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夢昕
【摘要】文學作品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也是優(yōu)秀作家的智慧與心血結晶,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作品,都是人類的瑰寶,因此在翻譯時要保證準確合理,使優(yōu)秀作品得到更廣泛的傳播。文章對英語文學小說的語言特點與翻譯技巧展開了解析,對英語文學小說的語言進行了概述,分析了英語文學小說的語言特點,探討了英語文學小說語言的翻譯技巧。
【關鍵詞】英語文學小說;語言特點;翻譯技巧
一、前言
文學作品的誕生源于文化的進步和創(chuàng)作者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往往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啟迪。文學小說往往用一種更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的形式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因此受眾廣泛。隨著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各國文學深入交流,許多英語文學小說涌入國內。為了使國內讀者能更全面準確地解讀原著內容,就要求譯者對原著進行準確的把握,在明確英語文學小說的語言特點基礎上,探討出合理的翻譯技巧。
二、英語文學小說的語言概述
(一)文學語言小說的含義
文學語言,顧名思義就是指在進行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時經(jīng)常運用的語言文字。文學作品的體裁多樣,包括小說、散文、劇本、詩歌等,這些都是通過文學語言建構起來的藝術化的虛擬世界。而所謂的虛擬世界又是源于生活的,它以某個時期的社會現(xiàn)狀為基礎,以特定的個人或者群體為描寫對象,展現(xiàn)不同角色的內心情感和思想活動,揭示人與自然、社會環(huán)境的不同關系。文學語言是語言運用過程中常見的功能變體,不管在何種文學體裁中,語言的功能都不再局限于簡單的信息傳送,更多的是有技巧地、有內涵地傳達某種現(xiàn)象和理念。而偉大的作家們在熟練掌握語言基礎上進行靈活的調用,搭建了一個完美的藝術空間。尤其是小說這種文學體裁,是語言創(chuàng)造性運用的常見形式,在展開情節(jié)、營造氣氛、打磨形象、揭示情感等方面的功能尤其令人矚目。
(二)英語文學小說翻譯的重要性
在翻譯小說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小說所具備的特色,運用多種思維找到最好的翻譯結果。尤其是在中外文化存在巨大差異的情況下,運用多種語言來描述同一部小說可能會出現(xiàn)意義上的誤差。而翻譯是跨文化溝通的橋梁,尤其要追求原著所表達的內容和思想,就要盡量在語言的含義上與原著保持一致。因此,一個優(yōu)秀的譯者必須具備較高的翻譯技巧,在抓住語言特點的同時準確翻譯。
三、英語文學小說的語言特點
(一)英語文學小說語言的形象性
文學語言的運用,有一個基本要求就是生動形象,其次才是出神入化的更高層次。在英語文學小說中,語言的形象也是一大突出特征,小說的語言描述是在向廣大的讀者傳達一種人物形象或者事件信息,讓讀者可以對作者筆下的事物進行再塑,因此語言的形象性就顯得尤其重要。小說的語言形象可以從兩個層次來看,其一是抽象層次,因為語言往往要闡述清楚一個概念;其二是表象層次,因為事物的造型和情節(jié)的要素都需要被有序地展示出來。作者往往會使用語言塑造形象,然后明示或者暗示某種情感和理念。在小說中,場景、人物、情節(jié)等的描寫都要力求真實,因此作者必須對現(xiàn)實生活有真切的觀察和體悟,這樣寫出來的內容才能打動人。
(二)英語文學小說語言的情感性
小說的描寫不僅要形象,給人真實的感受,還要有血有肉有思想,抒發(fā)感人的情感,以此給讀者心靈上的美感。小說往往會把感情的溫度和力量都蘊含在文字里。作者不管是描寫人物還是景色,都會或強烈或隱晦地傳達出其感受,這也是作者抒發(fā)內心情感的必要途徑。例如, 莎士比亞名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羅密歐的一段臺詞:“It is the East, and Juliet is the sun! Arise, fair sun, and kill the evious moon...”翻譯為“那就是東方,朱麗葉就是太陽!起來吧,美麗的太陽!趕走那妒忌的月亮……”這種直接抒情的手法,表達了男主角的深情。當然,除了直抒情感的手法,作家還會經(jīng)常運用間接抒情的模式,比如借助景色,寄托于標志性物件,含沙射影等形式。
(三)英語文學小說語言的含蓄性和音樂性
含蓄性是基于小說的內涵層次來說的,文學語言運用的可貴性就在于用“有限”來體現(xiàn)“無限”,用有限的文字呈現(xiàn)無盡的韻味,也給了讀者反復回味的機會。很多作者在描寫和議論的時候不會把話說透,經(jīng)常會在傳遞意思的時候做一定的留白處理,給讀者思考的空間。因此,許多優(yōu)秀作品欲說還休,卻讓人流連并且獲益匪淺,也得到了更多的參與的感覺。世間的人事現(xiàn)象如果都由本人參與觀察和品味,一定會有別樣的收獲,因此作者也不用強加太多。
