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安市高級中學 陳清松
伴隨新的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的出臺,各種新的教育教學思想不斷沖擊著教育、教師。作為高中數學教師,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吸取不同學科的教學精華, 構建有助于高中學生思維發(fā)展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將“事先預設”的傳統數學課堂教學進行變化,讓數學學習充滿生命的活力。我在教學中進行了多種嘗試。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币粋€富有創(chuàng)意、生動樂趣的問題情境可以使學生在極短的時間里積極地投入學習狀態(tài),而且這種充滿活力的問題情境能使學生對這一堂課孕育更好的初次印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氣氛。
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提出:“對所學知識的興趣,才是對學習產生的最好刺激。”興趣的產生能促使學生積極探索,踴躍地提出問題。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抓住學生對知識的樂趣,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在所創(chuàng)設的故事情境中引出知識。如:在講數列求和時,可先講小高斯如何計算1+2+3+……+100的故事。
教育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中學生的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比纾簩W習《解三角形》時可提問:不過河,如何測兩岸之間的距離?教師的授課要活用教材,把問題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動力,讓學生對問題情境產生興趣,促進學生積極地去思考所遇到的問題,探索問題。情境的設計要為新舊知識做好鋪墊,要指引探究的方向,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內容的必要性。
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人生兩個寶,雙手和大腦?!蹦X和手的統一是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開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有意識地讓學生進行合作性的學習、動手操作、總結實踐,得到解決問題的規(guī)律和方法,實現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例如,在學習《棱柱》時,讓每個學習小組準備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的模型,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當然,針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教師應參與到學生的探究活動之中,傾聽學生的心聲,加強指導和幫助。事實證明,我們的學生都有“愛與人交往,好表現自己”的行為特征,培養(yǎng)學生勤問、敢問、能講、善辯的能力,張揚學生的個性。
學生交流的內容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對知識的理解和解釋;交流經驗和感受;說出困惑和問題;公布討論的結果;展示新思想、新方法、新成果。教師要營造寬松的氛圍,采用開放的交流方式,激發(fā)火熱的交流愿望,讓學生有感而發(fā)、有疑愿問、有景愿賞,使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我、張揚個性體驗成功的大舞臺。
實際問題可以通過學習數學知識來解決,借助實際問題解決,層層深入,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在生活中實踐應用時,題目要精選,題量要適中,要有一定的層次。學習應用需要獨立的思考,也需要伙伴的合作。授課過程中,教師要時刻掌握學生的探索和協作交流能力,首先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其次要引導學生合作實踐,進行形式多樣的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的互動交流。課堂中當學生出現某些問題,或對某知識掌握不清,甚至對到底出現什么問題自己也說不上來時,可以通過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從而解決這類問題。
如:在《生活中的圓錐曲線》這個數學實踐課中,讓學生通過不同角度觀察圓柱形玻璃杯,發(fā)現玻璃杯上沿形成不同的形狀,再通過觀察賓館壁燈的燈罩,從燈罩中透出的光束在墻面上照亮的區(qū)域,形成兩條不同的雙曲線,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從試驗中得出結論。
教學中不僅需要努力捕捉并欣賞學生的閃光點,而且更要留心傾聽學生獨到的見解。譬如,反思問題解決時用到的知識點、方法規(guī)律、解決策略,反思自己的表現收獲。引用西方學者狄德羅的著名論斷:“懷疑是走向哲學的第一步。”數學也正是如此,當學生對問題有不同的疑問、思考與見解時,也就表明對所學內容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逐步深入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能力,取得更大的進步!如:在講解《平面的法向量》時,如何解讀“與平面平行的向量有各不相同的方向,不適于用來表示平面的方向。與平面垂直的向量相互平行,只可能有兩個相反的方向,能夠確定平面的方向”,就必須讓學生在交流中不斷總結與反思,使知識融會貫通。
學習數學是學生認識矛盾轉化和充分發(fā)揮自身能力的過程,激勵學生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解決問題,在解決的基礎上拓寬解題思路,提高解題能力,培養(yǎng)好的學習習慣。我們應該共建一個師生融洽的教學環(huán)境,應該鼓勵孩子敢于提出問題,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更應該帶領他們去解決和發(fā)現問題。構建充滿活力的數學課堂,在彼此思維的碰撞與結合中展現智慧的光芒!
[1]王東翠.如何讓數學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2):118.
[2]尤海燕.讓數學課堂充滿活力[J].數學大世界(上旬),2017(2):4.
[3]林潔杏.溝通,讓數學課堂充滿活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7(22):35.
[4]賈林山.感受探究式教學,讓高中數學課堂充滿活力[J].高考,20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