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使“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成為可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適合的教育,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四十一中學校通過質量監(jiān)測系統(tǒng)進行精準“診斷”,運用微課系統(tǒng)實施精準“治療”,從精準反饋到精準教學,從精準前測到精準命題,從精準測量到精準補救,轉變教與學的方式,提高教師解決教學問題的能力,助力學生個性化成長。
[關鍵詞]信息化;個性化;質量監(jiān)測;微課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四十一中學校(以下簡稱四十一中)始建于1962年,是黑龍江省標準化先進學校。2007至2009年,區(qū)政府對生源較少、辦學效益較差的學校實行了撤并調整,其中有兩所學校被并入了四十一中。這使學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出現了一些新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困難與挑戰(zhàn):
推動學校走上教育信息化之路
一是整體生源學習能力參差不齊的問題。在學校生源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比例達到5%;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的孩子總數達到52%。不同的家庭撫養(yǎng)和教育環(huán)境導致學生在學習意識、學習習慣、學業(yè)表現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這是擺在學校面前的客觀現實,學校必須要考慮如何才能在保證學生整體素質提升的基礎上,實現“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
二是教師團隊文化建設的問題。三校合并后,也給教師團隊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那就是要求教師在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培養(yǎng)職業(yè)精神的過程中,考慮如何實現更有價值的教學,如何使優(yōu)等生、中等生、學困生都能獲得適合自己的教育,都能實現有效的發(fā)展。
三是教學改革深化的問題。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學校一直在探索并實踐分層次教學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逐漸形成了“三六式教學模式”“四步教學法”,以及通過在課前下發(fā)“導學案”“任務單”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但這些探索依然未能解決學生的主動發(fā)展問題。學校要考慮怎樣才能及時、準確地診斷學生的問題,怎樣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如何在此基礎上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指導,以實現真正有效的教學。
2012年,全國教育信息化電視電話會議召開?!靶畔⒓夹g對教育改革發(fā)展具有革命性影響”“用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等對教育信息化的理解和闡述為學校指明了方向。從此,學校堅定地走上了教育信息化之路,決心用教育信息化助力學生個性發(fā)展,努力實現更公平而有質量的現代教育。
二、精準“診斷”: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
運用質量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目的是精準診斷,質量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應用體現為“四看”“四關注”?!八目础敝附處熆磳W生、學生看自己、家長看孩子、校長看全體;“四關注”指關注即時性、關注真問題、關注成長軌跡、關注學科素養(yǎng),爭取從點、線、面、網全方位對質量進行診斷,體現“能解決問題的教學才是有價值的教學”這一追求。
經過三年質量檢測系統(tǒng)的數據積累,學校給每一名學生建立了個人的成長“小檔案”,也初步形成了完整記錄學習軌跡的大數據。學生可以從中看到自己所有成績的變化,分析出“真問題”,找到自己的強項和弱項,使學生能夠隨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向,能夠學有所成,完成自己在這一成長階段的發(fā)展目標。家長通過質量監(jiān)測系統(tǒng)跟蹤孩子的學習情況和日常表現,與教師及時溝通,形成家校合力。教師可以做到全體與個體兼顧、點與面相連,從多維度診斷學生,用多措施培養(yǎng)學生,做到“教有所得”。通過質量監(jiān)測系統(tǒng)與學校管理工作的融合,從精準監(jiān)測反饋到精準教學、精準命題、精準補救,使教與學的方式發(fā)生了改變,教師有針對性地解決課堂教學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大數據支撐之下,學校的質量監(jiān)測系統(tǒng)為一線教學提供了多項可供參照的有價值的數據,也讓學校更直觀地發(fā)現了很多已經存在卻未被關注的問題。那么,要怎樣針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去滿足他們不同的學習需求呢?為此,學校決定采用微課這一新的教學手段來突破瓶頸,于2014年初建立了四十一中的微課資源平臺。
三、精準“治療”:實現學生個性化發(fā)展
建設微課系統(tǒng)助力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目的是解決個性化問題和努力實現“一師兼顧多生”。為此,教師們根據學科教學的特點,科學地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在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中合理運用微課,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1.課前以微課導學,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自助餐”
