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憶南,努爾夏提,張愛民,張建新,冉建平,魏雪慧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從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等方面綜合評定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是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fā)展、激勵學生積極進行身體鍛煉的教育手段,是國家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體系和學業(yè)質量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體質健康的個體評價標準。我國學校2001年前按國務院批準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發(fā)布(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實施學生體質測量評價工作。隨我國《體育與健康》教育課程的不斷改革,教學內容突出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教學實踐體現健身性、科學性、實效性和可接受性。2002年教育部 國家體育總局頒布了《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1-3]。針對各學校執(zhí)行試行方案十二年中存在的問題,教育部于2014年又公布了最新修訂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新修訂標準指出“中學生和大學生必須測長跑,初中以上男生必須測引體向上[4-5]?!毙滦抻啒藴室?,初中、高中、大學學生的必測項目全部一致:50米跑、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引體向上(男)、仰臥起坐(女)、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伊犁師范學院是新疆北疆地區(qū)唯一一所由哈薩克族、維吾爾族、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學生本科院校,學校十分重視各民族大學生體質健康教育。教育部新修訂《標準》出臺后,學校2016年初批準啟動大學生體質監(jiān)測實驗中心重點實驗室資助項目(2016ZZD),并要求大學生體質監(jiān)測中心以科學運動鍛煉方法促進各民族大學生體質健康為目的,實施聚集優(yōu)化校內外資源,邊研究、邊應用、邊建設的科研目標。本研究首次在最新修訂的《標準》要求背景下,選取2016
本文以2275名哈薩克族、維吾爾族、漢族大學本科生為研究對象,對其九項體質現狀指標進行測試。依新修訂的《標準》對大學一、二年級學生優(yōu)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個等級,按單項評分限作(人數%)檢出率作統(tǒng)計。通過分析討論,對
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監(jiān)測績效評價中發(fā)現的問題,提出了教育管理與教學改革對策建議。為改變大學生體質下滑狀態(tài),不斷增進各民族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供理論參考。
從新疆伊犁師范學院2016級選取19-20歲哈薩克族、維吾爾族、漢族本科男大學生936人,女大學生1339人,合計2275人為研究對象。其中哈薩克族男生314人,女生 440人;維吾爾族男生 222 人,女生 450 人;漢族男生 400 人,女生 449人。
1.2.1 體質指標數據測試法
采用“清華同方”(檢測儀器)和教育部2014年最新修訂頒布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施辦法測試體質指標數據。 檢測身體形態(tài)機能體質指標:身高(cm)、體重(kg)、肺活量(m1)。檢測身體素質體質指標:速度素質:50m跑(s);力量素質:男生引體向上(次)、女生仰臥起坐(次/sin);柔韌素質:坐位體前屈(cm);跳躍靈巧素質:立定跳遠(cm);耐力素質:男生1000m跑(s),女生800m跑(s)。在檢測的體質指標基礎上,產生相應的體質派生指標:(BMI)體重(kg)/身高(m)2指數。
1.2.2 數理統(tǒng)計法
