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樹
“Arous,美妙的世外桃源。在這里,你有許多可看的美景和可做的趣事?!边@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由Arous度假村分發(fā)出去的宣傳冊中打出的廣告詞。
Arous位于蘇丹西部沙漠的一片綠洲中,緊鄰紅海。在其制作精致的宣傳冊中,這里有“世界上最清澈的水”,“夜幕降臨后,天空將變得一派壯麗,仿佛萬顆星星在燃燒”。
詞句旁還配有圖片:一對身著潛水服的夫婦對著鏡頭微笑,各類顏色鮮艷的魚游動在幽綠的紅海中,水下還有壯觀的珊瑚礁和外觀奇特的沉船……
這份小冊子被印成數(shù)千份,分發(fā)至歐洲各地的旅行社。成百上千名歐洲游客被此吸引,紛紛通過度假村設(shè)在瑞士日內(nèi)瓦的辦公室預(yù)定行程。
源源不斷涌入此處的游客讓蘇丹國際旅游公司感到十分高興——此前,它們把這塊土地外租給一群自稱來自歐洲的創(chuàng)業(yè)者,他們建立Arous度假村并負責經(jīng)營、宣傳。
不過,蘇丹當局或是到訪游客都不知道,這些歐洲創(chuàng)業(yè)者是來自以色列情報特務(wù)局(俗稱“摩薩德”)的特工,而紅海邊的“潛水勝地”Arous則是用以掩護間諜行動的“臥底基地”。
20世紀70年代,在左翼軍人發(fā)動政變推翻海爾·塞拉西皇帝后,埃塞俄比亞臨時軍政府“德爾格”于1975年成立。此后,德爾格為鞏固政權(quán)大肆進行政治清洗,加之鄰國索馬里入侵,埃塞俄比亞陷入長達近20年的混亂內(nèi)戰(zhàn)。成千上萬的難民由此越過邊境,來到鄰國蘇丹。
1977年,以色列情報機構(gòu)摩薩德收到一封來自蘇丹的求救信。發(fā)信人名為弗雷德·阿克倫姆,自稱是一名逃難至蘇丹的埃塞俄比亞猶太人,希望同胞施以援手,救千萬埃塞俄比亞猶太人于水火之中。
弗雷德長著黑皮膚、寬鼻翼以及打著小卷的黑發(fā),就外貌而言與多數(shù)埃塞俄比亞人無異。與他身份相同的還有數(shù)十萬埃塞俄比亞人,他們在國內(nèi)被稱作“法拉沙人”(Falash),意為 “流亡者、陌生人”。
事實上,埃塞俄比亞猶太人屬于一個名為貝塔以色列的族群,其起源神秘,爭議頗多?!读型鯓s耀記》將他們歸為統(tǒng)治耶路撒冷的所羅門大帝與非洲東部示巴王國女王的后裔,二者都是閃族人;亦有神學(xué)學(xué)者認為他們的先祖來自傳說中以色列古國十個失落部落之一。
千百年來,他們與其他猶太人隔絕,信仰原始猶太教義,遵守猶太經(jīng)典《托拉》,猶太教堂中祈禱。盡管曾遭到外界對其身份的質(zhì)疑,以色列首席拉比于70年代初認可了貝塔以色列人的身份。
根據(jù)以色列《回歸法》,猶太人及猶太人后裔、配偶皆有權(quán)在以色列定居并獲得公民身份。這也意味著,承諾作為“猶太人處于危險境地時的避風港”,以色列須對弗雷德的求助作出回應(yīng)。
時任總理梅納赫姆立即派出摩薩德特工,開始商討營救行動計劃,并告知弗雷德,希望他將信息傳播至所在社區(qū):由于埃塞俄比亞對移民掌控嚴格,身在埃國的貝塔以色列人最好遷至蘇丹,以便于行動實施。
此后,約14000名貝塔以色列人與愈百萬名埃塞俄比亞難民一起,徒步800多公里來到蘇丹。旅途艱險,槍炮聲中,千余名猶太人在途中遇難。
到達蘇丹并不意味著完全脫離危險,這里主要宗教為伊斯蘭教,彼時正與以色列處于敵對關(guān)系。摩薩德特工指示貝塔猶太人隱藏宗教信仰以避免被抓捕,特工的“撤僑”行動亦須在高度保密的情況下完成。
在接到營救指令后,摩薩德特工即刻開始實施一些小型救援活動——為已到蘇丹的貝塔以色列人造假身份后,從歐洲繞道到達以色列。同時,蘇丹紅海邊的海岸線亦有實現(xiàn)軍事登陸的可能,特工由此向以色列海軍尋求幫助。
在海軍同意協(xié)助后,幾名特工開始尋找適于登陸的海灘,偶然發(fā)現(xiàn)一個已然荒蕪的海岸村莊,該村莊在1972年由意大利商人建造,由15棟紅頂平房組成,寬敞的開放式餐廳一直延至海灘。不過,由于未通電,缺少飲用水,不通道路,該地后被棄置。
一個新的計劃在他們腦海中醞釀——在這里開設(shè)度假村。
“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天賜之物。經(jīng)營度假村可以成為我們留在蘇丹的理由,并且能給我們充足的時間游走在海灘邊?!币幻涿母呒墑e特工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
