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繼周
摘 要
詞典收錄一部分熟語既符合學理,也是讀者使用詞典的需要。詞典收“語”在范圍、數(shù)量和釋義、例證的要求上與語典都有區(qū)別。收入詞典的熟語一般具有形式短小、能直接嵌入語句這樣兩個條件,符合這兩個條件的主要是成語、慣用語和一部分短小精辟的諺語。收錄熟語必須注意思想內(nèi)容,違反科學和正義、粗俗不雅、含有對某些人群歧視內(nèi)容的熟語不宜收錄。
關(guān)鍵詞 詞典 語典 熟語 成語 慣用語 諺語 歇后語 習見常用 語的思想性
“語典”和“詞典”是既相互對立又相互聯(lián)系的兩個概念。從字面上看,語典收錄的對象應該是語,而詞典收錄的對象應該是詞。實際上,收“語”的辭書多命名為“詞典”,如“成語詞典”“諺語詞典”“慣用語詞典”“歇后語詞典”“俗語詞典”,等等。而幾乎所有以“詞典”命名的語文辭書,又都無一例外地收錄了一定數(shù)量的“語”。
詞典收錄熟語,有學理上的依據(jù)?,F(xiàn)代漢語的詞,是在古代漢語詞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古代漢語的詞以單音節(jié)為主,一個字就是一個詞。在現(xiàn)代漢語中,有些單音節(jié)詞被保存下來,更多的單音節(jié)詞不再獨立運用,成為構(gòu)成詞的語素。不成詞的語素,不獨在雙音節(jié)(或多音節(jié))的詞中保存下來,也同時在一部分從古代沿用下來的熟語中保存。語詞分立是建立在語由詞組成這一觀點的基礎(chǔ)上,實際上,很多成語和相當一部分源于古代漢語的諺語,其組成成分中都含有不成詞語素。成語“兵不血刃”中的“兵”、“刻舟求劍”中的“舟”、“揠苗助長”中的“揠”;諺語“長袖善舞,多財善賈”中的“賈”,“歸師勿掩,窮寇莫追”中的“掩”,“水至清無魚,人至察無徒”中的“察”和“徒”,在現(xiàn)代漢語中都是不成詞語素。這些熟語都在現(xiàn)代漢語中存在和使用著,它們是“語”而不是詞,但它們又不能完全看成是由一個個現(xiàn)代漢語的詞組成的。詞典中理應為它們留有一席之地。有的成語跟詞有淵源關(guān)系,不收成語,詞就沒有著落,如“畫蛇添足”與“蛇足”、“守株待兔”與“株守”。詞典怎能舍其根而只求其末呢?
詞典收錄熟語更是使用者的需要。主張語詞分立的學者往往主張把字典、詞典、語典分得清清楚楚,這實際上是做不到的。語典(包括“成語詞典”之類以“詞典”命名而只收語的辭書)只收語而不收字和詞,這是可以做到的。字典以收字為主,也兼收詞和語。以《新華字典》第11版為例,在“壁”字下就收了“堅壁清野、銅墻鐵壁、作壁上觀”三條成語,其中對“作壁上觀”做了解釋。詞典以收詞為主,也兼收字和語。《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以下簡稱《現(xiàn)漢》)收單字11萬余個,不少于任何一本常用字典;收成語和其他熟語數(shù)量未做過精確統(tǒng)計,但應該說常用的成語和慣用語都收錄了。讀者要求詞典收詞盡量完備,他們不關(guān)注詞和語的區(qū)別,只要求常用的詞語都能查到。詞典收“語”,成為漢語詞典的傳統(tǒng),讀者已經(jīng)習焉不察。熟語屬于不屬于詞匯的范疇,學術(shù)界歷來有不同的認識?!冬F(xiàn)漢》說詞匯是“一種語言里所使用的詞和固定詞組的總稱”,根據(jù)這個定義,我們可以理解為詞匯包括詞和成語,以及一部分形式短小的慣用語和諺語。目前通行的現(xiàn)代漢語教材,大都把熟語當作詞匯的一部分,有的明確說:“詞匯是詞語的總和,不僅包括詞,也包括熟語(成語、諺語、歇后語、慣用語等)?!保ā冬F(xiàn)代漢語》1962)有的雖然不做這樣明確的闡釋,但也都把熟語問題放在詞匯一章來講。主張語詞分立的也有,近些年語匯學說提出后,這種看法就更加明確了。但是,不管對熟語歸屬問題怎樣看,漢語詞典幾乎無一例外地都不把熟語排除在外,這是不爭的事實。
熟語進入詞典是不容置疑的。但詞典收“語”與語典收“語”要求是不一樣的。一是數(shù)量,語典要大于詞典。二是釋義,語典要詳于詞典。三是例句,語典多用書證,詞典多用自編。
語典收“語”求全,條目多少由語典規(guī)模而定。詞典收“語”注重實用,主要收習見常用的,酌收少量備查考的。人們說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這是形象而貼切的。我們再做更形象一些的比喻,磚和瓦是建筑材料,水泥預制板和其他特型構(gòu)件是不是建筑材料?回答應該是肯定的。人們把某些熟語說成是詞的等價物,是說這些“語”在語言中起著跟詞一樣的作用。收入詞典的熟語,一般具有兩個條件,一個是形式短小,一個是能直接嵌入語句、起相當于一個詞的作用。哪些熟語具備這樣的條件?主要是成語、慣用語和一部分短小精辟的諺語。成語為四字格,形式偏于短??;習見常用的成語大多能嵌入語句,像一個詞那樣發(fā)揮作用。