對每組樣本的(BMI)體重指數、肺活量和五項身體素質指標用Microsoft ExceI對所有檢測數據,依新修訂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大學一、二年級學生優(yōu)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個等級,按單項評分限作(人數%)檢出率作統(tǒng)計分析。
2.1.1 (BMI)體重指數四等級(人數%)檢出率(見表1)
表1 哈薩克族、維吾爾族、漢族大學生(BMI)體重指數四等級(人數%)檢出率
BMI指數,體重(kg)/身高(m)2
表1 看出,大學生(BMI)體重指數正常(人數%);哈族、維族男女生和漢族女生均在75.%以上,而漢族男生僅為63.00%。低體重(人數%);哈族、維族和漢族男女生均低于4.5%。超體重(人數%);哈族、維族和漢族男女生均高于12.6%,漢族男生高達21.5%。肥胖體重(人數%);哈族、維族男女生和漢族女生均低于5.5%以下。而漢族男生達11.75%,
2.1.2 肺活量指標四等級(人數%)檢出率(見表2)
表2 是哈族、維族和漢族男女大學生肺活量(毫升)指標四等級(人數%)統(tǒng)計結果,從中看出,男生及格水平(人數%);哈、維、漢分別為:67.83%,65.77%,63.75%。不及格水平(人數%),哈、維、漢分別為:8.29%,12.15%,6.25%。女生及格水平(人數%);哈、維、漢分別為:77.50%,76.89%,79.32%。不及格水平(人數%),哈、維、漢分別為:11.36%,16.45%,7.76%。哈、維、漢不及格水平合計(人數%),男生占8.33%,女生占12.39%。哈、維、漢及格與不及格水平合計(人數%),男生為73.93%,女生占87.74%。
2.2.1 五項身體素質優(yōu)秀(人數%)檢出率(見表3、表4)
表2 哈薩克族、維吾爾族、漢族大學生肺活量指標四等級(人數%)檢出率
表3 哈薩克族、維吾爾族、漢族男大學生五項身體素質優(yōu)秀(人數%)檢出率
表4 哈薩克族、維吾爾族、漢族女大學生五項身體素質優(yōu)秀(人數%)檢出率
表3、4是哈族、維族和漢族男女大學生五項身體素質優(yōu)秀(人數%)統(tǒng)計結果,從中看出,男生50(m)跑、坐位體前屈兩項素質優(yōu)秀水平合計(人數%)超過15%外,引體向上(次)、立定跳遠(cm)和1000(m)跑三項素質不到8%。女生除坐位體前素質優(yōu)秀水平合計(人數%)超過9%外,其余四項素質不到3%。
2.2.2 五項身體素質良好(人數%)檢出率(見表5、表6)
表5 哈薩克族、維吾爾族、漢族男大學生五項身體素質良好(人數%)檢出率
表6 哈薩克族、維吾爾族、漢族女大學生五項身體素質良好(人數%)檢出率
表5、表6是哈族、維族和漢族男女大學生五項身體素質良好(人數%)統(tǒng)計結果,從中看出,男生各項素質良好水平合計(人數%)均低于15.5%。女生各項素質良好水平合計(人數%)均低于14.0%。
2.2.3 五項身體素質及格(人數%)檢出率(見表7、表8)
表7 哈薩克族、維吾爾族、漢族男大學生五項身體素及格(人數%)檢出率
表8 哈薩克族、維吾爾族、漢族女大學生五項身體素及格(人數%)檢出率
表7、表8是哈族、維族和漢族男女大學生五項身體素質及格(人數%)統(tǒng)計的結果,從中看出,男生五項身體素質及格合計(人數%)除引體向上力量素質占總人數的31.73%外,其他四項素質分別占學生總人數的58%~69%之間。女生五項身體素質及格合計(人數%)除仰臥起坐[次]力量素質占總人數54.51%外,其他四項素質分別占總人數的64%~74%。
2.2.4 五項身體素質不及格(人數%)檢出率(見表9、表10)
表9 哈薩克族、維吾爾族、漢族男大學生五項身體素不及格(人數%)檢出率
表10 哈薩克族、維吾爾族、漢族女大學生五項身體素不及格(人數%)檢出率
表9、表10是哈族、維族和漢族男女大學生五項身體素質不及格限(人數%)統(tǒng)計的結果,從中看出,三民族男生五項身體素質不及格(人數%)除50m跑速度素質占5.02較低外,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1000m跑分別為8.87%,11.97%和19.34%。而引體向上力量素質高達55.55%。三民族女生五項身體素質不及格(人數%)均超過14.41%,仰臥起坐力量素質不及格(人數%)高達 44.96%。
2.2.5 五項身體素質及格與不及格合計(人數%)檢出率(見表9、表10)
表11 哈薩克族、維吾爾族、漢族男女大學生五項身體素及格與不及格(人數%)檢出率
表11是哈族、維族和漢族男女大學生五項身體素質及格與不及格合計(人數%)統(tǒng)計的結果,從中看出,男大學生五項素質分別占學生總人數的69%以上,其中力量素質引體向上、跳躍靈巧素質立定跳遠和耐力素質1000m跑分別高達87.01%, 80.62%和77.96%。女大學生五項素分別占學生總人數的78.5%以上,其中速度素質50m跑和力量素質仰臥起坐分別高達97.68%和99.48%。
