對學生的課堂作業(yè)現場進行批閱評判,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會讓學生覺得課堂學習緊湊感更強,學習積極性更高。而對學生課后課堂知識掌握情況,也可以借助網絡平臺,不僅學生完成的作業(yè)情況能得到及時反饋,而且學生平時作業(yè)情況能自動統(tǒng)計生成,教師能及時把握學生對于知識點掌握程度和存在的問題,有利于教師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有針對性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衡陽民辦高職院校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我發(fā)現和自我判斷能力,培養(yǎng)學生發(fā)展學習策略、創(chuàng)造新知識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杜彥,芮蘇.高校英語教師翻轉課堂的信息化建設芻議[J].英語廣場,2018(6).
[2]莫兼學.高職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途徑研究[J].新課程研究,2016(3).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