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幼兒音樂活動中滲透閩南本土文化的教育,貼近幼兒的生活實際,能引起幼兒強烈的共鳴,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文章以閩南本土文化所蘊含的多種精髓為背景,結合幼兒不同年齡段的實際情況,將閩南本土文化融入到幼兒音樂活動游戲化的教學中,提出了建構閩南本土文化和幼兒音樂活動游戲化有機結合的體系。
關鍵詞:閩南本土文化;幼兒音樂活動;游戲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1-09
作者簡介:丁姍莉(1979—),回族,福建晉江人,福建省晉江市第四實驗幼兒園園長,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學前教育。
閩南本土文化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獨特的性格和豐富的內涵,高甲戲、歌仔戲、南音等,這些都是閩南本土文化的典型代表和重要組成部分。將閩南本土文化引進幼兒園,能讓幼兒吸納本土文化的豐富營養(yǎng),感受本土文化的精神,能為幼兒樹立知識多元觀和民族審美觀打下基礎,培養(yǎng)幼兒作為未來的社會成員所應該具有的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接納和歸屬感。
在幼兒的音樂教學游戲化活動中,開發(fā)和利用本土文化資源,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日常的音樂教學中,把地方文化資源融入其中,這樣的結合既自然,又使幼兒感到親切。幼兒音樂教學游戲化活動把與本土文化有關的圖片、視頻、故事、傳說等運用在游戲化活動中,既活躍了活動,又彌補了教材中地方本土性的缺憾,還可以加深幼兒對家鄉(xiāng)的了解和熱愛。同時,在游戲化的音樂教學活動中,幼兒能夠樂從心生,專注地投入到音樂活動中。
一、閩南本土文化在音樂活動游戲化中的價值
在閩南本土文化背景下對幼兒進行音樂活動游戲化的教學可以豐富幼兒本土文化的知識,豐富幼兒音樂游戲化教學的活動內容,開闊幼兒的眼界;是幼兒認識客觀世界的重要途徑,同時挖掘了傳統(tǒng)藝術文化資源,培養(yǎng)了幼兒對世界多元化的了解,揭示出藝術的價值觀、審美觀、人生觀;可以建構開放、活力生動的音樂游戲化課堂,對促進幼兒主動、活潑發(fā)展,培養(yǎng)幼兒主動參與、合作交流、探索發(fā)現(xiàn)的能力以及終身學習和發(fā)展的能力等各個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實踐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二、閩南本土文化在音樂活動游戲化中的利用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選擇內容上,提出以下要求:“既符合幼兒的現(xiàn)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既符合幼兒的現(xiàn)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fā)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睘榇?,我們應從閩南本土文化中選擇那些貼近幼兒的日常生活、幼兒當前最感興趣的、對幼兒終身發(fā)展有獨特價值的內容。我們可將幼兒園的音樂教學活動劃分為歌唱、律動、奏樂、舞蹈等活動,將音樂教學活動看成一種游戲,從游戲角度認識音樂、積極參與音樂活動。我們應結合閩南童謠、閩南民俗舞蹈等多種傳統(tǒng)文化形式來進行音樂游戲化教學。
1.結合閩南童謠等多種形式進行音樂游戲化教學
閩南民間童謠具有朗朗上口的文字效果,運用了雙聲、疊韻、雙關、諧音、對仗等手法,說起來悅耳動聽,再配上游戲的動作,就更受幼兒的歡迎。將閩南童謠、兒歌等作為音樂教學活動的內容,讓幼兒以童謠、兒歌等為依托進行游戲,在歌唱活動中感受音樂,在打擊樂活動中體驗音樂,在舞蹈活動中通過創(chuàng)編動作與隊形變化來實踐音樂。
2.將閩南民間游戲帶入音樂教學活動當中
閩南民間游戲活動對閩南文化精神的形成和延續(xù)起到了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挖掘閩南民間游戲,能夠將富有閩南鄉(xiāng)土氣息的現(xiàn)實生活呈現(xiàn)在幼兒面前,讓幼兒在本土游戲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家鄉(xiāng)優(yōu)秀的地方文化資源的熏陶,從而激發(fā)幼兒對鄉(xiāng)土生活乃至文化的關注與熱愛,培養(yǎng)民族認同感和民族精神。
3.在區(qū)角活動中投入閩南傳統(tǒng)活動道具、音樂
