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 達
記得2011年,作家張煒的十卷本共計450萬字的長篇小說《你在高原》誕生后,在一次訪談中,他說:“我寫到現(xiàn)在有點成熟的感覺……”平淡的句子,平淡的語氣,卻蘊含了顯見的文學勢能。要知道,那時他已經寫出1500萬字。一年前,長篇小說《獨藥師》問世,作者正面介入半島東夷文化的某些幽深部分,以精微細致的分寸感對此文化做了清新傳神的撮取,淋漓酣暢,絲毫未沾玄學領域的習氣,其難度之大,表達之特異,令人嘆服。
長篇新作《艾約堡秘史》離《獨藥師》的出版只有短短一年半時間,但作者從起意到完成卻用了漫長的30年!什么樣的作品配得上這30年?《艾約堡秘史》對人物群像的刻畫力度、復雜人性的挖掘深度、語言藝術的完美度、精神敘事所達到的強度與高度,庶幾超越了作者以往的探索,完全是一次開疆拓土般的抵進。
在結構上,故事情節(jié)屬于雙線推進,分別是主人公淳于寶冊的童年及少年的成長經歷和當代生活部分。前一部分是以主人公回憶錄的形式呈現(xiàn),巧妙融入當代生活的肌體中,避免了敘述時間與空間上的疏離感。淳于寶冊生于半島東部的小鄉(xiāng)村,兩歲時父親死于家族械斗,母親不堪凌辱而與仇人同歸于盡,寶冊自此在收養(yǎng)與流浪中度過了少年歲月,其間屢陷絕境,九死一生。磨難讓他早熟,忍耐成為性格中最可依恃的部分,是他在日后度過人生無數(shù)驚濤駭浪的壓倉石。
《艾約堡秘史》
淳于寶冊有著過人的文學天賦,他的中學校長李音作為他的精神導師,給他的黑暗歲月帶來少有的光亮。當他遇到后來的妻子——綽號“老政委”的小學老師杏梅時,終于迎來了人生的轉機。“老政委”洞明世事、天生豪情,她的人生傳奇同樣色彩斑斕,驚世駭俗。她引導淳于寶冊辭職創(chuàng)業(yè)并利用上層關系讓他掘到人生第一桶金。此后幾十年,深諳中國資本市場玄秘的淳于寶冊把公司做得風生水起,直至建成了一個橫跨礦業(yè)、房地產、制造業(yè)、旅游業(yè)等眾多領域的實業(yè)帝國——貍金集團,雄峙中國北方。
然而在作品中,這一切只是序幕,當故事發(fā)展到貍金集團要兼并一個海邊漁村時,精彩的大戲才正式上演——以集團董事長淳于寶冊為一方,以村長吳沙原及民俗學家歐駝蘭為另一方,圍繞著磯灘角村的命運走向展開了一場艱苦漫長、勝負難分的鏖戰(zhàn)。雙方在社會、文化、經濟、人性、情感等層面全面碰撞,祭出了幾乎所有的武器,用盡所有的機心:時而曲折迂回,和風細雨,時而刀劍錚鳴,火花迸濺。這一過程中所展示出的運籌與攻防、妥協(xié)與堅守、忍韌與沖撞,構成了全書跌宕起伏、悠長激烈的華章。村長吳沙原與淳于寶冊的權力對位勢如貓虎,但是在人格品質上,吳沙原卻不輸淳于寶冊。吳沙原身上有天生的古倔氣,看似迂腐實則意志如鐵。對故地的迷戀以及對一村百姓命運的憂思,讓他在這場保衛(wèi)戰(zhàn)中占盡道義優(yōu)勢,氣勢上絲毫不落下風。
兼并是貍金集團幾十年來快速發(fā)展中慣常的資本運作行為,因此這場對漁村的兼并便具有了經濟學意義上的典型性。作家用近三十萬字詳盡地再現(xiàn)了這一過程,就像在貍金集團這個巨無霸的肌體上切下了一片相對完整的經濟學標本,放在顯微鏡下,讓它所有的隱秘都一覽無余:在這里,資本展示了它原始、冷酷、嗜血的本性。它無關道德,遵循的唯一法則就是如何快速地自我復制,永不停息地進行財富積累。淳于寶冊的妻子“老政委”從中總結出一條“金剛策”,她說:“我們從事的既不是工業(yè)也不是商業(yè),而是一場戰(zhàn)爭!”
