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效果
TOWO堂晤設計
一個開放性的設計師團體,凝聚了一批執(zhí)著務實、不斷創(chuàng)新的先鋒設計者。他們致力于打造深入人心的空間體驗——通過深入生活的研究,尋找建立在人們文化習慣上,卻又不易被發(fā)現(xiàn)的亮點;通過藝術、視覺、家具、空間,為品牌打造屬于自己性格的全方位界面。
TOWO專注于互聯(lián)網時代城市商業(yè)空間的重構,力求從功能復合、文化融合、終端整合方面定制品牌戰(zhàn)略;團隊為初創(chuàng)的企業(yè)打造符合自己特性又有別于競品的獨特形象界面,也為老的企業(yè)重新挖掘新的傳播價值,并將信息植入于空間為核心的整體設計中。最終通過成本控制、工程實施、軟裝配置、藝術裝置建造等全面的細節(jié)把控落地。
何 牧
TOWO堂晤設計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藝術總監(jiān)。畢業(yè)于中國美術學院, 進修于意大利米蘭NABA-Nouva accademia di belle Arti Milano。多年的綜合領域設計經歷,塑造了對品牌、空間與眾不同的解讀和表達。擅長于參數化數字設計建造、藝術裝置與商業(yè)品牌傳達之間的融合設計。
資深空間設計師、展示策劃與設計師、家具設計師。代表作品: bookchair、葵椅、kalecafe、sugarchoo甜品店、DDS展覽策劃與設計、towodesign studio。
張 倩
TOWO堂晤設計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運營總監(jiān)。畢業(yè)于中國美術學院。多年從事品牌創(chuàng)意與策劃、會展、室內、軟陳、平面等設計工作。擅長于品牌整體包裝和推廣。
曾參與bookchair、葵椅設計、kalecafe系列店鋪設計、DDS展覽策劃與平面設計、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城市生命館設計、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城市最佳實踐區(qū)杭州館設計。
項目地點:杭州鯤鵬路
材質:原木、板材室外全景
一層大廳立面圖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樹”與“房子”是甘藍咖啡連鎖的符號,這個符號是最容易被大眾理解接受的,但是也是使用最多的,所以如何把這些符號以一個富有巧妙功能與獨特形態(tài)呈現(xiàn)成為重點。
該空間位于杭州鬧市區(qū),面積130m2,兩層樓,整個空間為長條狀,落地窗與入口在空間的一端,另一段為樓梯間,樓梯間沒有任何窗戶。為了將空間不利因素轉化為優(yōu)點,我們用一種沿縱深方向排列的空間圖形元素表達品牌。一樓為不同形態(tài)的彎曲木條沿縱深方向排列,當從空間的一端看的時候,木條的重疊組成富有動感“樹”。彎曲木條不僅僅是一個裝飾,其本身的固定結構也是置物隔板,能夠為外賣產品,軟裝提供展示空間。從外部看內里,像大樹上撐起了幾個小房子一樣,“樹上房”的概念自此產生。
二樓為不同形態(tài)的小木屋沿縱深方向排列,黑色的金屬邊框強調了其輪廓,讓人們無論是站在店外,還是置身于空間中,都能最直接強烈的感受到不同形態(tài)木屋組成的韻律美。木屋的形態(tài)偏于原始,與店中家具一并營造出一種“反城市”的氛圍。
樓梯間里將樹的元素改變形態(tài)與材料,讓其在垂直方向上擴展。伴隨顧客上樓,這棵樹的視覺形態(tài)也在發(fā)生變化。工業(yè)材料的運用一方面考慮成本,一方面也希望樓梯作為一個過渡空間與一樓二樓使用材料的略有不同。樓梯間在燈光上設計了多種照明形式,通過光線的趣味性來減弱空間的封閉感。
