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怡迪 徐嘉銘
【摘要】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和數據統(tǒng)計相結合的方法,對中國計量大學大學生新媒體使用狀況實施抽樣調查,分析了當前大學生在新媒體使用時間、使用頻率、使用目的、閱讀習慣等方面的狀況和特點,進而提出通過注重互動和反饋、關注輿論方向、加強教育和引導、建立網絡學習互動平臺、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等對策,來提升大學生新媒體使用行為質量,開創(chuàng)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的新媒體主要指網絡新媒體,包括互聯(lián)網和手機網絡[1]。作為集網絡優(yōu)勢與新媒體技術應用于一體的網絡新媒體,它的迅猛發(fā)展和廣泛應用已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模式、工作方式與思維模式;同時它也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世界現(xiàn)、人生觀和價值觀。向來對新鮮事物敏感又易于接受的大學生對其鐘愛有加,成為我國網絡技術受益最早、最廣、所受影響最深的群體之一,在這種背景下,大學生群體的思想動態(tài)也隨之發(fā)生變化[2]。
網絡新媒體為大學生的“在線生存”提供了一個技術系統(tǒng)和可能世界,也為高校有意識地、主動地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時空奠定了基礎。 開展大學生網絡新媒體使用現(xiàn)狀和特點的實證研究,可為科學、有效開展新時期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提供依據,有重要的實踐意義[1]。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為中國計量大學在校生,以抽樣調查的方式收集數據。研究者通過QQ、微信、微博等多種方式,發(fā)放 《大學生網絡新媒體的使用狀況調查問卷》(在線調查),共計收到問卷552份,其中有效問卷 552 份,問卷有效率 100%。數據統(tǒng)計工具主要是 Excel 軟件。
本研究的樣本性別構成為女性 62%, 男性38%;樣本的專業(yè)涉及全校15個學院,專業(yè)分布均衡。研究報告在問卷調查和數據統(tǒng)計相結合的基礎上,結合個別訪談和小組會談, 對中國計量大學大學生網絡新媒體使用的狀況和特點進行了分析,并針對如何提高大學生網絡使用行為質量、提升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水平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二、大學生網絡新媒體使用現(xiàn)狀分析
1.使用時間和頻率
調查顯示,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間0~4小時占42%,5~8小時占45%,9~12小時占6%,12小時以上占7%;大學生每天使用手機時間0~4小時占30%,5~8小時占49%,9~12小時占12%,12小時以上占9%。
調查結果表明,上網和使用手機占用了大學生較多的課余時間,成為大學生獲取各類信息的主要渠道。這其中,手機作為新興媒體,因其攜帶方便、上網即時快捷等性能,被大學生廣泛接受。網絡新媒體已經廣泛而深入地滲透到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成為他們人際接觸和信息溝通一個重要的渠道。
2.使用目的
由圖1可知,大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是娛樂(看視頻、打游戲等),其次是溝通(QQ、微信聊天等),學習(查閱學習資料、看文獻、學論文等),其他(看新聞、購物等)。由圖2可知,大學生使用手機的主要目的是溝通(QQ、微信聊天等),其次是娛樂(看視頻、打游戲等),學習(查閱學習資料、看文獻、學論文等),其他(看新聞、購物等)。
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使用網絡的主要目的是娛樂(看視頻、打游戲等),看網絡視頻、聽音樂、玩游戲是大學生娛樂生活的重要內容,也是大學生接觸網絡新媒體主要目的之一。而大學生使用手機的主要目的是溝通,溝通采用QQ和微信等即時聊天工具。QQ和微信深受大學生的歡迎,在各類網絡新媒體中,使用率排名第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即時聊天工具操作簡單、快捷、經濟。
3.閱讀習慣
調查顯示,針對“是否有每天閱讀微信公眾號的習慣?”這一問題,大學生中52%表示“有,偶爾會看看”,30%表示“有,經常看”,18 %表示“幾乎不看”。
調查顯示,針對“你一般每天花多長時間閱讀微信公眾號文章?”這一問題,5~10分鐘占57%,10~30分鐘占33%,30~60分鐘占8%,1小時以上占2%。
由圖3可知,大學生微信公眾號閱讀主要偏好校園媒體類,其次是實用干貨類和娛樂類,最后依次為新聞資訊類,人際交往類,心靈雞湯類,健康健身類,購物、品牌類,其他和職業(yè)職場類。
調查結果表明,電子閱讀具有便捷、可循環(huán)利用、形式多樣、新穎等特點,是深受大學生喜愛的一種新型閱讀方式。而融合了新媒體技術的微信公眾號,更加方便、快捷,也更符合大學生的閱讀需要,已經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和渠道。大部分學生每天閱讀微信公眾號的時間控制在60分鐘以內,呈現(xiàn)比較理性的狀態(tài)。而大學生的閱讀偏好和大學生活緊密相關,校園媒體類的微信推送是大學生最為關注的部分。
由此可見,微信公眾號是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載體,通過積極建設學校各類官方微信平臺,傳播時代正能量,勢在必行。
三、網絡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分析
在新形勢下正確處理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事關新一代青年未來的發(fā)展。新媒體時代對大學生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對于大學生在新媒體使用中出現(xiàn)的問題,應重在引導,加強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
1.注重互動和反饋,關注輿論方向,加強教育和引導
基于新媒體的突出特點,一方面是利用新媒體為青年大學生提供及時的信息、優(yōu)秀的作品、正確的思想,提供網絡教育和服務的內容;另一方面則要跟蹤和把握新媒體傳播的過程環(huán)節(jié)。為此,對于高校網絡新媒體的建設需配備專門的管理人員,及關注大學生輿論方向,回復大學生關心的問題,及時反映和反饋大學生的意愿和需求。要培養(yǎng)一部分信息全面、知識面廣、責任感強的專職教師、輔導員和學生干部成為網絡輿論的意見領袖,及時為他人提供信息、意見、評論,提升服務意識,增強網絡人群的穩(wěn)定和和諧[3-4]。
2. 建立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學習互動平臺
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遵循的一個基本原則。大學生的網絡思政教育也要以解決大學生網絡使用中面臨的實際問題為出發(fā)點, 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調查發(fā)現(xiàn),大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網絡使用行為習慣, 一個主要原因是缺少得當的方法指導和有效的學習互動平臺。因此,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網絡新媒體作為學習和交流的工具,是網絡思政教育和專業(yè)課程教師的共同任務[1,5-6]。
3.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時俱進
大學生思想教育內容應緊跟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要求,在當前的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強調個性自由,而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陳舊且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育活動。當前,應從實際出發(fā),結合大學生的受教育情況、價值取向,有針對性地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積極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7]。
網絡思政教育要求高校能適應教育環(huán)境和學生學習環(huán)境變化,找準教育的切入點,選擇大學生喜歡的溝通、交流、聯(lián)絡和聚集的方式,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和工作平臺,以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在未來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以新媒體為依托,開創(chuàng)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是我們的工作重點之一。
【參考文獻】
[1]劉媛媛,成永軍. 如何以新媒體開展網絡思政教育[J]. 傳媒觀察,2012(05):33-34.
[2] 李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網絡新媒體與大學生發(fā)展[J].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05):88-89.
[3] 陳家榮. 網絡新媒體對高校學生工作的影響與運用[J]. 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1(23):96-97.
[4] 高鐵黎. 新媒體對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 中國集體經濟,2011(12):202-203.
[5] 趙敏. 新媒體視閾中的大學生道德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D].山東大學,2012.
[6] 于運國. 文化交匯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
[7] 孫春華,谷永林. 新媒體時代對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 求知導刊,2016(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