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萬峰
初中語文教材在每篇課文前或后都有“預習提示”或“閱讀提示”,且以醒目的彩色文字或底紋襯托。這些提示性文字簡明扼要,概括性強,或簡介內容、分析評價,或歸納特點、鉤玄提要,或提出問題、學法指導,具有明確的閱讀指向。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對它沒有足夠的重視,一般只是讓學生看一看而已。其實,用好課文“提示”,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更新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培養(yǎng)自學能力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如果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善于運用“提示”,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幫學生推開語文閱讀的大門。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就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在進行新課文教學前,教師應該運用語言、實物、媒體等學生感興趣的手段,創(chuàng)設課文情境,啟發(fā)學生思維,激起學生的興趣。許多課文“提示”為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供了方便。如我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就用其課前預習提示“被譽為‘民族魂的魯迅有過怎樣的童年時光?閱讀課文,看看小時候的他玩些什么,學些什么,想些什么。和你有相似的地方嗎?”這段提示語直接創(chuàng)設情境,并配合多媒體畫面進行。利用它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理,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初就改變“魯迅嚴肅、莊重”的心理定式,主動“走進”魯迅的“另外一道風景”。學生興趣調動起來了,學習課文就會積極得多,課堂教學也自然高效得多。
又如《誡子書》的 “預習提示”是這樣的:“古人往往在家信中寄語子女弟兄,予以教誨與勸勉,這是中國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種方式。課文是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家書,殷殷教誨中蘊含著深切的期望。朗讀課文,注意體會這種情感?!边@段話從古人寫家信的傳統(tǒng)說起,然后引出諸葛亮寫給兒子的家書,指出這篇文章是諸葛亮晚年寫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諸葛亮一生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為了國家日夜操勞,顧不上在兒子身邊教育他,于是寫下這篇書信告誡諸葛瞻。我在教學前提醒學生先讀這段話再讀課文,并介紹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則方面對其子嚴格要求,循循善誘,甚至在一些具體事情上也體現(xiàn)出對子女的細微關懷。
在這篇《誡子書》中,有寧靜的力量: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有節(jié)儉的力量:儉以養(yǎng)德;有超脫的力量;非澹泊無以明志;有好學的力量: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有勵志的力量: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則不能勵精;有性格的力量:險躁則不能治性;有惜時的力量:年與時馳,意與歲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這篇文章短短幾十字,充滿了無窮的力量,對這些力量的發(fā)掘與感受,激發(fā)了學生的朗讀背誦的學習興趣。
二、提示內容,利于抓住要點
當一篇課文的內容比較復雜時,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提綱挈領式的點撥。而這一類課文的課文“提示”往往有這樣的點撥文字。教師可以根據(jù)需要,利用“提示”,或課前,或課中,或課后給學生點撥。
如我在教學《故鄉(xiāng)》時用課文“提示”:“回憶中的‘故鄉(xiāng),充滿了童趣,帶著夢幻的色彩。而現(xiàn)實中的‘故鄉(xiāng),卻在生活的重壓下,失去了生機。理想的‘故鄉(xiāng)應該是什么樣的?‘我在朦朧中,尋求未來的希望?!闭n堂上學生在認真揣摩這幾句話內涵:這些話不但點明了課文所涉及到的“故鄉(xiāng)”的三個時段,還概括或暗示了各時段的內容。在此基礎上學習課文,學生就能迅速抓住課文要點,少走許多彎路,提高了學習效率。
再看《智取生辰綱》這篇課文的課文“提示”:“針對‘生辰綱這筆巨大的不義之財,智多星吳用巧設妙計,眾好漢志在必得,負責押送的楊志,一路費盡心機,力求‘生辰綱不失。這場英雄與英雄之間的斗智斗謀,最終結果如何呢?”這里點出了矛盾的雙方及課文內容的要點。我在指導學生學習時,讓學生結合“提示”思考吳用巧設了哪些“妙計”,楊志費盡了哪些“心思”,最后結果究竟如何?學生順藤摸瓜,一步步探究下去,就輕松地把握了課文內容。
三、拓展補充,幫助理解課文
有些“提示”不是對課文內容簡單的“提要”,而是對課文內容的拓展,是教材的延伸和補充,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如《傅雷家書兩則》的教學,引導學生體會、理解父子之間的感情是主要的。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讀 “提示”:“傅雷和傅聰父子,不但是生活中的朋友,而且是藝術研究上的知音。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學養(yǎng)、真摯的父愛,傾聽著萬里之外兒子的每一次心跳,預想著兒子前進道路上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困難,傳遞著自己的惦念和祖國的聲音?!比缓蠼Y合課文,體會在這兩則書信中,流露出的父親對兒子的寬慰和理解,以及為兒子取得成功而表現(xiàn)出的無比喜悅之情,這些都是真情流露,是最真摯的愛。我還就此稍作補充,傅雷家書與一般家書不同之處在于:作為文藝評論家的傅雷,在藝術上給兒子以引導,鼓勵兒子擁有一顆赤子之心,不畏孤獨,保持心靈的純潔,達到藝術的高峰;期望兒子的演奏,能表現(xiàn)出中國的黎明,響遍每個人的心,能表現(xiàn)出中華文明,有氣吞斗牛的氣勢。當然,作為一名普通父親的傅雷也有對兒子人生的指導:能夠從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后果,敢于正視現(xiàn)實,要有自知之明,要謙卑,要堅強,要不怕孤獨。
