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秋芳對學習策略在中國發(fā)展的20年做了綜述,她的研究從發(fā)展的萌芽階段(1984—1992)到全面啟動階段(1993—2003)。詳細的歸納總結了20年國內對于這一研究的發(fā)展。本文將繼續(xù)對學習策略作出綜述,根據每年搜索出的核心期刊數量,將2003-2016年分為兩個階段,發(fā)展成熟階段(2003—2012),發(fā)展緩慢階段(2013—2016)。研究的內容從宏觀的實證研究,以聽說讀寫閱的語言技能為主的微觀研究,這幾個方面進行綜述。
關鍵詞:學習策略;學習策略理論;語言技能
一、國內語言學習策略綜述
很多研究者提出學習策略是一種具體行為與想法、觀念的結合。王立非(1998)、吳本虎(2002)提出語言學習策略是一種其目的動態(tài)的想法和做法,其目的是提高學習能力或是對語言的加工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外語學習策略研究的成熟階段(2003-2012)
在這一階段研究的內容基本全面,有研究者將學習策略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成果進行匯集,從定義、分類、研究內容、方法、對象等內容進行綜述。(文秋芳,2003;王立非,2004;劉振前,肖德法,2006),在這一階段以宏觀的實證為主,包括影響學習策略使用的因素;策略、觀念的偏好傾向和變化趨勢;學習策略的有效性;學習策略的訓練。以聽說讀寫閱的語言技能為主的微觀研究。
1.影響學習策略選擇的其他使用因素
我國學者揭示了各種因素與學習策略之間的關系。文秋芳(2003)的研究指出英語學習策略系統(tǒng)的運行,除了內部因素外,還要受到一系列環(huán)境和學習者因素的影響。在影響學習策略的三大類因素中,文秋芳,王立非(2004)主要討論了環(huán)境和學習者因素對英語學習策略的影響。
環(huán)境因素包括教學環(huán)境、文化背景、學習任務等。饒振輝(2006)通過使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結合的方法發(fā)現,不同學習環(huán)境中的各種因素,如課堂的教學方法、條件對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發(fā)展引起了重要的作用。
而關于學習者因素:其中包括性別、學習風格。性別對外語學習策略的影響是間接的(文秋芳,2003b)。姚芬芳(2010)進一步從直接和間接學習策略兩個方面得出,女性學習策略使用意識明顯強于男性。這與司建國(2005)所調查結果一致,他同樣得出女生所有策略使用的頻率都高于男生。
學習風格,學習風格與學習策略有很大相關性(文秋芳,2003b)。但內向型和自由隨意型學習風格對學習策略的使用產生一定逆向作用(李燕2009)。同樣學習策略的使用也可以反過來影響學習風格,文秋芳(2004)指出學習者可以使用不同策略來擴大自己的學習風格。
除此之外,更多的學者研究了其他方面的影響因素。如指出成就動機(江曉紅2003)與自我效能(張慶宗2004)與學習策略間有明顯的正相關關系。關于影響學習策略選擇和使用的因素的研究中更多學者發(fā)現了影響學習策略的因素,但如何利用該因素對學習策略進行培訓與教學,這一類的實證研究還很少。
2.英語學習策略的偏好傾向和變化趨勢
對于學習策略的偏好,馬剛(2010),張慶宗(2008)發(fā)現被調查學生較多使用元認知策略。他們所研究的對象都是大學本科學生。這一調查顯示出,學習層次越高的學生,會去使用元認知策略去自我管理和安排時間。但對于記憶策略來說,李炯英(2002)認為我國學生學習英語最常用的策略是記憶策略。但是近年來的許多研究報告也顯示,中國學生在學習外語中記憶策略使用頻率越來越低(張文鵬,2007),袁鳳識指出:非英語專業(yè)學生更傾向于使用記憶策略(袁鳳識,2004)。這一研究表明,越來越多的學生尤其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在弱化記憶策略的使用。
針對大學本科生學生的研究,程月芳(2003)發(fā)現英語總體水平高的學生運用學習策略的范圍較廣,更多地使用記憶、認知、元認知和情感策略(江曉紅,2003)。同時發(fā)現英語專業(yè)學生與理工科不同類型學習者在學習策略運用上的不同傾向。針對高等職業(yè)學生,司建國(2005)的研究表明a.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總體使用頻率不高,使用頻率最高的是認知策略和補償策略。
3.學習策略的有效性
