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乃龍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理念的不斷深入,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積極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論文以農(nóng)村初中物理教育為研究對象,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對初中物理教育中落實“小步子”教學模式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學價值。
【關鍵詞】初中 物理教學 小步子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188-02
初中物理是一門實驗性、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對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抽象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給初中物理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再者,由于我國農(nóng)村初中學生的物理學習水平整體低下,且存在明顯的參差不齊現(xiàn)象,直接影響了農(nóng)村初中物理教學的效果。為了充分調(diào)動農(nóng)村初中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讓學生獲得學習上的成就感,避免初中學生見物理“色變”的現(xiàn)象。筆者結合當前“關注每一位學生成長”的理念,提出了農(nóng)村初中物理教育“小步子”教學。
一、“小步子”教學模式
(一)“小步子”教學策略
小步子教學的原則是由著名的心理學家、行為主義領袖斯金納程序教學思想的原則之一。所謂的“小步子”教學,主要是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然后對學生所能達到的實際目標進行研究,并結合學生所能達到的實際目標,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單一到復雜”的原則,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合理的安排。然后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采用分層漸進的方式,由舊知識自然而然的過度到新知識的學生,從而降低學生在初中物理學習中的受挫率,以增強學生對初中物理學習的信心[1]。
(二)“小步子”教學原則
針對農(nóng)村初中生的具體狀況,在采用“小步子”教學過程時,要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首先:結合農(nóng)村初中學生學習具體狀況,以及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思維特征,教師要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合理的設計與安排,對大的教學目標進行細化、分解成小尺寸教學目標,使之符合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并在此基礎上開展教學認識活動;
其次,在“小步子”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貫徹啟發(fā)式的教學思想,對每一個教學步驟進行合理的設計,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學生的動手探究、交流合作,再適當借助老師的引導,最終達到既定的學習目標;
再次,在“小步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把握好各個教育層次之間的節(jié)奏,使得教學快慢程度與學生的接受能力相適應,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2]。
二、“小步子”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農(nóng)村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充分遵循小步子教學的核心原則——教學目標小尺寸、課堂教學低起點、教學過程小步子、教學手段快反饋,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教學目標小尺寸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無論老師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都要制定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明白本堂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及達成度。在”小步子”教學模式下,老師就必須要將教學目標進行細化,才能有效避免初中物理教學的盲目性。
例如,在華師大版初中科學《大氣壓強》一課的教材上,為了測量大氣壓的數(shù)值只安排了一個演示實驗----托里拆利實驗。如果直接按照書本上的安排進行授課,筆者認為對農(nóng)村學生來說“步伐過大、臺階過高”,學生會難以理解,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因為對于農(nóng)村學生來說,本節(jié)內(nèi)容存在以下幾個難點:1.對于該實驗的原理(大氣壓能壓起水銀),學生缺少感性的生活經(jīng)驗的支撐以及體會。2.對于實驗中“玻璃管粗細、玻璃管漏氣”對水銀柱高度的影響,由于實驗不易操作,教師以講解為主,使學生直觀感受不足,加之此時的學生抽象思維有限,分析起來比較吃力。3.對于實驗中“玻璃管傾斜、玻璃管略向上提對水銀柱高度的影響”,由于演示實驗距離后排學生較遠,不易觀察,導致學生體驗不足,無法更好的“吃透”。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按照“小步子”教學模式,對本課的教學目標進行細化,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課堂教學低起點
將“小步子”教學模式融入到初中物理教學中,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并以此為出發(fā)點,組織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特別是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從低起點開始,將教學出發(fā)點放在學生身邊,接著再一步步導入教學內(nèi)容,從而吸引學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組織《大氣壓強》教學時,教師要了解到初中生正處于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針對初二學生,其抽象思維、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都逐漸增強,但形象思維仍然占主導地位,所以在具體的教學中,應讓學生有足夠的實踐體驗,然后再此基礎上進行教學活動。如,在組織本課教學中,避免直接從托里拆利實驗開始,而是可以利用各式礦泉水瓶先進行學生分組實驗,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獲取感性認識,然后組織學生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教學目標。
(三)教學過程小步子
在“小步子”的具體教學過程中,初中物理老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減少教學的步子。在課堂教學中,要盡量考慮到學生的接受狀況,并且保證學生能有所進步、發(fā)展,從而使得每一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保持積極的狀態(tài)[3]。
在教學過程小步子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接受情況,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學習點從舊到新,問題要從易到難,步步深入,最終順利解決教學目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組織《大氣壓強》一課教學時,可以通過分組學生實驗的三個實驗過程,逐步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實驗儀器:水槽、各式礦泉水瓶、吸管、圖釘
第一步:將各式礦泉水瓶裝滿水并倒放入水槽中,打開瓶蓋。并讓學生觀察瓶中水是否下漏?然后組織同學討論:1、為什么瓶中水不下漏?2、高度相同、粗細不同兩個礦泉水瓶,倒放入水槽中,為什么壓起的水面高度會一樣?討論的目的:1、證明大氣壓的存在,為下面托里拆利實驗中大氣壓能壓起一定高度的水銀增加感性認識。2、引導學生,聯(lián)系前面所學的舊知識:液體壓強與深度有關,而與橫截面積無關。從而為后面的托里拆里實驗中玻璃管粗細對水銀高度的影響,增加直觀性的體驗。
第二步:將礦泉水瓶傾斜、略向上提,讓學生進一步觀察礦泉水瓶中水面高度的變化,并討論原因。實驗目的:讓學生直接動手體驗,增強說服力,為理解托里拆利實驗設置臺階。
第三步:讓學生動手探究“如何利用提供的器材使礦泉水瓶中的水液面下降?”并小組討論為什么這樣操作會使液面下降。學生可以通過用細管吹氣、用圖釘將礦泉水瓶上戳一個洞、直接將礦泉水瓶提起等方式,實現(xiàn)礦泉瓶內(nèi)水面下降。實驗目的:讓學生體驗瓶內(nèi)氣壓與瓶內(nèi)水面高度變化動態(tài)平衡的過程,同時為托里拆里實驗中玻璃管漏氣對水銀柱高度的影響增加體會。
第四步:引導學生觀察:倒置的不同高度的瓶子,瓶內(nèi)的水都沒有下漏,那么大氣壓到底可以壓起多高的水呢?實驗目的:自然而然的過渡到托里拆里實驗的學習中。
(四)教學手段快反饋
在“小步子”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及時捕捉學生輸出的反饋信息,并且及時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調(diào)節(jié)。通過教學反饋信息,使得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狀況,給以積極、肯定的評價,從而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捕捉學生輸出的反饋信息的方式有很多,如口頭提問、當堂訓練、學生的體態(tài)反應等。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小步子”教學模式有效應用到初中物理教學中,可使得學生層層有進展、處處有成功。因此,初中物理老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將教學目標細化,并在課堂教學中,從低起點開始,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組織教學,并且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給學生以肯定、積極的評價,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何良梅.“低起點、小步子、多反饋”教學構建有效物理課堂[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4,32(3):45-46.
[2]吳孝興.淺議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打造[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11):124-124.
[3]蘇輝."小步子"教學法在《機械基礎》教學中的運用[J].時代農(nóng)機,2015,42(12):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