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懷玉 楊斯琪 謝婷婷 楊龍萍 張爭鳴
摘 要:目的 為了探究敘事教育應用于崗前培訓對護生人文關懷品質帶來的影響,我們在崗前培訓臨床技能操作課上進行此項研究。方法 將昆明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2014級全體護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一二大班作為對照組,未加干預;三四大班作為實驗組,參照敘事教育教學方法進行干預。在課程開始和結束時分別發(fā)放護士人文關懷品質測評量表。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SPSS17.0進行錄入與分析。結果 實驗組的人文關懷知識、理念、感知、能力均高于對照組。結論 顯而易見,敘事教育有助于護生人文關懷品質的提升。
關鍵詞:敘事教育 崗前培訓 探索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1(a)-0194-02
新世紀,培養(yǎng)醫(yī)護人員人文關懷素養(yǎng)已成為國內外醫(yī)學教育共同的培養(yǎng)目標。敘事護理教學是護理人文教育領域中一種新興的教學方法,它借助敘事教材的教益性、激發(fā)性和感召性,幫助學生加深對關懷的理解和體驗,促進人文關懷品質的發(fā)展。護理崗前培訓是護生鞏固基礎知識和成長的重要階段,是培養(yǎng)護生實踐操作能力、人文關懷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的重要過程。盡管當前培訓的方向對護理技術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卻也從某種程度上忽視了醫(yī)學的人文屬性。眾所周知,人文關懷在醫(yī)患糾紛愈演愈烈的今天彰顯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不管是護士與患者,還是醫(yī)生與患者,恰當?shù)南嗵幏绞讲粌H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醫(yī)患糾紛的發(fā)生,更可以推動優(yōu)質護理的進程。在進行了大量的文獻研究和實地調查后,為了探究將敘事教育運用于本科護生崗前培訓對其人文關懷品質的影響,小組成員進行了此項研究。
1 對象
將昆明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2014級205名(已除去課題組成員4人)護生作為研究對象,人為劃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一二大班共105人,其中男生11人,女生94人(已除去課題小組成員1人);實驗組:三四大班,共100人,其中男生11人,女生89人(已除去課題小組成員3人)。
2 干預方法
(1)臨床技能操作課時編寫有意義的案例,案例中加入患者疾病背后的故事。將案例提前一周以小組為單位發(fā)放給學生,要求學生根據(jù)案例編寫劇本,安排角色。在臨床技能操作課時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扮演,并融入相關操作進行情景模擬演示。
(2)請老師在情景模擬演示前開展敘事教育專題小講座,教師與護生進行交流互動,讓護生了解敘事教育的含義、敘事教育的先進發(fā)展及開展敘事教育的意義,讓同學們對敘事護理有一定的認識。在講座中,8名經過培訓的志愿者將融入敘事與人文關懷的案例一現(xiàn)場進行演示,將病人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護理,演示過程充分展現(xiàn)每個角色的心理及情感,更著重于護生扮演的護士、患者、家屬、醫(yī)生角色之間的交流及溝通,了解病人現(xiàn)在的疾病與他背后的故事的關系,引發(fā)護生的思考,展現(xiàn)護生人文關懷。
(3)在聽故事、看視頻、講經歷等過程中護生產生移情,充分體驗敘事材料中的人物感受。觀看圖片、視頻。在恰當時機給大家播放,如視頻《床墊風波》。
(4)在崗前操作課上進行情景模擬演示,讓同學們通過與患者的溝通充分了解患者現(xiàn)在的就醫(yī)行為的原因,增強護生同理心。老師在情景模擬演示后進行點評,進一步啟發(fā)和引導。
(5)敘述實踐反思。在進行圖片、視頻的觀看和案例的演示之后,同學們在班群或小組內討論扮演心得、個人體會,并書寫日記。將案例劇本交于帶教老師進行評比批閱并作為平時成績。
3 調查方法
采用劉于皛、姜安麗研制的護士人文關懷品質測評量表,包括4個維度,即人文關懷理念、人文關懷知識、人文關懷能力和人文關懷感知,共29個條目,量表采用Liken 5級計分法。在教學干預前后向對照組和實驗組發(fā)放量表,共發(fā)放量表410份,回收量表410份,有效率100%。
采用SPSS17.0進行數(shù)據(jù)錄入與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即敘事教育干預方法有效。
4 結果
干預前后護士生人文關懷品質總分及四個維度得分比較:
實驗對照:干預前,兩個班級在總分及四個維度得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Z=-1.377、-0.465、-0.136、-1.263、-0.005,P>0.05),即在進行干預之前,同學們在人文關懷方面水平都差不多,可以進行此項研究。對實驗組進行干預后,實驗組在總分及四個維度得分上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5.141、-3.377、-2.970、-2.689、-3.986,P<0.05),即干預有效;
自身對照:干預后,實驗組在總分及四個維度得分均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5.239,-7.086,-4.575,-10.241,-7.788,P<0.05),對照組總分及四個維度得分均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2.327,-4.947,-2.005,-7.964,-5.175,P<0.05。經分析,這可能跟一二大班和三四大班在平常的交流學習中談及或是與課程本身設計有關)。見表1。
5 討論
5.1 敘事教育的開展豐富了課程形式
敘事教育的核心在于通過藝術、電影、文學作品,講故事和記錄反思日記的方法來達到教育的目的?;诖嗽谂R床技能操作課上加入案例讓大家進行角色扮演,在練習過程中小組成員互相學習、各抒己見,感受不同的思考方式,讓原本枯燥無味的操作課增添了很多活力。在后期的案例中加入敘事教育內容,并在恰當?shù)臅r機播放人文關懷視頻,讓同學們充分了解患者背后的故事,在視頻中體會人文關懷的有益性,為護生提供了一個可供感知的關懷環(huán)境,提高了護生的學習興趣,使課程形式更加豐富,護生在學習操作的同時,不知不覺感悟敘事教育的真正意義。
5.2 敘事教育的開展有助于提升護生人文關懷品質,讓護生更好的適應臨床護理工作
在臨床醫(yī)療工作中,護士相比醫(yī)生接觸、陪伴和照護患者的機會更多,更容易發(fā)現(xiàn)患者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護生即將進入臨床這個階段,是最迷茫,最困惑的時候。尤其是不知道如何去面對患者,將敘事教育運用于護生的崗前培訓中,主要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來展開,在過程中大家互相交流學習,這樣為護生提供了一個更似于醫(yī)院的環(huán)境,尤其表現(xiàn)在和患者的溝通方面。護生能夠體會了解患者背后的故事,和患者進行溝通,體會患者的感受,為提前適應臨床工作做好準備,更有助于為患者提供更為人性化的護理照護。
6 結語
敘事教育通過發(fā)掘或揭示隱含于患者背后的故事,讓護生更好的了解患者背后的故事和就醫(yī)行為的原因,增強護生的同理心,提升護生的人文關懷品質,對于護生的崗前培訓有著極大的意義。在醫(yī)患關系日益緊張的今天,運用敘事教育對護生進行崗前培訓既能夠提升人文關懷方面的感知、認識、理念、能力,為和諧醫(yī)療環(huán)境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也為教師對護生進行崗前培訓提供了一種多樣化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 袁金蓉,劉義蘭,楊賽.敘事教育在實習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培養(yǎng)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6(1):14-16.
[2] 賈娟娟.護理專業(yè)課教學中融入人文關懷教育的效果評價[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醫(yī)學卷,2012(10):63-66.
[3] 郭瑜潔,姜安麗.敘事教育在護理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 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25-26.
[4] Diekelmann N L.Behavioral pedagogy:A Heideggerian hermeneutical analysis of the lived experiences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baccalaureate nursing education[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1993,32(6):245-250.
[5] Brown S T,Kirkpatrick M K,Mangum D,et al.A review of narrative pedagogy strategies to transform traditional nursing education[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8,47(6):283-286.
[6] 高晨晨,姜安麗.敘事護理教學系統(tǒng)的設計及開發(fā)[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2):209-212.
[7] 郭瑜潔,沈王琴,宋艷.“關懷敘事”教學模式應用于護理本科生《護理學基礎》教學的行動研究[J].護理學報,2014,2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