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根娣
摘要:以鄭爽“乖乖女”人設崩塌案例,分析父母不合理的言行會對幼年的孩子產(chǎn)生巨大陰影,直接導致青春期的叛逆和成年期的無所適從。家庭作為德育的前沿陣地,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責任思考孩子任性行為的背后原因,而這些原因大多數(shù)和父母直接相關,所以父母應當深入學習,了解當前孩子生理和心理需求,反省自身存在的問題,松開對孩子的情感捆綁,給予孩子話語權(quán),拓寬孩子的知識面,增加孩子現(xiàn)實感,鼓勵孩子個性化。
關鍵詞:家庭;德育;叛逆
近段時間,鄭爽頻上熱搜:當街抽煙、大哭;小號上大爆粗口;向粉絲收取會員費……這一系列任性的行為使得“乖乖女”的人設崩塌。但在我看來。這些看似任性的行為,實質(zhì)是個人長期壓抑爆發(fā)的最終結(jié)果。分析鄭爽的早期人生經(jīng)歷:幼年承載著媽媽藝術(shù)夢想,參加興趣班、登臺演出;11歲離開爸媽,到外地求學;和父母缺少溝通……這些經(jīng)歷使得成長后的她依然是那個擔心不被愛、害怕被“拋棄”的小女孩,最直接的表現(xiàn)就是對自己缺少自信心,非常在意外界的評價,所以當遇到挫折時言行也更偏激,易迷失自我,甚至以更加叛逆和不理性的方式爆發(fā)出來。其實,這種現(xiàn)象在如今的小學高年級學生群體中也非常常見,尤其在“乖學生”身上更是突出。
我曾經(jīng)遇到過一個學生,之前一直很優(yōu)秀,但到了六年級表現(xiàn)為叛逆,暴躁,和同學關系處理不好,成績直線下降,和父母更是拒絕溝通。父母非常不理解他的行為,認為自己為孩子付出了這么多卻得不到該有的回報。后來,這個孩子在經(jīng)過心理醫(yī)生長期疏導后,開始正視自己內(nèi)心的壓抑,終于鼓起勇氣,對媽媽說出了埋藏在心中十幾年的痛苦、絕望和憤怒:“你知道我一年級開始與你們分開住奶奶家,我有多恨你們嗎?你知道每次你們拿我和其他人比較,我有什么感受嗎?你知道你們什么都要給弟弟,任何事情都不考慮我,我有多絕望嗎……”當他哭著說出這些話時,對面的媽媽,早已淚流滿面??墒?,媽媽也無能為力啊,因為媽媽也是在這種嚴重被忽略和壓抑的環(huán)境下成長的,自己沒有的東西該如何給孩子?所以,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父母,有義務在成為父母前,先學會修復自己,尋找自己的生命價值感和意義感,然后將這種健康的價值觀傳遞給孩子。
一、松開對孩子情感捆綁
現(xiàn)在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最起碼就有六個人圍著他,這六個人都會把最好的給他。但這就是孩子想要的嗎?他內(nèi)心里面的苦悶你知道嗎?因為人都有一種本能,誰對自己好,他就要報恩,可很多大人要求的報恩是考上重點高中,名牌大學,但這世界上的好學校就這么幾所,名額就這么幾個,這個難度可想而知。所以,在這種壓力下,往往事與愿違,很多孩子在考前焦慮不堪,最終考的比預期的更加不理想。
所以,父母不要對孩子情感捆綁,不要因為你養(yǎng)育了他,就有權(quán)利對他提出過高的要求,如果你羨慕名牌大學,你可以自己去考?你要求孩子強大,自己卻這么脆弱——承受不了自己孩子比其他孩子差的事實?我們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不是讓他來實現(xiàn)你的愿望的,他應該有自己的人生。所以,首先父母們要告訴孩子:我不要你報恩,我養(yǎng)你是我的責任,至于你自己的人生,只能你自己負責。讓孩子輕裝前行,才能走的更遠。
二、給予孩子話語權(quán)
