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學生正處于言語發(fā)展的最佳時期,而寫話是培養(yǎng)學生初級階段書面表達能力的重要內(nèi)容和訓練方式。為了讓學生愛上寫話,愿意寫有趣的話,筆者進行了兒童寫話微課程的構建?!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對低年級寫話的學段目標與內(nèi)容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筆者在此基礎上,首先根據(jù)本校第一學段學生的整體情況,對每學期的寫話內(nèi)容擬定了更為詳細的教學目標,詳見表1。
表1 第一學段寫話教學目標
確定目標后,基于學情分析,筆者開始規(guī)劃一二年級寫話微課程的學習內(nèi)容。教學內(nèi)容從低年級兒童的真實生活出發(fā),尊重學生的認知需要和情感需求,共設計了八個單元:
單元一:我愛四季——春日之詩、夏天來了、秋天的風、冬天的雪;
單元二:我愛繪本——我喜歡自己、猜猜我有多愛你、被卡住的鴨子、蚯蚓的日記;
單元三:我愛花朵——印象、聯(lián)想、觀察、游戲;
單元四:我愛天的魔術——雨、雪、星、日;
單元五:我與寓言故事——《狼和小羊》續(xù)、《狐貍和烏鴉》續(xù)、《狐假虎威》續(xù)、《龜兔賽跑》續(xù);
單元六:我與小古文——性剛、狐與葡萄、北人不識菱、鹿照水;
單元七:我與活動——我說你做、兩人三足、棋逢對手、編蛋網(wǎng)兜;
單元八:我與課本——未來的交通工具、我和媽媽去買菜、可愛的小動物、我愛吃的水果。
1.源于兒童生活。
文學作品源于生活,學生寫話也不例外。如對四季的了解,對小動物、水果等的觀察,對家庭事務的參與。上述單元七“我與活動”中的“編蛋網(wǎng)兜”是學生在立夏前夕進行的活動,如“我說你做”等其他項是學校社團活動。由此可見,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學生寫話的前提,也是手寫“童趣”的題材基礎。
2.鏈接兒童閱讀。
無論是圖文并茂的繪本,情節(jié)生動的寓言,還是短小精悍的小古文,都能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大量的閱讀經(jīng)歷在無形中呵護了童心,為學生能手寫“童趣”開啟了探索之門。在寫話教學實踐中,筆者將部編版教材一年級上冊中的“秋天”這一主題內(nèi)容調(diào)整為“秋天的風”放在“我愛四季”這個大單元中。單元七“我與活動”中“我說你做”是選自部編版教材一年級上冊中的《口語交際(我說你做)》,著重關注人物動作描寫。另外,教材中的寓言故事,備受學生喜愛,課程結束后很多學生都會覺得意猶未盡,所以筆者將續(xù)寫寓言故事也作為一個寫話單元。
3.對接兒童想象。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遠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動著進步?!眴卧恕拔遗c課本”中提到的“未來的交通工具”,即是根據(jù)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對接兒童想象出來的新穎樣式、多種功能、外形大小等,它是對未來交通工具的設想。兒童寫話微課程為兒童想象力的豐富和發(fā)展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和更廣闊的舞臺。
華東師范大學倪文錦教授在談到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中的群文閱讀時指出,語文核心素養(yǎng)結構應該包括“語言理解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發(fā)現(xiàn)與鑒賞”“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等主要內(nèi)容。語言的理解運用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整體結構的基礎。思維能力是在培養(yǎng)、提升語言理解與運用能力的過程中得到訓練的,兩者相輔相成。低年段的寫話教學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呵護童心、保持童趣、充滿童真,實現(xiàn)寫話課程實施的多元化。
1.角色體驗:引導兒童進行自我正確認知。
角色扮演有助于學生進入情境,體驗故事情節(jié)和角色情感。如新西蘭作家特蕾西·莫洛尼在圖畫書《我喜歡自己》中引導兒童通過故事里小兔子的形象理解、認識自己,從身體構造開始,到最后認識到不管將來做什么,重要的是“我一直喜歡自己”。筆者和學生一起閱讀,并鼓勵他們將自己當成小白兔。在與“小兔子”的交談中,引領他們接納自己、肯定自己。
