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藝
【摘 要】在時代的長河中,表演藝術一直方興未艾,它的發(fā)展離不開有機行動。而有機行動的中心是有機交流。有機交流的完成需要所有元素的參與。在即興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必須要學會如何有機溝通。在舞臺上,與觀眾保持眼神和動作上的交流與溝通,這是提高表演效果至關重要的一步。怎樣保持即興和有機的交流,這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
【關鍵詞】舞臺;有機交流;表演
中圖分類號:J8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11-0048-01
早在文藝復興時期,就有了許多學派在影響著劇院,演員們可以通過塑造人物角色和憑借自己的人生經驗來組織行動,在舞臺上通過有機的舞臺交流來完成角色,簡述故事。在表演時,演員必須在舞臺上再現現實生活,讓觀眾身臨其境,這樣才能打動觀眾。而在舞臺上如何進行有機交流,是演員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眾所周知,演員的行動可以將劇本中的情景、潛臺詞表現出來。其中,表演的關鍵是人物的動作。對于演員來說,他們要考慮眾多因素,一方面他們要考慮到自己的交流;另一方面還要揣摩對手的行為和動作,不放過每一個細節(jié),在舞臺上達到更好的表演效果,從而讓觀眾更好地感受到表演的魅力。
一、舞臺交流的內容與形式
舞臺交流是表演藝術的重要表形式,通過劇中人物的彼此交流建立了人物關系?!拔枧_交流”就是演員在舞臺上與對手之間在目的、思想感情、求知和動作上的相互刺激、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交流在舞臺上的形式基本可以分為自我交流、與想象中的對象交流、與同臺對手交流和與觀眾交流。
(一)自我交流。在現實生活中,自我交流雖然不多見,但在藝術表演中,這種自然交流更多,比如內心的自我獨白,即表演者跟自己交流,或者說表演者自己的思維與情感的交流。自我交流要重視情緒的細致表達。
(二)與同臺的對手進行交流。在舞臺上,最基本的交流形式就是與同臺對手的交流,這種交流貫穿整部劇,演員主要把自己的思想、意愿、目的和欲求傳達給對方,而對方也要對傳遞過來的信息進行接收、反應和回饋。我們通常把對手之間這樣相互積極的動作叫做相互動作。這種形式在舞臺上很容易被觀眾接受,而且演員用這種形式交流能更好地表達作品內涵。
(三)與想象對象的交流。除了具體的對象外,舞臺交流的對象還可以是沒有真實存在的。[1]這種交流的對象完全基于想象力,觀眾和演員都是看不到的。這種交流形式與自我交流相似,但又與其不同,自我交流是演員內心的交流,而這種交流則是與演員的幻想進行交流。
(四)與觀眾的交流。這種交流形式是通過演員的自我交流或是與同臺對手交流來完成的,也就是說與觀眾交流是間接形成的。當我們在舞臺上與對手進行交流時,同時也在和臺下的觀眾進行交流,而且這兩種交流還具有相互性。
二、產生有機交流的方法
(一)舞臺行動要有目的性。演員拿到劇本時都會看到很多舞臺提示,演員在舞臺上的一切行動都是有強烈的目的性,舞臺上不要演員“一般”動作,而是要有動作的根據,這就是所謂的目的性。
(二)注意力在對手身上。我們常說“戲從對手身上來”,由此可見表演者的注意力應該放在對手身上。有的演員在舞臺上無法真正感受對手給予的刺激,他們表面上在聽、看、想,其實心里在設計著下一步要怎么“演”,這樣的表演根本不會產生絲毫的交流,自然也就不會生活。表演者應該根據對手的動作與情感,做出相應回應,做到“真聽、真看、真感受”,從而在舞臺上產生真實有機的交流。
(三)適應對手、適應舞臺。在舞臺交流中,適應必不可少,適應可以看作是相互動作的另一種表現,對手之間如果沒有適應也就不存在真正的交流,適應跟交流一樣,也是相互的。表演者每次遇到的對手和舞臺可能不盡相同,對手的表演習慣和舞臺的特征也各不一樣。那么適應能力也就會不同,一個好的演員在表演時不僅要知道該如何刺激對手,更重要的是他要善于適應每一個對手,才能使自己的表演更容易被觀眾接受。[2]
(四)舞臺交流的預知性。舞臺上,對于演員來說任何的情節(jié)都是先知的,演員要在哪個時間、哪個場景與對手進行怎樣的交流,這些都是按照預期進行的。[3]所以說,演員想要在舞臺上真實、像第一次發(fā)生時那樣去交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化解舞臺交流的預知性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即興表演。這樣的練習可以有效引領演員進入真聽、真看、真感受、真思考、真判斷,同時產生有機交流的過程。只要演員在舞臺上“生活”起來,就能擺脫在舞臺交流的預知性。
三、結語
在舞臺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離不開演員的有機交流。有機的交流是舞臺表演的基礎,也是關鍵。本文總結了在舞臺表演中進行有機交流的幾種方法,在現實表演中,演員可以借鑒運用,不斷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
參考文獻:
[1]梁伯.淺談表演藝術中交流與適應的重要性[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7,12-15.
[2](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員的自我修養(yǎng)(一)[M].北京:藝術出版社,2015,65-69.
[3]許照峰.略談表演中的舞臺交流[J].劇作家,2016,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