幾十年間,淳于寶冊在這條“金剛策”的護法下,跑馬圈地,所向披靡,最終登上了財富之巔。
但凡戰(zhàn)爭,結果均具有兩面性。物質的廢墟可以重建,而某些文明的積累,卻可能消失不再。漁村的村長吳沙原和民俗學家歐駝蘭正是看透了這一點,才與貍金集團展開了悲壯不屈、前途未卜的抗爭……
張煒一向對社會熱點問題保有審慎的警惕。據作家回憶,他在1988年偶遇當時已是巨富的前文學青年,隨即被某些必然因素給強烈吸引了:為什么一位文學青年會成為一個巨富?他肯定有超人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其二,這位文學青年在經濟領域能取得如此成就,那么他從事其他行業(yè)也可能會成為一個成就不凡的人物??梢哉f,作家當時遇上了一位極具創(chuàng)造力、復雜性格和生命高度的人物。生命高度越高,作家在創(chuàng)作中就越需要有高層次的對話能力,即對其生命的準確感悟和把握。這就對作家的想象力、表達力構成了極大挑戰(zhàn),但也激起了作家的雄心。歷經30年的醞釀,淳于寶冊這個人物從文學中走向了我們。坦率地說,這是中外文學畫廊里幾乎沒有出現(xiàn)過的人物,當代也沒有產生過像淳于寶冊這種具有大氣魄大胸襟以及豐富內心世界的巨富。僅從這一點看,《艾約堡秘史》的文學意義是重大的。
同樣引起讀者關注的是《艾約堡秘史》的社會學意義,即作家對幾十年來國內經濟領域發(fā)展變化的觀察與思考。他以一個漁村的命運直面當下財富積累與分配的現(xiàn)實矛盾,剖析了競爭日趨激烈的經濟生態(tài),其中的某些成因和現(xiàn)象令人掩卷深思。
如果用剝洋蔥來形容一部作品層次的話,故事永遠是最外的一層。告別了故事,迎面就是艾約堡了。艾約堡坐落于山中,遠離人跡,由貍金集團糜費巨資建成,既豪華大氣又曲折內斂,是淳于寶冊生活、辦公、宴客之所。淳于寶冊為此堡取了個古怪的名字:艾約堡。
那么,何謂艾約?參透了它,就等于掌握了打開這座豐饒之堡的鑰匙,同時也就掌握了進入作者精心搭建的藝術迷宮的鑰匙。其實它來自于半島的一句俗語,原詞是“哎喲”,是指人到了絕望和痛苦之極時的呻吟聲,承認屈辱和失敗的乞求聲。而當?shù)厝俗畛S玫氖撬膫€字,“遞了哎喲”,意即像遞上一件東西一樣,向勝利者遞上自己的全部尊嚴,幾乎沒有任何一句話能將可怕的人生境遇渲染得如此到位。
但這與淳于寶冊何干?從財富角度講,淳于寶冊是當世罕有的成功者,是經濟活動的參與者和脫颕而出的極少數(shù)既得利益者。他理應在財富的頂端,享受拜物者的追捧。然而,淳于寶冊又是一個天生的醒者和靈魂自我審查者,這讓他的人生注定不得安寧。當他在花甲之年回顧過往時,他得出了一個結論:自己的一生是充斥苦難和屈辱的一生,是不斷“遞了哎喲”的一生。
首先,淳于寶冊三歲時即遭逢人生罕有的至大打擊,父母雙亡,他在被人收養(yǎng)和流浪中度過了童年與少年,其間遭逢的欺辱、構陷讓他數(shù)次瀕臨絕境。這是他向命運“遞了哎喲”的源頭。