該空間設計創(chuàng)造與眾不同空間氛圍,區(qū)別于現(xiàn)有市場上主流風格,卻又在一些元素上繼承人們對咖啡店的感受。原來品牌的視覺元素的沿用保證了客戶對該品牌的認知,而新的表現(xiàn)方法卻讓人們眼前一亮。以后該連鎖的每家店都是會圍繞這個品牌元素與空間條件進行不同的創(chuàng)意設計。通過在空間設計上的優(yōu)勢,加深品牌個性在客戶中的影響,從而為企業(yè)帶來好的收益。
室外全景
抽屜門板組成的吧臺
二樓窗邊
甘藍掛畫與主題的配合
一樓至二樓樓梯間內樹形構造
二樓異形書架與沙發(fā)休息區(qū)
項目地點:東信大道119號(近錢江灣花園南門、杭二中、西浦路)
材質:多種材質混搭、木材、金屬
立面圖
設計圖
“亦凡亦美—甘藍系列連鎖咖啡店”設計入 圍13/14Restaurant & Bar Design Awards并獲得13/14亞太室內設計精英邀請賽餐飲組的金獎。
“甘藍咖啡連鎖”咖啡館設計緊扣品牌主題,將logo中樹的形象作為貫穿各個店的主題元素,用現(xiàn)代設計語言詮釋亦凡亦美:普通人的生活也可多彩的主題。
在東信大道店里,由于空間位于二樓,層高不高,所以采用的多個樹燈來貫穿于整個空間,通過錯落的排列與重復來反映主題,同時在功能上滿足照明的需要。在原本單一的空間內引入小房子,通過變形,使其成為店面、入口、吧臺、展柜、衛(wèi)生間和座位的構成元素,利用小房子排列來劃分整個室內環(huán)境,配合樹燈,營造出自然的建筑群落空間。入館客人猶如坐在村中路邊的樹下暢飲聊天。
甘藍本為菜,能吃也能雅,所以咖啡館的裝修以樸實常用的材料為主,通過概念與組合來達到一種主題,裝修在簡約上需求一種隱性的傳達,不花費成本去刻意的制造驚艷,讓對空間的改造與附加降到最低,讓創(chuàng)意與雅致親近大眾。
平面圖
房子概念的演化
小房子排列組成整個空間
店面外景
樹燈的構成
入口小房子
廁所暗藏在小房子內
項目地點:杭州市濱江區(qū)江南大道3672-30(龍禧大酒店斜對面)
材質:多種材質混搭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堂晤設計在2010年設計了甘藍咖啡的這家店鋪,時隔5年,又再次為她改造更新。原店面與室內裝修已經陳舊,而品牌符號的傳達更需要通過視覺的愈加純粹來強化。于是,設計師有了這樣一襲小白裙的設想。小小的咖啡館像一位初長成的少女一樣,于是為她祝福:愿她是優(yōu)雅而精彩的。
此地的業(yè)態(tài)已經不是五年前剛開業(yè)時寥寥的幾家店,各種新咖啡店的開張也產生了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所以我們設計的時候希望能夠契合甘藍咖啡亦凡亦美的主題,用最普通的材料來創(chuàng)造更加驚艷的效果。讓這個咖啡館涅槃后,成為一朵綻放的葉玫瑰。
甘藍店鋪的窗戶非常大,留給店鋪外立面可以展示的墻面很有限,而高大的窗戶也造成太陽落山時候嚴重的西曬,急需一個可以對陽光進行部分遮擋的棚子,使身處店鋪內部的顧客更加舒適。小白裙的概念由此孕育而出,白色飄逸的造型配合做舊木材使整個店鋪輕盈又溫暖。曲線的金屬片給予店鋪最大的展示面,而它半透明的特點,讓上午的店鋪采光良好,而下午西曬時,又及時對陽光進行有效的遮擋。
店鋪內部在原有的裝修基礎上進行了修繕,并加入了更加符合甘藍的元素。一根店鋪中部令人尷尬的柱子改造為一棵意向的樹,給室內空間又添加了內外交替之感:坐在一樓如同在坐在樹下,而坐在二樓又可看到樹下人們細品咖啡,給空間添了份趣味。在此又回應了甘藍的品牌形象。
以一棵樹為核心的空間
通透的室內
坐在波浪下聊聊天
店面?zhèn)冗吺遣ɡ说难永m(xù)
原木組成的吧臺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