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超
[摘要]中小學心理教師扮演著心理健康課程教師和心理輔導與咨詢師雙重角色。他們必須成長為既具有扎實中小學心理健康知識,又能夠從事中小學心理輔導與咨詢實務的“雙師型”心理教師。同時,中小學心理教師必須既持有心理健康教師資格證書,又具有心理咨詢師職業(yè)證書。
[關鍵詞] “雙師型”心理教師;雙重角色;必然性分析;可能性分析
[中圖分類號]? G645?????? ??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4-0252-02
根據國家相關政策規(guī)定,中小學校必須按照師生比例配備心理教師,但限于學校規(guī)模絕大多數學校僅能配備一名心理教師。而這一名心理教師既要承擔全校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教學活動,還要對部分有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或直接咨詢,與學生家長、學校老師以及學校領導間接咨詢。中小學心理教師扮演雙重角色,承擔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詢的工作。為了能夠勝任兩種角色,中小學心理教師需要具備心理教師資格證書和心理咨詢師職業(yè)資格證書。
一、“雙師型”心理教師的內涵
關于“雙師型”教師這一概念學界有大量研究,其中崔發(fā)周教授的研究較有代表性,他對“雙師型”教師概念進行梳理,總結出五種類型[1]:“雙證說”,即凡是持有教師資格證和職業(yè)技能證的教師就是“雙師型”教師;“雙能說”,即既具有理論教學的素質和能力,又具有實踐教學的素質和能力的專業(yè)教師;以及“雙證雙能疊加說”“雙職稱說”“雙師素質說”等類型。也有學者認為“雙師型”教師是除了具有淵博的學識和較高的教學水平外,還需具備很強的技能操作水平和一定的企業(yè)工作經歷。[2]
從政府文件以及學者的研究中可見“雙師型”教師最大的特點就是既具備理論知識,又能從事實踐工作,還要持有教師資格證和職業(yè)技能證的專業(yè)人員。但是,“雙師型”教師僅限在高等或中等職業(yè)教育語境下,僅針對職業(yè)教育教師。然而在中小學校,由于心理健康教師編制少(一般僅1名),專業(yè)性特強以及工作性質的特殊性,既要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又要做好心理健康宣傳工作、心理輔導、心理咨詢等工作,也就是說既要具有心理學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專業(yè)知識,還要具有能夠從事心理輔導與咨詢的實踐能力。另外,按照現行的法律法規(guī)既要持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資格證還要持有心理咨詢師證。從這種意義上講,中小學心理教師完全符合“雙師型”教師的本質。鑒于此,本文借鑒職業(yè)教育中的“雙師型”教師概念,提出中小學“雙師型”心理教師概念,即指既有較扎實的中小學生心理學(尤其是心理健康)知識,還要具有能從事心理輔導與咨詢的能力;既持有心理健康教師資格證,還要具有心理咨詢師資格證的中小學心理教師。
二、中小學“雙師型”心理教師的角色分析
國外心理學發(fā)展較早,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也較早且成熟,對中小學心理教師資格和工作內容(即角色)有比較具體的要求和規(guī)定。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包括三方面的內容:(1)維護學生心理健康,通過對全體學生進行常規(guī)的教育訓練來培養(yǎng)學生心理品質、提高學生基本素質。比如,學習指導、人際關系指導、健全人格指導、生涯輔導、性心理教育等。(2)針對有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進行矯治,對少部分罹患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開展心理咨詢、行為矯正。(3)開發(fā)學生潛能和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判斷力、推理能力、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等。
在國內,由于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的入職條件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要求,導致目前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多數從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沒有接受過正規(guī)或系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缺乏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yè)知識與技能。[3]大多數中小學心理教師都是非心理學專業(yè),鄧林園等人研究發(fā)現,心理學背景出身所占的比例太小,六成以上的心理教師是由其他學科教師擔任,即使是專職心理教師中,也有近三分之一是非心理學專業(yè)背景。[4]俞國良教授的研究發(fā)現僅有22.63%的教師有心理學背景,76.20%的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是從其他學科教師轉過來的;專職心理學教師少,大多數是兼職教師。在兼職教師中,以德育課教師、班主任、校級或中層干部為主體。由其他學科教師轉行而來的教育人員,構成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主體。[5]
研究發(fā)現,中小學心理教師除了教學還在從事心理輔導工作,學校領導也要求他們能處理學生心理行為問題。有學者認為,中小學心理教師應具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能力,開展心理咨詢與輔導的能力以及具有測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并建立檔案的能力。[6]針對學生的個體咨詢與輔導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過比較國內外中小學心理教師入職條件(或現狀)和工作內容,我們不難發(fā)現,中小學心理教師必須承擔心理教師和心理輔導與咨詢師雙重角色。但是,在國內專職的心理教師較少,心理學專業(yè)教師更少,專業(yè)能力欠缺,大多沒有雙證書,不能身兼雙職,無法滿足學校需求。
三、中小學“雙師型”心理教師的必然性分析
通過對現實情勢分析和根據國家相關政府部門的政策文件規(guī)定,中小學心理教師必然是“雙師型”教師,只有既能夠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又能夠從事心理輔導與咨詢,才能夠滿足學校發(fā)展的需求。
(一)現實情勢
根據國家規(guī)定,中小學校心理教師編制少,大多數學校有且僅有1名心理教師,幾乎承攬了學校與心理相關的工作,比如心理宣傳、講座、建立心理檔案、教學以及評估、篩查心理問題學生、輔導與咨詢、與學校同事或學生家長協(xié)商、轉介等工作。這固然要求心理教師身兼兩職,持有雙證。