3.1.1 體重指數(BMI) 測試績效評價
哈族、維族、漢族男女大學生 體重指數(BMI) 單項評分限人數檢出率統(tǒng)計;低體重(人數%)各樣本組均低于4.5%。超體重(人數%);各樣本組均高于12.5%,其中漢族男生高達21.5%。肥胖體重(人數%);各樣本組均均低于5.5%,但漢族男生高達11.75%。大學生超體重生人數比率較高,漢族男生超重和肥胖生比率特高。
3.1.2 肺活量指標測試績效評價
肺活量指標經單項評分限人數檢出率統(tǒng)計;哈、維、漢優(yōu)秀標準合計(人數%)男生占8.44%,女生僅占4.33%。不及格標準合計(人數%),男生占8.33%,女生占12.39%。哈、維、漢及格與不及格水平合計(人數%)男生為73.93%,女生占87.74%。女大學生肺活量機能低水平人數比率較高。
3.1.3 五項身體素質指標測試績效評價
3.1.3.1 經對各樣本組五項身體素質優(yōu)秀等級限人數檢率統(tǒng)計,男生除速度、柔韌屈伸素質合計(人數%)超過15%,力量、跳躍靈巧性、耐力三項素質不到8%。女生除柔韌屈伸素質合計(人數%)超過9%外, 速度、力量、跳躍靈巧性、耐力四項素質低于3%。各民族本科大學生,特別是女大學生基礎運動素質優(yōu)秀人才少之又少,將會極大影響了學校高水平體育運動的發(fā)展。
3.1.3.2 五項身體素質良好等級限人數檢率統(tǒng)計,男生各項素質良好水平合計(人數%)均低于15.5%。女生各項素質良好水平合計(人數%)均低于14.0%。新修訂標準要求“學生體測成績達到或超過良好,才有資格參與評優(yōu)與評獎“。各民族本科大學生良好水平合計(人數%)低比率,將影響各民族大學生參加學校各項活動的保良評優(yōu)的競爭。
3.1.3.3 五項身體素質不及格等級限合計 (人數%);男生除速度素質占5.02%較低外,柔韌屈伸、跳躍靈巧性分別為8.87%,11.97%。耐力素質19.34%較高,力量素質高達55.55%。女生五項身體素質不及格合計(人數%)均超過
14.41%,其中力量素質不及格合計(人數%)高達 44.96%外。新修訂標準同時要求“測試的成績達不到50分者按結業(yè)或肄業(yè)處理”。如此高的不及格(人數%)比率學生能否順利畢業(yè)是師生們共同擔憂問題。
3.1.3.4 經對哈族、維族和漢族男女大學生五項身體素質及格與不及格合計(人數%)統(tǒng)計,男生五項素質分別占學生總人數的69%以上,其中力量、跳躍靈巧性和耐力素質分別高達87.01%, 80.62%和77.96%。女生五項素質分別占學生總人數的78%以上,其中速度和力量素質分別高達97.68%和99.48%。說明北疆各民族本科大學生整體基礎運動素質處在中下游水平,離教育部的要求仍有較大距離,大學生體質健康教育教學改革工作仍任重道遠。
3.2.1 體育教育管理與體育活動組織對策
學校教育管理部門要按照國家學校體育工作條例規(guī)定,執(zhí)行體育兩課、兩操一活動制度。按氣候季節(jié)變化,靈活組織早操、課間操活動,保證每周兩節(jié)體育課和每天一小時課外體育活動的時間。嚴格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制度,各民族大學生必須達到體質健康標準的及格以上要求。各院系要積極配合學生會、團委、體育教學部開展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有序組織民族傳統(tǒng)體育活動的推廣,不時組織民族舞蹈健身操、武術、摔跤、體育舞蹈等民族傳統(tǒng)體育活動的表演,組織有校本特色的田徑、足球、籃球、健美操、中長跑等體育競賽活動。以此帶動廣大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運動的熱情,為全面促進全體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建立有序的組織管理程序。
3.2.2 體育教學改革的適宜性對策
學校體育教育單位要針對各民族大學生體質現狀和新《標準》要求,不斷改進教學與訓練方法[6-7]。每堂體育課可有針對性安排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專項練習內容。課的身體活動準備部分中可安排速度素質和柔韌素質專項練習內容。速度跑專項練習簡便易行方法有: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加速跑等。柔韌專項練習簡便易行方法有:各種踢腿、壓腿、下腰、身體屈伸等。在課結束前的身體練習部分中可安排力量素質和跳躍素質專項練習內容。力量專項練習簡便易行方法有:俯臥撐、仰臥起、雙桿雙臂屈伸、引體向上等。跳躍專項練習簡便易行方法有:蛙跳、單腿跳、雙腿連續(xù)向上跳、多級跳等。每堂體育課結束前,根據課堂運動量情況,組織學生完成不等距離(800~1500米)跑的速度耐力練習。對專項練習的各種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課外通過網絡視屏開展自主性學習與鍛煉,鞏固和提高各項身體素質能力。隨身體素質能力的發(fā)展,身體形態(tài)機能發(fā)育會隨之達到相應的健康標準。
