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惠娣
科研的終極目標體現在對教育教學工作的提升。為此,我園堅持以科研為先導,走科研興園之路,提出了“以科研推動教研,全面提高教師素質,促進保教發(fā)展”的理念。但在實踐中,我們發(fā)現幼兒園承擔的課題往往體現了“規(guī)劃”和“集體”的需要,很少能體現教師個人的需求,因此一線教師在參與課題研究時,盲目隨從,目標不明確,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改變這一現狀,我園要求教師能從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碰到的一些實際問題和困惑進行學科教改項目研究,并對這些實際問題實施針對性的策略與方法,來改變這些實際問題,以達到預定的目標。這些教改項目是以教師個人或兩人為研究主體,具有靈活、方便和選擇性大的特點,更符合老師的專業(yè)成長的需要。老師們經過認真思考后,結合自己班的實際情況,以一個小問題、一個小現象作為切入口,這樣的教改更具有可操作性、可實踐性和可研究性。從而確立了多個小項目,如“多動癥幼兒的個案研究”“提高中班幼兒人際互動的有效策略”“幫助幼兒改掉吸吮手指壞習慣的指導策略”“培養(yǎng)小班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指導策略研究”等。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庇變航逃倪@“半畝方塘”,更需要有學科教改項目這樣的研究作為教師成長的“源頭活水”。對這“源頭活水”的管理與引領,我有以下幾點拙見:
一、規(guī)范管理關
學科教改項目研究具有真實性、操作性、實踐性、過程性。為規(guī)范學科教改項目研究的管理,使研究過程扎實,符合研究規(guī)律,我園建立了園長為組長、業(yè)務園長為副組長、教研組長為成員的三級網格化領導小組,制定了《教研組長工作職責》《教師業(yè)務學習制度》《教改項目研究管理制度》《科研成果獎勵辦法》等一系列制度。這些制度的制定和落實,使廣大教師有了明確的目標和職責,激發(fā)其參與學科教改項目研究的積極性,使教改項目研究有序進行。
二、加強培訓關
學科教改項目研究的承擔者是教師,由于擔負著日常教育教學任務,時間、精力有限,同時又缺乏教育科研的經驗和理論層面的導向。為此,我們采用多種形式對教師進行專業(yè)培訓。通過專家提升、分層培訓、參觀模仿、自主學習,切實提高教師的教科研能力和實際教學水平。
1.專業(yè)引領
請教科所專家來園作指導。近年來,我們邀請了省教科院等專家學者指導我園的教科研工作,邀請市幼教研員經常性來園進行調研,根據我園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指導。主要通過聽報告、座談、問題解答等形式充分對話,排疑解惑。
2.培訓進修
支持教師參加業(yè)務培訓和學歷進修,并推選部分骨干教師到上海、南京、杭州等一些學前教育發(fā)展較好的城市參加教科研培訓,以提高教師的教科研能力。
3.自主學習
要改變教師的觀念和思維方式,單靠短時間的專門培訓是難以滿足新時代對教師的要求。因此,我園提出“以教師為本,自主學習求發(fā)展”的工作思路,給予教師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的時間和空間,讓教師成為學習的主人。
4.結對幫扶
我園注重挖掘優(yōu)秀教師的潛力,發(fā)揮“結、幫、帶”,“以老帶新、以強帶弱”。在教改項目研究中,我們鼓勵老教師幫助年輕教師,優(yōu)秀教師與一般教師結對,共同進行研究,促使年輕教師快速成長。如在游戲活動組中,通過老教師的示范、說課,新教師的實踐磨課,大家不斷創(chuàng)新,設計出積極互動的游戲教學活動,新教師馬上掌握了游戲教學的要領,提高了課堂調控能力。
三、把好選題關
選題往往有四個來源:一是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遇到的某些問題,需要通過研究來解決這些問題;二是在閱讀他人的研究成果或聽課時發(fā)現了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三是研究者本人的學術興趣,這種興趣不僅影響研究者選擇主題,而且影響研究者選擇具體的研究途徑。四是從超前性的熱點課題中選擇研究課題。學科教改項目研究選題須注意以下三點:
一要準。選題要具有針對性,切口要小,一個問題、一個現象、一名幼兒、一種方法、一次活動等均可以成為教師研究的對象。我們要求教師選擇契合自己特長的項目,切忌人云亦云,別人研究什么,自己也研究什么。題目雖好,但不是自己的專長,不是自己的愛好,再好的項目也難以研究。應該選擇自己有一定積累、有話可說的項目為好。為此,在研究初期,我們要求每位教師在對本班幼兒情況深入了解的基礎上,再根據自己的專長確立個人研究的項目。