這樣,引導學生從這兩個角度深入研讀課文,讓學生了解傅家父子間的特殊關系,有利于學生體會傅雷對傅聰?shù)奶驙僦椋趯W生對課文內容深入理解,更深刻地領會文章中表達的思想和情意。
四、展示背景,更好深層挖掘
有些課文就其本身來看,似乎不難理解,但這種理解往往是淺層次的。如果將其放在作者所處的時代或文章形成的基礎等大背景下,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有深刻的歷史和文化內涵,需要深入挖掘。背景材料對深入理解課文、把握課文的精髓很有幫助。
如課文《秋天的懷念》的“提示”就提供了這方面的材料:“史鐵生是中國當代文壇一位特殊的作家,他身體癱瘓,又長年患病,卻一直在和病魔做抗爭,這種生存狀況使他的作品帶有一種獨特的氣質。體會文中流露的情緒,反思一下:沐浴在親情中,我們是否只知接受,不會感動,也不懂回報呢?”這段話使我們了解了寫作背景:這篇課文是史鐵生二十一歲時寫的,在他二十一歲的時候,他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導致高位截癱,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親也去世了。后來,在他的許多文章里都寫到了他的母親,縱觀他的成長之路,其實就是母親用愛鋪就的?!肚锾斓膽涯睢繁闶菓涯钅赣H的的文章。在此文中,作者借助對幾件平常的小事的細致描寫,來表達母子之間的似海深情,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在教學中讓學生仔細閱讀這段話,他們一定會對課文的主題有更深刻的理解。
五、揭示寫法,方便把握特色
有的課文“提示”對文章的寫作方法作了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提示,對學生把握課文的內容和寫作特點有幫助。
《雨的四季》課后的“閱讀提示”中的“優(yōu)美的寫景散文常常用飽含感情的、細膩生動的筆墨,把景物描寫得分外美麗,分外靈動。文中的四季之雨,‘容貌有別,‘性情各異。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調動我們的各種感官,全面感受這四季之雨,讓我們親近雨,體會雨的不同情致與風韻。例如:水珠子從花苞里滴下來,比少女的眼淚還嬌媚?!〔菟坪跸駨吞K的蚯蚓一樣翻動,發(fā)出一種春天才能聽到的沙沙聲。呼吸變得暢快,空氣里像有無數(shù)芳甜的果子,在誘惑著鼻子和嘴唇。這段文字從視覺、聽覺和嗅覺的角度描寫雨后的世界,牽動著美妙的聯(lián)想和想象,帶給我們全方位的感受。
《答謝中書書》的課文“提示”“……宛如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又像一首流動的山水詩,語言精練而生動”,點明了本文的語言特點。教師在教學中,應指導學生認真品讀這些句子,以找到解決問題的門路,把握課文寫作上的特色。當然,“提示”的作用還不止這些。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細心體會,充分利用“提示”的內容,就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作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六、指導學法,加強合作探究
課文“提示”是“教”的提示,更是“學”的提示,充分體現(xiàn)了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如教學《再塑生命的人》時,讓學生先看課后的“閱讀提示”:“ 閱讀課文,要關注標題。尤其是那些能揭示主旨的標題。本文題為《再塑生命的人》,為什么生命有‘再塑呢?誰來‘再塑?如何做到的?帶著這些問題閱讀課文,你就會注意到一些與標題照應的語句,比如開頭‘最重要的一天‘截然不同的生活等;你還會注意到文章在敘事之中常常穿插一些抒情或議論,從中可以了解到‘再塑生命 的過程中‘我的心理感受。比如在敘述中‘我突然悟到‘水的含義之后,單句成段進行議論,讓讀者強烈感受到這件事給‘我的巨大震撼——原來萬事萬物都有它的名稱,‘我終于在文字和事物之間建立了聯(lián)系。在沙利文老師的耐心引導下,‘我的學習終于迎來了質變,并第一次產生了悔恨之情。這樣閱讀下來,就可以清楚地把握沙利文老師高超的教育藝術和‘再塑‘我生命的過程?!薄伴喿x提示”清楚、具體地介紹了本課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在見證“再塑生命”的歷程中,整體感知文意,理清課文思路;又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味海倫·凱勒學習的艱辛和沙利文老師的耐心愛心;再通過探究再塑生命的要素,感悟沙利文的愛的教育,體會海倫·凱勒的性格特點,學習海倫·凱勒所表現(xiàn)出的自強不息的精神。這樣,就很好地把握了課文的主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解決了問題。
學習《誡子書》時讀“預習提示”:“參考注釋閱讀課文,畫出你不理解的語句,先與同學討論交流,看看能否解決?!边@些都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本課的要領,有條不紊地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生由此可以逐步積累學習此類文章的一般方法,從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
總之,課文“提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善于運用的話,可以巧妙駕馭課堂教學的主動權,舉一反三,有效實現(xiàn)對學生基礎的落實、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提高。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中,可以此為切入點,激發(fā)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使教材、學生、教師融為一體,形成合力,發(fā)揮“提示”在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中的最大張力,更好地幫助學生推開閱讀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