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
摘 要 習語是經過長時間的使用而提煉的短語或句子,是語言的精華部分,漢語習語的翻譯多少年來都是具有爭議性的話題。本文分析了影響習語翻譯的四個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與之對應的翻譯技巧。
關鍵詞 習語 文化背景 翻譯技巧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1習語及其文化特征
習語一直以來被視為文化的精髓,人類智慧的成果。歷經時間的洗禮與錘煉而形成其固定的形式,因此承載了厚重的文化底蘊。習語的形式多種多樣,就我們當前所知的有:俚語(slang),俗語(old sayings),諺語(proverbs),歇后語(two-part category sayings)等。習語作為語言中較為活躍的因素,能最為真切地反應文化特色,其產生、發(fā)展、固定成型的每一過程都不能不談及文化的推動作用,每一不同形式的習語翻譯不可避免地涉及文化背景,因為習語所表達的意義并非是其單個詞意思的組合,也并非如其表面所傳達的意思那樣淺顯。因此在英漢兩種習語進行轉換的時候需要觸及兩種語言所攜帶的文化信息,加之語言與文化之間的緊密關系,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離。中西方在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行為準則等方面存在有相當?shù)牟町惓蔀榱肆曊Z翻譯的主要障礙,本文主要討論文化背景影響下的習語翻譯及技巧。
2影響習語翻譯的文化因素
語言是社會的產物,它反映了一個民族世代相傳的社會意識,歷史文化以及風俗習慣等人類社會各式各樣的特征。由于譯者所處的文化環(huán)境的不同,同樣的原文可能會翻譯出不同的版本,即使是同一譯者在不同的時段,不同的背景下的譯作也會有所不同,這是由于文化對語言產生的作用。每一種文字都各有特色,有其他文字所不可企及的優(yōu)點,也有不可忽視的戒律。中西兩種文字相差甚遠,在涉及習語翻譯時,如果只是考慮斟酌詞的意義是不可取的,必需要深度剖析文化內涵,文字特色。
2.1社會和歷史背景的差異
由于社會的不斷變化,對語言的發(fā)展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中華民族在歷史的進程中與英語國家有著云泥之別,因此譯者需要對于習語中所反映的文化信息有相當?shù)陌盐?,才能傳神地將習語進行轉換。中國有著很長一段封建君主專制的社會歷史,有圣明的,有暴政的,人們對此褒貶不一?!柏懹^之治”“Government of Zhenguan”,“開元盛世”“Kai Yuan prosperous period”。
而在英國,封建社會歷史較短,資本主義是主導,因此而形成了“金錢至上”的社會風氣。其語言也真切地反映出了這一特點,如“time equals to money”時間就是金錢。在美國,有一習語為“talk turkey”, 如若我們不知曉其攜帶的文化信息,將它機械地譯為“談火雞”很明顯是理解有誤,此習語正真的含義為“開門見山,直率地說”。
2.2文化習俗的差異
習語和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來源于生活,而中華民族和英語國家之間的文化習俗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比如對待動物的態(tài)度以及對顏色所代表的寓意的不同闡釋等。在中國,人們對“狗”并非十分推崇,如“狼心狗肺”指的是忘恩負義,心腸狠毒的人;“喪家犬”、“狗腿子”等都是說人們所厭惡的人。而在西方文化中,狗的受歡迎程度較高,如“ you are a lucky dog”意為“你是個幸運兒”。在中國“龍”是神圣的,是吉祥高貴的化身,古代有“葉公好龍”的故事,在今天中華民族也稱為“龍”的傳人,此類習語比比皆是“龍鳳呈祥”、“龍騰虎躍”、“望子成龍”等,這對西方人而言簡直是不可想象的,因為在他們的意識里“龍”是邪惡的,是怪物,他們認為老虎比龍更吉祥威猛。西方人士喜好運動,在空閑時間樂于與家人一起運動,因此有許多與運動有關的習語,如“now the ball is in your court”,“現(xiàn)在該是你采取行動的時候了”。而中國人素來喜歡下棋,所有我們有“棋逢對手”譯為“diamond cut diamond”.
