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瑛琦
[摘要]初步探討在現代中職語文教育中如何突破常規(guī),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
[關鍵詞]語文教學;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 G712???????????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6-0188-01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
如何進行創(chuàng)新,可能是“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局面。我認為創(chuàng)新的基礎是人才,而人才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人類的思維則決定人的發(fā)展。所以創(chuàng)新能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而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人才的培養(yǎng)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我長期工作在教學一線,在長時間的語文教學中,我逐漸認識到:語文教學要想取得真正的效果,語文教師就不能局限于課堂教學方法的改變,最重要的是首先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把語文教學的重點從重視學生的課文知識的掌握,深入學生的培養(yǎng)思維形成。
針對以上觀點,我在教學中嘗試著把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作為我語文教學的首要目標。
經過較長時間的實踐,學生的思維能力有了明顯的改善,由此帶動了學生其他能力的提升。在這里,我把我的一些做法歸納如下,和大家探討研究。
一、以課堂為主要陣地,這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主戰(zhàn)場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語文課程標準》
1.導語。俗語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引人入勝的導語是吸引學生快速進入教學的“先鋒”。
例如,我在上《伯格曼法則在北極》一文時,利用多媒體上課,在導入時就用了一段北極動物的視頻,憨態(tài)可掬的北極動物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目光,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
2.人腦的思維具有跳躍性,思想的火花隨時可以迸發(fā)出來,我們的學生一旦進入學習狀態(tài),他們思想之活躍是令我們?yōu)橹@嘆的。所以我在課堂上隨時注意學生的思維活動情況,一旦發(fā)現學生出現思維的迸發(fā),馬上因勢利導,從而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例如,在上《落日》一課時,我結合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和“9.3”閱兵給學生講解。其中有幾個學生對軍事很感興趣,在回答問題時,就由閱兵時武器談到了抗戰(zhàn)時中國軍人武器的簡陋。我就順勢結合這點引導學生理解本文作者對日本的感情的感悟。
二、注意學生生理和心理的特點,適當創(chuàng)造增強學生思維的方式方法
我校的學生大都處于十七八歲,其心理具有明顯的青春期特點。加上現代社會信息化的高度發(fā)達,從而造成學生心理具有一定復雜性。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加強學生思維能力訓練,也是行之有效的途徑
1.當今之時代,是一個信息爆炸的社會,反映在學生身上最明顯的就是“手機的普遍化”。學生對外界信息的獲得不再依賴于教師的傳授和報紙雜志的傳統(tǒng)手段,而是利用手機通過網絡獲得。他們對新信息的了解和接受能力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但是由于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對信息的辨別能力有待提高。針對這種情況,我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增加一些網絡上錯誤的信息,以用來促進學生思維活躍,增強思維明辨是非的能力,從而樹立正確的“三觀”。
例如,我在上《傳統(tǒng)文化與文化傳統(tǒng)》一課時,在介紹我國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時,我就加入了“網絡流言”。我列舉了當今網絡上種種的流言,指出其錯誤性和危害性,啟發(fā)學生思維對待這樣的網絡流言應當具有辨別力。
2.“百花齊放”的思維。我們每個人都追求個體的獨立。我們的學生更是如此。他們不喜歡教師和家長“道理式”的說教,更多是希望平等地交流。因此,我們無法做到學生思維的“統(tǒng)一性”,也不可能要求他們“千篇一律”。“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所以,在教學中更強調思維的獨立性。
例如,我在教授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一文中,拋棄傳統(tǒng)講解,而是設置多角度、多層次、多導向的問題。“如果你是作者,你會辭官么?”“村民們會怎樣看待辭官的陶淵明?”等問題的提出,不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獨立性?!耙恢Κ毿悴皇谴?,百花齊放春滿園?!?/p>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深知語文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上具有自己獨特的效果。而筆者在上文所提一些方法也僅僅是個人的一些見解,僅供讀者參考。
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路國榮.中職院校語文教學中學生思想品德培養(yǎng)之我見[J].職業(yè),2012(9):167.
[2]喬鑫,趙彩楓.中職生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之我見[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5(20):124-125.
[3]莫凡,李燕.中職語文教學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之我見[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16).
[4]劉年華.中職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之我見[J].祖國,2017(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