再如澳大利亞作家凱爾·繆本的聰明豆繪本《被卡住的鴨子》故事情節(jié)精彩、圖畫幽默,非常適合角色體驗。筆者首先讓學生認領一個角色,并結合故事情節(jié),豐富自己的動作與語言。除了小雞、小鵝、小牛想出來的辦法外,還能如何幫到鴨子?引導學生聯(lián)想解救鴨子的其他好主意。智慧的火花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時時迸發(fā),角色體驗中的學生充滿了生命力,其語言也更富童趣和活力。
2.童言無忌:引導兒童找尋屬于自己的語言。
初夏,筆者帶學生去花園找夏天。聯(lián)想到蘇教版二年級下冊中的詩歌《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學生紛紛說:“小蝌蚪來了,在荷葉下乘涼?!薄膀唑褋砹?,在荷葉上歇息?!薄诠P者的啟發(fā)下,學生又討論起夏天里他們想變成什么:
“夏天來了,我想變成防曬霜,給出門的人們都涂上,防止他們曬傷?!?/p>
“夏天來了,我想變成空調(diào),給滿頭大汗的人們降降溫。”
…………
除了在夏天里想變,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變!兒童的世界里,一切東西都是有思想的,所以寫話教學的關鍵是給學生更多想象的自由。美好的童言稚語都收錄在QQ班級群相冊《繽紛生活》中。如此呵護童心、尊重兒童是兒童寫話微課程實施的前提。
課標強調(diào)“關注兒童的想象世界”,“異想天開”是兒童的天性,培養(yǎng)兒童想象力有助于保留天性,更有助于開發(fā)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首先,教師可以通過想象釋放知識的活力,允許并鼓勵學生想象。其次,教學可以通過想象喚起學生的情感活動。
法國文學家薩特認為,文學的想象分為再造想象與創(chuàng)造想象。再造想象主要體現(xiàn)在閱讀方面,如無字繪本等。而寫作則需要創(chuàng)造想象,要想保持兒童趣味,必須以兒童的感官為基礎,理性思考為引導,以知識為橋梁,發(fā)揮兒童主觀能動性,對原有文本進行再創(chuàng)造,如創(chuàng)編兒童詩等。
1.巧用繪本補白。
無字繪本直接用相對直觀、形象的圖畫講述故事。學生通過觀察圖畫順序、圖畫色彩、人物表情及動作等獲取信息,這就是繪本中的“留白”,再根據(jù)自己經(jīng)歷,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將圖中故事講述出來,完成繪聲繪色的補白。以圖畫為主導的“無字繪本”給了學生莫大的想象空間。
法國作家比亞蒂斯·洛迪格《小雞和狐貍》打破了常規(guī)思維,改變了狐貍狡猾奸詐的反面形象。教學中,筆者充分挖掘圖畫中隱藏的故事,引導學生將小熊、兔子和公雞追到狐貍家后發(fā)現(xiàn)的場景描述出來:
小熊、兔子和公雞翻越了高山,渡過了大海,追趕狐貍,累得氣喘吁吁。終于,它們沿著沙灘上的腳印找打了狐貍的家,剛準備和狐貍大打一架時,卻發(fā)現(xiàn)狐貍竟然好飯好菜招待小雞。原來小雞竟然是狐貍的愛人!小熊一行瞠目結舌。
這樣將圖畫聯(lián)系起來的無字繪本,學生能夠輕松入境,編一個“獨一無二”的故事?!妒湫≡啤贰秹牡舻碾娫挕返葻o字書不僅能激發(fā)學生想象力,還讓他們寫得興趣盎然。
2.活用教材創(chuàng)編。
兒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聯(lián)想的,花兒會笑,鳥兒會鬧,草兒會舞,他們帶著詩的眼睛看世界,喜歡用詩一般的語言描述他們眼中的世界。
部編版一年級上冊教材選入不少兒童詩歌,如《青蛙寫詩》《四季》等,讀起來輕松活潑。韻文《雪地里的小畫家》形象講述了四種動物爪(蹄)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讀起來朗朗上口。在學生充分朗讀之后,筆者開始引導學生了解雪地里有哪些小畫家、畫了什么,再說說還有什么動物也會在雪地里畫畫。教學中采用“你畫我猜”的形式,充分激發(fā)了學生想象力。于是,在一邊畫一邊猜的課堂實踐活動中,學生完成了一次兒童詩歌的創(chuàng)編。
只有生活有趣,心靈才充滿靈氣。三月,筆者會帶著學生一起去找春天。筆者將蘇教版一年級上冊課文《秋姑娘的信》聯(lián)系起來,“秋姑娘摘下片片楓葉,給她的好朋友們寫信。五顏六色的花兒映入眼簾,它們是春姑娘寫的信……”鼓勵學生也創(chuàng)編一首關于春姑娘的小詩。學生立即分組討論起來,一首首小詩橫空出世:“柳樹發(fā)小芽,河里蝌蚪戲。春雨沙沙下,小鳥叫喳喳?!薄?/p>
學生個個興趣盎然,當他們在作品上署名詩人某某時,別提多得意!有了豐富的想象力,學生語言才不會失“趣”。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本質(zhì)屬性和內(nèi)部規(guī)律性的間接和概括的反映。無論是學生的學習生活,還是其長大成人后的工作活動,都離不開思維,思維能力是兒童學習能力的核心。
1.借續(xù)寫提升邏輯思維能力。
續(xù)寫,即是從原文出發(fā),遵循著原文的思路,延伸原文。做到中心事件不變,敘述人稱不變。續(xù)寫有利于培養(yǎng)兒童聯(lián)想力和想象力。例如續(xù)寫寓言故事的思維活動,除了想象外,還體現(xiàn)為推測,推測要比想象復雜一些,因為它融合了判斷。
