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晉
【摘 要】音樂審美教育具有樹德、傳承等功能,對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有著重要意義,但音樂審美教育中存在許多不足之處,無法達到審美教育的預期效果。文章分析音樂審美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從教學內(nèi)容、方法和創(chuàng)建音樂審美教育大環(huán)境等方面提出實施策略。
【關鍵詞】義務教育;音樂審美;審美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13-0203-01
自蔡元培先生于1912年提出“樂為美育”伊始,到如今將“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編入音樂課程標準中已有100余年歷史?;仡欀型鈿v史文化長河,音樂的審美作用至關重要,其內(nèi)涵特征表現(xiàn)如下:
一、音樂審美教育內(nèi)涵表現(xiàn)
據(jù)教育部制定的《音樂課程標準》對“審美”一概念的相關闡釋:“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是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最基本理念……”[1]。美育貫穿著德、智、體、美各方面,音樂審美教育是以審美為核心,音樂為素材,通過聆聽、演唱、創(chuàng)編等方式,使學生自主參與課堂之中,其審美內(nèi)涵特征明顯:
(一)音樂審美教育具有樹德功能?!耙魳穼徝澜逃哂袠涞鹿δ堋薄⒃诖呵飼r期被先賢孔子提出。他認為音樂具有教化功能并為政治服務,“樂”可以“移風易俗”、“以善民心”……德育功能是潛移默化的,是音教審美功能派生出的并非直接灌輸學生道德信條。
(二)音樂審美教育具有傳承功能。音樂審美教育在文化傳承中意義非凡。中國民族音樂本身極具審美價值,反映民族意志精神。通過音樂審美教育逐漸改變青少年對民族音樂文化冷漠的態(tài)度,使得多優(yōu)秀的民族音樂文化得以弘揚,無不體現(xiàn)出傳承功能的重要性。
二、音樂審美教育現(xiàn)狀分析
近年來,音樂課程基本按照課程新標準“以審美為核心”來開設和執(zhí)行,并得到學校、教師和家長共同重視,但其在實施過程中仍暴露出一些弊端:
(一)課程內(nèi)容與教學方法單一。音樂課程必定是豐富多彩的,而當下部分學校所開設課程中,教師教授的內(nèi)容卻單調(diào)乏味。如:高中音樂鑒賞課程,教師總是帶領學生反復聆聽音樂作品,卻很少向?qū)W生介紹音樂創(chuàng)作背景及相關知識,這樣單一的教學方式無法讓學生領悟到作品的美感。
(二)學生缺乏音樂基礎知識。音樂審美教育是一個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zhì)全面發(fā)展的過程,但部分教師會狹隘的認為音樂課就是欣賞一首歌曲,教師在教學中缺乏音樂知識的講解和簡單技能的教授,導致學生不識譜、只會聽不會唱,缺失掉最基本的音樂知識素養(yǎng),從而無法真正地理解音樂作品,這樣的教學方式難以增進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三)過度地依賴學校教育。社會音樂教育行業(yè)不斷興起,但音樂審美教育任務仍由學校教育完成,并未得到社會或家庭音樂教育的分擔。許多學生從小開始學習音樂,家長對于孩子音樂興趣的培養(yǎng)偏重于技能,并非審美,導致學生對音樂的熱愛逐漸消退,違背“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教學理念。
三、實施音樂審美教育相關策略
(一)提高教師專業(yè)能力。音樂教師應具備“一專多能”的基本素養(yǎng),這就要求教師要定期進行學習,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來夯實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在教學中,教師要以教材為依據(jù),講授基本的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的同時鼓勵學生發(fā)散和拓展。
(二)夯實音樂基礎知識。1.扎實樂理知識,提高音樂審美。在音樂課程學習中,除了音樂審美和音樂技能,音樂基本理論知識也占有一席之地,它是學生感知音樂、學習音樂的基礎。而在校園中還是存在著大量“音盲”,他們接受九年音樂教育卻不知何為四分音符,更無法談及何為音樂審美……只有扎實了學生的音樂理論知識,才能更好地提高音樂審美。2.掌握音樂技能,突出音樂審美。音樂審美教育不僅僅是欣賞和聆聽,還包含學唱、創(chuàng)編等環(huán)節(jié)。教師在音樂課堂中應注重學生音樂技能的培養(yǎng)。3.開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提升音樂審美。音樂是一門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學科,教師應將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貫穿于不同的教學領域之中,為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潛能提供一定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去發(fā)揮自己的想象。這樣的教學方式能有效增強學生音樂表現(xiàn)的自信心,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開發(fā)。
(三)呼吁創(chuàng)建音樂審美大環(huán)境。1.家庭教育是起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帶領孩多聆聽高雅的音樂,拒絕低俗、色情、暴力的音樂。在家庭情況允許的條件下,培養(yǎng)孩子去學習一門樂器來作為興趣愛好,為音樂審美教育的啟蒙奠定基礎。2.學校教育是關鍵。學校教育是音樂審美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應合理設置音樂課程內(nèi)容,讓學生系統(tǒng)地接受音樂教育。教師要遵循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程標準,利用好每一節(jié)音樂課,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受到音樂的美好,從而不斷地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3.社會教育是延伸。為了讓學生感受社會教育中的音樂審美教育,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文藝比賽和相關演出,或社區(qū)合唱團等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悟音樂的美感。同時,望社會音樂教育也逐漸有所改變,不只是注重技能的培養(yǎng)、訓練,還應多角度地去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才能。
義務教育階段中音樂審美教育至關重要,其功能是其他課程無法取代的。只有通過音樂審美教育,才能使學生領悟到音樂的美好,從而形成一個審美→求知→審美的良性循環(huán),也就能更好地發(fā)揮音樂教育的審美價值!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