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月
摘 要 本文通過對學生心理問題進行研讀,尤其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典型心理問題進行分析,探究如何進行正確的心理疏導,并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和方法,分析他們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學會全面看問題的方式,使中專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 中專生心理疏導 對策探究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通過對學生在成長中所面臨的問題出發(fā),從他們自身和在生活實際中所面臨的心理障礙,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積極引導學生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提高他們心理機能素質。
1中專生面臨的心理問題
1.1對班級的抵觸
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問題,多考慮對學生的評估方式,及時解決學生心理扭曲問題,多聽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通過制作電子表格,可以把各種原因分類,是感覺課堂枯燥乏味、課堂內容太深、同學之間相處異常還是班級氣氛太壓抑,讓學生知道哪些需要方面需要改進,并適時向家長反饋。
在班級多開班會,根據學生心理的矛盾,設置一些主題,進行小組討論模式,多提問心理有問題的學生,鼓勵他們多說,可以適當進行獎勵,加強集體榮譽感,同時,也加強學生的德育能力,多讓學生背誦禮貌用語,加強班級的班風建設,讓學生喜歡班級文化建設。
1.2個人成長中的問題
1.2.1不知如何緩解學習壓力
當前社會對人才的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要求在不斷提高,而中專生作為很職業(yè)化的技能培訓群體,他們需要懂得實用技能,加強技術操作能力,使自己能更快地找到工作。而很多學生認為自己壓力過于繁重,考試也不及格,沒辦法到處閑逛、躲在宿舍睡覺甚至在網吧上網。
1.2.2不自立的行為
很多學生感覺學習任務繁重,在上課期間隨意到各種娛樂場所揮霍家長的辛苦錢,缺乏艱苦樸素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他們總喜歡享福,而且我行我素。在班級舉行大掃除時,總是躲到后面,害怕吃苦。
1.2.3沒有明確定位和目標
很多來自山區(qū)的學生,由于他們自身的生活條件差,接受科學文化知識能力弱,上課狀態(tài)不佳,總是怨天尤人,認為教師上課語速太快,講的內容太難,不知道如何更好地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總是一個人靜靜地待著,不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整天在混日子,沒有人生的基礎目標。
1.2.4對待感情問題的不正常想法
隨著新的網絡媒介不斷涌現(xiàn),很多學生不喜歡學習,私下談戀愛,每天沉迷在咖啡廳里,不遵守學校的管理制度,甚至夜不歸寢,對學校和個人都有不利影響。很多學生自認為自己已成熟,送女孩鮮花,請她們看電影,花銷很大,可同時也會有很多隱患。當這些隱患發(fā)生時,有些男孩會逃學,會傷害到家長,心理的想法會極度偏激,耽誤了自己的學業(yè)。
2中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
隨著大學的擴招,很多高職院校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招生上,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積極性并且對工作的開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在未充分開展實地調查、不了解學生心理狀況下輕易地憑以往的經驗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且很多教師和思想教育工作者對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片面地認定學生的管理由學生工作處、輔導員等某些部門和人員就能完成。并且學生管理人員的工作范圍越來越廣泛,例如,輔導員不僅要關注學生教育工作,還要關注具體的班級事務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梢哉f是高校中承擔的工作職責最多、工作范圍最寬、做的事情最雜、工作時間最長的崗位。如此之多的工作很容易導致輔導員疏于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
很多學生在性格上有很多缺點,心理承受能力很弱,脾氣暴躁,自負好強的心理意識很濃,不注重生活中的細節(jié),認為學習對自己未來的發(fā)展沒有任何意義,總會出現(xiàn)一些叛逆的心理,對老師的批評有抵觸情緒,對家長的指責有厭煩心理,沒有正常的心理發(fā)展態(tài)勢,總喜歡逃避,天真地認為自己的能力足以應對社會上的各種問題。
同時,教師上課只是單純地傳授知識,很多學生也只是學會知識??伤麄儾焕斫鉃槭裁疵刻煲獙W習文化知識,沒有正確的心理評價標準,而教師也經常忽略了學生在個人成長中所面臨的問題,沒有教育學生如何協(xié)調好學習和生活的關系,容易使學生沾上社會不良風氣,如抽煙喝酒和打架斗毆等,甚至導致學生誤入歧途。
很多教師因為教學任務的壓力越來越大,極大地忽視了班干部的管理機制,沒有具體的責任分工,他們對班級的管理只是表面上的本質工作,班干部從來不關心周圍同學的心理變化,不和組長配合,進行小組的學習經驗交流和征求對班級文明建設的意見。