如今更多的學生關注學習策略的有效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正確有效的學習策略能幫助他們更容易的掌握知識,另一原因是能夠使成績提高,因此學習策略的有效性要強調它與學生成績的關系。通過英語專業(yè)和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對比,袁鳳識(2004)發(fā)現策略和四級成績呈正相關,元認知策略對所有被試的四級成績有一定的解釋力,而情感策略卻對成績具有負預測力。 通過對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與高職生學習策略差異進行對比研究,李勝曦(2010)發(fā)現記憶策略對本科生與高職生的英語水平測試成績有一定的預測性。除此之外,還有通過針對非英語專業(yè)中的不同專業(yè)對比,肖武云(2011)指出學習策略的關鍵則是元認知策略。但文秋芳,王立非(2004)對以上關于學習策略提出質疑:是否策略與成績的關系是線型關系。實際上,策略與成績的關系比較復雜,要適度的使用才能產生積極的影響。
4.學習策略的訓練
國內策略培訓研究還不很多,但研究結果比較一致:策略培訓對提高英語學習策略能力有明顯的效果,對中等及中等偏下水平的學生幫助更加明顯(文秋芳,2004),之后的研究者分別從學習策略的具體策略上培訓進行研究,具有海標性的是倪清泉(2010)、張殿玉(2005)、有紀康麗(2002)、肖武云(2011)、曾祥敏(2009)、何祖佳(2005)、劉文宇(2011)、常鵬云(2016)、龍宇飛(2009)、路文軍(2006)從這一階段的策略培訓重點可以發(fā)現,研究者們較少的去研究情感策略或間接策略。策略訓練研究要更多的從微觀視角,從聽、說、讀、寫等各方面展開策略和方法指導與訓練。
在這一階段中,我國研究者對于語言學習策略研究越來越重視,并且取得很多研究結果。綜上我們發(fā)現,對于語言學習策略的研究中,語言學習策略的培訓,也成為了研究者們討論研究的熱點話題,很多研究者從總體的一個策略的研究,轉向具體本體內分類的策略或是某一單項語言技能的策略。
(二)發(fā)展緩慢階段(2013—2016)
從2013年開始,國內有關學習策略的研究逐漸減少,呈現出發(fā)展緩慢的趨勢。從影響因素方面來說:李忻洳(2015)調查,發(fā)現女生在動機調控策略總體使用上顯著高于男生。陳琳(2014)同樣指出在語言學習中女性相對于男性會使用更多學習策略。熊蘇春(2014)聚焦于網絡環(huán)境下影響學習者學習策略使用的因素,研究發(fā)現,學習者的性別、性格等因素對其學習策略的使用影響不大,但學習者的學習水平、興趣和信心與其學習策略的使用呈正相關。
而相比于上一階段的學習策略實證研究,該階段較少,但有研究者針對:藝術類大學生進行了英語學習策略調查分析。在學習策略傾向上:王志慧(2015)發(fā)現該類學生很少使用學習策略,在所有學習策略中,記憶策略的平均分最低,這說明大多數藝術類學生單詞記憶方法單一死板學生不能使用有效的記憶策略。
從學習策略的有效性方面:張正厚(2013)對語言學習策略與英語成績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元分析。研究發(fā)現,總體上英語成績對策略使用頻率的影響及策略與英語成績的相關性均達到中等效。這一階段的研究都從內容與方法上都與上一階段相似,創(chuàng)新性較少。但研究對象進行了擴充。
二、語言學習策略研究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1)研究方法種類單一,問卷調查遠遠多于實驗研究、個案研究和混合研究法??梢詫W習者敘述等新的研究方法作為傳統(tǒng)問卷調查和訪談法的補充,更科學的進行學習策略的研究。
(2)研究對象仍不夠全面,雖然這一階段中有涉及藝術生、少數民族這個群體,但幾乎所有的研究對象都是高中、大學本科及以上學生,很少涉及初中及以下學生等未成年學生,雖然他們對于學習策略的認知還不完整,但教師可以引導式的進行學習策略的培訓與教學。
(3)信息技術的髙速發(fā)展,學習策略培訓與教學的研究可以多結合現代網絡和移動自媒體下的外語學習環(huán)境這種新形勢展開研究。
參考文獻:
[1]江曉紅.成就動機和歸因對英語學習策略選擇的影響[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02).
[2]文秋芳,王立非.對外語學習策略有效性研究的質疑[J].外語界,2004(02).
[3]張慶宗.外語學習觀念對學習策略選擇的影響[J].外語教學,2008,29(02).
[4]王莉梅.高低分組英語學習策略對比研究及其對“SBI”的啟示[J].外語教學,2008(04)
[5]馬剛,王娟.以策略訓練為基礎的大學英語教學實踐研究[J].外語教學,2010(01).
[6]郭燕.大學英語師生學習策略教授與使用的相關性實證研究[J].外語界,2007(02).
[7]李忻洳.大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調控策略實證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5,38(01).
[8]陳琳.語言學習中的性別差異,表現原因與思考[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4(03).
作者簡介:李琳,哈爾濱師范大學公共英語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