在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中,淳于寶冊的實業(yè)快速發(fā)展部分得益于與權力的結盟。然而資本與權力的二人轉中,淳于寶冊始終是個配角,有時甚至是個卑微緲小、毫無尊嚴的配角。書中有兩個細節(jié)雖不動聲色卻意味深長:在開頭部分,淳于寶冊在艾約堡宴請一位權力者,后者迷于女辦公室主任蛹兒美色而索要聯(lián)系地址。蛹兒正猶豫間,身為董事長的淳于寶冊卻恭敬而迅速地躬身代為寫下聯(lián)系方式;在書的后半部分,貍金集團接待一位更大的權力者的兒子,他對集團員工“眼鏡兔”的女友欲行不軌,“眼鏡兔”以命抗爭,善后中,集團高層竟編造理由為權力者的兒子脫責。在這里,淳于寶冊又一次向權力“遞了哎喲”。
作為一個實業(yè)帝國的首領,沒有人比淳于寶冊更明白資本運作的奧秘,它的嗜血的本質,讓他更明白貍金集團的地基下埋藏著的累累白骨。上天讓他扮演一個合謀者的角色,他注定無法完成靈魂的自我救贖,但上天偏偏又給了他一顆自省的心,于是他說:“如果連我們都在地獄外邊逍遙,那肯定就沒有地獄這回事了?!痹谶@里,淳于寶冊向自己的良知“遞了哎喲”。
在少年時代,校長李音為淳于寶冊提供了寶貴的物質與精神上的庇護,發(fā)掘了他的文學天賦。后來,李音蒙冤而死,他的父親李一晉收留了淳于寶冊,并為其提供了安定的居所和工作??梢哉f,李家對淳于寶冊有至大恩情。李一晉對淳于寶冊幾乎視如己出。后來,急于報恩的淳于寶冊創(chuàng)業(yè)成功后,建成一處豪華庭院,把李一晉接來,欲為其頤養(yǎng)天年。然而,有文人風骨和精神潔癖的李一晉敏銳地察覺到淳于寶冊的“不義”,對其與權力者的合流深惡痛絕——此時的淳于寶冊已非同類,遂堅辭而去。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從,這對淳于寶冊造成了巨大的心靈創(chuàng)痛。在這里,淳于寶冊向人間至情“遞了哎喲”。
愛情,在淳于寶冊的生活中一直是個奢侈品。當他宿命般地遇到民俗學家歐駝蘭時,為之心顫,準備談一場真正的戀愛。這場戀愛貫穿于整部書中:淳于寶冊投入足夠耐心,用盡所有心機,卻絕望地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無法扺達。讓他最終崩潰的是,自己最大的優(yōu)勢在歐駝蘭眼里竟是不能昭示陽光的“恥辱之踵”。在這里,淳于寶冊向愛情“遞了哎喲”。
而在諸多“哎喲”之上的,還有一個更大的“哎喲”在啃噬著淳于寶冊,那就是對奮斗一生的價值質疑、對自我救贖的無計無力。他終生追逐財富,當站在財富之巔時,卻發(fā)現(xiàn)財富非但沒給他帶來靈魂的安定,反而無數(shù)倍地放大了他的恐懼:失去人生目標和方向,在人生的暮年一腳踏進靈魂的荒漠……因此,淳于寶冊給自己的養(yǎng)老之地取名“艾約堡”,成為終生境遇的最后總結和終極寓言。
掩卷沉思,當我們遙望艾約堡,對主人公的命運發(fā)出喟嘆之時,必會捫心自問:我們的人生又經歷過多少次“哎喲”?我們是不是也應該為自己建一座“艾約堡”?不同的是,淳于寶冊把它建在山里,而我們把它建在心中。
翻越了艾約堡,讀者會一路扺達淳于寶冊的情感世界。這里一掃艾約堡的陰郁沉重,呈現(xiàn)出絢爛搖曳的色彩,一如夜空里怒放的焰火,令人沉迷陶醉。淳于寶冊這個人物一旦與愛情相遇,立刻變得豐滿靈動,渾身散發(fā)出亮眼的魅力。他強悍的生命力、巨大的好奇心、不可止息的探索熱情、擊穿他人靈魂壁壘的洞察力、天生的幽默感和不泯的童心,在這里統(tǒng)統(tǒng)有了用武之地。
