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帆
【摘要】新課標三維目標的提出,為教學指明了方向,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實際教學是否有效體現(xiàn)“三維一體”的理念,是值得認真反思的問題。及時總結,寫好教學反思,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教學中的成敗得失,讓自己的業(yè)務能力更上一個臺階。
【關鍵詞】三維目標 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4-0161-02
新課程提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一體的課程目標,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與提高。在實際的教學中,我認真學習和體會新課標精神,努力把這些理念實踐于課堂上,合理設計教學結構,倡導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積極性。同時積極進行反思,堅持寫教學反思,及時改進教學方法與策略,。在此結合自己的教學反思,談談如何緊密聯(lián)系三維目標,從哪些方面去寫好教學反思。
一、反思教學預設的合理性
教學預設是關于教學的籌劃和設計活動,涉及主題、時效、行動主體和形式四個要素。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就一定要在預設階段準確地把握教材和學生。
每一節(jié)課上完后,我都會對照教學結果與教學預設,反思自己的教學預設是不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要求,是不是引起學生的興趣,是否達到了教學預設的效果。如在進行《免疫調節(jié)》(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四節(jié))的教學時,我提前了解學生在初二下學期學過《免疫與計劃免疫》,于是我找來初中的生物教材,看了看它涉及到的內容,同時找學生了解他們對這塊知識還保留多少印象及理解的程度。這樣在教學預設時就充分了解了學生,同時保證了我在教學中,能準確把握好教學尺度,做到學生已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而把主要精力放在高中部分的拓展與加深上,達到了良好的教學實效。教學反思中,我這樣寫道:應密切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與能力狀況及個體差異,更好地做好初高中生物知識的銜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課堂教學。
二、反思知識與技能是否有機結合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強調知識結構的完整,忽略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差。新課標強調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的過程,應重視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協(xié)調發(fā)展。
在模型建構《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二節(jié))的教學時,我發(fā)動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提前商討制作的材料、方法及注意事項。在課堂上讓學生把帶來的材料,集體協(xié)作來制成小組的模型,同時組織小組展示與評比。這樣學生基本上弄清了得用幾種材料來代表組成DNA分子的磷酸、脫氧核糖和堿基,明白了三種物質在什么部位相連。學生小組間的評比,也讓學生看到了其他小組的優(yōu)秀作品:有效地體現(xiàn)了DNA兩條鏈的反向平行、清楚地展示出兩條鏈堿基對的互補配對。學生在小組合作與交流評比中體會到了DNA結構的關鍵特點,同時通過動手制作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動手能力,加強了小組合作的集體意識。在教學反思中,我頗有感觸地寫道:DNA結構在高中生物“遺傳”中是最基礎的內容,對后續(xù)DNA的復制及遺傳規(guī)律的學習十分重要。課堂上看到四人小組認真的討論,群策群力地進行DNA模型的制作,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有利于學生由形象思維發(fā)展為抽象思維。同時通過小組間的評比,讓學生們更加全面而正確地認識DNA的結構特點。有利于學生改變死記硬背生物知識的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做實驗和動手制作的欲望,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學習方式扎實地掌握生物知識。
三、反思過程與方法是否有效
教學,不能只是知識的灌輸,更重要的是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去經歷和體驗、去感悟和創(chuàng)造。同時,教學也是一種集約化、高密度和多元結構的溝通活動。學生在多元結構的溝通中是否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取決于教學中師生對過程與方法的關注。學科的概念原理體系只有和相應的探究過程及方法論結合起來,才能有助于學生形成一個既有肌體又有靈魂的活的學科認知結構,才能使學生的理智過程和精神世界獲得實質性的發(fā)展與提升。
在《酶的特性》(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一節(jié)第二課時)探究型教學中,課程標準中的具體要求是“說明酶在代謝中的作用”。要求學生通過“探究影響酶活性的條件”實驗,通過現(xiàn)象的分析和自主實驗探究得出相關結論。實際教學中,我不僅組織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探究,同時設計好測評與監(jiān)控表,以促進學生團結協(xié)作,真正投入到探究過程中去。測評與監(jiān)控表注重學生的“課前資源運用”、“小組分工合作”、“實驗設計”、“任務完成質量”、“交流匯報成果”中的表現(xiàn)來評價,同時注重小組評價和生生評價,讓學生在合作中共同體驗、共同承擔、相互評價和促進提高。
正是在這樣的有效預設與測評、合理組織與探究的基礎上,這節(jié)探究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每個小組都作出了正確的結論,同時涌現(xiàn)出不少好的方法及設計方案。課后我寫下了這樣的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探究實驗,對于學生正確理解酶的特性意義重大。課本教材設計合理,充分體現(xiàn)了“科學·技術·社會”的緊密結合,通過教學中的測評及小組合作,學生探究非常成功,也提醒自己在以后的課程中,特別是探究及實驗課中,一定要密切關注學生學習和操作的過程及方法,讓學生在探究或實驗后體驗到科學實驗的思想和探究的快樂,培養(yǎng)學生建立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研究精神。
四、反思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效果
教學活動是一個綜合化的群體活動,有師生間的互動,也有生生間的交流與合作,其中牽涉到情感方面的交流、個性的培養(yǎng)及師生關系的和諧等內容,這就要求教學中必須擺脫唯知識主義的羈絆,進入認知與情感和諧統(tǒng)一的軌道。
如上例中《酶的特性》的探究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或小組自主、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以及實驗、操作、調查、搜集與處理信息,同時在評價中給予激勵與正面引導。在科學知識的雙向互動學習中,引導學生領略酶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辯證關系,引領學生感受生物之美。在高三教學時碰到幾個特別不愛讀書的學生時,自己非常注重與學生進行談心與交流。有一次我與一位學生談起讀書的事情,學生說他對讀書沒什么興趣,讀書和不讀書對他影響不大。我以朋友的關系對他說:“其實讀書絕對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不過讀書是你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一種途徑,對自己將來的人生路意義深遠?!睂W生對我這番話感受很深,自此生物課也認真起來,其他科的成績也有了不少起色。有感于這樣的課堂感悟和與學生的溝通,我寫下這樣的反思:教學中,如果有條件讓學生去動手實驗或探究的,應不辭辛苦地多創(chuàng)造這樣的條件,成為學生探究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和促進者,讓學生通過完成探究或實驗的過程獲得知識,發(fā)展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同時,學生存在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有厭學情緒的學生一定得與他們做好交流,用發(fā)展、激勵的方式引導學生走入正確的發(fā)展軌道,讓他們健康地成長,盡可能在中學階段打下較好的知識基礎。
教學中,我結合三維目標,及時反思和總結,這些反思讓我更好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與努力的方向,使我不再重復一些低效或是錯誤的方法,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能力。我的教學反思不是應付檢查類可有可無類的內容,是我業(yè)務成長中不斷的實踐與總結,它記錄著我教學過程中的困惑與反省,也記錄著自己教學過程中的激情與智慧。
直擊三維目標,寫好教學反思,意義深遠,也讓我獲益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