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學文
【摘 要】目的:探討外固定架應用于創(chuàng)傷骨科治療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在2015年9月—2016年9月這段期間內(nèi),選擇來我院進行創(chuàng)傷骨科治療的83例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將其分成對照組(41例)與觀察組(42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內(nèi)固定方式,觀察組患者采用外固定架方式,比較兩組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天數(shù)以及住院天數(shù)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間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優(yōu)良率(40例,95.24%)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32例,78.05%),兩組間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創(chuàng)傷性骨科患者采用外固定架方式治療,其手術用時、術中出血量、住院天數(shù)以及骨折愈合時間都降低,患者的治療效果提升,值得臨床借鑒與推廣。
【關鍵詞】外固定架;創(chuàng)傷骨科治療;臨床療效;觀察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external fixator in the treatment of traumatic orthopedics. Methods: in September 2015 - September 2016 this period, choose to our hospital for traumatic orthopedic treatment of 83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t is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41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42 cases).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xternal fixation,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orthopedics was compared.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time of operation, the amount of blood loss, the number of fracture healing days and the number of hospitalized days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ptimal rate (40 patients, 95.24%)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32 patients, 78.05%),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raumatic orthopedic patients treated with external fixator way,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hospitalization days and reduce fracture healing time,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ffect, worth clinical reference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external fixator; Trauma orthopedic treatment; Clinical efficacy; observe
【中圖分類號】R7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5-03--01
最近幾年來,我國工傷事故、運動損傷以及各種交通事故發(fā)生的概率也在不斷地提升,產(chǎn)生創(chuàng)傷性骨折的患者人數(shù)增加[1]。最近,外固定架治療方式被逐漸地應用到創(chuàng)傷性骨折治療中,本文主要探討外固定架應用于創(chuàng)傷骨科治療的臨床治療效果,為提高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治療有效性提供有效的治療方式,詳細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來我院進行創(chuàng)傷骨科治療的83例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法將其分成對照組(41例)與觀察組(42例)。所納入的患者標準為所有患者均符合創(chuàng)傷性骨科診斷標準,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并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內(nèi)容。同時將不接受固定方式治療、臨床資料不夠完整的患者排除。在對照組41例患者中,其中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齡23—70歲;平均年齡(43.56±8.69)歲。閉合性骨折19例;開放性骨折22例;下肢骨折16例;上肢骨折25例。在觀察組42例患者中,其中,其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齡23—69歲;平均年齡(43.86±8.72)歲。閉合性骨折20例;開放性骨折22例;下肢骨折15例;上肢骨折27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骨折類型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詳細報道如下。
1.2 方法
以所有患者的實際骨折狀況為基礎,同時參照患者身體狀況,結合其年齡情況,為患者選擇比較合適的麻醉方式。例如:對于上肢或者下肢骨折患者,其分別采用臂叢神經(jīng)阻滯麻醉方式與腰硬外麻醉方式。在患者麻醉以后,護理人員將指導患者調(diào)試在仰臥位的狀況,首先對骨折患者的傷口進行清創(chuàng)等處理。兩組患者在手術完成以后,護理人員需要 對其進行常規(guī)性的抗感染治療,臥床休息,對患者進行功能鍛煉指導,等到確定患者骨折已經(jīng)完全愈合了以后才可以將固定物拆除掉。
