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主要講述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針對教學問題和現(xiàn)狀進行研究和分析。學生可以在練習應用題時與生活內容相結合,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著重培養(yǎng)學生解題的能力與技巧,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數學科目的教學成效。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 應用題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4-0142-02
引言
應用題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當中的一大難點問題。學生在練習應用題時要對問題進行深刻理解,不僅要掌握問題中的新知識,還要結合之前的舊知識。應用題屬于綜合類題,考查的也是綜合性知識,但是小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比較薄弱,在練習應用題時會產生很大的困難,老師在對應用題進行講解時也需要非常的認真與仔細[1]。
一、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基本現(xiàn)狀
(一)問題設計比較固定,教學模式單一
很多老師在數學應用題設計上都比較固定,教學模式也比較單一,雖然目前自主學習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對數學學科來說還是傳統(tǒng)模式使用的比較多,依舊還是給學生灌輸數學理念,被動記憶知識,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會讓學生覺得學習數學無趣,還會產生很大的壓力,限制學生的思維發(fā)育以及答題技巧的能力發(fā)展,也對學生主動學習和創(chuàng)新思維印象較深。
(二)語言教學比較枯燥,練習方式單一
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中語言表達力還不夠豐富,教師還是繼續(xù)使用枯燥的語言,根本無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無法在應用題語言表達中發(fā)揮出多彩性,因此學生很難提起興趣。小學階段的學生都會對感興趣的事情才會有熱情,枯燥的語言表達導致學生失去興趣,所以使用豐富多彩的語言才能夠吸引小學生,促進學習興趣。在練習習題過程中,教師依舊采用讓學生無限的做題,靠量累積,一個知識點重復做很多遍,相關的題目自然而然就能記住方式,其實這樣的方法雖然能迅速提升學習成績,但是這種傳統(tǒng)模式培養(yǎng)的學生,未來就只會做題,對應用題的概念一無所知,也應用不到生活中來,更體會不到應用題的作用[2]。
(三)采用固定模式解題,重答案輕步驟
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采用的依然是傳統(tǒng)模式教育下的固定答題思路,不會多方面、多層次的對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創(chuàng)新思路和擴散思維更是少之又少。很多老師在檢查學生習題時,一般只看重答案,不注重解題過程,還有很多老師為了節(jié)約時間,直接會給學生講解答題思路或者正確答案,這樣學生的思想很不利于創(chuàng)新,以后思考方式也會有局限性,不會創(chuàng)新思維,遇到新的問題依舊按照老思路解決,沒有思考的方向。并且,很多老師都只在意應用題中的數學學識,而忽略了應用題本身的作用,并沒有與生活聯(lián)系到一起,導致數學就是數學,應用就是應用,學生無法將兩者相結合,對問題的解答方式也是老套,無法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有效的學校效率。
二、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講解的基本效率
(一)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小學階段的學生各方面認知都不太完整,很多事物都是來源于自身的直觀形象來理解的。目前采取實際生活和理論知識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教學,不僅是為了學生理解題中的含義,也是讓學生可以學有所用,比如,學校要挖一條長80米的下水道,第一天挖了全長的四分之一,第二天挖了全長的二分之一,兩天一共挖了多少米?還剩下多少米?這道題老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所學分數去解決這個問題,教導學生利用數學公式可以迅速的算出兩天一共挖了多少米,又剩下多少米,如果沒有學習數學公式,那么就需要一點點去量下水道的長度,所以,應用題可以解決我們身邊很多的小問題。教師也應該了解學生平日生活中的特點,然后與習題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與生活進行完美結合,在學習數學中感受到樂趣,感受數學對日常生活有著多么大的作用。
(二)培養(yǎng)解題技巧與答題興趣
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有著非常豐富的特點,在實際解答過程中很多題目都有著類似的方向,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答題思路,規(guī)范學生的答題方法,重點培養(yǎng)答題技巧,很多同學在面對應用題時都有無法理解的問題,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如何答題,耐心講解,不能用枯燥的知識點來教導學生,不然不僅會導致學生不理解內容還會對數學失去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給予引導,對題目進行有效分類,相似的題目采用相同的方式,不同的題目分開區(qū)別對待。
(三)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與創(chuàng)新思維
在解答應用題時,題目中給出的應用條件,題目中的關鍵文字、關鍵詞語、還有一些沒在題目當中的隱含條件,都要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在看到題目時一定要認真看問題,雖然應用題有很大的難度對于小學生來講,但是學生只要認清思路,能夠自主解決問題,對于小學生來說就已經是有效果的教學成果了。應用題中有很多的隱含條件,學生對題目進行搜集和歸納,尋找解題思路,排除干擾,結合相關公式進行解答,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分析能力,不要陷入固定的模式中,要敢于不斷創(chuàng)新,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分析水平與創(chuàng)新思維,為以后解決應用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解決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問題的對策
(一)采用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方式
很多問題都是來源于生活,采用生活因素作為應用題內容,那么應用題的材料也是學生熟悉的材料,或者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也很接近,這樣不僅學生對題目有所了解,還容易使學生對題目感興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數學學習的內容與生活相結合,培養(yǎng)的是學生能夠處理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的能力,并且,這種來源于生活的題目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文字表達的無趣性,使學生能夠對數學感興趣。在審題的同時也要加強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能夠深刻理解題目內容也是加強學生學習語言的能力,能夠抓住題目重要的語句,刪掉無用的成分,從而變成相應文字與數學知識的關系。
(二)加強學生研究問題的能力
學生能夠對問題當中的內容分析結構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重點,也是答題的基礎,學習優(yōu)秀與學習困難的學生在處理應用題遇到的困難時,困難學生一般對題目中的條件與隱含內容分析的不夠,主要原因還是分析假設上比較有差距。解答應用題的重點就是尋找條件、提出思路、整體分析、尋找隱含條件、分析解答問題等方面,通過整體的分析逐漸過濾出解題的思路,從而更好地處理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觀察學生的進展程度,尋找可行的辦法,將應用的教學方式最大化,讓學生能夠深刻理解應用題的思考方式以及構建自身的邏輯思維。并且還要設立一些開放性題目,只提供應用題中的部分條件,讓學生自主理解問題,分析題意,并且有效的處理問題,這都可以更好的促進學生的思考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探究的意識,因為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所以在補充條件時也會有很多不相同的思路,那么應用題就會變成在已有的條件下轉變解題方式和得到不同的解題答案。
結束語
數學學科一直都是學習的重點與難點,在教學過程中也是比較復雜的教學內容。因此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的教學方式,是所有教師需要不斷探討的問題。教師需要針對目前的現(xiàn)狀進行改進,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進行完善,讓應用題與現(xiàn)實相結合,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勒毛才讓.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3):186.
[2]張榮輝.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的基本途徑探討[J].學周刊,2015(7):55.
作者簡介:
王緩岳,女,壯族,本科,1972年11月出生,廣西隆林人。從事小學教育教學、現(xiàn)職稱是中小學一級教師(小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