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摘 要 數學是初中義務教育過程中比較重要的一個學科,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其不僅可以培養(yǎng)初中學生養(yǎng)成嚴謹理性的思維,而且還能不斷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從而推動他們自身素質的全方面發(fā)展。因此,在進行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問題解決教學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過程中,其可以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能力和應變能力,而且還能有效提高初中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以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 初中數學 問題解決教學 策略
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比較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領悟和使用,而對解題策略總結和關注得較少,這種情況導致部分同學盡管數學基礎較好,可拿到一個新問題時卻無從下手,不知所措。本文就問題解決的對策略談幾點認識:
1以“多類”求“平衡化”的對策
我們經??吹皆S多教師和學校在“兩難”情境中徘徊:當他們力促學生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時,發(fā)現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下降;在狠抓了學生的升學率時,卻發(fā)現學生的整體素質在降低;在關注教學的生動活潑和個性化時,就顧及不了教學質量的全面優(yōu)質化。沒有好的教學成績的老師領導讓你下課,沒有高考升學率和重點率的學校社會不滿意,難道“熊掌和魚不可兼得”?
“問題解決”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策略或原則是要求教師必須為學生提供一系列多種多樣多層次的“問題”,使學生既有解決封閉性問題的機會、更有解決半開放性的、全開放性問題的機會,不同類型的問題體現不同的認知水平和教學價值觀,指向不同的具體的教學目標(包括掌握傳統(tǒng)教學所重視的基礎知識,也包括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學中提供系列不同類型的問題供學生解決,是實現教學“平衡”和達成教學整體性目標的一個重要保證。
2以“多元”求“個性化”的對策
“一個也不能被忽略”,即教育要面向每一個學生,是新課程所要實現的素質教育理念。在我國大班教學的基本現狀沒能全面改變的情況下,如果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個別的教育”來實現這個理念,那么“個性化”教學只能是一個難圓的“夢”?!胺謱咏虒W”對于“一刀切”的教學來說,是一個極大的進步,但它只是一個不到位的“因材施教”。在“問題解決”教學中,“個性化”理念的實現是通過學習情境的“多元”與學生的“自主”這兩個方面的結合來實現的。這就好比是要把教學情境變成一個“自選超市”,而不是“配給制下的專賣店”。一個超市能滿足成千上萬的有著千差萬別需求、購買能力和個性差異的顧客,靠的就是其商品的豐富多樣和顧客的自主選擇。教學的對象也是千差萬別的,“問題解決”的主體都是獨特的,僅就其智能和認知方面來說,他們之間的差異,不只存在智能或認知水平的差異,每個人的智能構型不同,智能的強項不同,認知風格和認知興趣等也各不相同,因此他們理解、處理、利用信息、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路及策略等都各有差異。為了實現教學的“個性化”,就要給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多元”化的學習情境,允許學生以自己的智能強項,根據自己的認知特點去認識事物。允許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智能特點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教師對學生個性特征、智能特點的尊重和認可,對學生的主體性的充分肯定,是實現個性化教學的前提,而教師提供可供學生自由選擇的多樣化的學習環(huán)境,多元的可供利用的、充分的學習資源則是實現教學個性化的重要保證。
3以“整體”求“結構化”的對策
“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實施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因此它要立足整體,從整體出發(fā)規(guī)劃、組織和實施教學進程。要學整個知識體系而不是一個個零散的點?!皢栴}解決”教學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從“封閉走向開放”,這里不僅是“問題”形式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反映整個教育從只著眼于學生的知識掌握到關注學生的整體發(fā)展的價值觀念的變化。觀念的變化要求有相應的機制相配合,從教師角度來說,立足整體意味著“問題解決”教學不要求每一個知識點,每一節(jié)課都要覆蓋各種問題類型,但是從整體上必須確保學生有機會解決從封閉到全開放的每一類型的問題,這是實現學生的整體發(fā)展的重要保證。通過學生聚焦性的、反省性的探究,把學生引導到對其中的基本結構的理解上,并全面開發(fā)學生的潛能,成為有效的問題解決者。在核心內容上,要使學生有機會解決完整的系列的各種類型的問題。
4以“建構”求“特色化”的對策
每個教師都是攜帶著多元的背景、差異的理念投入教學改革的漩渦之中。我們要透過改革實踐來演練自己的心智,明確自己的理念,找到自己的位置,重建自己的教學模式。當走進“問題解決”教學領域時,我們也并不是空著腦袋而來的。每位教師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都積累了一些經驗,我們要重新審視自己的經驗,把這些經驗與新的要求相對照,并在這些經驗基礎上,建立起已有的經驗與新模式的聯系,對自己的經驗系統(tǒng)進行調整、擴充和重組,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chuàng)造性,建構有自己特色的“問題解決”教學。換言之,程序性的知識不是被“教”會的,而是在“學中用”、“用中做”,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被“悟”出來的。他們的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也因此更有機會得到提升。
總之,數學問題解決的對策還好很多。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更新教學觀念,為我們的基礎教育注入無限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