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后進生形成的因素,接著從尊重與熱愛為前提、科學化的德育教育藝術以及賞識教育三方面提出了小學德育教育中轉化后進生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德育教育;后進生;轉化
初次結識《是誰制造了“差生”》是在一個教學案例觀看中,從這個教學案例中我看到了一個靈動、有趣、鮮活的教育者形象,被朱國紅老師的教育水平所打動。懷著對名師的崇拜,我在工作之余拜讀了相關案例,在后進生教育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啟發(fā)。我們印象中的“后進生”主要是說那些品行不好,學習成績相對落后的學生,這兩者要么單獨存在,要么兩者都有。在這個老師和家長都關注“優(yōu)等生”的時代,“后進生”轉化問題日益突出。在朱國紅老師的案例中,通過德育工作轉化后進生也引發(fā)了我對教育工作的思考。
1、后進生形成的因素
在小學教學工作中,教師會在心中對本班級中的學生進行定義,有的是“優(yōu)等生”,有的是“后進生”,也就是“差生”、“學困生”。“后進生”的學習基礎不好、積極性不高、缺乏自信心以及學習方法不正確,難以完成學習任務,而且其認知能力普遍不是特別強,存在一定的厭學心理。“后進生”的形成因素可以從三個方面分析:其一,教師教學因素,小學教育中教師講、學生被動聽的教學模式長期占據主導地位。沒有很好的結合后進生的實際,由于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有所不同,成長環(huán)境更是不一樣,傳統(tǒng)教學很難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并且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成效受到限制。其二,家庭因素。很多家長一般都只是關注兒童的飲食起居,覺得教育孩子是學校的責任,是老師的事,自己不用操心也無能為力。其三,學生個人因素。后進生由于自我控制能力不是特別強,學習習慣“三分鐘熱度”,不能安心踏實的開展知識學習,缺少持久力與耐力。連學校布置的最基本的家庭作業(yè)都不能按時完成,長此以往,就會出現厭學情緒,不愿意去學校。
2、小學德育教育中轉化后進生的有效途徑
2.1尊重與熱愛為前提
“尊重與熱愛學生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的第一原則”,竇桂梅老師在《玫瑰與教育》這本書中提到,從這可以看出,如果一位教師沒有對所有的學生無私的愛心,包括后進生,就難以產生思維的靈動感,更不會主動探究教學之路。人們常說,大愛無形,這種無法衡量的愛讓她去思考,換句話說,沒有愛何談教育后進生?或許對于后進生來說,教師一句鼓勵的話語可能改變其一生。同樣的道理,要想打擊一個孩子的自尊與自信或許只需要一道冷酷的目光。教師對后進生的愛真誠無私,這種真誠無私不是那種表面上的夸贊,也不是為了某種目的勉強擠出的笑容,而是來自心底的那種愛,這種愛是持久的,是具有生命力的,也是堅定不移的,不存在半點虛假和敷衍色彩的。學生的心靈都比較單純,能夠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那份愛,他們能敏感的捕捉到老師的喜悅與失望。也許正是因為你今天的燦爛,將要成就孩子們未來的輝煌。
2.2科學化的德育教育藝術
眾所周知,教育是一門藝術,掌握這門藝術的關鍵就是要對學生有發(fā)自內心的熱愛,掌握科學化的德育教育的藝術。常常有教師在抱怨后進生不聽話,不好管理,甚至抱著“恨鐵不成鋼”的態(tài)度去教育后進生,認為不管用什么方式都是為了學生好,就可能出現不管不顧的責罵現象。其實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捫心自問,我們對后進生的教育方式對嗎?學生能夠坦然接受我們這所謂的“教育方法”嗎?或許是學生嘴上不敢反抗、內心不服氣呢?總之,作為教師,我們要時刻反省自己,能夠從后進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對后進生投入真摯的感情,能夠在他們犯錯誤的時候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當你付出足夠的耐心和細心之后,或許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2.3賞識點滴的閃光
對于后進生的轉化,要在教育中舍棄“批評”,采取“賞識”教育,要對后進生不吝夸獎,為他們吹來成功的清風,哪怕只是一點小小的進步,都要對其進行肯定。比如,某個學生比較調皮搗蛋,上課的時候喜歡做一些小動作,作業(yè)不能按時完成,但是他卻能夠在值日的時候認真的打掃教室衛(wèi)生,為學生服務,這難道不是他的優(yōu)點?難道我們就認為他“無可救藥”,這是他獨特的閃光點,作為教師,可以耐心的教育,用言語激勵他在其他方面也能夠像值日的時候那么認真,經常對他說:“你做的真不錯”、“老師相信你能行”、“你再努力一下會更棒”等等,讓這些后進生在老師溫暖的愛心下克服自卑心理,能夠自信的走在燦爛的陽光下。
總之,對待教育事業(yè),我相信我們都能在教育園地里盡情的綻放。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當我們具備一顆充滿愛意的心去關愛后進生,在充滿愛的環(huán)境中觀賞后進生的點點滴滴進步,相信我們的身心都是輕松的,而且永遠充滿著青春與活力。
參考文獻:
[1]李慶豐.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對“留守子女”發(fā)展的影響一來自湖南、河南、江西三地的調查報告[J].上海教育科研,2015(9).
[2]鐘啟鋒.把德育工作融入后進生的轉化中[J].教育管理與評價,2016(02).
[3]黃俊偉.淺談農村初中“后進生”的心理健康問題[J].新課程(教研),2017(06).
作者簡介:甘露賢,單位: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qū)棠下實驗小學,職稱:小學英語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