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潔蕾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進程加快。游戲化的語文教學方式,是實現(xiàn)語文教學素質化的重要途徑。本文首先闡述了游戲化教學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進而探討了小學低年級語文游戲教學方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 游戲化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171-01
對于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要注重聯(lián)系學生的學習特征及心理特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針對性地實施教學方法,這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低年級學生對游戲比較感興趣,而將游戲教學法應用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就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游戲化教學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1.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小學生多是獨生子女,許多孩子性格孤僻,不愛與人溝通,與同學間也缺乏必要的溝通與關愛。這些情況都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所以需要更多溝通來改善這種情況。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開展課堂游戲可以讓孩子在游戲中愉快的學習與交流,養(yǎng)成樂觀開朗的性格,有效的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2.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老師往往采用單一的講課模式,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率低下。長此以往,許多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使學生重新產生對學習的興趣。游戲課堂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3.培養(yǎng)學生人際交往能力
人際交往能力是小學生成長過程中必須學習的技能,對他們以后的生活和發(fā)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游戲中需要學生相互交流、共同參與,還要與老師交流溝通了解游戲規(guī)則,可以充分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二、小學低年級語文游戲教學方式
1.課堂導入游戲化
所謂有良好的開端就成功了一半,對一節(jié)小學語文課而言,如果學生在課堂的開端就能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那么課堂教學效率將大大提升,學生也能自主學習,夯實課堂的快樂學習基礎。在這方面,教師可時常設計一些游戲來導入新課,讓學生們能在課堂上始終沉浸于愉悅的心理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比如,在執(zhí)教《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時,結合低年級的小學生喜歡猜謎的特點,筆者設計了一個猜謎游戲。上課前,告訴學生:老師給你們出一個謎語,看看誰最先猜出來,“身穿黑衣服,長得丑乖乖,反哺傳佳話,都夸愛媽媽”(打一種鳥),學生很快猜出是烏鴉,筆者出示了烏鴉的圖片后,又引導學生:“同學們猜對了,是烏鴉,誰能知道更多關于烏鴉的故事呢?”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說:“烏鴉的羽毛是黑色的”,“烏鴉是鳥類的一種”,“烏鴉嘴是罵人的話”等等。在學生談興正濃的時候,筆者插話說:“同學們知道的真多,今天我們來感受一只與眾不同的烏鴉?!保ò鍟簽貘f喝水)
這樣的猜謎游戲,充分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通過設置“一只與眾不同的烏鴉”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將注意力集中到了課文的學習上來,獲得了很好的導入效果。
2.拼音教學游戲化
拼音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基礎的教學內容,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小學生對拼音的學習奠定了其學習語文的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及其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師在進行小學拼音教學過程中,可以把學習拼音設計成手拉手、編兒歌、找朋友、走迷宮等游戲,堅持從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f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參與到游戲化教學中,同時,教師應該不斷的創(chuàng)新游戲教學模式,以保障小學生對游戲化學習的情趣以及積極性。
比如,在進行韻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找朋友的游戲方式,把韻母與韻母的圖片形象化開展連線找朋友的游戲,并鼓勵小學生積極參與,對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小學生給予口頭上的表揚,進而調動小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
3.生字學習游戲化
小學低年級入學時間不長,所認識的字也是有限制,所以,在語文學習中,其學習目標就是掌握一定的漢字量,以更好的學習以后的語文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必須注重學生學習漢字的效果,同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來增加學習的識字率。中國漢字中有很多象形字,學生可以利用這些字的表面意義對學生進行教學。比如“吃、跳、跑、走”這些字,都可以用肢體語言進行表達,教師可以在示范后讓學生對動作進行觀察,然后在通過自己的表演,對漢字進行理解。這種讀音和動作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漢字含義的理解,并且讓學生更直白的理解這個字的用處,通過游戲,加深漢字的在學生的中記憶方式,不僅可以讓漢字學習變得不再枯燥,還可以更好的保證低年級學生有一個更好的文字基礎。
4.角色扮演游戲化
小學生有很強的表現(xiàn)欲望,他們在游戲中能盡情發(fā)揮自己的模仿與創(chuàng)造才能,所以教師可嘗試應用角色表演的游戲教學方式,聯(lián)結語文課堂教學的人文性與生活性,改善語文教學效果。小學語文教材里有很多有趣的、生動的故事,學生很喜歡,只是文本中抽象的文字限制了小學生對人物情感、故事情節(jié)等的體會,教師可借助角色表演游戲為學生設計閱讀、說話訓練、作文等課堂教學活動,豐富課堂教學。如針對課文《小蝌蚪找媽媽》,就可在表演課文情節(jié)的游戲中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扮演青蛙的學生一蹦一蹦地前進,扮演小蝌蚪的學生則將雙手放在身體后方當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在這兩種角色扮演方式中不難看出學生所掌握的課文描述:青蛙是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在荷葉上;小蝌蚪是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當小蝌蚪學生們表演找到青蛙媽媽時,紛紛七嘴八舌地說道:瞧!長著一張寬嘴巴;披著碧綠的衣裳;有一雙大眼睛;有四條腿;露著雪白的肚皮等等。這一段話是學生們按照課文內容即興創(chuàng)作出來的,從中可以看出學生們不但掌握了青蛙的外形特征,還融會貫通了整篇課文。
三、結語
在對游戲教學內容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游戲內容的合理性,并發(fā)揮學生在游戲中的主體作用。通過游戲教學的實施,增加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興趣,將課文內容和游戲教學進行更好的結合,保證游戲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夏紅艷.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策略初探[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2(8):56-56.
[2]米金忠.淺談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J].語文建設,2014(8x):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