3中專生心理疏導的對策
3.1重在引導是中師學生學齡特點的要求
中師生具有大學生與高中生兼而有之的學齡特點。中師生與大學生一樣,面臨走向社會,接受社會的選擇而就業(yè)。中師生盡管學習內容以基礎課業(yè)為主,但師范性特點帶有專業(yè)學習性質,不同于高中生;現(xiàn)行的三年制中師生,為應屆初中后中專生,他們沒有經過高中階段,與高中生同齡,年齡較小。同時,與其他專業(yè)學校的中專生相比,中師生將要為人師表,對思想政治方面的素質要求比其他專業(yè)學校更高。中師生與大學生相比,沒有大學生接受的信息面大,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較少,也比大學生年齡小,思想不夠成熟,認識問題的水平比大學生低,反映出的思想問題,多是心理發(fā)展不成熟所導致。因此,需要循循善誘,進行正面引導,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教師可以定期找學生談話,詢問他們的生活困難,逐漸發(fā)現(xiàn)成長中的一些問題,幫助他們及時解決一些難處,多鼓勵他們,讓他們學會如何處理生活上的一些棘手問題。可以制定一些表格,把問題相似的放在一起,并且分析他們問題的原因,和家長及時有效地溝通。
3.2不斷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
用科學的觀點和態(tài)度看問題,要適時去跟蹤學生的思想變化,分析心理發(fā)生變化的周期性原因,因為很多學生自控能力很差,學習成績不理想,對待一些問題看的不透徹,所以,要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以正確的心態(tài)看待問題,不歪曲事實,不驕不躁,對生活不要氣餒。
多加強思想政治的學習,看待問題時,多用自己學習的科學文化知識去思考,對于比自己成績好的學生,要多去分析他們成績好的原因,多借鑒一些好的建議來提高自己的成績,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斷總結自己的錯誤,提升對問題的鑒別能力,加強唯物論知識的儲備,教師也可幫助成績差的學生,適時調整心理狀態(tài),形成新的心理評價機制。
要主動多和學生接觸,加強他們的政治使命感,增強學習動力,使他們意識到自己是社會發(fā)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于一些問題要辯證地、客觀地去看待,找出心理問題的內因和外因,及時發(fā)現(xiàn)某一階段的問題,多總結,用矛盾的特殊性去解決它,讓自己對學校、社會和家庭更具有責任感,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
教師可以多走訪一些心理有問題的學生的家庭,及時把學生在校的最新表現(xiàn)告訴家長,了解他們的家庭結構,如他們的成長環(huán)境、父母的工作背景和經濟支出能力,以熱情的方式和成熟的心理,和家長探討如何讓學生心理不扭曲,相信自己是社會發(fā)展有用之才。
3.3開展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引導學生完善自我
學校與教師,特別是政治課教師,要經常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使學生經受必要的鍛煉和挫折。一是鍛煉意志和培養(yǎng)自信心的活動。如文藝演出、演講比賽、班會活動、軍訓和工廠農村勞動等。二是接受思想教育的活動,如學雷鋒、做好事、社區(qū)文明共建、社會調查、參觀英烈事跡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當地經濟社會發(fā)展成就展、訪問英雄人物與勞動現(xiàn)場工人農民、請社會各界和畢業(yè)校友來校作報告等。三是培養(yǎng)集體觀念活動。參觀校史展覽、參與班際校際各類競賽等。在組織活動前,要精心設計,注意引導學生敢于展示自我,與英烈、工人、農民相比,引導學生進行總結,談心得,交流體會。
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會提升自己對客觀事物的判斷力和洞察力,勇于接受和擔當社會所賦予的歷史使命,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質,自覺遵守學校的各項道德規(guī)范,學會尊重教師,為自己制定良好的學習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
4結論
中專生的教育是培養(yǎng)社會實用型人才的職業(yè)化教育,促進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所以,要改變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提高自己的政治理念,形成適合自己成長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使學生通過教師的教育,以良好心態(tài),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理性對待一些不公平現(xiàn)象,冷靜思考他們背后的本質,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使自己的心理健康成長,真正把知識為我所用,在完善自己的同時,要記住自己是社會大家庭的一員,樹立集體主義觀念。
參考文獻
[1] 王宇.當代中專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導方法研究[J].亞太教育,2015(06):204-204.
[2] 高常勝.議當代中專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