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相珺 楊克奎
摘要:現(xiàn)在正在推行課程改革,課堂教學改革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將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是新課改的重要一環(huán)。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如果不能體現(xiàn)這一本質(zhì)性的特征,課改只是一種形式上的課改,就沒有抓住根本,也就不能說已成功實現(xiàn)了新課程的改革。
關鍵詞:新課改;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2-0016-01
傳統(tǒng)教育是以課堂、教師、課本三者為中心,注重知識傳授,強調(diào)了知識的重要性、理論性,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淡化了學生的學習思維、創(chuàng)造性和終身學習的一貫性。對于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其學校生命的最基本的構(gòu)成部分,它的質(zhì)量直接影響學生當前及以后的多方面發(fā)展和成長。但現(xiàn)實卻存在很多問題,我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課堂時間的分配上,教師占有的時間過多。
例如我教初中物理力學部分,知識點較多,計算題較多,每堂課在黑板上板書、講解長達30多分鐘,然后讓學生做題,有時候還滿堂灌。
2.課堂空間上,教師在講臺上自我表演,沒有和學生融合到一起。
幾乎每堂課,我們都口若懸河、眉飛色舞的講解,學生只是成了"錄音機"和"打字機",機械的聽和記,充其量只是回答教師設計好的問題,很少有時間自己動腦、動心、動手、動嘴,學生參與不到課堂教學中。
3.抹煞學生的個性,剝奪學生獨立思考、獨特感悟、自由聯(lián)想、自由表達的個性。
長久以來,不少教師認為自己就是權威,教師所講的就是標準答案,不去考慮學生的對于問題的不同做法或想法。顯然,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jīng)嚴重影響了新時期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培養(yǎng),我們采用上述一些傳統(tǒng)的方法教學,教師花費較大的氣力卻不會有太大的成效,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必須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新的物理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物理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物理學習的引導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具有自主性,具有獨立的主體意識和明確目標,能自我調(diào)控,主動接受教育影響,通過一系列的自主學習活動,把科學知識轉(zhuǎn)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并能用于實踐。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不再是一個主講者,而是課堂教學的參與者和組織者。在課堂教學中應以知識為載體,加強對學生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教育,以提高學生素質(zhì)為教育目標,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同時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在注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同時,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不同的教學類型、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并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不斷改進學習方法,勇于提出問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那怎樣才能真正讓學生回歸為課堂的主人呢?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進行改革。
首先,在教學理念上要進行更新。教學理念是教學行為的理論支點。新課程背景下,物理教師應該經(jīng)常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認為,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huán)境四個因素的整合。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一種合作共建,而這樣的教學所蘊涵的課堂文化,有著鮮明的和諧、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學中如何體現(xiàn)新的教學理念呢?即在教與學的交互活動中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
其次,在教學策略方面也要進行調(diào)整。要重視課前教學設計,要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建立合理的設計結(jié)構(gòu)和彈性化的方案,思考師生活動的合理配置與目標,并對自己設計的方案、思路、目標、過程在課前就嫻熟于心,不能簡單的指望在課堂上靠自己的經(jīng)驗隨機應變。教學設計既是一份教案更是一份學案。把課堂還給學生,就是要讓學生在課堂里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時間與空間。這樣,要求每位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科學地安排時間,教師的授課與解釋,與學生自學、討論、發(fā)言、實踐、操作的比例要適當,要盡量把有限的時間留給學生去思考、解惑、實際操作,嚴防教師包辦代替,滿堂灌。
在學生體驗、探究活動中,老師不是一個閑著的人。學生在體驗、探究活動中,老師需要著重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細微:努力尋找一些課堂亮點與有效素材比如,哪組做的最快,哪組探究的最深刻,哪組合作的最協(xié)調(diào)、互助最明顯等等?;顒訒r.特別要注意調(diào)動全體同學的積極性.不能讓小組活動變成學優(yōu)生的展示臺,學困生的避風港。每個學生都要有角色意識,努力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
二是有效指導:指導首先是必須和準確的。如果學生根本沒有需求,而是教師自己的想法。那指導就是無效的,正所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二是方法和思維的指導,學生學習上的困難,多數(shù)是思維上的困難和方法上的困難,因此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選擇合適的方式。再就是指導必須是熱情的.不能流露出不良的情緒,只有這樣,學生才是踴躍的,課堂才能是靈動的,知識才是本色生成的。
三是熱心傾聽:傾聽學生們的心聲,努力將學生的"聲音"轉(zhuǎn)化為有效教學的資源。所以有效傾聽實際就是對學生學習活動的"有效的關注"。只有在教學中學會傾聽、善于傾聽,以平等的身份和學生共同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才能讓學生在自由的狀態(tài)下完成學習任務,健康成長。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元交流、多元互動,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從而就能更加有效地實施動態(tài)生成性教學。
總之,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要為學生營造濃厚的自主學習氛圍,教師要放開手腳讓學生去表現(xiàn)。在教學活動中只有真正貫徹主體性原則,學習者才能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才能使學習者的思維處于積極、活躍、主動的狀態(tài),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習者的智力和潛能,才能使他們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周懿鴻.淺談如何把課堂還給學生.都市家教.
[2]潘志軍.把物理課堂還給學生.理化生教學與研究,20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