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很多,留守兒童社會支持較弱,心理健康問題比較突出。面對中小學嚴峻的情勢,我們要從源頭著手,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加強預防工作,從小塑造學生健康陽光的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誠如“藥王”孫思邈所說:“古人善為醫(yī)者,上醫(yī)醫(yī)未病之病,中醫(yī)醫(yī)欲病之病,下醫(yī)醫(yī)已病之病,若不加心用意,於事混淆,即病者難以救矣?!蓖瑫r,對已經出現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心理教師通過心理咨詢對其進行矯治。
除了現實情況要求中小學心理教師必須承擔雙師型角色,國家相關政策文件也規(guī)定了他們應該發(fā)展成為“雙師型”心理教師。
(二)相關政策文件規(guī)定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tài)。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一部分或一種形式。通過學校教育培育中小學生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為、健全的人格,經過學校心理教師對存在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進行矯治,使學生恢復心理健康。
中小學校建立心理輔導室,并認為心理輔導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開展個別輔導和團體輔導,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和成長問題,排解心理困擾的專門場所,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陣地。教育部還制定了《中小學心理輔導室建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要求學校心理輔導室建設應堅持立德樹人,以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為根本,心理輔導室軟、硬件設施配置遵循中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和心理健康教育規(guī)律,重在提供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服務。心理輔導室至少應配備一名專職或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并逐步增大專職人員配比。專兼職教師原則上須具備心理學或相關專業(yè)本科學歷,取得相關資格證書,經過崗前培訓,具備心理輔導的基本理論、專業(yè)知識和操作技能,并定期接受一定數量的專業(yè)培訓?!吨改稀穼χ行W心理教師的職責和功能角色、入職條件作了比較明確的規(guī)定,因此,為中小學心理教師成為“雙師型”教師提供了政策指導。
四、中小學“雙師型”心理教師可能性分析
2017年,教育部教師司與時俱進,在小學、初中、高中、中職文化課類別考試中新增設了“心理健康教育”學科教師資格證考試,為“雙師型”心理教師的實現提供了可能,為心理教師取得專業(yè)的教師資格證提供了條件。從此,從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有了自己的合法和特定身份,為職業(yè)定位和生涯發(fā)展確定了方向,為今后的職稱晉升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時,2017年9月12日,人社部在《關于公布國家職業(yè)資格目錄的通知》(人社部發(fā)〔2017〕68號)中,正式取消了“心理咨詢師”資格考試。開始探索新的培養(yǎng)、培訓心理咨詢師的路徑與方法,因為過去的心理咨詢師培訓門檻低、質量差,沒有實踐操作等內容和環(huán)節(jié),導致培養(yǎng)(培訓)的心理咨詢師絕大多數不能勝任心理咨詢工作。這說明國家對心理咨詢特強的專業(yè)性的認同和加強規(guī)范管理的決心與具體舉動。有利于促進中小學心理咨詢師培養(yǎng)質量的提高,保障今后培養(yǎng)的心理咨詢師更能勝任其工作。
目前,在經濟發(fā)達的廣東省、江蘇省以及上海市開展了心理健康輔導人員認證辦法,經過理論與實操考核合格后頒發(fā)“心理健康輔導員資格證書”等措施提高中小學心理教師素質。這為其他省市提供了良好的借鑒。
綜上所述,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應該也必須承擔心理健康教師和心理輔導與咨詢師雙重角色,擁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資格證和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成為“雙師型”心理教師,才能既滿足學校、學生、社會需求,又保障自身健康、合法、長遠發(fā)展?!半p師型”心理教師概念的提出,必將促使高校在培養(yǎng)應用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方向)專業(yè)學生的過程中,加強教學能力和輔導與咨詢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內容和環(huán)節(jié),明確培養(yǎng)目標。
參考文獻:
[1]催發(fā)周.“雙師型”教師的基本特征與認定標準[J].南方職業(yè)教育學刊,2011,3(2):86-87.
[2]王勇,蘇珊珊,單赫泉,等.雙師型教師內涵及存在的問題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7(12).
[3]溫小珍.廣西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科教導刊,2014(12):233-234.
[4]鄧林園,馬博輝,伍明明,等.不同專業(yè)背景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工作現狀對比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14(3):23.
[5]俞國良,王勍,李天然.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學專兼職教師和管理者的認知與評價[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17(3):34-36.
[6]曾文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yè)構成及成長路徑探析[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3(24):8
◎編輯 張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