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楠
摘要: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提到納蘭詞是“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闭\然,納蘭詞,事真,意真,情更真,寥寥數(shù)語,就將自己的赤子之誠之心,悲痛之情吐露無遺。納蘭的悼亡詞是在自己親身經(jīng)歷失妻之痛之后以懷念自己愛妻盧氏而作的,他的悼亡詞在內容和情感上更顯真摯,風格上注重審美意象。
關鍵詞:情感赤城; 沉郁悲涼; 審美意象
一、納蘭性德及其悼亡詞
悼亡題材,在我國文學史上有悠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詩經(jīng)》的《綠衣》篇“綠兮絲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沋兮?!边@首詩以四言的形式回環(huán)復沓,反復詠嘆,,強調睹物思人之悲。全詩通過亡妻親手縫制的綠衣內外、上下、顏色等各方面的描寫,瑣細地寫出了作者對衣服的熟稔和珍惜,從而更見其形損神傷的悲痛。這首詩對以后同類題材的詩歌創(chuàng)作有著深遠影響。明確以悼亡為題的當首推潘岳《悼亡》三首,在內容上就與《綠衣》十分相似,如:“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流芳未及歇,遺掛猶在壁”、“豈曰無重纊,誰與同歲寒?”等句,同寫遺物猶在而人去室空,睹物悼亡的情形。而在形式和表現(xiàn)手法上,潘岳的詩較之晉代以前的悼亡詩有了顯著變化,他以三首相連的組詩形式圍繞悼亡亡妻的主題縱橫鋪排,一陳再說,有力的渲染了濃郁的悲愴氣氛;在用詞造境上,有的借助形象的比喻、有的使用頂針句法,多角度多層次的展現(xiàn)了作者悲思。就詞而言,蘇軾的《江城子》、賀方回的《半死桐》屬于上乘,又有王國維的《蝶戀花》曲調真切感人,歷代詩詞作家中,納蘭的悼亡詞作數(shù)量較多感情真摯豐富,表達 自然細膩,在悼亡詞中獨樹一幟。
納蘭性德(1655-1685)享年僅31歲。在他短暫的一生中,有過三個女人。20歲婚娶盧氏納蘭婚前無確鑿的情事可以考證,但從詞人留下的詞作可看出,納蘭確實有過一個意中人但不知什么原因二人未能得到結合,只留下“十一年前夢一場”。如果說這個意中人代表了納蘭關于愛情和婚姻的一個“夢”的理想的話,那么盧氏恰是他這個意中人的化身,使他的“夢”得以實現(xiàn),納蘭二十二歲娶盧氏,婚后生活幸福美滿,這都反應在他的詩詞創(chuàng)作中?!端臅r無題詩》十六首記下了他們甜蜜生活的的情狀:
水榭同攜喚莫愁,一天涼了雨晚來收。戲將蓮菂拋池里,種出花枝是并頭。
追涼池上晚偏宜,菱角雞頭散綠漪。偏是玉人憐雪藕,為他心里一絲絲。
婚前的愛情理想變?yōu)榛楹蟮睦硐霅矍?,因此納蘭在失去妻子之后才會比常人更加痛不欲生,納蘭生活條件優(yōu)渥,不似晏幾道那樣家道中落,飽嘗世態(tài)炎涼之苦,他在仕途上又一帆風順,而沒沒有蘇賀等一般詞人的坎坷遭遇。
二、 納蘭性德悼亡詞的內容及其風格
“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保ㄍ鯂S《人間詞話》)清初著名詞作家陳維崧認為:“《飲水詞》哀感頑艷,得南唐二主之遺?!背侨唬{蘭的詞,事真,意真,情更真,寥寥數(shù)語,就將自己的赤城之心、悲痛之情傾吐無遺。
比如這首《青衫濕遍》“青衫濕遍,憑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頭扶病,剪刀聲猶在銀缸。憶生來,小膽怯空房。到而今,獨伴梨花影、冷冥冥、盡意凄涼。愿指魂兮識路,教尋夢也回廊。咫尺玉鉤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殘陽。判把長眠滴醒、和清淚攪入椒漿。怕幽泉,還為我神傷,道書生薄命宜將息,再體現(xiàn),怨粉愁春。料得重圓密誓,難禁寸裂柔腸?!?/p>