數(shù)十名特工使用假護照偽裝成瑞士某公司雇員前往蘇丹,用商業(yè)計劃打動蘇丹當局,最終以32萬美元的價格簽下為期三年的租賃合同。
第一年,特工們將這里翻新,配備走私而來的以色列造設(shè)備和各類頂級水上運動裝備,并與當?shù)毓?yīng)商達成提供淡水與燃料的協(xié)議。此外,他們招募約15名當?shù)氐姆?wù)員、司機以及一名從酒店“高薪挖走”的廚師,這些雇員皆不知老板的間諜身份。
為了避免被懷疑,女性特工負責度假村的日常運作。與摩薩德總部聯(lián)系的收音機則被隱藏在潛水庫房。特工經(jīng)理們白天接待客人,夜間時,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一支隊伍在沉沉夜幕中南下,前往與貝塔以色列人約定的會面地——在加達里夫市以南10公里。
他們亦以去首都喀土穆辦事,或是見瑞典護士為借口出行,在途中將貝塔以色列人從難民營偷偷帶出去。在難民營的貝塔以色列人不會得到任何通知,亦不知道以色列特工正營救他們——“我們稱自己是雇傭兵?!币幻麉⑴c行動的特工加德說道。
1990年12月,一批埃塞俄比亞猶太難民乘機抵達特拉維夫
在護送下,數(shù)輛卡車載著幾十名疑惑的難民開了整整800公里,通過賄賂、搗亂、欺瞞等方式,躲過路上站點檢查,在兩天后到達目的地——度假村以北的一片海灘,那里,以色列海軍特種部隊正在劃艇上等待。難民登上小艇,行駛一個半小時,到達另一處靜候著的軍艦,再被運送到以色列。
第三次行動中,蘇丹士兵在海灘上發(fā)現(xiàn)特工將難民轉(zhuǎn)移至小艇,懷疑他們是走私者并開槍警告。幸而難民已登艇,海軍得以迅速離開。
反思后,特工們一致同意海軍撤離的方式太暴露,新的計劃被制定——難民將通過C130大力神飛機被秘密空運離開,特工需在沙漠中為飛機尋找合適的著陸點。
同時,已獲得相當聲譽和口碑的度假村繼續(xù)運營。前來此處享受潛水樂趣的顧客包括一支埃及軍隊,隸屬于英國特種空勤團的士兵們,來自喀土穆的蘇丹官員和他國外交官——他們皆未發(fā)現(xiàn)任何異樣,對度假村贊賞有加。
“與蘇丹其他度假村相比,我們提供的是類似希爾頓酒店的標準?!碧毓ぜ拥隆な纺窐s說。Arous的成功帶來足夠收入,還大大緩解摩薩德總部的財政壓力。
隨后,特工發(fā)現(xiàn)海岸附近有一個由英國在二戰(zhàn)期間建造的廢棄機場,大力神在數(shù)周后降落于此,帶走第一批難民。在第二次行動中,察覺到異樣的特工開始尋找更隱蔽的著陸點。17個秘密航班降落在沙漠中,帶走一批批難民。
1984年底,蘇丹亦陷入饑荒,以色列決定升級撤離行動。在美國的干預(yù)下,時任蘇丹總統(tǒng)加法爾·尼邁里秘密收下巨額“賄金”,允許猶太難民從喀土穆直接飛往歐洲。
代號為“摩西行動”的營救活動隨即展開。一名來自比利時的猶太航空公司老板借出28架波音707飛機,帶著6380名貝塔以色列人先飛往布魯塞爾,再轉(zhuǎn)奔以色列。
盡管以色列媒體收到對此事的報道禁令,然而行動還是被一個來自名為“猶太機構(gòu)”的非營利組織成員曝光給了國外媒體。1985年1月初,世界各地報紙爭相寫下摩薩德特工的營救故事,這讓蘇丹“變臉”,立即停止這些航班。蘇丹公開否認任何參與行為,駁斥對其指控為勾結(jié)以色列的“埃塞俄比亞猶太復(fù)國主義者陰謀”。
盡管如此,Arous并未暴露,摩薩德將其作為臥底基地繼續(xù)運營。在救援行動暫停的同時,特工繼續(xù)接待不斷涌入的客人,加德甚至在以色列休假時被召回度假村工作:在圣誕節(jié)和新年期間組織娛樂活動。
在這片世外桃源外,政變在醞釀中。1985年4月6日,尼邁里政權(quán)被軍官推翻。新的軍政府將目光瞄準了摩薩德間諜——無論關(guān)于其營救行動的故事真實與否,都已嚴重影響蘇丹在阿拉伯世界的信譽。
摩薩德總部緊急命令A(yù)rous的特工疏散。當天,六名特工在黎明前離開。度假村的游客在第二天醒來時會發(fā)現(xiàn),沙漠中只剩下當?shù)毓ぷ魅藛T——潛水教練、女經(jīng)理,所有的白人都消失了。特工撤離后,Arous隨后關(guān)閉。
由于行動突然停止,492名埃塞俄比亞猶太人滯留在蘇丹。兩個月后,時任美國副總統(tǒng)喬治·布什策劃了另一場空運,將這些難民空運至以色列。
在接下來的五年里,營救行動繼續(xù)緊鑼密鼓地展開,總共有近18000貝塔以色列人“回歸”,開始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