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茜茜
【摘 要】 當前,農村、山區(qū)等學校雖已開展信息技術教學,但因計算機購買不多,學生們除了能真正按教學進度掌握信息技術能力的學生很少。本文針對農村、山區(qū)等學校的現(xiàn)狀,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做了簡要的論述,并針對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提出了若干建議。
【關鍵詞】 農村;山區(qū);設備不足;信息素養(yǎng)
當前,農村、山區(qū)等學校雖已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但多數(shù)地區(qū)因設備有限、不夠重視等原因造成很少有學生能真正按教學進度掌握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是小學階段一門必修課,義務教育階段基礎都沒有打好,何談為祖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出力?因此,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必須克服條件因素及個性化差異帶來的教學困難,認真準備、合理利用好每周一節(jié)課的教學時間,幫助學生在這短短的一節(jié)課時間里充分掌握知識點,同時還需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合作意識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及素養(yǎng)。農村、山區(qū)等學校要想上好信息技術這門課程,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克服沒有電腦機房的問題
我支教的農村學校,為了滿足本地鎮(zhèn)、村內一些適齡兒童的學位問題,也是為了解決附近工業(yè)區(qū)內就業(yè)人員的子女上學問題而設。由于學位增長迅速,學校部分設施設備還未完善,在沒有電腦機房的情況下,如何開展信息技術教學呢?
方法一:使用多媒體課室,教師使用投影講授信息技術課知識,學生課后回家通過家里的電腦進行實操練習。此方法可以暫時解決無電腦網(wǎng)絡機房的問題,但通過家里的電腦進行實操練習,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比如:學生回到家不主動進行實操練習。
方法二:在選定一個課室的一側或兩側增設8~10臺電腦計算機,這個課室平時進行常規(guī)教學,需要上信息技術課時,先由教師使用投影講授信息技術課知識,學生通過聽和看,來熟悉知識點;再通過分組,將一個班的學生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搭配分成8~10個小組,每組使用一臺電腦計算機,小組內通過任務驅動、合作探究、輪流操作、互相監(jiān)督的方法與對策完成實操任務。這樣每個學生都能發(fā)揮自己的長處,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帶動和幫助組內其他成員,使得整組學生都能掌握信息技術知識,讓全體學生平衡發(fā)展。課后回家學生再通過家里的電腦進行實操練習,鞏固知識點。
方法二比方法一的教學效果更好,既可以保證信息技術課的開設,而且課堂中分小組學習實際效果,比學生每人單獨一臺電腦的操作練習效果要更好。
二、了解學生實際認知水平,充分考慮學生個性化差異,從而因人施教
農村、山區(qū)等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師,必定會面臨差異教學的困難:如當你走進五年級的教室問“信息是什么”,全班沒有一個同學能回答你的時候。拋開一切,從“零”開始,從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及掌握情況各方面來考慮,重新將學生分成三大類。第一種學生對電腦計算機已有一些了解,而這個了解僅限于看電影、玩游戲等方面;第二種學生家里雖有電腦計算機,但由于家長限制的原因平時幾乎接觸不到,他們對電腦計算機的認識往往僅限于了解外觀;第三種學生比較特殊,他們是留守兒童或外來工子女,這種學生對于電腦計算機的了解非常陌生,甚至問他們計算機是什么時,他們的回答是:“加減乘除計算機?!蓖ㄟ^了解分析與教學實踐總結,對于第一種學生,教師應做好正面宣傳引導,培養(yǎng)他們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讓他們明白信息技術對于未來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及意義,使學生從“被動學”變成“主動學”。對于第二種和第三種學生,教師應充分考慮他們的家庭因素,多多鍛煉及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動手能力。在教學中,我采用了“激勵策略”進行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愛學,對信息技術知識產生渴求感,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引導學生自覺學習信息技術,最終使學生熱愛信息技術這門課程。
三、注重培養(yǎng)學生信息技術能力,加強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教育
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是信息技術教育的根本目標,使學生掌握利用各種信息工具設備、資源,進行搜集、獲取、識別、加工、傳遞、處理以及創(chuàng)造信息的能力。信息技術能力是核心,學生在利用以電腦計算機和網(wǎng)絡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主動參與信息活動、自覺應用信息技術的意識、態(tài)度以及具備的搜集、獲取、識別、加工、傳遞、處理以及創(chuàng)造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去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學生具備了一定的信息素養(yǎng)才能夠獲得并應用學到的知識內容,使學生具備終身學習能力、競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如果只是有強烈的信息意識,而不具備較高的信息技術能力及相對的素養(yǎng),還是無法有效地利用信息工具設備獲取處理有價值的信息。所以,信息技術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信息技術能力,加強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教育。
總之,在農村、山區(qū)等學校進行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首先應克服條件因素及個性化差異教學的困難,在課堂上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要讓學生及其他老師明白,信息技術課也是一門重要的學科,每節(jié)課都有很多知識等著同學們去探索學習,不允許其他老師占課拖堂。教師在教學中應盡量將所要學的知識用生活情境的方式引導出來,將課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設計的生動有趣,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讓學生明白生活中的哪些時候需要我們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來解決,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與生活是緊密相連的,只有學好了信息技術這門課,才能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生活,使學生從小在心中種下學好信息技術的種子,使學生明白,他們要做信息的主人,未來要靠他們去創(chuàng)造,祖國的現(xiàn)代化需要靠他們去建設。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必須克服一切困難,盡一切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有利的學習環(huán)境及條件。
【參考文獻】
[1] 克然木,蘇來曼. 對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的思考[J]. 學校教育研究,2017(22).
[2] 周彥. 簡析農村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 小作家選刊,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