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秸稈及生物炭還田對土壤有機碳及其活性組分的影響

    2018-05-22 03:14:43黎嘉成高明田冬黃容徐國鑫
    草業(yè)學(xué)報 2018年5期
    關(guān)鍵詞:土壤有機油菜可溶性

    黎嘉成,高明,田冬,黃容,徐國鑫

    (西南大學(xué)資源環(huán)境學(xué)院,重慶 400715)

    土壤有機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是土壤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評價土壤質(zhì)量和土壤肥力的核心因子,增加土壤有機碳對于提高土壤碳匯能力、土地生產(chǎn)力及延緩全球氣候變暖具有重要意義。但土壤有機碳是有機物料輸入碳和礦化分解排放的長期平衡結(jié)果,其含量和質(zhì)量在短時間內(nèi)不能對施肥、耕作方式轉(zhuǎn)變、有機物料施用等農(nóng)田管理措施作出靈敏的響應(yīng)[1]。土壤活性有機碳是指土壤中穩(wěn)定性差、周轉(zhuǎn)速率快、易礦化分解,在土壤中移動快、易受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影響、活性較高的那部分有機碳[2],主要的表征指標(biāo)有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MBC)、可溶性有機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易氧化態(tài)有機碳(readily oxidized carbon, ROC)、顆粒有機碳。盡管土壤活性有機碳占全碳的比例較小,但它對外界環(huán)境變化的響應(yīng)比土壤全碳靈敏,其直接參與土壤生化過程,對土壤碳氮元素的循環(huán)利用及平衡具有重要地位。研究表明,土壤活性有機碳庫對溫室氣體排放有較大的貢獻[2],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從而影響土壤固碳能力及溫室氣體的排放[3],因此研究土壤活性有機碳對土壤碳庫平衡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yīng)均具有重要意義。

    試驗表明,秸稈還田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質(zhì),增加作物產(chǎn)量與品質(zhì)等優(yōu)點[4-6]。但是秸稈直接還田由于其中所含有機碳的相對活躍性,會誘發(fā)土壤微生物的高效代謝和繁衍,從而改變土壤有機碳活性及穩(wěn)定性[7]。生物炭施加到土壤中,可作為土壤腐殖質(zhì)中高度芳香化結(jié)構(gòu)組分的來源,不僅能穩(wěn)定土壤有機碳庫,保蓄土壤養(yǎng)分,而且對維持土壤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發(fā)揮重要作用[8]。代紅翠等[9]研究表明生物炭還田較秸稈還田并沒有顯著提高土壤MBC和DOC含量,表明有機物料對土壤活性有機碳影響復(fù)雜多變。與秸稈直接還田相比,生物炭還田對土壤活性碳庫是否產(chǎn)生差異目前尚未定論[10-12]。因此,研究生物質(zhì)碳與秸稈還田對于揭示土壤有機碳固定及影響機制具有重要意義。本試驗通過測定土壤活性有機碳庫的組分,分析秸稈與生物炭還田對紫色土活性有機碳庫的影響,以期為秸稈及生物炭還田利用提供科學(xué)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shè)在重慶市北碚區(qū)西南大學(xué)試驗農(nóng)場,海拔266.3 m,年平均氣溫18.3 ℃。最高氣溫7月平均28.7 ℃,最低氣溫1月平均7.7 ℃,≥10 ℃年積溫6006 ℃,年降水量1086.6 mm,年日照時數(shù)1276.7 h,屬于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試驗土壤為侏羅紀(jì)沙溪廟組紫色泥頁巖發(fā)育形成的紫色土,中性紫色土亞類,灰棕紫泥土屬,是重慶四川紫色土區(qū)分布最廣的一種土壤。其基本理化性質(zhì)為:有機碳含量9.98 g·kg-1,堿解氮135.65 mg·kg-1,速效磷17.38 mg·kg-1,速效鉀206.32 mg·kg-1,pH為6.7。

    1.2 試驗材料與方法

    試驗中所用生物炭由四川省久晟農(nóng)業(yè)有限責(zé)任公司提供,以油菜(Brassicanapus)秸稈為原料在 500 ℃高溫厭氧條件下熱解2 h燒制,其碳含量為625.8 g·kg-1,C/N 為45.52,pH 為 8.9。水稻(Oryzasativa)秸稈的有機碳含量為 412.50 g·kg-1,C/N為 47.74,油菜秸稈的有機碳含量為 392.05 g·kg-1,C/N為 41.56。秸稈速腐劑購自康源綠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產(chǎn)品形態(tài)為液體,有效活菌數(shù)≥200億cfu·mL-1。秸稈速腐劑能使秸稈等有機廢棄物快速腐熟,使秸稈中所含的有機質(zhì)及磷、鉀等元素成為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yǎng),并產(chǎn)生大量有益微生物。

    試驗以“等碳量”原則還入秸稈或生物炭,各處理施肥量相同,共設(shè)置5個處理(表1),3次重復(fù);隨機區(qū)組排列在15個2 m×1 m能獨立排灌的微區(qū)內(nèi),各個微區(qū)的水肥管理均相同。還田措施:油菜季還水稻秸稈,玉米季還油菜秸稈;CS處理將秸稈人工切碎至2 cm左右,然后均勻撒在土壤表面進行翻耕;BC處理將過10 mm篩的生物質(zhì)碳覆蓋在土壤表面,由人工翻入土壤; CSBC處理將切碎后的秸稈和生物質(zhì)碳混勻,再均勻施入土壤表面;CSD處理將秸稈和速腐劑混合均勻后施入土壤。

    表1 試驗處理描述Table 1 Treatment designing in the experiment

    試驗種植模式采用“油玉新兩熟”制,本試驗于2015年10月11日開始,2016年8月1日結(jié)束,各作物的氮、磷、鉀、硼養(yǎng)分用量根據(jù)《中國主要作物施肥指南》[13]來確定,各季作物栽培方式和田間管理措施按照當(dāng)?shù)亓?xí)慣進行。其中油菜(油菜品種:96v44,密度 8萬株·hm-2)于2015年10月11日育苗, 2015年11 月3日移栽,2016年4月19日收獲。玉米(Zeamays,中豪9號,密度 4萬株·hm-2)于2016年4 月9日育苗,4 月20日移栽,8月1日收獲。油菜季的氮(N)、磷(P2O5)、鉀(K2O)肥和硼肥用量分別為150、90、90和15 kg·hm-2。氮肥分基肥和薹肥兩次施用(基肥占70%),磷、鉀、硼肥做基肥一次性施用。基肥和薹肥分別于2015年11月1日和2016年2月20日施用,施用方法為小雨前后撒施。玉米季各處理的氮(N)、磷(P2O5)、鉀(K2O)肥分別為180、60、90 kg·hm-2,全部作為基肥在玉米移栽時施入。氮、磷、鉀和硼肥品種分別為尿素(N 46%)、過磷酸鈣(P2O512%)、硫酸鉀(K2O 51%)、硼砂(含B 12%)。

