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博
【摘 要】秦腔《忠保國》是一出家喻戶曉的經(jīng)典傳統(tǒng)歷史劇,又叫《趙飛搬兵》、《黑叮本》、《大升官》,這出戲行當齊全,唱念做打具備,歷來是考驗一個劇團陣容的首選戲。其中折子戲《叮本》、《搬兵》、《二進宮》等各具看點,尤以《二進宮》中演唱最為經(jīng)典。秦腔《二進宮》以李正敏、田德年、劉易平演唱本及何振中、張健民、李正斌演唱本較為流行。
【關(guān)鍵詞】秦腔;演員;《忠保國》
中圖分類號:J8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14-0054-01
不僅在秦腔行,各劇種基本都有這一劇目的演出。曾經(jīng)在多種場合也看過京劇在內(nèi)的其他劇種的這一劇目,更覺得秦腔這一劇目有亮點、有特點,更是經(jīng)典。相比之下我們秦腔在劇情設(shè)計上更加合理,從封宮、修書、游園、拆書、出城、搬兵、行兵、會師到二進宮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推進。充分刻畫了趙飛這個青年才俊不懼艱險,為國請命的人物形象。
自己作為一名丑角演員,從進團伊始就在這一劇目中扮演趙飛這一角色。 “丑角藝術(shù),妙在機趣,丑在高雅,貴在脫俗,笑不油舌,樂中有戲,戲憑技藝、絕活出奇?!痹谇厍粍∧恐?,不僅本戲中本本離不開丑角,而且有許多由丑角黨綱的折子戲,更在民間流傳多年,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如:《柜中緣》、《教學(xué)》、《看病》、《楊三小》、《拾黃金》、《打砂鍋》等?!吨冶芬粍∽匀灰膊焕?,趙飛的戲份并不亞于任何一個主角,要是出彩,甚至?xí)蔀閯∧恐械囊淮罅咙c。
在秦腔的發(fā)展過程中,造就了一批有造詣的丑角演員,同樣他們風(fēng)格的形式,也豐富了秦腔的表演,為秦腔占領(lǐng)市場,吸引觀眾,普及和提高秦腔藝術(shù),起到了很大的作用??v觀丑角行當?shù)陌l(fā)展,可以說是異彩紛呈,各有千秋。易俗社前輩藝術(shù)家蘇牖民、馬平民、湯滌俗這三位名丑又曾被觀眾美譽為“酥麻糖”(即蘇,馬,湯之意)聽人講,蘇牖民的《鬧學(xué)》、《可憐蟲》、《三滴血》各戲,都有獨到之“絕招”:演《鬧學(xué)》老先生在化妝上獨出心裁,不繪臉譜,用白棉絮粘眉粘須,在藝術(shù)上創(chuàng)出新穎路子。馬平民曾被北平觀眾譽為“馬博士”,曾在武漢演出時,有評論文章以“神情畢肖”之詞贊揚他的表演。湯滌俗在丑行屬小丑兼演老丑和丑旦,擅演愚、笨、蠢、呆一類角色,他的表演、唱腔、神態(tài),可以說風(fēng)格獨特。
《忠保國》中的趙飛,嚴格講算是武丑,武丑是戲曲行極為重要也是較為稀缺的行當,表演獨具魅力,又稱“開口跳”,要求念白非常嚴格,必須口齒伶俐,吐字清晰,語調(diào)分明。例如在《修書》一場中,趙飛出場的板殼子和大段道白:“高高樓上往下瞧哎!我小子生來不錯不錯,全憑這腿長腳大……”念白、板殼子對演員的舞臺功力極為考究,特別是嘴皮子功夫,每一個字都要向觀眾交代清楚,除此,趙飛的出現(xiàn)在劇中至關(guān)重要,經(jīng)過《叮本》《封宮》兩折,整個戲的節(jié)奏是需要調(diào)節(jié)的,趙飛的亮相就顯得格外突出,讓人從緊張氣氛中跳出,在輕松中感受劇情的發(fā)展。作為“公子哥”,乍一出場的趙飛似乎讓人覺得有些紈绔子弟的氣息,這則正是“欲揚先抑”的一種表達,殊不知后邊四路搬兵的重任就是趙飛之功。
《盤門》《搬兵》幾折是趙飛的重頭戲戲,在這幾折里充分考驗一個武丑演員的詼諧、機智、利落、念白、腿功、毯子功等等。在京劇《大探二》中,沒有這一折戲,趙飛出場就一句話:“奉了爹爹之命,搬請我眾家哥哥回朝保國,這般時候,待我馬上加鞭?!弊邆€過場就下場去了。京劇在這本戲里只展示生旦凈這三個行當?shù)某?,做功很少,趙飛的地位相當于一個大龍?zhí)住Zw飛下場之后就帶他幾個哥哥來見侍郎楊波,略去了搬兵,自然少了許多看點。
搬兵,突出一個“搬”字。趙飛不是一般人,“腳底飛毛三寸長,白晝能走一千里,夜晚八佰也不忙……”他的人物特點決定了他在舞臺上的表演風(fēng)格,武丑在表演時,動作要求輕巧敏捷,那些翻打跌撲身輕如燕的功夫,還有那邊唱邊舞的表演簡單中見功夫,輕松中見韻味。讓你在欣賞表演與武打的同時還能得到幽默之趣。武丑在戲中塑造人物寬廣,上至英雄俠客,正直人士,下至流氓盜賊,殘缺人士,上到老人下到孩童無其不演,各種形形色色的人物被武丑刻畫得栩栩如生別具一格。自己演出《搬兵》一折時,充分發(fā)揮在武戲方面的優(yōu)勢,但避免純粹的技巧組合,讓所有的技巧用得適時,用得恰到好處。特別是在過河時我自己運用了一點舞蹈《天鵝湖》中四小天鵝的舞姿、上山中運用串飛腳、下山時運用一些小毯子組合、把干爸書信忘在馬蓮坡急急忙忙回去取時,運用技巧虎跳前撲前滾翻接前飛燕后滾翻接單提三角頂?shù)乖允[扎到舞臺上一動不動,一連串的鏈接講究輕、飄、快、順,每到這個地方地下觀眾報以熱情掌聲,在《搬兵》中我充分發(fā)揮傳統(tǒng)戲曲藝術(shù)的程式化、虛擬化特點,讓技藝為人物服務(wù),讓人物因技巧更具看點,更具特色。戲曲評論家楊云峰先生曾經(jīng)看過我們單位的《忠保國》,并給予了高度贊譽,認為這是他在現(xiàn)階段看過最好的《趙飛搬兵》,同時還將演出視頻收錄進入他的新作《秦腔故事》一書,這既是一種肯定,也是一種鞭策。
在西北各地的演出中,一般頭一晚不用說準是《忠保國》,民間稱之為“掛燈演出”。這既是對劇團整體實力的檢驗,也是對自己一次次的磨練,伴隨著易俗社走過的足跡,《趙飛搬兵》不知已經(jīng)演了多少場,這也印證了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無窮魅力,在以后的藝術(shù)歷程中,自己將繼續(xù)打磨,力爭為大家奉獻更加精彩的舞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