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傳鵬
【方法指津】
新版《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苯旮鞯氐闹锌颊Z文試卷都加大了對古詩詞考查的比重,試題的呈現(xiàn)形式變得靈活多樣,試題的難度也在不斷加大。
但是,無論中考古詩鑒賞的材料如何選擇,問題的設置如何變幻,其考查的能力和價值取向都是基本不變的。通過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命題中某些共同的特點。其一,古詩第一題著眼于從整體上對詩歌詩意的理解與把握,命題時主要就詩句中的重要詞、句的意義進行考查。其二,古詩第二題對學生能力的要求高于第一題,在理解詩意的前提下,要求學生分析、欣賞古詩的主題、情感、形象、寫作技巧及語言風格等。這些看似不同類型的問題,實際上都考查同學們對詩句意義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而考查方法一般有鑒賞評價,或賞析古詩的表現(xiàn)手法,或賞析詩人的情感,或賞析詩人用語的風格技巧。
對于中考古詩賞析題命題意圖的分析,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識古詩賞析題的考查功能,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有效復習。如果我們對中考古詩賞析題的設題再作剖析,還可以有以下的進一步發(fā)現(xiàn):
古詩賞析第一題對于詩意理解的考查,多從如下幾個角度去命題:
1.詩歌意象特點的概括。
2.詩歌意象內容的提煉。
3.詩句語言的理解。這類問題一般重點考查在語境中對部分詩句的理解。
古詩賞析第二題側重對古詩語言、情感、手法等方面的賞析。就目前的考查形式而言,主要表現(xiàn)為感悟詩人情懷、分析詩句和表現(xiàn)手法、鑒賞詩句語言等。無論哪一類賞析,都需要在整體把握詩歌內容和意蘊的前提下去作具體分析。
除了了解詩歌賞析題的考查形式外,在古詩賞析的備考復習中,我們還要掌握有效讀詩的方法。真正讀懂一首古詩,一般有以下三個步驟。
第一,解詩意。所謂解讀詩意,即要整體理解和把握詩句的大意。在通讀詩句的過程中,要抓住一切能助于讀通詩歌的信息,如詩題和注釋等。
第二,析手法。很多詩歌尤其絕句的三、四句是詩人匠心獨運之處,詩人往往采取一定的表現(xiàn)手法呈現(xiàn)其欲表達的內容。詩歌賞析中,對于詩句表現(xiàn)手法的分析,有利于我們由表及里地把握詩句的內涵和深入理解詩人用筆的意義。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不一而足,我們應掌握常見的幾大類,如詩歌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對比、夸張等),詩歌的描寫手法(襯托、以動襯靜、動靜結合、渲染、烘托、想象等),詩歌的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第三,悟情感。讀懂一首詩歌的標準當是把握住了詩人的情感,所謂“詩言志”就是這個道理。體悟詩人情感的方法有:
1.分析結句。詩歌有起承轉合之說,所謂結句即詩句之“合”,它是詩人“感發(fā)意志”“體物寫情”的關鍵。詩歌的結句,是詩人抒情、言志、闡理的重心所在。
2.尋找詩眼。所謂詩眼,指詩歌中揭示主旨或藝術內涵的警策或精練之語,是詩歌中最凝練、最傳神的字(句)。詩眼是全詩的主旨所在,是含有某種哲理的字詞句,是全詩最精彩和關鍵的字詞句。
3.理解意象?!耙狻保褪窃娙说乃枷?、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耙庀蟆本褪且庵兄螅强陀^物象經(jīng)過詩人的感情活動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獨特形象。在我國古典詩歌漫長的歷程中,形成了很多傳統(tǒng)的意象,它們蘊涵的意義基本是固定的。如菊花象征隱逸、高潔、脫俗等,梅花象征高潔、堅貞、高雅等。如王冕《白梅》中“忽然一夜清香發(fā),散作乾坤萬里春”,透露出詩人那高潔脫俗的品格。
【試題演練】
一、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問題。
山中問答
李 白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1.請你體會“問余何意棲碧山”這樣寫的妙處。
2.請你概括本詩的主題思想。
二、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問題。
登太白峰
李 白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
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
愿乘泠風去,直出浮云間。
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
一別武功去,何時復更還?
