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秀美
【摘要】本文論述初中語文教師打造簡約化閱讀課堂的策略:教學目標簡約化,讓學生明確閱讀方向;教學內(nèi)容簡約化,突出閱讀重點;導學問題簡約化,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
【關鍵詞】閱讀教學 簡約 高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2A-0077-02
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之一?,F(xiàn)在,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陷入繁雜化的誤區(qū),導致初中生在閱讀課堂缺乏自主閱讀的時間和空間,文本閱讀效率低下。鑒于此,初中語文教師就需要基于新課改要求認清語文學科特征,堅持閱讀教學簡約化原則,促進三維目標的實現(xiàn)。這樣的教學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學,才是教學智慧的直接體現(xiàn)。教師只有讓課堂教學變得簡約,使之回歸本真,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學效率。
一、制訂簡約目標,明確閱讀方向
教學目標的設計對學生文本閱讀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目前,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在組織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往往會陷入繁雜化的誤區(qū),造成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多而雜”,直接影響到教學效率。教師在組織閱讀教學活動時應該基于簡約化原則,制定簡約化的教學目標。而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就需要反復閱讀文章,把握文章脈絡,了解文本內(nèi)涵,與文本展開深入對話,找到文本閱讀重點,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
在《孔乙己》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這篇小說的特點,引導學生分析人物特征、故事情節(jié)等。具體而言,人物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主人公孔乙己的外貌特征和語言描寫;故事情節(jié)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以前所學的小說相關知識,分析孔乙己在咸亨酒店喝酒的故事;環(huán)境描寫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孔乙己在咸亨酒店喝酒以及付錢的場景。每篇小說都具有自身的時代背景,魯迅先生在創(chuàng)作這篇小說的時候,同樣反映出一定的時代因素。因而,在分析這篇小說的時候,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關注小說內(nèi)容,還要引導學生關注作者創(chuàng)作小說的背景,從而結合時代背景更好地理解小說內(nèi)容。但不管如何,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文本閱讀之前,都應該先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然后組織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使得課堂符合簡約化原則,讓學生在短暫的課堂時間里掌握更多的知識。
二、確定簡約內(nèi)容,突出閱讀重點
(一)直奔主題,化繁為簡
初中語文教材中不乏篇幅較長的文章。對于這些文章,教師就需要合理選擇教學內(nèi)容,把握教學重難點,使得教學目標明確、簡約,以便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掌握文本要點,促進語感能力的發(fā)展。
在《最后一課》教學中,筆者確定了以下閱讀內(nèi)容:首先,向?qū)W生簡單介紹韓麥爾先生的神態(tài)和語言,引導學生初步感知人物特征和人物思想;其次,感受法國人面對絕望時的矛盾心理和復雜感情。在教學中,筆者采取了簡約化教學原則,只針對重點人物、重點事件展開分析,對其他無關緊要的人物則不做過多的介紹,直奔主題,重點突出,使得課堂教學事半功倍。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直奔主題的教學方式使得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nèi)容針對性很強。這樣的教學比全面分析效果更佳。倘若教師無法抓住重點,那么最后可能造成“教師費勁教,效果卻并不理想”的局面。
(二)關注學法,簡約設計
在閱讀教學中,一些優(yōu)秀教師往往注重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疑難問題的解答等。這種授課方式使得學生擁有較多的自主思考和自由發(fā)揮的空間,這有利于學生展開深入閱讀,強化閱讀效果。