我們小時候被教育“大人說話,小孩別插嘴”,所以聽大人說是一件理所應當?shù)氖隆5F(xiàn)在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所以他的對話對象直接就是父母,于是他就會想:為什么你說話我就不可以說話呢?我們之間應該是平等的!所以,父母在家里訓他時,如果他對某件事不服氣,肯定是要反駁的!如果父母非常嚴厲的訓斥他,讓他閉嘴!在他弱小的時候,他低著頭,你以為他知錯了,以為他聽進去了,手一揮讓他回房間反省。等他強大了,你就會發(fā)現(xiàn):我還沒教訓他呢,他早就摔門回房間了!于是很多父母自然而然就歸結(jié)到:真是越長大越不聽話了。可事實是,在他小的時候你就沒有尊重他的話語權(quán),他從你這里就沒有學到什么是“對話”,現(xiàn)在他的反應就是你當年對他的反應。稍大以后他們寧可一個人自己呆著,寧可上網(wǎng)和同學、網(wǎng)友聊。有時孩子告訴你一件事,作為家長的你不要迫不及待告訴他怎樣做是最好的,或者在班級里遇到什么矛盾,你馬上找老師,因為事實是,絕大多數(shù)情況,孩子只需要有一份話語權(quán),只希望被傾聽、被接納,不需要評價,不需要幫助,不需要勸解,更不需要指教。
三、拓寬孩子的知識面
很多家長說:孩子不愛學習,同時現(xiàn)在小學高年級的知識他們已經(jīng)不懂了,難以輔導孩子??墒?,現(xiàn)在是一個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達的時代,孩子接收知識的途徑不僅在于父母或老師,在掌握基本識字的基礎上,他們完全可以通過書籍,電視,互聯(lián)網(wǎng)獲得更多知識。故“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培養(yǎng)一個愛學習,知識面寬廣的孩子,并不需要通過家長來傳授知識,需要的是家長成為一個愛閱讀,有好奇心,愛探究的人,孩子自然也會變成那樣的人。
四、增加孩子現(xiàn)實感
為什么說現(xiàn)在的孩子缺少現(xiàn)實感?因為父母幫他們包辦了從小到大一切現(xiàn)實事務,對他們的要求就是好好學習。于是,課余時間孩子就選擇生活在電腦世界里,他們在虛擬的世界體會到真實感,在真實的世界里有虛擬感,這就是原因。你跟孩子說不好好學習,將來會過多么多么苦的日子,他是無所謂的,他就覺得我以后只要有一臺電腦,其他啥都不需要,吃喝都可以降到最低級,反正你們會照顧我的。甚至還有人會跟你說,“我不怕,如果到那天我就去死?!边@種看起來想的很透徹,實際和現(xiàn)實脫軌的孩子,父母應該給孩子提供一些接觸社會的途徑,學校也可以提供模擬法庭,模擬醫(yī)院,模擬超市等一系列貼近現(xiàn)實的活動,讓他們從中找到樂趣和意義,明白現(xiàn)實生活比游戲有趣太多。
五、鼓勵孩子個性化
我們小時候被教育成“你是一顆螺絲釘”,現(xiàn)在的孩子腦袋里想的是“我就是我,是人間不一樣的煙火!”他必須要展現(xiàn)個性,如果你要壓抑他,他就抗爭??範幍耐緩椒椒ㄊ遣灰粯拥?,有的孩子跟你打,我們叫叛逆。為什么叛逆?叛逆是因為你不允許他長大。叛逆有“硬抗”這樣的形式,就是你說東他偏要說西,你說要好好讀書考好的初中,他就跟你說考什么學校都一樣。叛逆還有一種形式叫 “軟抗”就麻煩了,孩子反抗的能量全部轉(zhuǎn)移到身體里面,結(jié)果各類精神問題都出來了。
所以,父母不要規(guī)定孩子按自己的要求來成長,更不要拿他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你的孩子沒有權(quán)利選擇父母,也沒拿你和其他父母作比較,愛護自己的孩子,表現(xiàn)為尊重他的個性,積極引導他好的一面,而不是要求他要和別人一樣好。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園丁,愿家長們多思考自身的不足并努力完善它,培植出一方家庭沃土,去鮮活一個個芬芳的生命!
參考文獻:
[1]王勤著《思想政治教育學新論》[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1
[2]孟慶男,馮寶娟,譚詠梅主編《思想政治(品德)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11.11
[3]張建文著《思想政治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人民出 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