二要實。學科教改項目研究的內容應選擇實踐問題,有利于進行實踐研究。我們要研究的是能解決我們教育教學中碰到的實際問題,適合于實踐操作的研究,這樣的研究才有實效性,以實現“科研興園、提升辦園質量”的目的。我們在教研活動中展開一系列的話題討論,如:一日活動中你最困惑的是什么?你們班最迫切需要改變的是什么?在學期中你想重點培養(yǎng)的是什么?等等。我們在研討中發(fā)現確實有許多真實、許多要改善的現象和問題,在不斷討論中我們的切入點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教改的問題由粗略到細致,內容的選擇由空洞到真實。
三要新。選題要新穎,就要從超前性的熱點課題中選擇研究內容,用實際問題結合先進的教學理念來選擇創(chuàng)建研究主題。切忌對一些陳舊的別人研究過的內容和經驗再進行膚淺、反復的研究,要選擇別人沒有涉及到的領域,對別人來說具有很大吸引力或有借鑒意義、給人啟發(fā)的課題。
四、建立互動關
課題研究成果中只有通過交流才能發(fā)揮它的實效與作用,教改項目研究也一樣,幼兒園應為每位教師建立交流互動的平臺。我們?yōu)榻處熃⒘隧椖垦芯縌Q群、微信群,在群中教師們可以通過互動交流、學習,從而有所進步并逐漸成長。同時,中心幼兒園也要發(fā)揮自己的輻射作用,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廣到下屬幼兒園,接受實踐的檢驗,擴大實效的范圍,使“教改項目”研究具有更廣泛的基礎和作用。
1.轉變了教師的教研態(tài)度
教師們改變了以往教研與我無關的態(tài)度,而變成了我要做教研,人人參與教研,教研的積極性得到極大提高。因為教師研究的都是身邊的小問題,是其在教育教學中的困惑,參與教研后他們不僅能解惑,而且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幫助很大,大大提升了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
2.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在區(qū)級層面上,通過學科教改項目活動,大部分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教師們能根據本班的培養(yǎng)目標選擇恰當的項目,在制訂教育教學計劃時,會考慮目標的適切性,做到明確具體。在活動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教育策略,生動直觀,符合幼兒的年齡和身心特點,并服務于教育目標。教育教學技能和隨機教育的機智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大促進了幼兒園的保教質量和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3.形成了團結、合作、信任的集體氛圍
教師的發(fā)展離不開一個良好的團結、奮進、互相信任的集體環(huán)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知識經驗和智慧特長,如果只是孤立地發(fā)揮作用,其效能是有限的。通過建立QQ群、微信群為老師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共同分享、合作與支持的環(huán)境,增進了組員之間的溝通,使大家在活動中了解他人,了解自己,分享各自的體會與經驗,共同斟酌更好的教學方式,思辨教育上的困惑,大膽地嘗試新方法、新途徑。教師們從原來的退縮到后來的爭著開展研究活動,還為其他教師積極出謀劃策。每一位教師在每個活動中都感到有新的收獲和新的提高,每位教師都把這樣的活動當作是挑戰(zhàn)自我、提升自我的一次機會。
總之,學科教改項目活動的開展,有效地激發(fā)了教師投身教育教學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形成了教師間團結合作和互相信任、支持的工作氛圍,有利于教師群體的發(fā)展;活動的開展,有效地溝通了教育理念與教育實踐的聯系,轉變了教師的觀念,實現了理念向行為的轉化;活動還更有效地發(fā)揮了集體的力量,通過集體反思,引發(fā)教師對自己教育教學過程的重新審視,從而漸漸養(yǎng)成了反思的習慣,培養(yǎng)了教師實踐反思的能力,促進了教師的自主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