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運成 陳楚湘 吳善明
摘 要:《管理信息系統(tǒng)》與《Web程序設計》課程的實踐教學存在開發(fā)工具之間的聯(lián)系不夠緊密、形成性成績評估不夠科學和實踐課程教材不完善等問題,教改可以從交叉教學、細化分組、聯(lián)合考核,設計《管理信息系統(tǒng)》與《Web程序設計》的評價指標和權重等思路進行探索。
關鍵詞:交叉教學;聯(lián)合考核;細化分組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11-001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1.008
隨著國家、軍隊創(chuàng)新型、應用型人才目標的提出,實踐教學逐漸被各高校重視。實踐教學活動將知識、能力內化為素質,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所學專業(yè)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因此,對于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高校來說,實踐教學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管理信息系統(tǒng)》課程經過多年的發(fā)展,課程規(guī)劃已比較合理,教學內容也比較完善,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與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不完全適應等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在實踐教學方面
《管理信息系統(tǒng)》與《Web程序設計》課程相關開發(fā)工具之間的聯(lián)系不夠緊密。由于每門課程的實踐學時有限,實踐部分只能淺嘗輒止,學生不可能參與一個完整項目的開發(fā)過程,但部分實踐課程相關性強,在講授過程中教師之間缺乏溝通,造成本可以使用同一開發(fā)工具解決一個相對綜合的問題,卻因為教師更多地關注本課程的內容而忽略相關課程的內在聯(lián)系,學生不可能參與一個完整項目的開發(fā)過程,不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內容,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課程實踐分組過大,部分學生有投機取巧、混成績的情況,與通過實踐提高學生應用水平的初衷還有距離。
(二)在實踐課程考核方面
形成性成績評估不夠科學、完善,實踐課程的考核不要僅僅局限在理論學習的層面上,還應體現(xiàn)在實踐動手能力上,注重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三)在實踐課程教材建設方面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雖然在市面上能買到各種各樣的實踐教材,但往往因課時不同、學習深度不同,有些偏難,有些偏易,不易找到貼切的案例,缺乏與之配套的實踐教材。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管理信息系統(tǒng)》和《Web程序設計》課程進行實踐教學的探索式改革?!豆芾硇畔⑾到y(tǒng)》是專業(yè)基礎必修課,《Web程序設計》是實踐教學的支撐課程,兩門課程都有理論和實踐環(huán)節(jié),課程間的實踐相關性強,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做好課程的銜接,這是進行專業(yè)實踐教學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一)采用交叉教學、聯(lián)合考核的方式
基于《管理信息系統(tǒng)》和《Web程序設計》理論與實踐互補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交叉教學,具體體現(xiàn)在內容組織、時間安排和教學實施等方面。開課前要求兩門授課教師進行溝通,針對授課內容進行交流,避免授課內容重復和遺漏,就排課要求進行溝通,使實踐教學既能銜接好,又能使實踐時間盡量集中,避免實踐時間碎片化。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采用課堂講授和課程實踐交叉融合授課,使兩門課程能夠共同開發(fā)一個完整項目,這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從而避免實踐內容碎片化,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對問題的整體認知能力,學生考核采用細化分組和兩門課程統(tǒng)一答辯方式進行。
(二)完善教學資料,依托網絡平臺,開展多方位的輔助教學
根據教學實施計劃,結合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完善實踐教學的教材建設。教材建設應注重科研成果的轉化,從多項科研成果中選取貼近教學的部分整編成教材和授課內容,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實戰(zhàn)性?!豆芾硇畔⑾到y(tǒng)》和《Web程序設計》課程實踐性強,依靠教師課堂講授時間有限,且不易理解和記憶,僅靠課堂講授是遠遠不夠的,導致課下學生又無從下手,由于教學實施難度大,必將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改革辦法是課堂講授的同時,找到合適的素材并按功能模塊制作成視頻,教師課堂上主要講授各功能模塊實現(xiàn)的難點和需要特別注意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可在課內和課外依托網絡平臺的視頻自學,遇到問題可在課內輔導,或課外通過QQ、微信在線交流與研討。這種多方位答疑方式的改變,提高了學生學習該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細化分組,注重形成性考核,完善形成性考核指標體系
針對實踐分組過大,在教學研討中主要是通過擴充題庫,確保每名學生所抽的綜合題目不一樣,按照課程實踐設置的標準,要求提交規(guī)范化的設計文檔和實現(xiàn)代碼。學生必須結合自己的題目進行答辯驗收,教師根據學生的文檔設計、代碼實現(xiàn)和答辯情況給予評價??梢越Y合課程的實際情況,提出《管理信息系統(tǒng)》和《Web程序設計》的評價指標和對應的權重(按百分制),針對《Web程序設計》選修課,將評價所得百分制按相應比例轉換為優(yōu)、良、中、差等級。其中,《管理信息系統(tǒng)》和《Web程序設計》的綜合實踐部分是聯(lián)合考核,只是在不同課程所占分值不同,圖1和圖2分別設計了《管理信息系統(tǒng)》《Web程序設計》的評價指標和權重。聯(lián)合考核和評價權重的設計突出了形成性考核的重要性。
(四)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鼓勵學生參加各類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
為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有效激發(fā)學生對專業(yè)的認知度和歸屬感,按照專業(yè)實踐的要求,開設編程愛好者俱樂部,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管理和實踐動手能力。通過本科生“以高帶低”模式,結合校內外學科競賽活動,鼓勵學生參加各類課外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協(xié)作意識,組織管理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近年來成果比較明顯,指導學生參加兩屆全國計算機設計大賽,獲得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2項;指導學生參加河南省計算機設計競賽,獲得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2項;指導學生參加第五屆“藍橋杯”,獲得比賽一等獎1項。
實踐教學經過三年的初步探索,特別是以《管理信息系統(tǒng)》《Web程序設計》兩門課程為試點,采用交叉授課、細化分組、聯(lián)合考核的教學方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為了強化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課程體系還設置其他多組課程,每組課程的前者為專業(yè)基礎必修課,后者為前者實踐教學的支撐課程。希望在以后的實踐課教學改革中繼續(xù)進行有益的探索。
[1] 李洋,安海燕.以形成性評價提高專業(yè)選修課成效淺議[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語評估),2012(7).
[2] 原安娟,丁曉紅.大學物理實驗考核方式評價[J].大學物理實驗,2009 (1).
[3] 陳平,康久紅,顧華等.小班化實驗課程教學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2(40).
[4] 吳宇峰.學習成績形成性評價體系的建立與應用[J].中醫(yī)教育, ECM,2013(5).
[5] 杜文晟 .《管理信息系統(tǒng)》課程的實踐教學初探[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11 (5).
[6] 郭偉光,李道芳.管理信息系統(tǒng)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 2008 (23).
[責任編輯 林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