    1.3 測定方法

    試驗于11月21日開始采集并測定第一批0~20 cm土壤樣品,之后每14 d測定一次。測定方法:取部分土樣置于4 ℃冰箱保存用于測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可溶性碳(DOC)和易氧化碳(ROC),剩余土樣自然風(fēng)干后過0.25 mm篩,采用重鉻酸鉀外加熱法[14]測定土壤有機碳含量(SOC)。2016年5月油菜收割后、2016年8月玉米收獲后分別采集0~20 cm層原狀土,每個微區(qū)采集5點,將5點土樣混合成一個樣品,裝入袋中運回實驗室。在室內(nèi)剔除石礫、肉眼可見的植物殘體及根系等雜質(zhì),用手將大土塊沿土體自然裂隙輕輕掰碎,過8 mm篩,風(fēng)干留待活性碳組分測定。

    土壤微生物量碳(MBC):采用吳金水[15]的氯仿熏蒸-K2SO4浸提法測定,MBC=EC/KEC,式中:EC為熏蒸和未熏蒸樣品浸提液測定的有機碳差值;KEC為轉(zhuǎn)換系數(shù),取值為0.38。

    土壤可溶性有機碳(DOC):稱取過2 mm篩的鮮土20 g于100 mL塑料離心管內(nèi),加入40 mL去離子水浸提(土液比為1∶2),在25 ℃下振蕩30 min(250 r·min-1),離心 20 min(4000 r·min-1),然后上清液用真空泵抽濾過0.45 μm微孔濾膜到50 mL塑料瓶中,濾液直接在Multi N/C 2100分析儀(耶拿,德國)上測定其DOC含量[16]。

    土壤易氧化態(tài)碳(ROC)采用高錳酸鉀氧化-比色法測定[17]。

    1.4 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SPSS 17.0、Origin 9.0和Excel 2003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繪圖制表。所有的結(jié)果均用 3 次測定結(jié)果的平均值表示。采用LSD 最小顯著差數(shù)法(P<0.05)進行不同處理之間的多重比較。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秸稈與生物炭還田下土壤有機碳的變化

    從圖1可以看出,土壤有機碳(SOC)含量隨著秸稈與生物炭還田的時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其中各處理土壤有機碳含量油菜季在2016年2月15日(蕾薹期)達(dá)到最大值,玉米季在2016年7月4日(灌漿期)的含量顯著高于其他時期(P<0.05)。各處理均能顯著增加土壤有機碳含量,土壤有機碳平均含量表現(xiàn)為:BC(17.86 g·kg-1)>CSBC(16.60 g·kg-1)>CSD(14.33 g·kg-1)>CS(13.52 g·kg-1)>CK(11.94 g·kg-1)。與試驗前土壤相比,BC、CSBC處理隨著有機物料還田時間延長而較大幅度地增加,而CK、CS、CSD處理有機碳含量變化較平穩(wěn),其中BC處理的增幅最大(107.82%),其次為 CSBC處理(95.69%),且油菜季增加幅度大于玉米季。說明生物炭還田提升土壤有機碳效果優(yōu)于秸稈還田,且隨著生物炭還田時間的增加,土壤有機碳含量也持續(xù)增加,而秸稈易分解碳損失的增加有所減緩。

    圖1 秸稈與生物炭還田條件下土壤有機碳的變化Fig.1 Dynamics of soil total organic carbon under straw or biochar application

    2.2 秸稈與生物炭還田下土壤微生物量碳的變化

    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在油菜季隨著生育期的進行呈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趨勢,在2015年12月7日(苗期)達(dá)到最低,隨著溫度升高和油菜旺盛生長于2016年3月31日(角果期)達(dá)到最大。MBC在玉米季出現(xiàn)兩個峰值,分別在2016年5月23日(拔節(jié)期)和2016年7月4日(灌漿期)。如圖2所示,不同處理間MBC含量差異顯著,物料還田處理的MBC含量均高于CK處理,其中CSD處理的MBC含量最大,均值為172.02 mg·kg-1,較CK處理(112.58 mg·kg-1)顯著提高了52.80%(P<0.05),其次為CS(159.97 mg·kg-1),CSBC(145.00 mg·kg-1),BC(125.53 mg·kg-1),可見,秸稈和秸稈+速腐劑還田提高土壤微生物數(shù)量效果較優(yōu)。

    2.3 秸稈與生物炭還田下土壤可溶性有機碳的變化

    各處理油菜季和玉米季土壤可溶性有機碳(DOC)動態(tài)變化如圖3所示。油菜在苗期(除2015年1月24日寒潮降雪)各處理DOC含量出現(xiàn)先增加后降低趨勢;在開花后期至角果期,各處理DOC含量達(dá)最高(194.94~427.32 mg·kg-1)。在玉米生育期內(nèi),DOC含量呈“M”型變化趨勢,在灌漿期達(dá)到最大,平均值為117.28~271.27 mg·kg-1。從圖3還可以看出,生物炭或秸稈還田能顯著提高DOC含量,油菜季各處理DOC平均含量為:CS(102.73 mg·kg-1)>CSD(95.46 mg·kg-1)>CSBC(82.26 mg·kg-1)>BC(79.07 m g·kg-1)>CK處理(52.59 mg·kg-1);玉米季CS、CSD、BC和CSBC處理DOC平均含量分別為148.86、165.06、173.47和175.57 mg·kg-1,比CK(97.50 mg·kg-1)提高了52.68%~80.07%。

    圖2 秸稈與生物炭還田條件下土壤微生物量碳變化Fig.2 Dynamics of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under straw or biochar application

    圖3 秸稈與生物炭還田條件下可溶性有機碳變化Fig.3 Dynamics of soil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under straw or biochar application