1.詩中兩個“太白”的含義是什么呢?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2.“一別武功去,何時復更還”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思想矛盾?
三、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問題。
送 遠
杜 甫
帶甲滿天地,胡為君遠行。
親朋盡一哭,鞍馬去孤城。
草木歲月晚,關河霜雪清。
別離已昨日,因見古人情。
1.請你解釋古詩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2.請你任選一個角度欣賞古詩的尾聯(lián)。
四、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問題。
山 中
王 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1.這首詩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的色彩?有什么好處?
2.如何理解詩歌中“濕衣”的細節(jié)描寫?
五、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問題。
晚 晴
李商隱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并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干后,歸飛體更輕。
1.“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請你運用修辭角度賞析本句。
2.請你體會詩歌尾聯(lián)的表達藝術效果。
六、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問題。
圣泉宴
王 勃
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
蘭氣熏山酌,松聲韻野弦。
影飄垂葉外,香度落花前。
興洽林塘晚,重巖起夕煙。
1.詩歌描寫了哪些景物?
2.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欣賞頸聯(lián)的藝術效果。
七、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問題。
夜歸鹿門歌
孟浩然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1.詩歌的最后一聯(lián)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2.請你欣賞這首詩歌的寫作特點。
八、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問題。
夜 箏
白居易
紫袖紅弦明月中,自彈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一萬重。
1.“自彈自感暗低容”,請你分析這句詩中“自”的妙處。
2. 詩人集中筆力寫出“弦凝指咽聲停處”,這樣一個無聲的時刻有什么好處?
九、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問題。
晚 春
韓 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1.請說出“百般紅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辭手法,并簡析其妙處。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詩歌的中心思想。
十、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問題。
高 荷
元 稹
種藕百余根,高荷才四葉。
飐閃碧云扇,團圓青玉疊。
亭亭自抬舉,鼎鼎難藏擪①。
不學著水荃②,一生長怗怗③。
注釋:①擪(yè),按、壓。 ②荃,一種水草。
③怗(tiē),安定,安寧。
1.下列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首聯(lián)將藕與荷并寫,“才”字感喟頗深,可見高荷難得。
B.“飐閃”寫風吹葉動之狀,以“扇”喻荷葉,生動貼切。
C.荷雖有“圓”“青”等特點,但作者強調的是其“高”。
D. 荷葉因風力的抬舉而亭亭玉立,故而別有一番嬌美風姿。
2.詩的最后兩句寫了“荃”的哪些特點?這些特點與“荷”有什么關系?請簡答。
十一、閱讀下面的詩詞,回答問題。
如夢令·春思
蘇 軾
手種堂前桃李,無限綠陰青子。簾外百舌兒,驚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橋流水。
1.從“莫忘小橋流水”讀出作者怎樣的情懷?
2.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詩詞的中心思想。
十二、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雙調】水仙子·詠江南
張養(yǎng)浩
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一段秋光淡??瓷锄t舞再三,卷香風十里珠簾。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飐。愛殺江南!