淳于寶冊有兩個人生夢想:一是當大作家,另一個是當情種??擅\陰差陽錯,他最終當了一個大實業(yè)家。他自嘲自己只能算個“業(yè)余情種研究者”,這個稱謂也許讓他稍稍欣慰。幾十年間,他沉迷于咂摸自己的愛情、身邊的愛情、對手的愛情,建立了一套探索人—自然—社會三者關系的獨特方法:人世間的一切奇跡,說到底都是男女間這一對不測的關系轉化而來。人類的所有社會活動,有些看似遠離兒女情愫,實則內部還是曲折地聯(lián)系在一起,只不過是某種特殊的轉移和反射而已……
例如他龐大的實業(yè)帝國,就是從初識“老政委”的那一刻為發(fā)端,一點點衍生而來。淳于寶冊與“老政委”的愛情不能以通俗的標準來定義,“老政委”貌不逾中人,膚色幽黑,身材粗胖,愛抽煙,喜槍棒,好武裝,且比淳于寶冊大六歲,二人相遇時已年過三十,但她的豪情、從容與雷厲、決斷與遠謀,讓淳于寶冊見識了女人中的稀缺品種。在這場愛情中,淳于寶冊說不上是權宜,更不是利用,而是兩人之間不可思議的吸引力和征服力、某種難言的魅力在起作用?!袄险备纱嗬涞仳屭s淳于寶冊打下了江山,然后,遠赴英倫陪兒子生活并決定在那里度過自己的余生。緣來不喜,緣盡不戀,“老政委”轉身處,留下了深深的禪意。
后來淳于寶冊遇到了蛹兒——一個性感逼人、被愛情折磨得傷痕累累的女性。二人因書結緣,蛹兒應邀來到了艾約堡并擔任辦公室主任。蛹兒的聰慧柔順、善解人意似乎讓淳于寶冊終嘗到世間的愛情。
作者在此不惜冒著結構犯忌的風險用整部書的前三章介紹了配角蛹兒的情感經歷,其實大有深意。它鋪設了淳于寶冊所有愛情探險中最堅固的層面,并隱而不顯地暗示了淳于寶冊的愛情結局。在蛹兒的映照下,淳于寶冊的人性得到了最自由的釋放。二人可謂如榫似卯,陰陽相合。其中蛹兒有兩段愛情經歷,分別是與藝術家“跛子”和企業(yè)家“瘦子”,可謂寫得絕妙無比,仿佛直入二者的人性腠理,將其最原始真實的兩性心理表現(xiàn)得纖毫畢現(xiàn),令人拍案。正因為如此,淳于寶冊甘愿將好奇之心置于自尊之上,在與蛹兒的聊天中總要拐彎抹角地挖掘這兩座富礦:第一次相識、第一次接吻、蜜月趣聞、壞小子的本事、床上怪癖……最終將二人引為某種崇拜對象或知己(“情種”),嘆服之余幾欲與之結識,因為他們極大地印證并豐富了淳于寶冊的愛情哲學。
但是,二人在這場戀愛中的心態(tài)卻有著明顯差異:對蛹兒來說,她的前半生飽受感情創(chuàng)傷,孤單無依,把獲取對方身心看成人生最重要的一場戰(zhàn)役,必要打贏,所以投上了全部身家,內心始終是緊張和焦慮不安的。而淳于寶冊則把蛹兒定位為情感苦旅上的一位良伴,一位善解人意的傾聽者和見證者,他的內心是放松的,漂移的。因此,當他在漁村邂逅民俗學家歐駝蘭時,其心靈指針終于確定了方向。
那是宿命的一天:淳于寶冊路過磯灘角漁村,在海灘飯莊用餐時,村長吳沙原和駐村的民俗學家歐駝蘭結伴而至,淳于寶冊瞥了一眼……作者在描述這場邂逅時用筆平淡如水,不動聲色,沒有極盡渲染的情節(jié),沒有激烈的心理活動,但讀者卻感受到流淌在淡泊文字之下的沸騰巖漿,那是淳于寶冊情感的巖漿。