如“培養(yǎng)孩子要循序漸進,不能揠苗助長”“貧困地區(qū)需要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這里的“循序漸進、揠苗助長、雪中送炭、錦上添花”等成語在句子中就像一個詞一樣發(fā)揮著作用。慣用語也有這個特點,如“誰犯的錯誤誰負責,不能讓別人背黑鍋”“有什么事別藏著掖著,咱們當面鑼對面鼓說清楚”。這里的慣用語“背黑鍋、當面鑼對面鼓”以其完整的引申義被人們理解和使用,像一個詞一樣不留痕跡?!冬F(xiàn)漢》收的最長的慣用語是12個字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它在使用時也是嵌在句子里,表達一個完整的意義?!都t樓夢》第77回,賈寶玉嘆息晴雯身染重病被驅(qū)逐不知還能不能“見他一面兩面了”,襲人認為此語不吉利,說寶玉:“可是你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我們偶然說一句略妨礙些的話,就說是不利之談,你如今好好的咒他,是該的了!”這個慣用語雖長,但是嵌入句中,天衣無縫。諺語和歇后語情況有些不同。諺語一般做引用語使用,前面冠以“俗話說”等語。有些較短的諺語,使用時前面不加“俗話說”一類提示語,獨立成句,啟示下面要說的事理,像“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等,具有收入詞典的資格。歇后語本身由引語(謎面)和注語(謎底)兩部分組成,是不可能嵌入語句當一個詞使用的。在相聲表演中,引語和注語之間,常有另一個人插話,就更談不上是“詞的等價物”了。這就是為什么《現(xiàn)漢》這類詞典中諺語收的數(shù)量較少,而歇后語僅收的幾條還是把謎面和謎底合為一體,相當于慣用語來收的,如“老鼠過街人人喊打”“打破砂鍋問到底”“打開天窗說亮話”等。
熟語的收錄,我們常說的一個原則是“習見常用”?!傲曇姵S谩币罁?jù)什么?依據(jù)的是科學的語頻統(tǒng)計。山西省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制的《現(xiàn)代漢語常用語表》(稿)(以下簡稱《語表》)為我們提供了很有參考價值的數(shù)據(jù)。這個《語表》向我們說明: 成語使用的頻次最高,高頻成語的數(shù)量遠比其他三種熟語高得多。其次是慣用語。諺語由于出現(xiàn)的時代跨度大,使用的地域差別大,真正高頻的諺語并不多。歇后語的情況更具特殊性。歇后語口語性強,地域性強,能產(chǎn)性強,絕對數(shù)量很大,但在全民范圍流行的高頻歇后語數(shù)量極少。我們來看一下《語表》所提供的數(shù)據(jù)。進入有效基礎(chǔ)語目的歇后語達到35926條,但其中頻次在10次以上的只有35條,35399條頻次竟然為0。詞典或語典中收錄歇后語不能與成語、慣用語、諺語一樣看待,如果勉強按一定比例收歇后語,那就犯了“矮子里面拔將軍”的錯誤。
語有一點不同于詞,那就是語有思想性。因此,詞典也好,語典也好,收錄熟語必須考慮到所收熟語的思想內(nèi)容,違反科學和正義的、粗俗不雅的、含有對某些人群歧視內(nèi)容的都要慎重對待: 哪些能收,哪些不能收,哪些即使收也要在釋義中體現(xiàn)編者的主觀傾向性。像“有錢能使鬼推磨”“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等,或者不收,或者注解時加以必要的批判。這方面問題最突出的是歇后語。歇后語多來自群眾口語,有生動、風趣的優(yōu)點,也有不少詞典或語典收錄時需要注意規(guī)避的內(nèi)容。一條“蒙古大夫——惡治”的歇后語,就曾引起軒然大波,造成嚴重后果。這個教訓我們一定要記取。新華社公布了第一批禁用詞,第一條就是“對身體傷疾的人士不使用‘殘廢人‘獨眼龍‘瞎子‘聾子‘傻子‘呆子‘弱智等蔑稱”,而歇后語中這類蔑稱比比皆是。我們認為,出現(xiàn)這些對殘障人士蔑稱的歇后語,盡管有些使用頻率很高(如“瞎子點燈——白費蠟”“聾子的耳朵——擺設(shè)”“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一律都不要收;已經(jīng)收了這些歇后語的詞典或語典修訂時也應一律刪去。
總之,詞典收錄熟語既符合學理,也是讀者使用的需要。詞典收錄熟語無論在數(shù)量和范圍方面,還是在釋義要求方面都有別于語典。由于熟語具有思想性,詞典對某些熟語在收錄或釋義方面都應取慎重態(tài)度。
參考文獻
1. 北京大學中文系現(xiàn)代漢語教研室.現(xiàn)代漢語.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1962.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2016.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北京 100732)
(責任編輯 馬 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