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旺蒼縣五權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 四川 廣元 628213)
急性缺血性腦卒屬于臨床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之一,該病主要好發(fā)于老年人群,并具有極高的致殘率及致死率。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群可能罹患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多數(shù)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存活患者可能會伴有不同程度的并發(fā)癥,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本研究通過在依達拉奉的基礎上聯(lián)合使用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治療,極大的提升了疾病的治療效果,現(xiàn)對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64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資料回顧分析,詳情報告如下。
回顧分析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64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資料,試驗類型為回顧性分析試驗,試驗時間為2015年4月—2018年4月。將全部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2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的年齡在43~74歲,平均年齡為(56.62±3.87)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的年齡在43~72歲,平均年齡為(52.60±3.80)歲。兩組患者的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1)納入標準:全部患者均經(jīng)頭顱CT或MRI確診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全部患者均于發(fā)病10小時內到醫(yī)院就診;有神經(jīng)功能缺損癥狀;患者/家屬知情并簽署同意書。(2)排除標準:妊娠及哺乳期女性;合并重大頭顱外傷史或卒中史;活動性內出血;合并嚴重的心、肝、腎功能不全者;收縮壓≥180mmHg者,或舒張壓≥100mmHg者;臨床資料不全者。
全部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對于高血壓患者應積極采取降壓處理,對于糖尿病患者應積極控制血糖,同時糾正患者體內水電解質紊亂癥狀。對照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依達拉奉治療,注射量每次30mL,將依達拉奉與生理鹽水混合后采用靜脈滴注方式注射,滴注時間控制在半小時以內,每間隔12小時注射1次。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治療,依達拉奉的用法用量與對照組相同。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方組成:姜半夏10g,生白術10g,天麻15g,橘紅10g,茯苓15g,澤瀉15g,丹參16g,三七6g,甘草5g,石菖蒲10g。對于存在心悸、喘息的患者,可加適量桂枝與炙甘草;對于存在持續(xù)癥狀的患者,可加入適量黨參;對于存在乏力癥狀患者,可加入適量杜仲、桑寄生、川續(xù)斷;對于尿失禁患者,可加入適量桑螵蛸、益智仁;對于肢體麻木者,可加入適量防、己木瓜、伸筋草。上述藥物均均以水煎服,分2次服用,均連續(xù)治療2周。
采用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NIHSS評分)評價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改善情況,評分越低,提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預后質量越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ADLS)評價患者的日常生活行為能力,評分越高,提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預后質量越好。
采用SPSS18.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使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使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后的NIHSS評分為(6.02±3.66)分,ADL評分為(397.62±15.66)分,對照組治療后的NIHSS評分為(9.33±3.89)分,ADL評分為(326.69±15.68)分,兩組患者治療后的NIHSS評分與ADL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如表所示。
表 兩組患者的預后指標比較(±s)
表 兩組患者的預后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NIHSS評分 ADL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2 16.51±6.30 6.02±3.66 278.62±12.01397.62±15.66對照組 32 16.91±5.99 9.33±3.89 289.01±13.00326.69±15.68 P>0.05 <0.05 >0.05 <0.05
腦卒中是目前繼癌癥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死亡原因,其中缺血性腦卒中又被稱為腦梗死,約占所有卒中比例的60%~80%。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具有極高的致殘率及致死率,給患者的家庭和社會經(jīng)濟均帶來了承重的負擔。另外,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存活患者容易合并嚴重的心理問題,使得患者的預后質量大打折扣。近年來,隨著影像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以及臨床上關于急性腦梗死發(fā)病機制和病理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使得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病死率呈逐漸下降趨勢,但多數(shù)患仍可能合并不同程度的并發(fā)癥。目前,臨床上治療缺血性腦卒中主要以盡快梗死區(qū)域血供為主,依拉達奉是一種常見的腦保護劑,可盡快恢復梗死區(qū)域血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減輕患者的局部再灌注損傷,同時可阻止腦水腫和腦梗塞的進展。依達拉奉還可清除腦內自由基,減少神經(jīng)細胞氧化損傷,改善神經(jīng)功能缺損癥狀。
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中認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屬于“中風”范疇,該病的發(fā)病與飲食不潔、氣虛邪中、勞累過度、情志所傷具有密切的相關性。近年來,隨著中醫(yī)藥在腦血管疾病治療中的廣泛應用,半夏白術天麻湯也被逐漸應用于缺血性腦卒中治療,并獲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1]。國內學者湯琪等研究發(fā)現(xiàn),相比于單一依達拉奉治療,在依達拉奉的基礎上聯(lián)合使用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癥狀,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提升疾病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預后質量[2]。
半夏白術天麻湯方中的姜半夏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藥理學證實白術具有擴張血管和抗凝作用,可改善局部循環(huán),除此之外姜半夏還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抑制脂質過氧化,減輕自由基對神經(jīng)的損傷,改善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天麻息風、止痙,天麻具有較好的鎮(zhèn)靜和抗驚厥作用,對大腦神經(jīng)具有明顯的保護和調節(jié)作用,同時天麻還有助于降血壓和改善外周循環(huán);橘紅寬中理氣、燥濕化痰,藥理學證實橘紅水提取液具有明顯的抗氧化作用,可抑制小鼠肝臟脂質過氧化,清除氧化自由基;茯苓利水滲濕,可增加機體免疫力;澤瀉利水、滲濕、泄熱,藥理學證實澤瀉具有明顯的降血脂作用,動物實驗證實澤瀉可增強冠脈血流量,并具有輕度降壓功效;丹參活血祛瘀、通經(jīng)止痛;三七活血散瘀、消腫定痛;石菖蒲醒神益智,具有中樞神經(jīng)鎮(zhèn)定作用;甘草調和諸藥,上述藥物聯(lián)合應用可起到降血脂、抗凝作用,同時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降低血栓形成,改善患者的預后質量[3]。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治療后的NIHSS評分與ADL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上述結果提示在依達拉奉的基礎采用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效果較好,能顯著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促進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改善,且治療期間無嚴重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和推廣。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多數(shù)為老年人,其中部分患者可能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礎性疾病,而研究未對上述因素進行排除,因此可能干擾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另外,本研究未對入組研究對象的遠期預后質量進行隨訪,因此依達拉奉與半夏白術天麻湯的遠期療效和安全性需在今后的臨床試驗中進一步驗證,筆者也將不斷完善實驗方案,為急性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jù)。
[1]張瑛,戴啟荷.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聯(lián)合依達拉奉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26):40-41.
[2]湯琪,李曠怡,吳智鑫等.半夏白術天麻湯聯(lián)合依達拉奉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40例[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7,26(14):94-96.
[3]張秀芳.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聯(lián)合依達拉奉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療效分析[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3,29(7):52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