2.3宗教信仰的差異
宗教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甚至主導著部分西方人的生活,《圣經》是基督教徒們的經典讀物,當今的許多詞也來源于《圣經》。例如,“goat” 在圣經中是不好的意象,“瞎胡鬧”則譯為“to play the goat”.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s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還有我們熟稔于心的“God bless you”. 而在古代中國,人們大都崇敬和敬畏菩薩,所以我們有“借花獻佛” 譯為“present Buddha with borrow flowers”.
2.4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
文化現(xiàn)象也存在于地理空間之中,并能夠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例如,東風吹來,中華民族躍然心中的是春天正悄悄來臨,正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了。但是對于英國人而言,他們更喜歡西風,因為從大西洋上吹來的西風溫暖濕潤,春天隨之而來。在英國,以前人們勞作靠馬,所有“work like a horse”, 而在中國,人們用牛在田地里耕作,所以常有“像老黃牛一樣勤勞”。魯迅曾經在其書中說道“俯首甘為孺子?!薄^r業(yè)在古代中國,在當今依然是國家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對土地有著難以言表的深情,有許多諸如“瓜熟蒂落”、“滄海桑田”、“春華秋實”等的成語都來源于古代農業(yè)社會。又如,中國盛產竹子,春天到來時,“春筍涌現(xiàn)”,但英譯文為“spring up like mushrooms”, 而不會譯為“spring up like bamboos”, 因為竹子,竹筍不長在西方,西方人不曾見過春筍的生長,也就不會有此類習語的出現(xiàn)。
3習語翻譯之策略
習語翻譯的技巧歷來眾多學者進行過探討,因其特殊的文化含義,在進行翻譯時,應盡量保留其民族性,獨特性,以文化的傳播為主要目的進行轉換。習語所反映的文化氣息比其他語言更為淋漓盡致,對習語的翻譯策略如下:
3.1直譯法
中西文化有異當然也有同,習語也不例外。有些習語在兩種文化中均能找到相對應的語言存在,使得兩種語言的讀者都能做出相同的反應而又有異域感。直譯法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語的風味不改變。
3.2意譯法
意譯法指的是最大程度地傳達原語的含義,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豐富目標語的表達方式,使文化更加多姿多彩。并能夠幫助目標語讀者更好地進行了解文化信息,但無法在形式上完全對等且無法注重細節(jié)。
3.3直譯與意譯相結合
在習語的翻譯中,很多情況下直譯無法表達清楚,意譯形式相差甚遠,則需要將兩者互相結合,以實現(xiàn)最大的平衡,找到最貼切的譯文?!八抉R昭之心,路人皆知”譯文為“Sima Zhaos intention is obvious even to everyone in the street”。 “捉襟見肘”“Pull down one's jacket to conceal raggedness ,only to expose one's elbows-in a predicament.”
4結語
習語作為文化的特色,語言的特殊存在,筆者認為與習語打交道是不可避免的,習語豐富的文化內涵是有待我們去挖掘的,在進行轉換時,應盡可能注意文化之間的差異,選擇恰當?shù)牟呗宰畲笙薅鹊乇3至曊Z原有的特色之處,盡顯文化的多樣性。并非僅僅進行語言符號之間的機械轉換,而是文化的完美移植。
參考文獻
[1] Bassnet-McGuire. Translation Studies[M]. London;Rouledge,1980.
[2] Nida.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1982.
[3] Jinding,L.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J].1995(09).
[4] Fernando, C. Idioms and Idiomaticity[J].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5] 常暉.英漢習語文化翻譯初探[J].中國科技翻譯,2008(08).
[6] 劉宓慶.中西翻譯思想對比研究[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
[7] 駱世平.英語習語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公司,2006.
[8] 劉宓慶.當代翻譯理論[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