    2.4 秸稈與生物炭還田下易氧化有機碳的變化

    圖4為土壤易氧化有機碳(ROC)在油菜季和玉米季動態(tài)變化特征。油菜季苗期初期ROC含量較高,隨著作物生長逐漸降低,并于2015年12月21日苗期末期降至最低,隨作物生長又逐漸升高,于開花期達(dá)到最高,隨后在角果期出現(xiàn)短暫急劇下降,成熟期油菜根部表皮細(xì)胞脫落死亡和凋落物殘體歸還腐解增加了土壤易氧化碳含量。油菜季,各處理ROC在2.68~6.01 g·kg-1變化,但各處理間平均含量差異不顯著(P>0.05);玉米季ROC變化趨勢與油菜季類似,各處理ROC平均含量為:CSD(4.05 g·kg-1)>CS(3.78 g·kg-1)≥CSBC(3.78 g·kg-1)>BC(3.05 g·kg-1)>CK處理(2.59 g·kg-1),同時隨著作物生長季呈先降低后增加趨勢,在灌漿期達(dá)到最高值,各處理ROC含量為2.00~4.83 g·kg-1,較CK顯著提高了17.76%~56.37%,其中以CSD處理最顯著。

    2.5 秸稈與生物炭還田下土壤微生物熵的變化

    MBC與SOC的比值稱為土壤微生物熵(qMB),是表征土壤微生物固碳效益的指標(biāo),能更好地反映土壤碳庫的容量和活性特征。由于土壤微生物量碳周轉(zhuǎn)快,微生物熵值越大,微生物固定的有機碳越多,土壤有機碳周轉(zhuǎn)越快[18]。油菜季各處理條件下qMB變化較復(fù)雜,隨著作物的生長在0.68%~1.48%范圍內(nèi)不斷波動,總體上呈現(xiàn)作物生長初期、后期高于中期。玉米季各處理qMB表現(xiàn)為先增加,在抽雄期達(dá)到最高(0.96%~1.67%),之后又逐漸降低。如圖5所示,不同處理間qMB呈顯著性差異(P<0.05),其大小依次為:CSD>CS>CK>CSBC>BC,其中CS和CSD處理的qMB顯著高于對照,提高了15.12%~25.53%;而BC和CSBC處理與對照差異不顯著。

    圖4 秸稈與生物炭還田條件下易氧化有機碳變化Fig.4 Dynamics of soil oxidizable organic carbon under straw or biochar application

    圖5 秸稈與生物炭還田條件下微生物熵變化Fig.5 Dynamics of soil microbial quotient under straw or biochar application

    2.6 秸稈與生物炭還田條件下可溶性有機碳和易氧化碳分配比例的變化

    油菜季從苗期到開花期(除2015年1月30日苗期中期)土壤DOC/SOC逐漸增大(圖6),而后成熟期又出現(xiàn)降低,油菜生育期各處理DOC/SOC變化范圍為0.08%~2.68%,以開花期分配比例最大,為1.41%~2.68%。玉米生育期各處理DOC/SOC在0.34%~1.46%變化,且隨著作物生長表現(xiàn)出先逐漸增加至灌漿期達(dá)到最大,隨后成熟期又稍微降低。整個試驗期間各處理DOC/SOC平均比例大小依次為: CS(0.88%)>CSD(0.87%)>CSBC(0.73%)>BC(0.64%)>CK處理(0.61%),CS、CSD和CSBC處理顯著高于CK處理(P<0.05),而CS、CSD和CSBC之間差異不顯著,BC與CK處理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土壤ROC/SOC遠(yuǎn)高于土壤DOC/SOC,油菜季各處理土壤ROC/SOC呈“W”型變化趨勢(圖6),各處理土壤ROC/SOC在12.86%~40.86%變化。玉米季各處理土壤ROC/SOC表現(xiàn)為移栽期到抽雄期逐漸增加并達(dá)到全生育期最大值(20.49%~32.19%),開花期到成熟期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趨勢。各處理ROC/SOC平均比例大小依次為:CS(29.93%)>CSD(29.01%)>CK(27.33%)>CSBC(23.62%)>BC處理(22.31%),與對照相比,CS和CSD處理顯著提高了土壤ROC/SOC,而BC和CSBC處理顯著低于CK處理14.33%~18.38%。

    圖6 秸稈與生物炭還田下 DOC/SOC和ROC/SOC 變化Fig.6 Dynamics of allocation ratio of DOC/SOC and ROC/SOC under straw or biochar application

    3 討論

    3.1 秸稈與生物炭還田對土壤有機碳和活性有機碳的影響

    秸稈和生物炭是含碳豐富的有機物料,但二者含碳物質(zhì)組成比例完全不同,因此,秸稈與生物炭還田對土壤截碳和固碳潛力的影響也不一致。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與試驗開展前對比,各處理均能顯著增加土壤總有機碳含量,這與徐江兵等[19]、安婉麗等[20]和侯曉娜等[21]研究結(jié)果類似。各處理的有機碳增幅為31.26%~107.82%,其中以生物質(zhì)碳(BC)處理最顯著,且生物質(zhì)碳還田(BC、CSBC)處理顯著高于秸稈還田(CS、CSD)處理;本研究中各處理中均較大程度地增加了土壤有機碳(SOC),這可能是因為供試土壤有機碳含量較低(9.98 g·kg-1),各處理養(yǎng)分較為均衡,因此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固碳,向土壤歸還的有機碳量遠(yuǎn)遠(yuǎn)高于分解量,因而SOC表現(xiàn)為碳積累。說明秸稈覆蓋有助于本土SOC含量的增加[22]。從圖1可看出在2016年1月末到3月末期間,各處理SOC含量總體上呈逐漸增加的趨勢,這可能是由于此時隨著溫度的逐漸升高,降水量逐漸增大,促進了微生物對有機物料的分解利用,而此時的光照、溫度以及水分條件對作物呼吸作用的提升要弱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因此在這期間SOC的消耗量持續(xù)小于歸還量,表現(xiàn)為SOC總量的不斷增加。各處理的SOC分別在油菜蕾薹期和玉米灌漿期達(dá)到最高,油菜季SOC提高幅度大于玉米季。BC、CSBC處理的土壤有機碳在玉米季持續(xù)較大幅度地增加,而CK、CS、CSD處理有機碳含量變化較平穩(wěn),說明生物炭還田提升SOC的效果優(yōu)于秸稈還田,且隨著還田次數(shù)的增加兩者會出現(xiàn)較大差異。這可能是由于秸稈含有大量新鮮易分解碳,在夏季較高的溫度條件下,其歸還的碳通過土壤呼吸作用損失較多[23],貯存固定在土壤中的有機碳減少,所以秸稈還田下SOC增幅有所減緩;生物質(zhì)碳中碳的有效性較低,與秸稈相比,在同樣的條件下通過土壤呼吸作用損失的碳較少,因此含生物質(zhì)碳處理的SOC在玉米季能夠持續(xù)增加。