此處還埋藏了一個細節(jié),淳于寶冊決定追求歐駝蘭時,同時做出了另一個決定:兼并磯灘角漁村。這是一種以愛情為前提的附加行為還是一種純經濟行為?讀者在情節(jié)的脈絡中難以準確把握,這是本書的吊詭之處。它實在太重要,如果把整部書比作一棵枝葉繁荗的大樹,那么種子就發(fā)端于這一刻:愛情與兼并兩個故事線索在此開始互相纏繞,繼而難分難解。作家通過淳于寶冊的行為確定了一種人生經驗:大到人類社會的演進,小到凡人之事,并不是完全遵循現(xiàn)成或潛在的邏輯與經驗而行,有時是一種不確定的力量在起作用,而這正是作家著迷并著力深掘之處。
淳于寶冊和歐駝蘭的愛情始于淳于寶冊的單戀,他發(fā)現(xiàn)自己陷入一種特殊的關系中:歐駝蘭或許傾慕村長吳沙原,而吳沙原的心卻在被人拐走的前妻那里。三人形成了愛情幾何中的等邊三角形。但在同時推進的兼并漁村的進程中,歐駝蘭堅定地站在吳沙原一方,與淳于寶冊形成兩點對立。三人既對立又吸引,既欣賞又排斥,亦莊亦諧,亦敵亦友,像彈簧振子一樣在理智與情感的兩極奔走,構成了這部書最復雜漫長而又驚艷迷人的部分。在這里,淳于寶冊的愛情搏弈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現(xiàn):他幾乎是用戰(zhàn)爭的手段來應對這場愛情,從一開始即調動一切資源暗地里收集對方的資料,直至親自扮成游客到漁村里調查,以做到知己知彼。他還惡補民俗學,以期與歐駝蘭有共同的專業(yè)話題,更可以資本優(yōu)勢向對方展示力量。這一切都做得有條不紊,耐心之極。然而,當一切走向結局時,淳于寶冊悲哀地發(fā)現(xiàn):他與歐駝蘭原來分屬于兩個世界,對方靈魂的高貴,骨子里的凜然,知識女性的篤定與典雅,還有靈貓一樣的氣質,讓她一直處于云端之中,他與她的世界之間有一道絕壁,淳于寶冊注定翻不上去。也許,當他在世俗世界里翻云覆雨、滌蕩一切時,這個結局早就注定了。結尾處,身心疲憊的淳于寶冊與蛹兒來到最初相識的書店——全書戛然而止……
有趣的是,這部書始于愛情,止于愛情。除了淳于寶冊與歐駝蘭的愛情,更有各色人物的林林總總的愛情:精神之愛肉欲之愛畸形之愛萍水之愛無望之愛……堪稱一部愛情大全,是關于情與欲在資本隆隆推進的物質時代的最細致入微的表現(xiàn)。
通常,一部作品的內在品格是由作品的核心精神決定的?!栋s堡秘史》通篇彌散著濃烈的情感氣息,令讀者在各種愛情故事中唏噓感嘆,沉醉不已。掩卷之余,讀者卻會發(fā)現(xiàn),這部作品不像愛情小說慣有的感性、張揚的特質,而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沉潛其中,將所有的氣息牢牢縛在理性的大地上。這股力量便是作者引入的一種民俗文化——拉網號子。
拉網號子是東部半島地區(qū)流傳上千年的民風俗韻,是反映勞動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獨特載體,暗含這一地區(qū)粗獷豪放的精神密碼。民俗學家歐駝蘭的研究課題就是挖掘記錄散失在民間的拉網號子。作者在此不吝筆墨,用了大量篇幅展現(xiàn)歐駝蘭搜集整理拉網號子的過程??吹贸觯髡邔@一民俗做了長時間深入的調查研究,其涉獵的廣度深度、考證的嚴謹精微,使之完全可以勝任一部具有獨立學術品格的“拉網號子”考。這種學術品格鋪展為全書的色調與底蘊,形成了既詩意飽滿又典雅莊重的質地。