利用微課前置學生的一部分課堂學習,有利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能力和學習的程度,在課前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為學生營造一個自我成長的學習環(huán)境,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讓他們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更加自信地開展自主學習。學生通過反饋提出困惑、疑難和建議,教師則可以及時掌握學情,以學定教,確定課堂教學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經過一段時間堅持實踐,微課的優(yōu)越性逐漸體現出來。
2.課中以微課助學,充分體現以學定教
對于課程標準來說,有效的應用源于深刻的理解。在課堂教學中如何使用微課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是教師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例如,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講,理解和建立“形”的概念和“形”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發(fā)展空間觀念是相對較難的。以“圓柱和圓錐”一節(jié)課為例,教師們設計了三段微課。
【微課1】由“體”到“面”。用動畫制作了一個圓柱體的側面展開效果圖,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它的長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
【微課2】由抽象到直觀。將一個圓柱切成幾段后,觀察它的變化。
【微課3】由“面”到“體”。通過動態(tài)展示,使一張長方形的紙和一張直角三角形的紙快速旋轉,幫助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的形成過程。
通過以上三段微課在課堂上的使用,學生從中體會到數學知識產生、形成、發(fā)展的過程,認識到數學中充滿了值得探索的奧秘和創(chuàng)造性,初步掌握了“轉化”這一數學思想。通過循序漸進的練習,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錯誤率明顯降低,在調研測試中由最初的18.44%降到3.55%。這一數據的變化,體現出學生能力的生成。
3.課后以交互式平臺促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智慧空間
教師會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布置難度不同的分層次作業(yè)和挑戰(zhàn)性作業(yè)。要求學生必須完成適合自己層次的作業(yè)內容,其它層次的內容則可以自主選擇完成;并鼓勵嘗試完成適合自己的挑戰(zhàn)性作業(yè),使原本枯燥、單調的練習在信息技術的助力下,成為了富有挑戰(zhàn)性的、有一定競爭性的游戲。教師針對不同學生開展“一對一”的遠程輔導,為學生自主選擇完成作業(yè)提供支持,使“一師兼顧多生”成為可能。
從2015年10月起,學校嘗試為每節(jié)微課都設置了二維碼,通過掃描二維碼可瀏覽對應微課,解決了學生使用微課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家長真誠地表示:這是把課堂搬回了家。
四、交互平臺:保障學生個性化發(fā)展
質量監(jiān)測系統(tǒng),提供了科學的有價值的大數據資源,也讓學校更直觀地關注到很多已經存在但未被發(fā)現或未被足夠重視的問題;微課系統(tǒng)的建立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這兩個平臺要如何能整合運用,更好地提高效果呢?學校與企業(yè)共同研究探討,打通了兩個平臺的通道,實現了精確的推送功能。即根據質量監(jiān)測中出現的典型問題,系統(tǒng)會自動針對學生的錯題推送相關的微課,啟發(fā)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解決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同時學校也通過提供培訓和技術支持,使教師越來越善于利用兩個系統(tǒng)解決教學中的問題。
如英語教師金躍新通過學生在網絡平臺完成作業(yè)的情況發(fā)現:基礎好的學生作業(yè)完成得更好,曲線圖一直保持在高位上;中等學生的曲線圖雖有波動,但保持了上揚的總體趨勢;基礎薄弱的學生完成作業(yè)仍然有困難,并存在應付作業(yè)的現象。這樣的結果和傳統(tǒng)教學中的作業(yè)情況幾乎是一樣的——成績較好的學生會越來越好,成績差的學生停留在較差水平甚至越來越差。于是英語教研組的教師們經過分析、討論和研究,采取了一系列辦法來改善這種情況:一是成立互助學習小組,讓成績差的學生有“小老師”的陪伴;二是倡導“微課助學”,使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做到哪里不會就點哪里,點到哪里就會得到與相關知識對應的微課;三是利用學生對圖例、圖解等更感興趣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和內化所學的知識。
隨著研究與實踐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以研究者的角色置身于教學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教學實踐中的問題,他們對自身的教學行為進行更多的反思,對出現的教學問題進行更深入的探究,對積累的教學經驗進行及時的總結。信息技術的應用點燃了教師們的工作激情,并逐步建立了有利于教師形成“問題意識”的軟環(huán)境,使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得以踏實地著陸。
2015年,學校作為黑龍江省代表團的一員,參加了全國教育信息化創(chuàng)新應用成果展覽會,參與了“課堂變了”板塊的展示活動。以教育信息化應用的實踐牽動的校本研修和教師團隊建設,受到了上級的肯定,被哈爾濱市教育局認定為“校本研修示范?!?,并在2015年全市初中教學工作會議和全國電教館館長會議上進行了辦學經驗的交流。2016年2月,校長那冬巖同志在全省校長培訓班上做《用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現代化》講座,同年12月,在“哈爾濱市首屆教育信息化應用成果展”上進行了主旨發(fā)言。學校又先后被認定為“黑龍江省數字化校園實驗學?!焙汀昂邶埥〗逃畔⒒瘜嶒灮亍?。
“今天的計算機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師才是真正的魔法師?!痹该恳晃粓?zhí)著耕耘于現代課堂的守望者都能成為信息時代的真正魔法師,手執(zhí)信息技術這根“魔棒”,點石成金,助力每一名學生的成長,成就每一名學生的風采!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