    土壤微生物量碳(MBC)是土壤碳庫中最活躍的部分,數(shù)量雖少,卻對土壤碳循環(huán)起著重要作用,是表征土壤生物肥力的重要指標(biāo)[24]。秸稈含有豐富的礦質(zhì)元素,還田后能促進微生物生長,進而提高微生物量;盡管生物炭中碳有效性較低,但生物炭施入土壤后:一方面,生物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jié)構(gòu)、巨大的表面積及較高的陽離子交換量等特點,為土壤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棲息地;另一方面,生物炭空隙內(nèi)吸附和儲存了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為微生物群落提供了充足的養(yǎng)分來源,可以促進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和改變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結(jié)構(gòu)[25],進而顯著增加土壤微生物數(shù)量。本研究中,秸稈與生物炭還田均能顯著提高MBC,但秸稈、秸稈+速腐劑提高程度均高于生物炭、秸稈+生物炭,這與張星等[26]的結(jié)論一致,這是由于秸稈、秸稈+速腐劑還田的土壤呼吸顯著高于生物炭、秸稈+生物炭[23]。同時秸稈中碳有效性高于生物質(zhì)碳,因此微生物活性高。土壤水熱條件是影響作物生長、微生物活性和有機物料分解最重要的環(huán)境因子,油菜季MBC最高值出現(xiàn)在角果期,而玉米季MBC有兩個峰值,分別為拔節(jié)期和灌漿期。這可能是由于3月中旬處于油菜角果期和7月上旬處于玉米灌漿期,土壤水熱條件適宜,光合作用強烈,作物光合同化碳傳輸?shù)礁浚缓笠愿捣置谖?、脫落物等形式進入土壤,部分土壤根際活性碳經(jīng)過微生物作用轉(zhuǎn)化為微生物量碳;另外,該時期微生物活動旺盛,能分解有機物料并產(chǎn)生大量的活性有機物,為微生物生長提供了充足能源和基質(zhì)。玉米拔節(jié)期,一方面秸稈與生物炭還田會直接增加土壤活性有機碳含量,促進微生物生長、繁殖;另一方面新鮮有機物料易被微生物分解產(chǎn)生大量有效養(yǎng)分,反過來刺激了微生物生長及活性提高;此外,該時期玉米生長緩慢,對養(yǎng)分需求較少,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活性有機碳減少,從而顯著增加了微生物量碳。

    土壤可溶性有機碳(DOC)是土壤微生物分解轉(zhuǎn)化有機物料的重要能源與碳源,其中有10%~40%的組分能夠直接被微生物分解利用[27]。本研究中土壤微生物量與可溶性有機物之間存在極顯著的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表明它們可能存在源與匯的關(guān)系。由于2016年1月4日寒潮降雪,降雪極端溫度使土壤微生物數(shù)量和活性降低,MBC含量減少,微生物利用的可溶性有機碳減少,使土壤中可溶性有機碳積累,短暫出現(xiàn)峰值。由于3月中旬(油菜角果期)和7月上旬(玉米灌漿期)的土壤水熱條件適宜,光合作用強烈,作物光合同化碳傳輸?shù)礁?,然后以根系分泌物、脫落物等形式進入土壤,增加了土壤可溶性有機碳的源;同時適宜的水熱條件有利于微生物對土壤中有機物料的分解,增加了DOC含量。本研究中秸稈與生物質(zhì)碳還田均提高了DOC含量,秸稈與生物炭還田不僅為微生物生長繁殖提供了豐富的碳源和能源物質(zhì),刺激了微生物的生長,而且隨著微生物活性升高促進了土壤中難溶態(tài)物質(zhì)的活化與分解[28],從而增加了DOC (圖3);同時秸稈與生物炭還田還能改善土壤質(zhì)量,提高作物養(yǎng)分利用效率,顯著促進了作物生長,增加了地上部分作物殘體和根系的歸還量,促進了土壤有機碳的提高,從而增加了可溶性有機碳轉(zhuǎn)化的源;另外,各處理均配施化肥降低了秸稈及生物炭的C/N,提高腐解速率,進而直接增加DOC含量。秸稈含有大量可被微生物直接分解利用的物質(zhì),施入土壤后顯著促進了土壤呼吸作用[29],從而增加了DOC的消耗;生物炭富含高度芳香化的惰性碳,具有極高的化學(xué)生物穩(wěn)定性,施入土壤后難以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加之生物炭處理的C/N值過高,降低了微生物的活性,微生物利用的可溶性有機碳少,因此本研究中秸稈還田(CS、CSD)處理的DOC含量提高幅度高于生物質(zhì)碳還田(BC、CSBC)處理,與對照相比,提高了81.52%~95.34%。但玉米季BC和CSBC處理DOC反而高于CS和CSD處理,這是因為CS和CSD處理的土壤呼吸顯著高于BC和CSBC處理,會消耗更多的土壤可溶性有機碳。

    易氧化有機碳(ROC)不僅是反映農(nóng)業(yè)管理措施對土壤質(zhì)量影響的敏感指標(biāo),同時也是評價土壤潛在生產(chǎn)力的重要指標(biāo)[29],ROC主要來源于作物根系、地上部分殘體歸還、死亡土壤微生物體內(nèi)物質(zhì)釋放及土壤原有機碳活化等,外源有機物料還田會增加有機質(zhì)來源并改變土壤C/N值,同時不同有機物料碳源可利用度不一,因此有機物料還田在短時間內(nèi)首先會對ROC有明顯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秸稈與生物炭還田各處理ROC顯著高于無物料還田(CK)處理17.76%~56.37%,有利于土壤中ROC的累積,其中以CSD處理最顯著;各處理土壤易氧化碳平均含量為: CSD(4.05 g·kg-1)>CS(3.78 g·kg-1)≥CSBC(3.78 g·kg-1)>BC(3.05 g·kg-1)>CK處理(2.59 g·kg-1)。