它的價值也許還遠不止于此,如其對歐駝蘭這個人物的塑造所起到的特殊作用。歐駝蘭擁有近乎完美的人格,靈魂的力量更是讓她高居云端。對這一人物的塑造稍有差池,就易虛化成不食人間煙火的某種符號。但歐駝蘭卻是這部作品的眾多人物中,在藝術層面上最真實可信的人之一,這即得益于她所從事的民間文化的滋養(yǎng)。民間文化博大自由的精神、深不可測的力量,是歐駝蘭取之不盡的生命源泉和精神依恃。不得不嘆服,將拉網號子引入作品,是體現(xiàn)作者藝術智慧的一個妙策。
梳理作者以往的創(chuàng)作歷程,會發(fā)現(xiàn)在幾部代表性作品中都有對民間民俗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研究,如《古船》中的粉絲文化、《丑行或浪漫》中的膠東方言、《獨藥師》中的道家養(yǎng)生文化……作者無一例外地從學術層面給予認真扎實的研究和考證,使其具有了藝術作品中少見的學術價值。
當讀者碰觸到拉網號子的現(xiàn)實意義時,遠沒有探究它的藝術層面更為身心愉悅,反會陷入沉重壓抑的氛圍之中……筆者去年聽過一堂關于國內各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現(xiàn)狀的專家講座,情況非常嚴峻,而經濟越發(fā)達的地區(qū)情況越嚴重。單是古村落的保護一項,東部省份在排名中居于后位。作家生活的地區(qū)恰好是經濟發(fā)達的半島地區(qū),他對當?shù)厣鷳B(tài)現(xiàn)狀的了解程度,書中可見一斑。
在作品中,歐駝蘭與吳沙原結盟打的這場漁村保衛(wèi)戰(zhàn),其戰(zhàn)術目的是一致的,戰(zhàn)略目的卻有不同:吳沙原是要保衛(wèi)一座現(xiàn)實中的村莊,而歐駝蘭要保衛(wèi)的是精神的村莊,它承載了人類共同的鄉(xiāng)愁……
當寫作者拿起筆的時候,便與語言結成了一生的親與仇:一生熾熱不渝的愛戀,一生驅之不去的夢魘。漢語是這個世界上最復雜深奧的語種,所以中國的作家既面臨著最艱巨的挑戰(zhàn),也擁有獲得最高榮耀的可能。遠的不說,自白話文以來,文學作品浩如煙海,但能在語言藝術層面長久屹立的作品卻為數(shù)不多。于是,建立在現(xiàn)代閱讀基礎上的經驗告訴我們,判斷一部作品的優(yōu)劣,有很多標準,比如故事、人物、主題、語言、結構等等,其語言只是其中之一。
當閱讀《艾約堡秘史》時,我的閱讀經驗和藝術經驗瞬間被顛覆,我認定這部作品在建立一個新的自我苛刻的標準:語言仿佛成為唯一的標準。在這部書里,語言已非作者實現(xiàn)目的之載體,而直接就是目的。我甚至認為,它語言和故事的匹配已經達到了某種極致,即離開此一種語言就無法講敘,更談不上其他。在這里,讀者開懷暢飲語言的瓊漿,于陶醉中隨人物共舞:或會心一笑,或頭皮一慄,或唏噓感嘆,或拊掌拍案……杰出的作家具備了在作品中為一切事物重新命名的能力,不管是已存在的或是新穎的事物。它包含了人物、思想、事件,包含了人類已知的所有?!栋s堡秘史》在這方面表現(xiàn)得極為突出。拋開宏大敘事部分,仔細觀察它無處不在的細微之處,如起床、吃飯、表達愛意、抹眼淚、大笑等,作家都給予了前所未見的全新表達。這是完全不被重復的、作家獨有的藝術經驗。而這一切,都是通過語言實現(xiàn)的。