在《故鄉(xiāng)》這篇課文的教學中,特級教師魏書生拋開傳統(tǒng)繁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關注學生對這一篇課文自主閱讀方法的指導。在教學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魏老師言簡意賅地點出文中需要掌握和理解的關鍵之處,并組織學生進行初讀,這樣,學生在初讀課文的過程中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魏老師主要指導學生從“這一篇課文應該怎么讀、用什么樣的方法讀、讀了以后有什么樣的收獲”這三個問題展開,并組織學生圍繞這三個問題在小組內(nèi)進行研讀。第三個環(huán)節(jié),魏老師還是引導學生圍繞“怎么讀—用什么方法讀—讀后的收獲”進行閱讀方法上的提煉,總結高效閱讀課文的方法。這樣,學生在課堂中就有了更多的自主閱讀的時間和空間,就有更多的精力參與到“讀”的研究中去。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魏老師的閱讀教學設計非常高效。但很多教師并沒有掌握這種高效的教學方法,而是針對文章內(nèi)容展開了較為詳細的介紹,如此就造成了課堂時間的浪費??梢?,要想實現(xiàn)高效教學,教師就需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同時結合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注重傳授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這樣閱讀課堂才會更加精彩、高效。
三、設計簡約導讀問題,活躍閱讀思維
(一)基于文本主線,設計簡約化導讀問題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遵循簡約化原則,設計相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抓住關鍵點,實現(xiàn)文本的高效閱讀。
在《最后一課》教學中,筆者先提出幾個問題:“小弗郎士在這天早上,經(jīng)過了哪幾個地方?他遇到了哪些人?發(fā)生了什么事?”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能夠直觀地感知文本。隨后,筆者再問:“在小弗郎士遇到的這些人中,最不應該出現(xiàn)的人是誰?”之后,學生開始注意到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更好地解讀文本,了解人物特征。最后,筆者再借助問題:“我們站在讀者角度,最應該關注小弗郎士遇到的哪個人物?”引出韓麥爾先生這個主要人物。
如此,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逐步深入文本,展開目的性較強的閱讀活動,把握小說脈絡和中心思想,使得閱讀效果不斷提升。
(二)基于文本結構,設計多層次導讀問題
文本閱讀需要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所以,初中語文教師需要為學生設計多層次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從初讀問題到深入文本。富有層次的導讀問題使得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方向清晰,能很好地體現(xiàn)簡約化教學要求。
在《藤野先生》這一課的教學中,筆者首先引導學生初讀課文,然后借助問題進行導讀:“初讀課文之后,想必同學們已經(jīng)了解了文章的線索,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藤野先生和‘我的交往過程。那么,你們知道這個過程具體可以劃分為幾個階段嗎?請同學們試著按階段進行事件的概括?!痹趩栴}的引導下,學生對文本的內(nèi)容有了整體的了解。而當學生完成了初步的閱讀任務之后,筆者又提出了幾個問題:“魯迅在回憶藤野先生時,涉及到的小事可能都比不上現(xiàn)代教師對學生的日常關心,但就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卻值得魯迅先生永遠懷念,這是為什么呢?”之后,筆者再針對歷史背景展開簡單介紹,要求學生展開思考,理解魯迅先生懷念藤野先生,是因為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在深入探討文本階段,筆者又設計了幾個教學問題:“魯迅先生非常尊敬藤野先生,但最后還是選擇了離開,而不是留下來繼續(xù)學習,這是為什么呢?”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立即展開思考,并了解到:“魯迅先生棄醫(yī)從文,體現(xiàn)的是思想的轉(zhuǎn)變,他這么做,是為了更好地報效祖國?!痹谝环龑е螅瑢W生了解到了魯迅先生離開仙臺棄醫(yī)從文的原因。之后,筆者又繼續(xù)進行深入引導:“文章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自然段似乎跟主要內(nèi)容無關,是否多余?同學們覺得可以刪除這幾個段落嗎?原因是什么?”
上述幾個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為學生梳理了文章的整體脈絡,不僅有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更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使得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更加簡約、高效。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教師需要遵循簡約化原則,體現(xiàn)教學智慧,展示教學風格,發(fā)揮教育功力。在簡約化教學理念下,教師需要為學生明確教學目標,合理設計教學流程,使得教學更加高效。而在實現(xiàn)簡約的同時,還應該精要、深刻,充滿智慧,回歸本真,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使得原本繁冗的語文課堂變得簡單、自然、高效。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