    3.2 秸稈與生物炭還田對土壤活性有機碳分配比例的影響

    盡管土壤活性有機碳占土壤有機碳總量的比例很小,但它直接參與土壤生物化學(xué)轉(zhuǎn)化過程,是土壤微生物活動的碳源和土壤養(yǎng)分流的驅(qū)動力[30],對農(nóng)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生產(chǎn)力及環(huán)境具有重要的影響[31]。土壤活性有機碳占土壤有機碳的比例比活性有機碳絕對含量更能反映土壤有機碳的質(zhì)量和穩(wěn)定性,分配比例越高表示有機碳活性越高,越易被作物和微生物吸收利用,有機碳周轉(zhuǎn)越快;該值越低表示有機碳越能長期穩(wěn)定儲存。

    微生物熵(qMB)可以從微生物學(xué)的角度揭示土壤質(zhì)量,該值大小可以反映土壤微生物固碳效益及土壤有機碳變化方向。土壤qMB值一般在0.27%~7.00%[32]。有關(guān)研究表明,qMB值變大,土壤中有機碳處于積累階段,反之土壤有機碳處于消耗階段[33]。本試驗中各處理玉米季土壤qMB(0.54%~1.67%)高于油菜季(0.68%~1.48%),這與李新華等[11]研究不同秸稈還田模式下土壤qMB(0.91%~1.34%)的結(jié)果一致。qMB在同一處理內(nèi)隨時間變化不明顯,產(chǎn)生的原因是由于土壤微生物量碳與土壤有機碳總量變化的環(huán)境因素大致相同,兩者隨時間的變化趨勢也類似,因此微生物量碳與有機碳的比值隨時間的推移保持在一定的水平范圍內(nèi)波動。在油菜季與玉米季成熟期,qMB都出現(xiàn)了一定幅度的回落,這可能是由于微生物對環(huán)境變化比較敏感,因而qMB主要受土壤微生物量影響。該時期土壤有機物料大部分被消耗,植物根系生理活動也逐漸減弱,歸還到土壤中的養(yǎng)分總量逐漸降低,導(dǎo)致了土壤微生物數(shù)量的減少,而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在該時期可以保持在較高水平,因此,在兩季作物的成熟期,qMB都會逐漸降低。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圖4),秸稈與生物炭還田對各處理的qMB影響程度并不一致, CS和CSD處理的土壤qMB顯著高于對照,而BC和CSBC處理低于對照。說明秸稈和秸稈+速腐劑還田增加了大量易被微生物直接利用的碳源與能源,加快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周轉(zhuǎn)速度,有利微生物固定有機碳,進而提高了土壤有機碳含量。生物炭還田會顯著提高土壤pH,過高的pH值會抑制微生物生長繁殖。雖然生物炭和秸稈+生物炭并沒有提高qMB,但是生物炭以高度芳香化的惰性有機碳為主,有極高的化學(xué)生物穩(wěn)定性,施入土壤后受微生物作用很小、周轉(zhuǎn)速率慢及微生物熵值小,可長期穩(wěn)定存在,因此土壤有機碳可長期累積且顯著增加。qMB指標(biāo)并不能完全代替土壤有機碳來反映土壤質(zhì)量的變化趨勢[34],本研究中生物炭還田下土壤有機碳含量顯著高于秸稈和秸稈+速腐劑,而土壤qMB卻低于秸稈和秸稈+速腐劑,與有機碳呈相反的方向。這可能是qMB具有一定的靈敏性,可作為土壤有機碳剛好發(fā)生變化或未達(dá)到平衡時的指標(biāo),但當(dāng)土壤有機碳達(dá)到了平衡狀態(tài)后仍以有機碳總量為指標(biāo)較好[34]。

    DOC/SOC和ROC/SOC受物料投入量、物料品質(zhì)、土壤溫度、土壤水分、作物生長和土壤類型影響,本研究中,作物生長和土壤水熱條件是影響DOC/SOC和ROC/SOC的重要因子,DOC/SOC和ROC/SOC呈季節(jié)性變化,在作物生長初期其分配比例低于生長中后期。主要是隨著溫度的上升,一方面,微生物加速了新鮮還田的有機物料的分解,直接產(chǎn)生了較多的活性有機碳;另一方面,作物旺盛的生長產(chǎn)生了更多的凋落物、根系分泌物和微生物殘體等活性有機碳,提高了微生物數(shù)量和活性。夏季頻繁的降水也會間接影響微生物活性,土壤干濕交替會加速土壤團聚體破碎,使團聚體結(jié)合的活性碳隨水溶出,進而增加了土壤活性碳含量。本試驗中CS、CSD和CSBC處理的DOC/SOC平均比例顯著高于CK和BC處理(P<0.05),表明新鮮秸稈本身含有一定可溶性有機碳和微生物分解轉(zhuǎn)化產(chǎn)生的可溶性有機碳兩者共同顯著提高了DOC/SOC,而生物炭具有穩(wěn)定的芳香性結(jié)構(gòu),可溶性有機碳比秸稈低,生物有效性低,因此生物炭還田后DOC/SOC顯著低于秸稈,這與陳安強等[35]和Luo等[36]的研究認(rèn)為生物炭處理的土壤可溶性有機碳分配比例高于秸稈處理的結(jié)果不一致,他們認(rèn)為生物炭對土壤原有有機碳礦化有正激發(fā)效應(yīng),而筆者對秸稈與生物質(zhì)還田下土壤呼吸和土壤有機碳含量研究顯示,生物炭還田后會抑制土壤原有機碳分解,產(chǎn)生負(fù)激發(fā)效應(yīng);出現(xiàn)不一致的結(jié)果原因還有可能與制備生物炭的原料、溫度和時間,以及試驗時間長短和土壤類型有關(guān)。從土壤肥力角度,較高的DOC/SOC有利于養(yǎng)分分解供作物吸收利用,提高土壤生產(chǎn)力;但從土壤固碳角度,較高的DOC/SOC將會加大DOC隨徑流失的風(fēng)險,降低了土壤有機碳穩(wěn)定性,不利于土壤碳持續(xù)穩(wěn)定保存。土壤ROC/SOC越高,說明土壤碳的活性越大,穩(wěn)定性越差[37],養(yǎng)分循環(huán)速率越快,不利于土壤有機質(zhì)的積累。土壤ROC/SOC遠(yuǎn)高于土壤DOC/SOC,各處理土壤ROC/SOC范圍為10.33%~32.19%。與對照相比,CS和CSD處理顯著提高了土壤ROC/SOC,而BC和CSBC處理卻顯著低于CK處理14.33%~18.38%,表明秸稈還田促進了易氧化碳分配,提高了土壤有機碳活性與土壤養(yǎng)分有效性;而生物質(zhì)還田卻降低了易氧化碳分配比例,促進了緩效性和惰性有機碳庫積累,有利于土壤有機碳穩(wěn)定保存。

