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桂芬
【基金項目】本文為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研究成果之一。課題名稱:“加強小學生整本書閱讀指導,擴大小學語文教學外延”的對策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6】CHB0840。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4-0077-02
《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小學生課外閱讀量五年制不少于100萬字,六年制不少于150萬字?!痹凇敖虒W建議”部分,這樣表述:“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可見擴大小學生閱讀量,讀整本書勢在必行,但如果沒有相應的督促和評價,那么提倡和要求學生多讀課外書最終將成為空談。
一、對教師指導過程的評價
為使學生更有效地進行整本書閱讀,我們廣泛開展了讀前指導、讀中推進、讀后交流分享的閱讀指導實踐活動,確立了“推薦課”“推進課”“匯報交流分享課” 三種基本課型,并就不同課型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確定了相應的評價標準。閱讀前的“推薦課”重在評價教師推薦閱讀讀物時是否激發(fā)了學生閱讀興趣,是否進行了閱讀方法的指導。閱讀中期的“推進課” 重在評價是否依據(jù)閱讀的目標設計了相應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內(nèi)容是否發(fā)揮了橋梁作用,既引導學生匯報、小結(jié)前一段時間的閱讀收獲,又進一步給予方法的指導,為后續(xù)閱讀做好鋪墊,推動學生深入探究閱讀。學生讀完整本書后的“匯報交流分享課”,重在評價教師是否能夠引領(lǐng)學生對整本書進行全面回顧、總結(jié)和提升,匯報整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交流作品及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書中人物特點、品味觸動心靈的語言、交流讀書體會或讀后感想等。
二、對學生閱讀過程的評價
(一)評價原則
1.激勵性原則
課外閱讀評價要注重激勵性,引導學生達到《課程標準》要求的閱讀量,使學生愛讀書、多讀書、會讀書、善讀書,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模糊性原則
課外閱讀是一個開放式的,不受時間、地點、形式約束的語文學習方式,對它的評價不能照課內(nèi)閱讀那樣面面俱到,于細微處去評價,而應采用模糊性評價原則,從總體方面對課外閱讀開展情況進行評價,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自信心。
3.重過程原則
課外閱讀是一個“積累于現(xiàn)在,受益于未來”的過程,其效果很難在短時間得到顯現(xiàn)。因此,我們的評價要注重課外閱讀的過程性評價,通過過程性評價,促進學生深入開展課外閱讀活動。
4.評價主體多元化原則
課外閱讀采用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家長點評、老師評價相結(jié)合的方式,既能減輕教師的工作量,更能使學生在評價中鍛煉自己。
(二)評價內(nèi)容及標準
1.評價閱讀的數(shù)量
我校制定的《百部經(jīng)典閱讀實施方案》為各年級推薦了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其中,一年級每學期必讀2本,選讀5本,其他各年級每學期必讀3本,選讀6~8本。能否完成“課標”規(guī)定的閱讀量和學校推薦的閱讀書目是對學生整本書閱讀量評價的重要依據(jù)。
2.評價閱讀的質(zhì)量
(1)學校統(tǒng)一出題檢測。
每學期,學校根據(jù)各年級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集中命題,統(tǒng)一檢測,題目包括填空、連線、選擇、判斷、簡答等類型;檢測內(nèi)容包括學生對作者、書名、書的類別的了解,對整本書內(nèi)容的把握,對書中人物之間關(guān)系的了解以及對好詞佳句的積累運用等。檢測后根據(jù)學生成績,評選出整本書閱讀之星和優(yōu)秀班級。
(2)班級日常量化評價。
班級日常量化,我們一般從閱讀的態(tài)度、閱讀的深度和閱讀效果三個維度來評價和促進學生課外閱讀。學生是否喜歡讀書,我們的評價標準是:能夠建立整本書的課外閱讀計劃,根據(jù)自己和班級學習情況分階段有計劃地執(zhí)行;善于安排和利用時間進行整本書閱讀,每天能堅持閱讀30分鐘以上;能把閱讀的需要轉(zhuǎn)換為學習目標和行為,能堅持不懈;每個學期能購買2本以上的新書。學生是否會讀書,我們的評價標準是:有良好的讀書習慣,有一本專用的讀書筆記本,及時記錄閱讀情況,背誦感興趣的段落;能把同伴作為課外閱讀的幫助者,與伙伴分享閱讀;能在課外閱讀中識別有助于自己的信息資源;積極參加各種讀書交流活動,樂于與人分享讀書感受;能經(jīng)常在家里進行親子共讀,樂意與家長交流閱讀的收獲、體會,分享閱讀快樂。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的效果如何,我們一般從學生做讀書筆記的能力、班級討論交流中的表達能力等方面進行考察。
(三)評價方法
根據(jù)多元化評價原則,教師可指導學生每天對照標準進行自我評價,也可以讓學生定期對自己的讀書活動進行小結(jié),寫一寫自己在活動中的收獲,在活動中的不足。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同伴間進行評價:同伴之間可以通過聽取對方講述書籍的內(nèi)容概要、讀后的感受等來檢查了解彼此的閱讀程度,客觀、公正地作出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