3.2.3 改善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場館設施條件
學校要不斷改善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運動場館設施,特別是冬春季,由于缺少室內運動場館,極大局限了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在當前各方面都不具備建設標準運動場館的情況下,除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戶外運動鍛煉外,建議采取搭建短中期使用的簡易防震鋼架結構式健身跑廊和運動球館,以滿足全體大學生在各種氣候條件下,都能健康參加運動鍛煉的需要。
按最新修訂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要求,對北疆哈薩克族、維吾爾族、漢族男女本科大學生依照《標準》優(yōu)、良、及格、不及格四個等級,對各組樣本的(BMI)體重指數、肺活量和50m跑、男引體向上次,女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男1000m跑、女800m跑五項身體素質指標,按單項評分限作(人數%)檢出率的監(jiān)測績效統(tǒng)計評價認為,大學生超體重生比率較高,其中漢族男生超體重和肥胖體重生比率特高。大學生肺活量機能水平一般,特別女大學生肺活量機能水平普遍偏中下。各民族大學生整體的綜合運動素質處中下水平,其中男生的力量素質很差,跳躍靈巧性、耐力素質較差。女生力量素質很差,速度、跳躍靈巧性素質較差。針對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監(jiān)測績效評價中發(fā)現的問題,提出了增進各民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適宜性教育教學對策。加強體育教育管理與體育活動組織實施辦法,改進體育課教學與訓練手段,引導大學生開展課內外主動性自我科學健康鍛煉路徑。同時改善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場館設施條件,創(chuàng)建全面促進全體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良好校園氛圍。
[1]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N].教育部.2014.7.18.
[2] 《學生體質健康監(jiān)測評價辦法》[N].(教體藝〔2014〕3號).
[3] 于紅妍.中國學生體質測試的演進歷程及階段特征[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20(10):113-118.
[4] 季瀏.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的思考與構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38(9):72-75.
[5] 廖鐘,覃建華,覃秀松,等.《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版》的實施對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影響的研究[J].體育科技,2015,36(5) :104-107.
[6] 馬憶南,段意梅.我國西北邊塞維吾爾族與西南邊塞白族大學生體質特征的比較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2016,45(2):280-283.
[7] Ma Yinan. Applied research for Equidistant positioning of D value in Progressive Scoring equation [A]. 2015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ation Technology and Automation[C].conference publishing serrves.2015:22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