    4 結(jié)論

    秸稈與生物炭還田均能顯著增加土壤總有機碳含量,且生物炭(BC)和秸稈+生物炭(CSBC)還田處理對土壤有機碳改善效果優(yōu)于秸稈(CS)和秸稈+速腐劑還田(CSD)處理。對土壤活性碳組分而言,除玉米季土壤可溶性碳外,秸稈和秸稈+速腐劑還田提高土壤各組分活性碳效果優(yōu)于生物炭和秸稈+生物炭,其中CSD處理效果最佳。與CK相比,CS、CSD處理能顯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熵(MBC/SOC)和ROC/SOC,而BC、CSBC處理降低了6.38%~24.47%、14.33%~18.38%,且CS、CSD處理對DOC/SOC的提升效果顯著高于CSBC、BC(P<0.05)。總體上,秸稈、秸稈+速腐劑還田能促進微生物可直接利用的活性碳轉(zhuǎn)化,提高土壤有機碳活性,加快土壤微生物量碳周轉(zhuǎn)速度,有利于微生物固定有機碳,提高微生物碳利用效益,改善土壤生物肥力;盡管生物碳還田微生物活性較低,但土壤有機碳及其穩(wěn)定性較高,有利于土壤有機碳積累,促進土壤固碳。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Lu W T, Jia Z K, Zhang P,etal. Effects of straw returning on soil labile organic carbon and enzyme activity in semi-arid areas of Southern Ningxia, China. 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2011, 30(3): 522-528.

    路文濤, 賈志寬, 張鵬, 等. 秸稈還田對寧南旱作農(nóng)田土壤活性有機碳及酶活性的影響. 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科學(xué)學(xué)報, 2011, 30(3): 522-528.

    [2] Yang L X, Pan J J.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measurements of 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 pool. 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2004, 35(4): 502-506.

    楊麗霞, 潘劍君. 土壤活性有機碳庫測定方法研究進展. 土壤通報, 2004, 35(4): 502-506.

    [3] Yagi K, Minami K. Effect of organic matter application on methane emission from some Japanese paddy fields.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 1990, 36(4): 599-610.

    [4] Guan T Y. Effect of straw manuring on soil organic carbon fractions. Wuhan: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4.

    管天玉. 秸軒還田方式對土壤有機碳組分的影響. 武漢: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2014.

    [5] Liu W. Effect of continuous straw incorporation on soil structure, nutrient and organic carbon fraction. Wuhan: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5.

    劉威. 連續(xù)秸稈還田對土壤結(jié)構(gòu)性、養(yǎng)分和有機碳組分的影響. 武漢: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2015.

    [6] Yuan J F. Effects of straw mulch in wheat field and its effects on yield increase. Eco-agriculture Research, 1996, 4(3):61-65.

    袁家福. 麥田秸稈覆蓋效應(yīng)及增產(chǎn)作用. 生態(tài)農(nóng)業(yè)研究, 1996, 4(3): 61-65.

    [7] Qiang X C, Yuan H L, Gao W S. Effect of crop-residue incorporation on soil CO2emission and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4, 15(3): 469-472.

    強學(xué)彩, 袁紅莉, 高旺盛. 秸稈還田量對土壤CO2釋放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影響. 應(yīng)用生態(tài)學(xué)報, 2004, 15(3): 469-472.

    [8] Xu N N, Lin D S, Xu Y M,etal. Application of biochar on soil improvement and heavy metal pollution abatement. Agro-Environment & Development, 2013, 30(4): 29-34.

    徐楠楠, 林大松, 徐應(yīng)明, 等. 生物炭在土壤改良和重金屬污染治理中的應(yīng)用. 農(nóng)業(yè)資源與環(huán)境學(xué)報, 2013, 30(4): 29-34.

    [9] Dai H C, Chen Y Q, Zhao Y X,etal. Effects and causes of different organic materials amendment on soil organic carbon in North China Plain.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16, 32(Supp.2): 103-110.

    代紅翠, 陳源泉, 趙影星, 等. 不同有機物料還田對華北農(nóng)田土壤固碳的影響及原因分析. 農(nóng)業(yè)工程學(xué)報, 2016, 32(增刊2): 103-110.

    [10] Shang J, Geng Z C, Chen X X,etal. Effects of biochar on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and their fractions in a rainfed farmland. 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2015, 34(3): 509-517.

    尚杰, 耿增超, 陳心想, 等. 施用生物炭對旱作農(nóng)田土壤有機碳、氮及其組分的影響. 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科學(xué)學(xué)報, 2015, 34(3): 509-517.

    [11] Li X H, Guo H H, Zhu Z L. Effects of different straw return modes on content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fractions of soil active carbon.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16, 32(9): 130-135.

    李新華, 郭洪海, 朱振林. 不同秸稈還田模式對土壤有機碳及其活性組分的影響. 農(nóng)業(yè)工程學(xué)報, 2016, 32(9): 130-135.

    [12] Zhang X H, Li Z L, Li Y,etal. Effect of biochar amendment on purple and yellow soil.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2017, 26(4): 63-72.

    張旭輝, 李治玲, 李勇, 等. 施用生物炭對西南地區(qū)紫色土和黃壤的作用效果. 草業(yè)學(xué)報, 2017, 26(4): 63-72.

    [13] Zhang F S, Chen X P, Chen Q. Guidelines for major crop fertilization in China.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ess, 2009.

    張福鎖, 陳新平, 陳清. 中國主要作物施肥指南. 北京: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出版社, 2009.

    [14] Bao S D. Soil agricultural chemistry analysis.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al Press, 2000.

    鮑士旦. 土壤農(nóng)化分析. 北京: 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 2000.

    [15] Wu J S. The measur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oil microbial biomass. Beijing: Meteorological Press, 2006.

    吳金水.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測定方法及其應(yīng)用. 北京: 氣象出版社, 2006.

    [16] Ghani A, Dexter M, Perrott K W. Hot-water extractable carbon in soils: a sensitive measurement for determining impacts of fertilisation, grazing and cultivation.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2003, 35(9): 1231-1243.

    [17] Blair G J, Lefroy R, Lisle L. Soil carbon fractions based on their degree of oxid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carbon management index for agricultural systems.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1995, 46(7): 393-406.