1.2.1 對照組治療方式 對照組患者采用內(nèi)固定方式治療。為患者進行合適的麻醉方式,同時選取平臥位。借助金屬螺釘,對患者骨折位置處進行有效地固定。在患者骨折處做切口,借助X線透視的情況對患者骨折進行復位,復位后植入接骨板及螺釘,并對患者進行有效地固定。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等到患者骨折愈合后行內(nèi)固定取除。
1.2.2 觀察組治療方式 觀察組患者采用外固定架治療方式,在手術前,所有患者都需要進行常規(guī)定的檢查,對患者的骨折部位進行仔細地檢查。在進行固定以后,針對患者實際情況對患者手術可行性進行評估。麻醉患者以后,患者選擇平臥位,沿骨干縱軸以骨折斷端為中心于骨折遠近端做好外固定螺釘,注意此過程中不得損傷患者重要血管、神經(jīng)。以患者骨折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實施針對性的操作方式,在X線透視下將骨折進行復位,如果復位不滿意時可以做小切口輔助復位,復位滿意后上好外固定支架。術后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處理,指導患者行功能鍛煉。
1.3 評價標準
1.3.1 兩組患者基本情況評價 對兩組患者骨折恢復的基本情況進行評價。其主要包括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天數(shù)以及骨折部位復位的時間。
1.3.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優(yōu):骨折部位經(jīng)過治療以后已經(jīng)完全愈合,并且沒有發(fā)生畸形情況,其骨關節(jié)功能已經(jīng)與骨折前無異。良:患者骨折部位經(jīng)過治療以后基本愈合,沒有發(fā)生畸形,骨折關節(jié)功能也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可:患者骨折部位愈合時間延長,未產(chǎn)生骨頭畸形,不會較大地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差:骨折部位愈合時間比較長,且患者發(fā)生畸形,患者骨關節(jié)功能受到了極大程度的限制,患者難以正常生活。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搜集的資料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天數(shù)以及骨折部位愈合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手術用時、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天數(shù)以及住院天數(shù)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間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詳細情況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優(yōu)良率(40例,95.24%)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32例,78.05%),兩組間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詳細情況見表2.
3 討論
創(chuàng)傷骨折屬于一種比較常見的骨折類型,主要是因為高處墜落、交通事故所造成的。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進一步加重了社會的負擔,也影響了患者的心理[2]。當患者產(chǎn)生創(chuàng)傷性骨折時,如果醫(yī)院不及時地采用有效地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患者容易產(chǎn)生各種并發(fā)癥,最終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在我國醫(yī)學技術提升的過程中,治療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的方式也比較多樣,其中內(nèi)固定屬于一種常見的方式。主要是將鋼板等固定物品打入到患者的骨折斷裂部位,但是內(nèi)固定方式容易造成患者感染,影響患者骨折恢復[3]。因此,外固定架因其治療方式優(yōu)越被廣泛地應用到骨折中。在對患者進行支架固定的過程中,牽引復位患者的創(chuàng)傷外部,對患者的骨折部位進行有效地保護。外部固定的操作方式比較簡單,并且不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更為嚴重的創(chuàng)傷性影響,也不需要剝離患者的軟組織,其操作方式簡單且對患者的損傷程度小,所消耗的手術時間短[4]。采用外固定架的治療方式能有效地促進患者骨折位置處愈合,減少患者感染率、疼痛率以及肢體腫脹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概率。與內(nèi)固定方式比較,外固定架的治療方式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促使患者切口愈合時間、切口長度縮短[5]。(2)進一步降低患者術中出血量,使得患者手術消耗時間縮短。(3)進一步提高患者骨折治療的效果,促使患者的活動功能能夠得到有效的恢復[6]。但是在實際固定過程中,操作人員要保證固定架安裝的正確性,擰緊螺絲,防止其出現(xiàn)松動[7]。在固定后,要做好相應的術后護理操作,指導患者進行功能性鍛煉,并指導患者合理地飲食,囑咐患者定期地到醫(yī)院復查等[8]。
從本次研究結果來看,外固定架治療方式的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傷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且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由此可見,采用外固定架治療方式治療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其有利于縮短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減少其術中出血量,提升治療效果,尤其在基層醫(yī)院值得臨床借鑒與推廣。
參考文獻
叢慕.外固定架應用于創(chuàng)傷骨科治療的臨床療效芻議[J].中外醫(yī)療,2016, 35(29):98-100.
袁偉.外固定架應用于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治療的臨床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 2016,16(18):89—93.
周輝.劉超.觀察外固定架在創(chuàng)傷骨科中的應用和療效[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 15(7):1278-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