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竹 黃武興
【摘 要】本文基于“新工科”提出的背景,論述CDIO工程教育理念下高職基礎英語與專業(yè)的融合,提出從“構思、設計、實施、運行”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設計、活動設計、任務實現、成果展示及評價,推進高職基礎英語與工科類專業(yè)相融合。
【關鍵詞】新工科 CDIO工程教育理念 高職基礎英語 專業(yè)英語 融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1C-0057-03
一、“新工科”背景下的高職英語改革
2017年2月,教育部發(fā)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啟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靶鹿た啤钡慕ㄔO是否可以培養(yǎng)出“中國制造”需要的、可以支撐新經濟發(fā)展的工程實踐能力強、創(chuàng)新能力強,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復合型人才,正在成為技術前沿企業(yè)及教育界關注的熱點話題。筆者認為,“新工科”建設應該立足互聯網革命、新經濟等時代特點,著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新事物的能力;同時學生需要在科學、人文和工程的專業(yè)交叉和融合中學習,努力成為一個人文科學和工程領域的綜合技能型人才。
在高科技、信息化、經濟全球化時代,國際交流和信息共享日益頻繁,而工科專業(yè)能力強又能掌握專業(yè)英語交際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是目前就業(yè)市場的緊缺人才。2009年教育部頒布的《高等職業(yè)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明確提出高職英語課程應“以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為目標,側重職場環(huán)境下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為提升學生的就業(yè)競爭力及未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必要的基礎”。但現實的狀況卻是高職英語教學與改革遠遠跟不上高職教育改革的步伐:教學目標與社會需求、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脫節(jié),學生的語言能力與實際工作存在差距,課程改革的深度和力度都未能體現其服務于專業(yè)的語言實踐課程的標準,英語的工具性和應用性特征不明顯,等等。“新工科”的提出為高職英語改革,尤其是高職基礎英語與工科類專業(yè)相融合的改革探索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二、CDIO工程教育理念
20世紀90年代末,在杜威的“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教學理論指導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瑞典皇家工學院等多所大學經過四年的探索、實踐和研究,合作創(chuàng)立了CDIO 工程教育模式。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施(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是近年來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2005年,汕頭大學成為中國首個借鑒CDIO工程教育理念進行教學改革的高校。2008年教育部發(fā)文成立“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與實踐課題組”,對CDIO進行本土化研究,重新構建相應的人才培養(yǎng)機制,并從制定一體化課程計劃等多方面進行實踐和創(chuàng)新,幫助解決了中國工程教育改革與發(fā)展中的諸多問題。鑒于CDIO教育理念的研究和應用領域不斷擴大,汕頭大學牽頭成立了“CDIO工程教育聯盟”,有利于更廣泛地推進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卓越計劃等中國工程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學質量。
2015年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職業(yè)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則是:“注重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突出做中學、做中教,強化教育教學實踐性和職業(yè)性,促進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鄙穷^大學執(zhí)行校長顧佩華在其文章中提到“CDIO提出以工程實踐為工程教育的背景環(huán)境(context)。整個過程需要使學生能夠把學到的內容應用于工程實踐”。也就是說,CDIO的教育模式要求教師把工程職場引入課堂作為教學情境,并結合具體的工程項目讓學生實踐,在項目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團隊協作的能力,掌握基礎技術知識和積累工程操作的實踐經驗。而且CDIO所培養(yǎng)的工程能力除了包括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終生學習能力、團隊工作和交流能力外,職業(yè)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更是不可或缺的技能。這樣的教學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項目以團隊的形式完成,在“做中學”,注重實踐能力和應用技能的培養(yǎng),符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也與當前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預期目標高度一致,完全可以運用于語言項目訓練。由此可見,將CDIO工程教育的理念引入高職基礎英語與專業(yè)融合的教學改革是完全可行并具有可操作性的。
三、CDIO教育理念下高職基礎英語與專業(yè)的融合
根據CDIO人才培養(yǎng)大綱和《高等職業(yè)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關于加強學生職場環(huán)境下英語實踐應用能力的共同要求,筆者結合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yè)的英語教學,以校本實訓教材《機電英語實訓教材》作為教學輔助內容,從“構思、設計、實施、運行”四個環(huán)節(jié)探討CDIO教育理念下高職基礎英語與專業(yè)的融合。
(一)構思環(huán)節(jié)——教學設計。在CDIO教學理念指導下的教學中,教師是“教學資源、認知規(guī)律的研究者”,同時也是“課程教學的設計者”,要圍繞項目對學生學習和掌握的內容進行設計,使生活情境與崗位工作場景自然銜接。為滿足基礎英語與相關職業(yè)英語學習的需要,實現基礎階段與行業(yè)階段的有機銜接,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基礎英語階段選用了“十二五”職業(yè)教育國家規(guī)劃教材《職通英語》第三冊,以職場英語為主線,指導學生進行職場語言實踐活動。筆者負責的是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yè)學生的教學,在結合學生特點及英語水平的基礎上,參考了專業(yè)任課教師的意見,整合了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高職高專英語立體化系列教材《新職業(yè)英語:機電英語》(2009),高教出版社全國行業(yè)英語系列統(tǒng)編教材《機電職業(yè)英語》(2011),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十二五”職業(yè)教育國家規(guī)劃教材《機電英語》(2016)中的實用語料,選編成為《機電英語實訓教材》,作為該專業(yè)的校本實訓教材,從而實現在教學內容上基礎英語與專業(yè)英語相融合。