從“半月前頭扶病”看出這首詞應該是納蘭作于盧氏亡故的半月后,應當是納蘭所賦悼亡詞中的第一首?!扒嗌罎癖椤彼淖珠_頭,奠定了悲痛沉悶的感情基調,“扶病”“剪刀聲”“銀缸”等等從前的種種都縈繞心頭。“重圓”“密誓”兩個典故,使得詞更加典雅,內容更豐富。
而這一首《蝶戀花》感情真摯、自然哀婉動人“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huán),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詞的開頭寫月的“可憐”,月的缺,其實暗含了自己與妻子陰陽相隔的苦楚。納蘭筆下的月,有著重要的象征意義,他曾在一首詞的自序中提到夢中妻子臨別有云:“銜恨愿為天上月,年年由得向郎圓。”由此可見,納蘭性德筆下的月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意象,而是承載著他與妻子之間的深厚感情的重要載體,故說“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意思是說如果你真像夢里說的那樣,那我將不畏嚴寒,以一己之軀溫暖你。如此癡情,令人唏噓?!俺T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妻子死后,詞人寫到的景物都是蕭索、灰暗的,如“冷雨西風”,“衰場葉盡”,“漆燈風飐”。即使是回憶與妻子生前歡愛的場面,由于詞人的心境所染,詞人筆下的就給景物也都帶有一種凄美的色彩。典型的如“記秀榻閑時,并吹紅雨,雕闌曲處,同倚斜陽”。“紅雨紛飛”,“殘陽如血”這兩個意象帶給人的是一種生命將盡的感覺。因而讀納蘭悼亡詞,凄清幽怨,充溢于字里行間,這同納蘭注重審美意象的選擇分不開。
三、注重審美意象的選擇
納蘭非常注重審美意象的選擇。比如“回廊”、“碧落”、“釵鈿”三個意象的運用,充分體現(xiàn)了詞人的藝術匠心。
回廊:“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日成孤倚”,“猶記回廊影里誓生生”,“依舊回廊新月在,不定竹聲撩舌”,“欲訴幽懷,轉過回廊扣玉釵”。回廊在婚前是與情人約會之地,在婚后是與妻子共同徜徉之所。這里曾留下詞人無限美好的回憶。因此詞人在妻子逝世后半月的《青衫濕遍》中深情地呼喚,因為他知道妻子“膽小怯空房”,“到而今獨伴梨花影,冷冥冥,盡意凄涼。”非常體貼妻子的詞人希望亡妻靈魂有知,能夠識得回家的路徑,夢中回廊來與詞人相會,詞人會在此處等。
碧落:“重尋碧落茫茫,料短發(fā),朝來定有霜”,“只因碧落重相見,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剛作愁時又憶卿。”“惆悵彩云飛,碧落知何許。”碧落是亡妻死后去的地方,是詞人與亡妻相約來世相見的地方。面對這個茫茫不可知的宇宙,詞人有時竟神情恍惚的產生一種錯覺;也許本來和妻子的緣分只在來生,不是今生,不然為什么和妻子的歡會竟如此短促?無限悲痛的詞人寄希望與來世,希望真正的碧落結緣會天長地久。那么今生又怎么辦?一人獨處的日月又怎么度過?想到此,詞人剛剛得以安慰的心又不禁犯起愁來“燭花揺影,冷透疏衾剛欲醒。待不思量,不許孤眠不斷腸。茫茫碧落結天上人間情一諾,銀漢難通,穩(wěn)耐風波愿始人。”
納蘭悼亡詞是詞人用自己的心血培育出一朵凄慘的鮮花。詞人的“泣聲”使讀者黯然神傷,凡有此生活經(jīng)歷的人都會產生與作者類似的情感,未有此經(jīng)歷的人也會不自主的替詞人惋惜,深受詞人自然真情感動。
納蘭的悼亡詞有三個特點比較突出,內容上感情真摯、赤城,風格上凄涼悲然,藝術技巧上注重審美意象。
參考文獻:
〔1〕 蘇櫻 :《一生最愛納蘭詞》〔M〕,武漢:武漢出版社,2009。
〔2〕 嚴迪昌 :《清詞史》〔M〕,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
〔3〕 張秉戍:《 納蘭詞箋注》〔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