在音樂表演區(qū)我們可以投放彩綢、綢扇、閩南民間小樂器、表演頭飾、服裝、音樂等,如“木偶戲”“皮影戲”“布袋戲”,結合“媒婆丑”“火鼎公火鼎婆”等藝術表演形式?;顒悠餍悼梢赃x用經過改制后的、來自閩南民間常見的幼兒玩具“貢球”“鐵棍”“竹板”甚至“小木凳”等。幼兒在音樂表演區(qū)穿上服裝,擺弄道具,感受優(yōu)美的韻律和富有變化的節(jié)奏,隨著音樂和節(jié)奏惟妙惟肖地模仿表演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充分鍛煉了身心,加深了對閩南民間音樂的了解。
三、閩南本土文化在幼兒音樂活動游戲化中的組織實施
(一)教學活動目標的制訂
教育活動目標分為三個層面:①情感態(tài)度目標:引導幼兒喜歡運用閩南本土文化進行音樂教育游戲化活動,并樂于參加活動,激發(fā)幼兒熱愛閩南本土文化的情感;②認知目標:引導幼兒熟悉閩南本土文化的內容,能初步感受、理解閩南本土文化的特點與價值,感知閩南本土文化的藝術美;③技能目標:引導幼兒用自己喜愛的方式進行音樂游戲化活動,充分、大膽地創(chuàng)新,發(fā)展幼兒的審美能力,發(fā)揮幼兒的創(chuàng)造潛能。
(二)教學活動實施的方法和途徑
1.深入觀察幼兒,從幼兒的興趣著手,從閩南本土文化中選擇適宜的材料
一方面,可以把一般化的閩南傳統(tǒng)游戲融合音樂教材加以改變,使其極富閩南本土文化特色,又能體現(xiàn)音樂活動的游戲化;另一方面,可以把閩南童謠、舞蹈等作為音樂活動的內容,讓幼兒在活動當中學習閩南傳統(tǒng)文化,同時也感受到閩南傳統(tǒng)文化的詼諧有趣。
2.結合閩南本土文化特色,為幼兒營造和創(chuàng)設有利的音樂游戲化環(huán)境
音樂游戲化環(huán)境一方面是物質及音樂環(huán)境的準備,活動前教師要根據(jù)音樂作品,創(chuàng)設相應的物質環(huán)境,從而巧妙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到音樂上來;另一方面是做好音樂活動前的心理準備,它是游戲活動獲得較好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師應給予幼兒最大的自由、最少的干預、最多的觀察、最貼心的關懷,讓幼兒在感興趣的音樂活動中自己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去體驗。教師是幼兒游戲化活動的伙伴,是幼兒的引導者,需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適宜的點撥、引導,使幼兒在輕松愉悅的心理環(huán)境中得到身心的發(fā)展。
3.在閩南本土文化背景下,多通道參與,多手段滲透
(1)多接觸、多傾聽不同風格的閩南音樂曲調,拓展幼兒思維。多讓幼兒接觸不同形式的閩南民俗,多讓幼兒傾聽不同風格的閩南音樂曲調,多讓幼兒玩玩不同風格的閩南游戲,既能豐富他們的眼界,豐富他們的知識,又能拓展他們的思維。
(2)運用語言手段來幫助幼兒理解閩南音樂作品,表現(xiàn)音樂作品。恰當?shù)恼Z言引導有助于幫助人認識事物,促進音樂活動游戲化的順利開展,在音樂游戲化教學中適當?shù)剡\用語言手段能把抽象的音樂變得更形象,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與表現(xiàn)音樂特點。
(3)通過繪畫、圖譜等讓視覺參與進來,幫助幼兒理解閩南本土文化音樂作品。適當?shù)剡\用繪畫、圖譜等視覺形式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音樂,具有閩南特色的文化通過形象的圖譜與繪畫可以讓抽象變得生動具體,因而也能讓幼兒更好地理解。
(4)鼓勵幼兒運用肢體語言來表達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音樂活動游戲化不單只是聽音樂、做游戲,而是以游戲為主,閩南文化背景下的音樂游戲化,亦是如此。我們可以通過體態(tài)律動、即興表演、舞蹈等相融合來進行,通過肢體語言來表現(xiàn)音樂,可以讓幼兒更深刻地體會作品中傳達的神韻與文化特色,從而發(fā)展幼兒的音樂感受力、表現(xiàn)力及創(chuàng)造力。在音樂活動中整合閩南本土文化教育資源,促進其對閩南本土文化的接納、融合以及對閩南本土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開發(fā)與利用,能使幼兒受到民俗文化的熏陶,并在輕松愉快的游戲化教學過程中認識、了解、學習和掌握本土文化,實現(xiàn)閩南本土文化與幼兒音樂活動游戲化的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葛曉英.閩南本土文化幼兒活動實例[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3]林泳海,劉名卓.幼兒園教學模式與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