1.這首詩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古今寫秋,常帶秋蕭瑟、悲涼的氣氛,而此曲卻不同,請你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一、1.詩以提問的形式領起,突出題旨,以喚起讀者的注意。2.這是一首詩意淡遠的七言絕句,以問答形式并暗用典故抒發(fā)了作者隱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體現(xiàn)了作者的矛盾心理。
二、1.前者為山峰名字,后者是星宿名稱。作者運用相關聯(lián)想,登太白峰而見太白星,極富情趣。2.詩人在朝廷“格言不入,帝用疏之”,不得重用,郁郁不得志。登太白峰而幻想神游,遠離人世,正是這種苦悶心情的反映。但作者畢竟留戀人間,渴望有所作為。這句詩細致地表達了作者欲去還留,既出世又入世的微妙復雜的矛盾心理。
三、1.胡為:何為,為什么。關河:關山河川。2.這二句回憶親朋相送的情誼。與親朋“別離”雖“已”成“昨日”,由于感念難忘,仿佛就在今天。由此可“見”,“古人”殷殷惜別,是有深“情”厚誼的。這里字面上在說“古人”,實指今日之世態(tài)炎涼,人情淡薄。
四、1.此詩描繪了秋末初冬時節(jié)的山中景色,白石粼粼的小溪、鮮艷的紅葉和無邊的濃翠所組成的山中冬景,色澤斑斕鮮明,富于詩情畫意,毫無蕭瑟枯寂的情調。表達了詩人悲己思鄉(xiāng)之情。2.王維《山中》的“濕衣”是運用了幻覺和錯覺,抒寫了濃翠的山色給人的詩意感受。
五、1.作者選取生長在幽暗處不被人注意的小草,虛處用筆,暗寓晚晴,并進而寫出他對晚晴別有會心的感受。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得以沾沐余暉而平添生意,詩人觸景興感,忽生“天意憐幽草”的奇想。這就使作為自然物的“幽草”無形中人格化了,給人以豐富的聯(lián)想。詩人自己就有著類似的命運,故而很自然地從幽草身上發(fā)現(xiàn)自己。這里托寓著詩人的身世之感。2.尾聯(lián)寫飛鳥歸巢,體態(tài)輕捷,仍是登高覽眺所見?!俺睬薄绑w輕”切“晴”,“歸飛”切“晚”。宿鳥歸飛,通常是觸動旅人羈愁的,這里卻成為喜晴情緒的烘托。
六、1.詩人通過對山間蘭氣、林里松聲、垂葉影飄、落花香度、林塘晚色、重巖夕煙等的描繪,贊頌了圣泉的秀麗景色。2.該聯(lián)作者從細處落筆,描寫“垂葉”“落花”的動態(tài)之美,寫得逼真細膩,情趣盎然,自有其可取之處。
七、1.孟浩然仰慕龐公的志節(jié),最后兩句寫龐公隱居之所,巖壁門外,松徑寂寥,只有詩人與山林相伴,與塵世隔絕,詩人恬淡超脫的隱士形象躍然紙上。 2.整首詩按照時空順序,分別寫了江邊和山中兩個場景,先動后靜,以動襯靜,寫出鹿門清幽的景色,表現(xiàn)詩人恬靜的心境,同時在清閑脫俗的隱逸情趣中也隱寓著孤寂無奈的情緒。
八、1.本句寫到彈箏。連用了兩個“自”字,這并不等于說獨處,而是旁若無人的意思。它寫出彈箏者已全神傾注于箏樂的情態(tài)?!白詮棥?,是信手彈來,“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得心應手;“自感”,彈奏者完全沉浸在樂曲之中。唯有“自感”,才能感人?!白詮椬愿小卑蜒葑嗾哽`感到來的一種精神狀態(tài)寫得惟妙惟肖。2.有豐富的暗示性,不僅引導讀者發(fā)現(xiàn)奇妙的無聲之美,更可以通過這一無聲的時刻去領悟那箏曲的全部妙處,同時也暗示了彈者的不幸與悲苦。
九、1.擬人,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晚春時節(jié)花草樹木競相開花、爭妍斗艷的美麗景象。2.全詩表達了詩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蘊含應抓住時機,乘時而進,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之意。
十、1. D 2.寫了“荃”貼近水面(或著水、低矮), 因而一生安寧;寫“荃”是為了反襯“荷”,突出“荷”的高潔以及因“高”而會遭到外力打壓的特點。作者借高荷寄寓了這樣的人生原則:為人自當追求高遠的境界或堅守高潔的節(jié)操;雖遭外界打壓摧殘歷經(jīng)艱險也矢志不渝。
十一、1.作者對營營仕宦的逆反心理和對擁有廣闊心理空間的田園生活的熱切向往。2.這首詞回憶了雪堂生活,創(chuàng)造了一種如同圖畫般的美的境界,留有許多思索的余地。抒寫了作者對當年雪堂生活的回憶和對這種幽靜環(huán)境的懷戀和向往,排遣對仕途經(jīng)營的厭膩。
十二、1.這是一首寫江南水鄉(xiāng)秋光的小令,這首曲寫得很美,在讀者面前展開的是一幅風光秀麗、景物宜人、多姿多彩的江南水鄉(xiāng)秋景畫。2.它不僅毫無悲涼色彩,字里行間還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富有樂觀主義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