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向偉
[摘要]銼配是鉗工實訓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銼配的熟練程度、水平高低將影響教學效果,還將影響學生對鉗工作業(yè)的興趣、專業(yè)技能的提高以及學校對企業(yè)的影響力。
[關鍵詞]鉗工;銼配;教學案例
[中圖分類號]? G712???????????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6-0047-01
銼配是學生進行完鏨削、銼削、鋸削、鉆孔等基本技能訓練后,綜合運用基本操作技能和測量技術,使學生按照圖紙進行加工制作,使工件達到圖紙規(guī)定的幾何形狀、尺寸和公差配合要求的一項重要操作技能訓練;可以直接反映學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和測量技術的能力及熟練程度,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判斷、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有利于改變學生眼高手低的心態(tài),讓學生遠離浮躁,靜下心踏踏實實地進行實訓,培養(yǎng)學生的“工匠精神”。本文把鉗工實訓經典案例的教學設計和同行分享。
一、學生對銼配的認知
技工學校的實訓教學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有的學生認為實訓不需要坐在教室上課,曠課出去玩,不重視實訓;有的為了取得好成績,應付考勤,出工不出力。為什么要實訓?實訓目的是什么?他們并不考慮;有的眼高手低,認為這么簡單的操作不用練;有的認為現(xiàn)在的機械加工技術這么先進,還需要手工加工零件嗎?花那么大的力氣去訓練,是苦力活,不重視鉗工實訓。在現(xiàn)代工業(yè)生產中,鉗工作業(yè)還無法全部實現(xiàn)機械化,仍然需要依靠工人的手藝做精密加工,鉗工技能依然廣泛應用,鉗工實訓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要讓學生以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進行實訓。以下是該經典案例的教學設計。
二、實例解析
在銼配實訓中,多是由兩個單件配合,要先確定各銼配件的加工順序,并制定加工路線。“凹凸體銼配”在各種版本的鉗工實訓教材中都有的案例(故例圖略,參見教材),是鉗工實訓綜合制作中比較難的課題,是極具代表性的經典案例。我的教學方法是在做好教學案例設計的基礎上,先做基本介紹;學生討論,再手工繪制圖紙;指導學生制定加工步驟;結合播放多媒體課件,講解工藝過程;學生動手加工工件。教師全程巡回指導。
(一)分析圖紙、學生手工繪圖、制定加工步驟、劃線
分析圖紙,結合評分標準看清楚幾何尺寸及公差值、對稱度、垂直度及相關的技術要求,對稱度是教學難點。
對學生分組,小組討論,要求學生在圖紙上重新繪制工件圖,制定加工工藝,把集體討論的加工步驟進行說明。
劃線是學生銼配的第一道難關,由于學生對機械制圖專業(yè)知識掌握情況不一致,有的學生看不懂圖紙及標注的技術要求,就委托同學劃線,即使同學幫他劃線,鋸削時依然看不懂圖形加工界線或不知道預留加工余量,一鋸就錯,導致后續(xù)操作無法進行;工件的報廢數(shù)量太多。教師通過講解相關的機械制圖知識;要求學生手工繪圖,敘述圖紙技術要求,學生較快學會看圖、學會了劃線,領會了后續(xù)加工步驟。
教師講解、演示劃線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劃線步驟,加工余量的確定;然后讓學生進行劃線,劃線后交到教師處查看,符合要求后方可進行后續(xù)操作。教師結合學生劃線情況可以進行整體或單獨指導。
(二)鋸削、銼削加工
1.鋸削、銼削凸件的毛坯件
(1)結合圖紙,加工處理各基準面,基本尺寸和公差大小和圖紙要求一致。
(2)按照劃出的凸件輪廓加工線,在工藝孔位置打樣沖眼,然后鉆工藝孔2—ф3mm。
(3)先選擇一肩按照圖中劃線,鋸削去掉一側垂直角,根據(jù)個人的鋸削水平留出足夠的加工余量,然后粗銼兩垂直面、留出細銼的加工余量,并細銼兩垂直面,邊銼削邊檢查,直到達到圖紙要求。然后,同樣的方法鋸削、銼削另一側垂直角。
在這個加工過程中,一定要先鋸削掉一側肩角料,然后再鋸掉另一側肩角料,如果要同時鋸掉兩側的肩角,必須留出足夠的加工余量,既要保證凸形面的基本尺寸要求又能保證其對稱度在0.1mm內。
2.鋸削、銼削凹件的毛坯件
(1)結合圖紙,加工處理各基準面,基本尺寸和公差大小和圖紙要求一致。
(2)按照劃出的凹件輪廓加工線,在工藝孔位置打樣沖眼,然后鉆工藝孔2—ф3mm。
(3)在留出加工余量的前提下,用鉆頭鉆出排孔,鋸削凹槽左右兩側面,并去除凹槽中多余料。
這一步是決定凹件加工成功與否的關鍵,很多學生在鉆排空的時候出錯,導致加工失敗,所以在指導學生的時候,要提示學生計算好鉆孔的數(shù)量,鉆孔前一定要打好樣沖眼,避免鉆錯位,否則不利于去除多余料。
(4)粗銼凹件各加工面,并留出足夠的加工余量;然后細銼各加工面、邊銼削邊檢查,直到達到圖紙要求。
在對凹件細銼精加工的時候,要留有一定的加工余量,按照圖紙的技術要求控制到各尺寸的上偏差,利于下一步的銼配加工。達到與凸件的配合精度要求,同時保證其對稱度在0.1mm內。
(5)全部銳邊倒角、清除毛刺,檢查尺寸精度。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持全程巡回指導,整體指導和個別指導相結合。手感好、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可以進行盲配。
3.對加工好的凸凹件進行配合檢驗、再加工
對加工好的凸凹件進行配合檢驗,運用透光法檢測配合效果,再進行精銼修正,直到符合圖紙中的加工精度和配合間隙技術要求。
通過以上講解指導,依然還會出現(xiàn)銼配不合格的情況;有的學生眼高手低,鋸削或粗銼后工件就已經報廢。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通過案例教學,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模仿學習”,從教師提供的范例中學習,從而走向自主學習;通過這樣的經典案例指導,學生可以較快地進入良好的銼配訓練狀態(tài),提高銼配成功率,進步明顯。
參考文獻:
[1]蔣增福.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8.
[2]楊冰,溫上樵.金屬加工與實訓:鉗工實訓[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