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瑞杰
(江蘇省靖江高級中學 214500)
自2008年起江蘇省實行新課程高考模式,即將進入第十個年頭,而在新課程高考理念下,也對化學科目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學生在經(jīng)過三年的化學學習之后具有扎實的基礎和實踐能力,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科學知識素養(yǎng)和應用能力.但是在高三的化學復習當中,任務繁瑣但是時間卻不充足,利用傳統(tǒng)的化學教學模式是無法達到要求的,在這種情況下,要積極改進復習化學措施,以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水平和成績.
在高三化學的第一輪復習當中,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最為重要,在這其中最基礎的但是又內(nèi)容繁瑣讓學生覺得不容易記住的就是化學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但是元素化合物知識不僅僅是關系到高考成績,也是化學學習中最基本的內(nèi)容,因此每年這一章節(jié)在一開始就會花費很長時間去進行復習,但是往往是吃力不討好的效果,讓老師和學生都很苦惱.而在歷年的高考真題中,不管是選擇題還是大題,都會出現(xiàn)關于元素轉換的題目.
例如在2017年江蘇高考試卷中有這樣一題:
在給定的條件下,下列選項所示的物質間轉化均能實現(xiàn)的是( )
它就是需要學生通過物質之間能否進行反應轉化來做出判斷,選出正確答案.A選項中鐵與氯氣反應只能生成氯化鐵,而B選項中硫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只能生成二氧化硫,D選項中一氧化氮與水是不反應的,只有C選項中所有的反應都可以發(fā)生,因此可以得出正確選項.但是一般在考試中,這種題型的知識點都是分散開來的,有些對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的學生在乍一看到題目時會反應不過來,因此在進行復習的時候要對此進行更為系統(tǒng)的訓練.
例如在習題中常見的利用NaCl為起點進行一系列物質制備構建出網(wǎng)絡圖的題型:
然后可以通過對其中出現(xiàn)的化學式進行系統(tǒng)分析,以及他們的需要的反應條件等等,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問題,例如制取HCl的化學方程式,工業(yè)上制取燒堿的化學方程式等等,在從基礎知識進行延伸擴展,與其他化學知識相結合.
通過這種方式,更加系統(tǒng)的了解各個物質的性質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并且能夠與生活和實際生產(chǎn)聯(lián)系起來,比對孤立的知識進行死記硬背來得更有效.并且這種方法不僅僅是對基本化合物進行了認識,也可以向其他相關的化學知識進行延伸,例如化學反應的類型判斷,氧化還原反應本質的認識以及鹽類水解等等,極大地提高了化學復習的效率.
在高考化學復習當中,要鍛煉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讓學生在最快的時間里抓住題目中的重點,提高做題的效率.有機化學題在高考中一般占有較大比重,而對有機題的解答就需要形成一定的化學思維模式.
2017年江蘇高考化學試卷中的第17題為例:化合物H是一種用于合成γ-分泌調節(jié)劑的藥物中間體,其合成路線流程圖如下:
最開始是由基礎題型引入,提問C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以及寫出D-E的化學方程式,然后再是根據(jù)所給的要求寫出C的一種同分異構體,再進行對G的結構式的判斷.最后再讓學生嘗試寫出以某種有機成分為原料的制備流程.
可以看到在有機題的提問中,從簡到難循序漸進,而在江蘇高考試卷中最大的好處就是所有的信息都是直接給出的,并且都是有用的,學生只要在平時的學習訓練中,掌握相關的知識和化學的思維解題能力,就一定能得出正確答案.
在有機合成中,化學的規(guī)范答題顯得尤為重要,甚至可能導致有機題一步死亡,即是第一步合成錯誤,下面的流程都對也無法得分.因此,要關注反應條件和化學方程式的準確書寫,例如是氫氧化鈉的水溶液還是醇溶液,不僅僅是有機題中如此,只有對所有的化學題進行規(guī)范答題,才能避免在考試中因此犯錯導致失分.
在高考化學的復習當中,除了需要根據(jù)傳統(tǒng)的復習模式進行訓練,也要結合高考題型進行分析研究,在實踐中尋找到更多可以提高復習水平質量的方法,再通過掌握試卷出題的核心,讓學生在把握住重點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思維模式和解題能力,讓學生可以做到在拿到試卷時不會自亂陣腳.
參考文獻:
[1]陸偉.新課程下高三化學復習中“功能性”問題的構建與研究——近年江蘇高考化學試卷題型研究的啟示[J].化學教與學,2015(7):36-37.
[2]謝俊雅.新課標下高中化學復習重點與難點問題研究[J].化工設計通訊,2016(5):41-42.
[3]王飛.立足三情:高三化學高考沖刺階段的復習實踐研究——基于江蘇高考化學卷的研究[J].化學教與學,2016(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