學生的語言能力培養(yǎng)在每個階段應有不同的側重。專業(yè)英語階段教師應在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的同時,訓練學生在已有語言知識基礎上運用、實踐與崗位相關的所需知識,重點增強其在工作過程中用英語解決模擬工作實操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校本教材以機電類技術人員典型的涉外工作任務為主線,為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項目化英語教材,人文知識和工程知識交叉融合。但由于課程課時數有限,筆者只選取了五個單元,每單元為一個典型的工作任務,五個單元組成機電行業(yè)最典型的工作過程(圖1),同時每單元又由不同的微任務(圖2)組成。
(二)設計環(huán)節(jié)——活動設計。筆者通過在原教材基礎上配以校本實訓教材輔助,將職場英語與專業(yè)英語融合,通過項目化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其中,在實踐工作過程中體會要領,掌握技能,同時小組合作完成項目的形式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溝通、協作的職業(yè)工程能力?,F以《機電英語實訓教材》第一模塊“Basic Mechanical Technology”為例,探討CDIO工程教育理念在教學活動設計中的運用。授課對象的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大一第二學期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yè)的學生,根據本專業(yè)學生男多女少,熱衷游戲,且學習水平差異較大的特點,教師在活動設計環(huán)節(jié)多采用小組合作、團隊競爭等方式,讓更多學生參與到各項學習實踐項目中。小組活動的安排也可以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任何學習層面的學生都可以發(fā)揮自己的特長,都可以對團隊、項目的完成等作出貢獻。
教學項目化的關鍵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要完成的任務就是項目。本模塊包含3個不同的情境任務:What Mechatronics is,How to introduce the latest products,Attending an industry display,以及1個涉外工作任務:Lathe Accessories。為了體現相對公平性,任務不由教師指派,而是各學習小組通過抽簽的方式選定任務,組員再協商討論各自在項目中承擔的責任。在這樣的項目化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和經歷某個特定實踐任務而獲得知識,而小組合作協同完成任務的方式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團隊精神和溝通協作能力。
(三)實施環(huán)節(jié)——任務實現。實施階段就是將項目的設計策劃轉化成成品的過程。項目化任務教學使學生在模擬的工作環(huán)境中主動帶著問題研究分析項目,利用信息化手段及課內獲取的知識解決項目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教師提前一周在網絡平臺發(fā)布與項目主題相關的音視頻、flash動畫、微課,或網絡公開課等形式的立體化材料供學生自主學習,為開展下一步活動做準備。教師安排1課時講解本模塊的主題,學習目標以及解釋相應項目任務的具體要求。學生課后收集相關資料、信息,按照要求與小組成員協同制定詳細的工作任務單,并對項目流程進行設計策劃,積極主動地承擔個人部分的分工,以確保情境任務或工程項目的順利進行。在準備階段,師生可以通過班級QQ群和網絡學習平臺留言板用英語相互交流、討論;教師也可以通過點撥、指導、答疑等形式了解學生在項目準備階段的困惑,從而調整教學手段解決項目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知識。CDIO工程教育理念指導下的課堂講授為4個課時,由教師、學生和學習小組共同完成的。教師講授的內容包括基礎知識,項目任務的介紹和布置以及必要的點撥指導。另一部分的講授環(huán)節(jié)由學生上臺完成。小組可以通過PPT課件、短片等形式將負責的項目呈現給全班同學學習,并就相關內容分享心得體會,或接受其他小組的提問。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實現了語言操練,還和信息化手段相結合,展現了他們的綜合能力;而在展示自己親自參與設計和制作的課件或短片時,學生都會產生強烈的成就感,也能更深層次地挖掘自身的學習興趣。
(四)運作環(huán)節(jié)——成果展示及評價。按照工作過程學習化、學習過程工作化的原則,在“做中學”和以學生為主體一直是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核心。運行階段就是對項目的成果進行展示并評價。每個小組都需要在項目完成后針對項目策劃、設計等方面進行總結,形成口頭報告,在全班范圍內進行匯報交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及學習成果的評價總結,適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活動設計,以期在未來的教學中達到更優(yōu)的效果。
項目化任務由學生以小組、團隊為單位完成,是讓學生最大限度參與教學過程的重要保障。為了更好地了解和監(jiān)督學生在項目活動中的表現,開展良性的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小組互評及教師評價,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由組長和教師進行觀察、監(jiān)督和記錄學生的活動表現,參與程度和項目中的貢獻度。各單元后都設置了Project Assessment的自查表(圖3)和師生和小組評價表(圖4,參見蔣陽建《機電職業(yè)英語》,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在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高職基礎英語與專業(yè)英語相融合的課程需要根據學生課內外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效果進行客觀的評價,采用“形成性+ 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從筆試、口試、課堂展示、小組項目等多方位多角度地衡量和評估學生的CDIO能力,尤其是用英文處理相關崗位工作的能力。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目前的課程考核方式如表1所示,形成性評價占40%。終結性評價中有25%也是實踐考核,更注重學生在項目運行時語言能力的表現。
綜上所述,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嘗試將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的高職基礎英語與專業(yè)融合的課程改革,讓學生在工程職場項目中主動學習、積極探索,培養(yǎng)團隊協作精神,這樣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在實踐中自主學習的平臺。更重要的是,筆者希望通過CDIO教育理念的指導和在“做中學”的方式,“邊研究、邊實踐、邊完善”,力圖在教學中著重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不僅能夠運用已有知識解決現有問題,也能有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去解決未來發(fā)展中出現的新問題。
【參考文獻】
[1]邊志華.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策略研究[D].大慶:東北石油大學,2016
[2]陳慧,陳敏.關于綜合性大學培養(yǎng)新工科人才的思考與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2)
[3]顧佩華,等.CDIO 在中國(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
[4]蔣兆鳳.基于CDIO理念的高職院校項目制英語教學探究[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2(6)
[5]夏建國,等.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發(fā)展芻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
[6]鐘登華.新工科建設的內涵與行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