作家是如何找到這種語言的?我想除了先天的語言天賦和扎實的古文修養(yǎng),大概就是作家洞悉世事的人生經驗和近2000萬字的磨礪。我們甚至可以放任好奇心去猜度:作者走入一個特有的意境中,開始為每一個句子尋找原始單元:字與詞。漢字顯示了它的色彩、溫度、光澤、樂感和味感……作者小心遴選,織入鏈中。在這一過程中,文字的精靈們幻化出不同的形態(tài)、設下各種陷阱。在這場人與精靈的搏奕中,作者是完美的勝者。
可以說,這是一部向漢語致敬的書。
關注靈魂,關注人性,尋求救贖之道,直面人類精神困境,這是精神敘事的內在特征。精神敘事是世界杰出的文學傳統(tǒng),被有序地傳承下來。由于文化上的差異,某些文學傳統(tǒng)是由社會敘事或物質敘事統(tǒng)領,更為關注的是人與社會的關系。
文學史上誕生過以精神敘事為特征的巨擘,從屈原、陶淵明到魯迅。他們引領我們仰望星空,俯視大地,體驗靈魂的力感和痛感。他們猶如文學的恒星。張煒在精神氣質上與前者一脈相承。他早期的作品即開始關注發(fā)掘人性善惡的秘密、自我救贖的途徑,始終灌注著強大的道義力量和良知的聲音。他的首部長篇小說《古船》,被稱為20世紀的一座厚重碑石,主人公隋抱樸的“磨坊之問”直到現(xiàn)在仍拷問著我們的靈魂。
《艾約堡秘史》具有典型的精神敘事風格。它雖然擷取了當代社會資本擴張的典型案例,以一個實業(yè)巨富為主人公,卻沒有簡單執(zhí)著于社會物質層面,而是直入精神之界,發(fā)掘靈魂的奧秘:悲憤與狂喜,希望與絕望,善良與罪愆,救贖與墮落。主人公是物質時代的王者和病人,一生都在分裂中生活,他所追逐的財富、權力、親情都沒能給他帶來靈魂的安寧,正在打一場最后的自我救贖之戰(zhàn)。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書的故事性也同樣凸顯。結尾在矛盾爆發(fā)的高潮處戛然而止,讓讀者有意猶未盡之感并隨之產生疑問:淳于寶冊的命運如何?漁村的結局如何?但如果從精神層面解讀這部作品,它所有的文學指向都已完成得精妙、圓滿,舉重若輕,不存在未盡之處。至于主人公與漁村的命運,那是物質敘事的層面,不是作家所特意關注的了。
從《艾約堡秘史》回望張煒的創(chuàng)作,可以再次肯定它的新超越與新抵達。與《古船》《九月寓言》《丑行或浪漫》《刺猬歌》《獨藥師》等代表作品不同——它們雖然閃爍著才華的光澤,或借助青春的勇氣,或借力獨特的手法——這部作品卻稱得上文學經驗與人生經驗最成熟的合奏。
這部作品最挑戰(zhàn)閱讀經驗的是其主旨:表達了什么主題?是對人間道德的堅守還是對人性惡的撻伐?無以回答。在這部作品中,作者似乎意不在此,甚至可以說,作品中的所有人物無一壞人,他們全部籠罩在悲憫的氛圍之中。
《艾約堡秘史》,一部令人難以拆解和評說的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