    [18] Ren T Z, Grego. Soil bioindicators i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2000, 33(1): 68-75.

    任天志, Grego. 持續(xù)農(nóng)業(yè)中的土壤生物指標(biāo)研究.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 2000, 33(1): 68-75.

    [19] Xu J B, Li C L, He Y Q,etal. Effect of fertilization on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nd fractionation of aggregates in upland red soil. Acta Pedologica Sinica, 2007, 44(4): 675-682.

    徐江兵, 李成亮, 何園球, 等. 不同施肥處理對旱地紅壤團聚體中有機碳含量及其組分的影響. 土壤學(xué)報, 2007, 44(4): 675-682.

    [20] An W L, Gao D Z, Pan T,etal. Effect of rice straw returning on paddy soil water-stable aggregate distribution and stability in the paddy field of Fuzhou plain.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2016, 36(5): 1833-1840.

    安婉麗, 高燈州, 潘婷, 等. 水稻秸稈還田對福州平原稻田土壤水穩(wěn)性團聚體分布及穩(wěn)定性影響. 環(huán)境科學(xué)學(xué)報, 2016, 36(5): 1833-1840.

    [21] Hou X N, Li H, Zhu L B,etal. Effects of biochar and straw additions on lime concretion black soil aggregate composition and organic carbon distribution.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2015, 48(4): 705-712.

    侯曉娜, 李慧, 朱劉兵, 等. 生物炭與秸稈添加對砂姜黑土團聚體組成和有機碳分布的影響.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 2015, 48(4): 705-712.

    [22] Zhang S, Wang L C, Du J,etal. Effects of different crops and straw mulching on soil aggregate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the dryland, triple cropping systems of Southwest China.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2016, 25(1): 98-107.

    張賽, 王龍昌, 杜娟, 等. 西南“旱三熟”區(qū)不同作物和秸稈覆蓋對土壤團聚體及固碳潛力的影響. 草業(yè)學(xué)報, 2016, 25(1): 98-107.

    [23] Tian D, Gao M, Huang R,etal. Response of soil respiration and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to returning of straw and biochar in rape-maize rotation systems.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2017, 38(7): 2988-2999.

    田冬, 高明, 黃容, 等. 油菜/玉米輪作農(nóng)田土壤呼吸和異養(yǎng)呼吸對秸稈與生物質(zhì)碳還田的響應(yīng). 環(huán)境科學(xué), 2017, 38(7): 2988-2999.

    [24] Zhang C X, Hao M D, Wei X R,etal. Change of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in different agro-ecosystems.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06, 14(1): 81-83.

    張春霞, 郝明德, 魏孝榮, 等. 不同農(nóng)田生態(tài)系統(tǒng)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變化研究. 中國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學(xué)報, 2006, 14(1): 81-83.

    [25] Fowles M. Black carbon sequestration as an alternative to bioenergy. Biomass & Bioenergy, 2007, 31(6): 426-432.

    [26] Zhang X, Liu X R, Zhang Q W,etal. Effects of biochar and straw direct return 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during maize growth season in North China Plain. 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2015, 34(10): 1943-1950.

    張星, 劉杏認(rèn), 張晴雯, 等. 生物炭和秸稈還田對華北農(nóng)田玉米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的影響. 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科學(xué)學(xué)報, 2015, 34(10): 1943-1950.

    [27] Kalbitz K, Solinger S, Park J H,etal. Controls on the dynamic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n soils: a review. Soil Science, 2000, 165(4): 277-304.

    [28] Lemke R L, Vandenbygaart A J, Campbell C A,etal. Crop residue removal and fertilizer N: Effects on soil organic carbon in a long-term crop rotation experiment on a Udic Boroll. 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 2010, 135(1/2): 42-51.

    [29] Wang Q K, Long W S, Wei F Z,etal. Active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oil quality.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5, 25(3): 513-519.

    [30] Schmidt M W I, Torn M S, Abiven S,etal. Persistence of soil organic matter as an ecosystem property. Nature, 2011, 478: 49.

    [31] Liang B, Zhou J B, Yang X Y,etal.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and fertilization models 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nd soluble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in dryland farming.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09, 23(2): 132-137.

    梁斌, 周建斌, 楊學(xué)云, 等. 栽培和施肥模式對黃土區(qū)旱地土壤微生物量及可溶性有機碳、氮的影響. 水土保持學(xué)報, 2009, 23(2): 132-137.

    [32] Omay A B, Rice C W, Maddux L D,etal. Changes in soil microbi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under long-term crop rotation and fertilization.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1997, 61(6): 1672-1678.

    [33] Mao D M, Min Y W, Yu L L,etal. Effect of afforestation on microbial biomass and activity in soils of tropical China.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1992, 24(9): 865-872.

    [34] Liu S L, Su Y R, Huang D Y,etal. Response of cmic-to-corg to land use and fertilization in Subtropical Region of China.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2006, 39(7): 1411-1418.

    劉守龍, 蘇以榮, 黃道友, 等. 微生物商對亞熱帶地區(qū)土地利用及施肥制度的響應(yīng).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 2006, 39(7): 1411-1418.

    [35] Chen A Q, Fu B, Lu Y,etal. Exogenous organic materials applied to paddy field improving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 N and dissolved organic C, N.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15, 31(21): 160-167.

    陳安強, 付斌, 魯耀, 等. 有機物料輸入稻田提高土壤微生物碳氮及可溶性有機碳氮. 農(nóng)業(yè)工程學(xué)報, 2015, 31(21): 160-167.

    [36] Luo Y, Durenkamp M, Nobili M D,etal. Short term soil priming effects and the mineralisation of biochar following its incorporation to soils of different pH.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2011, 43(11): 2304-2314.

    [37] Zhu Z J, Jiang P K, Xu Q F. Study on the active organic carbon in soil under different types of vegetation. Forest Research, 2006, 19(4): 523-526.

    朱志建, 姜培坤, 徐秋芳. 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態(tài)碳的比較. 林業(yè)科學(xué)研究, 2006, 19(4): 523-526.