蘇教版二年級教材中有許多寓言故事,如《狼和小羊》《狐假虎威》。編者在故事后面留有懸念,比如“狼最后撲向小羊,可能出現(xiàn)怎樣的結果?”“老虎知道上了當,發(fā)誓下次再也不相信狐貍的話。當老虎再次抓住狐貍后又會發(fā)生什么?”等。故事續(xù)寫能夠發(fā)散兒童想象力,提升學生邏輯性推理的思維能力,兒童根據(jù)自己生活經(jīng)驗和思考,會賦予寓言故事不同的“第二人生”。
2.作比較實現(xiàn)思維辯證。
思維的積極性、求異性、廣闊性、聯(lián)想性等是發(fā)散性思維的特性。在閱讀中能有意識地比較同一類角色在不同故事中的不同特點,這是求異思維的體現(xiàn),有利于兒童思維能力的提升。
《伊索寓言》中的角色大多是擬人化的動物。在357篇寓言故事中,狐貍形象非常鮮明,但它僅僅只是“狡猾、貪婪、奸詐”這一種形象特點嗎?筆者和學生一起翻閱《伊索寓言》中含有狐貍的篇目,統(tǒng)計結果見表2。
表2《伊索寓言》中狐貍的形象特點
統(tǒng)計表明,《伊索寓言》中狐貍的形象很豐富。作者除了刻畫狐貍報復心重、奸詐等負面形象外,機智、處變不驚等一面也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辯證地看待狐貍的狡猾,作者極力刻畫其狡猾,也間接反映它機智。分析之后進行表達,在眾多狐貍的形象中,挑選自己最喜歡,說說理由?!拔蚁矚g《寒鴉和狐貍》里面善良的狐貍,它只是單純地給寒鴉一些勸告,并沒有想著要去做什么壞事情?!薄拔蚁矚g《老獅子和狐貍》里機智的狐貍,狐貍主意多,經(jīng)常幸免于禍?!薄绱颂釤挸龊偟男蜗?,這樣的比較分析和表達的過程,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課標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評價與學生間的相互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眱和瘜懺捨⒄n程評價是指在指導寫話基礎上,對低年級學生寫話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科學的分析過程。建立合適的課程評價體系,才能有效提升學生寫話水平。
1.采取星級評價,激發(fā)寫話興趣。
采用星級式評價。寫話符合要求就可達“五星”等級。一周根據(jù)所獲星星數(shù)兌換相應獎品,以此調(diào)動學生寫話積極性。當學生翻看寫話本時,都會流露出滿意的笑容。
頒獎。給班級定制特色獎狀,一月中“五星”寫話達4篇的學生,都會被評為這一月的“小小星作家”,獲得特色獎狀及獎品。學生寫話的熱情空前高漲。
教師激勵的語言會增強學生的成就感,保護學生創(chuàng)作欲望。教師在批改寫話作業(yè)時常在后面寫上激勵性評價語,如“你的眼睛真亮!”“你好有想象力,老師很驚喜!”等。要讓學生感受到“寫話”可以表達快樂,也可傾訴煩惱。
2.過程性評價,發(fā)揮學生特長。
傳閱。在全班傳閱優(yōu)秀作品,這給學生莫大的鼓勵,當同學投來羨慕敬佩的目光時,小小心靈便種下了喜悅的種子。
展示。筆者定期會把學生優(yōu)秀寫話作品拍下,上傳至《繽紛生活》中供同學間欣賞。
班刊。從二年級上學期開始我們就創(chuàng)辦了班刊。每兩個月,筆者與學生一起將優(yōu)秀的寫話作品排版,裝訂成冊。每一期???,學生都很期待,當他們拿到時,總會立刻美滋滋地捧起來閱讀,自豪感溢于言表。
發(fā)表。充分利用媒體資源,如《南京日報》《樂學報》等展示學生優(yōu)秀作品。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莫大的鼓舞。
上海師范大學王榮生教授對語文課程與教學有這樣的精辟論述:“語文課程的基本目標是語感養(yǎng)成,語文課程的主體內(nèi)容是語文知識,語文教學的主要途徑是語文實踐”。其體現(xiàn)在兒童寫話微課程教學中就是說與寫的“言語訓練”。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兒童寫話微課程的構建,呵護了“童心”,引導兒童手寫“童趣”,使得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在語文寫話課堂上落地,在學生內(nèi)在言語結構中生根。
[1]王榮生.語文科課程論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2]葉黎明.論寫作知識呈現(xiàn)方式的變革[J].課程·教材·教法,2010(02):51-56.
[3]溫儒敏,巢宗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梁晶.此時無聲勝有聲——“補白”讓繪本創(chuàng)作更有效[J].小學教學研究.2012(23):103-104.
[5]東尼·伯贊,巴利·伯贊.思維導圖[M].卜煜婷,譯.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