而語言的音樂性則是從語音的旋律感來看的,它指的是許多文學作品語言節(jié)奏明朗,韻律協(xié)調,因此讀來有音韻美,聽來悅耳。
四、英語文學小說語言的翻譯技巧
(一)正確處理文化差異
在翻譯英語文學小說的過程中,往往會把英文單詞翻譯成其對應的中文詞語,此時的基本要求就是二者詞義準確對應,以免給讀者造成閱讀障礙。為了達到這個要求,必須認清中西文化的差別所在,在實際的翻譯階段,譯者在處理不同的體裁和內容時,需要結合各種體裁各自的特征,正確過渡中外文化差異,繼而提升英語文學小說語言翻譯的準確度。因為小說的文學性和藝術性突出,譯者首先要了解小說中提及的社會和文化,在翻譯時也可以做針對性處理,抹去文化差異帶來的隔閡,使翻譯內容既符合原文內涵,又表現(xiàn)漢語的閱讀習慣。
(二)遵循“合理歸化”原則
在翻譯英語文學小說作品的過程中,首先就是要精確地轉述出原著的基本含義、氣氛意境和內涵深意,因此在翻譯時要結合基本的原則進行?!昂侠須w化”的原則是眾多原則中非常關鍵的一個。將這個原則的含義拆分開來看,“歸化”指的是在翻譯過程中把握住目的語及目的語的文化基礎,在此基礎上將讀者的視角作為衡量標準,找到最適合國內讀者閱讀的翻譯形式。而“合理歸化”指的是在進行英語文學小說翻譯時,負責翻譯的人要立足于中文文化環(huán)境,把英語文學小說中對國內讀者來說很陌生的部分進行轉換,使其符合中文語境和文化習慣,使譯文和國內讀者的語言習慣相吻合,更直接、準確、深入地領悟到英文文學小說的獨特魅力所在。
(三)模糊性語言的翻譯技巧
英語文學小說中往往會有不少模糊性語言,這些詞語在翻譯時尤其需要引起重視。比如“something”,在翻譯時,因為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原因,如果譯者翻譯不準確,就可能造成誤解,從而不能全面地傳達原著內涵。模糊性語言的處理,對譯者而言是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譯者必須結合原著的上下文內容和情感傾向,抓住這個特定的模糊性詞語在此處應該會表達出怎樣的意思。以“顏色”這個詞語的運用為例,不同語言會賦予它不一樣的意義,“blackboard”是“黑板”,“black tea”是“紅茶”,“to be brown”是“曬黑了”,等等。準確地使用模糊性詞語,既可以保證文章的流暢度,也可以賦予其更高的藝術效果。
(四)雙關語的翻譯技巧
雙關是語言運用中非常普遍的修辭手法,往往會運用于英語文學小說中。雙關手法可以使小說具備更特色化的語言性,還可以更精妙地反映出小說主人公的個性和情感活動。在進行英語文學小說翻譯工作時,雙關語往往會給譯者帶來比較大的難度,因此在處理時,需要做好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將雙關語譯為相同的雙關語,如將“dead end”譯為“死胡同”。
二是將雙關語譯為類雙關語。有時,在漢語中很難找到與英語原著中音形義相同的雙關語,在這種情況下,譯者應該盡可能地在中文中選擇與原著相近的語義來表述。
三是將雙關語譯為不同的雙關語。在翻譯雙關語時,譯者要注意變通,不拘泥于形式。
四是將雙關語譯為非雙關語。對于那些很難在漢語中找到與原文相同或者相似或有關聯(lián)的雙關語,譯者要復制出原文雙關語的一層或多層含義。
(五)典故的翻譯技巧
典故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英語文學作品中。在翻譯英語文學作品時,對典故的翻譯可以采用直譯法和直譯加注釋法。直譯法就是譯文要保持原文內容和形式,尤其是原文中的比喻或地方色彩等,如將“An eye 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譯為“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直譯加注釋法是指譯文要在譯出原文內容的同時,對典故中的人名和地名進行注解,如“See Naples and die”,如果譯者在譯文后面對“那不勒斯”進行注解:“那不勒斯,意大利南部港市,以其奇美的風景而著稱”,這個詞的意思就一目了然了。
五、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對英語文學小說的語言特點與翻譯技巧的解析,有助于提升小說翻譯的質量。相關人員需要把握英語文學小說語言的概況,包括文學語言小說的含義和英語文學小說翻譯的重要性;同時明確英語文學小說的語言特點,比如英語文學小說語言的形象性、英語文學小說語言的情感性、英語文學小說語言的含蓄性和音樂性,等等;在此基礎上,探討英語文學小說語言的翻譯技巧,正確處理文化差異,遵循“合理歸化”原則,把握模糊性語言的翻譯技巧、雙關語的翻譯技巧、典故的翻譯技巧等等。
【參考文獻】
[1]陳新.英漢文體翻譯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315-322.
[2]李虹.論英語文學翻譯中的藝術性問題[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3,29(01):74-75.
[3]文莉秋.探析英語文學翻譯中言內意義的處理和信息差的彌補[J].芒種,2013(01):121-122.
[4]張春柏.英漢漢英翻譯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69-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