    猜你喜歡
    土壤有機油菜可溶性
    油菜田間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樣實現(xiàn)機插
    油菜開花
    心聲歌刊(2019年4期)2019-09-18 01:15:28
    鮮地龍可溶性蛋白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較
    中成藥(2018年8期)2018-08-29 01:28:34
    種油菜
    西雙版納橡膠林土壤有機碳分布特征研究
    秸稈還田的土壤有機碳周轉(zhuǎn)特征
    土壤有機碳轉(zhuǎn)化研究及其進展
    AMDIS在土壤有機污染物鑒別中表征性統(tǒng)計量的探究
    可溶性Jagged1對大鼠靜脈橋狹窄的抑制作用
    午夜视频国产福利| 黄片播放在线免费| 丝袜脚勾引网站| 高清毛片免费看| 深夜精品福利| 日韩一本色道免费dvd|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影院123| 丝袜美足系列| 狂野欧美激情性bbbbbb| 国语对白做爰xxxⅹ性视频网站| 在线免费观看不下载黄p国产| 高清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全区人妻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影院| 咕卡用的链子| 一个人免费看片子| 男女下面插进去视频免费观看 |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 av有码第一页| 精品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春色校园在线视频观看| 美女中出高潮动态图| videosex国产| 国产成人91sexporn| 啦啦啦视频在线资源免费观看| 国产无遮挡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制服丝袜香蕉在线| 大片电影免费在线观看免费| a级毛片黄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av美女十八|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视频大全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欧美| 午夜老司机福利剧场| 欧美成人午夜免费资源| 免费女性裸体啪啪无遮挡网站| 美女国产视频在线观看| 美女国产高潮福利片在线看|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观看无遮挡的男女| av黄色大香蕉| 制服丝袜香蕉在线| 激情五月婷婷亚洲| 成人二区视频| 国产白丝娇喘喷水9色精品| 99香蕉大伊视频| 91在线精品国自产拍蜜月| 欧美成人午夜精品|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二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乱码 |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日本午夜av视频| 美女xxoo啪啪120秒动态图| 亚洲精品成人av观看孕妇| 国产午夜精品一二区理论片| 伊人亚洲综合成人网| 国产男女内射视频| 三级国产精品片|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 亚洲av中文av极速乱| 欧美精品av麻豆av|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66热6| 亚洲成av片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十分钟在线观看高清视频www| 性色avwww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久| 极品人妻少妇av视频| 亚洲婷婷狠狠爱综合网| 免费少妇av软件| 纵有疾风起免费观看全集完整版| 国产视频首页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av蜜桃| 国产一区二区激情短视频 | 日韩欧美精品免费久久| 美女中出高潮动态图| 精品人妻偷拍中文字幕| 综合色丁香网| 男女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蜜桃| 另类亚洲欧美激情| 婷婷色综合大香蕉| 久久午夜福利片| videos熟女内射|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视频大全免费| 在线观看国产h片|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 午夜福利,免费看| 日本色播在线视频| 91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三卡| 成人手机av| 日本av手机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 日韩 精品 国产| 国产精品.久久久| 亚洲国产av新网站| 日韩 亚洲 欧美在线| 赤兔流量卡办理|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一区二区| 大片免费播放器 马上看| 一个人免费看片子|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免费大全6| 18禁动态无遮挡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 av片东京热男人的天堂| 美女内射精品一级片tv| 一个人免费看片子| 国产精品 国内视频| 国产亚洲最大av| 啦啦啦啦在线视频资源| 大陆偷拍与自拍| 亚洲av男天堂| a级毛片黄视频|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 制服诱惑二区| av电影中文网址| 男人添女人高潮全过程视频| 男人操女人黄网站| 国产精品熟女久久久久浪|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汤姆久久久久久久影院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av麻豆狂野| 精品亚洲乱码少妇综合久久|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婷婷狠狠爱综合网| 精品一区二区三卡| 观看av在线不卡| 久久午夜福利片| 成人综合一区亚洲| 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宅男| 亚洲精品久久午夜乱码| av线在线观看网站| 永久免费av网站大全| 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成人欧美视频 | 国产精品蜜桃在线观看| av.在线天堂| 久久久精品94久久精品| 熟妇人妻不卡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精品自产自拍| 国产成人av激情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 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婷婷|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电影| a级毛片在线看网站| 久久综合国产亚洲精品|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av网站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性感艳星| 伊人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午夜日本视频在线| 高清不卡的av网站| 久久精品aⅴ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成国产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 精品1| 在线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 女人精品久久久久毛片|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性| 亚洲成色77777| 一级片'在线观看视频| 韩国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全区人妻精品视频| 午夜免费鲁丝| 国产色爽女视频免费观看| 午夜日本视频在线| 男男h啪啪无遮挡| 一级爰片在线观看| 69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 国产精品一区www在线观看| 不卡视频在线观看欧美| 我的女老师完整版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满18在线观看网站| 丝袜美足系列|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添夜夜欢视频| 大片电影免费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久久久久大尺度免费视频| 全区人妻精品视频| 在线观看美女被高潮喷水网站| 新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2区三区| 成人影院久久| videos熟女内射| 最新的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少妇猛男粗大的猛烈进出视频| 男女无遮挡免费网站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av成人精品| 18+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 水蜜桃什么品种好| 99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国产亚洲最大av|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亚洲高清精品| 国产永久视频网站| 高清欧美精品videossex| 人妻一区二区av| 一区二区av电影网| 少妇人妻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你懂的网址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成人漫画全彩无遮挡| 亚洲少妇的诱惑av| av福利片在线| 一级黄片播放器| 国产男女超爽视频在线观看| 人人妻人人添人人爽欧美一区卜| 精品人妻在线不人妻| 日韩伦理黄色片|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小说| 人体艺术视频欧美日本| av在线播放精品| 亚洲三级黄色毛片|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韦庄| 少妇 在线观看| 免费av不卡在线播放| 精品一区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第一av免费看| 亚洲国产av影院在线观看|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免费中文在 | 精品少妇久久久久久888优播| 免费少妇av软件| 99香蕉大伊视频| 欧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久| 丰满迷人的少妇在线观看| 久久久a久久爽久久v久久| 日本与韩国留学比较| 成人无遮挡网站| 亚洲精品一二三| 免费不卡的大黄色大毛片视频在线观看| 性色av一级| 制服丝袜香蕉在线| 咕卡用的链子| 欧美激情国产日韩精品一区| 欧美精品国产亚洲| 亚洲少妇的诱惑av| 视频区图区小说| 51国产日韩欧美| 最近中文字幕2019免费版| 青青草视频在线视频观看| 免费少妇av软件| 国产国语露脸激情在线看| 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人| 免费观看性生交大片5|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网站a站|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韦庄| 天堂俺去俺来也www色官网| 欧美xxⅹ黑人| videossex国产|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添夜夜欢视频| 国产亚洲最大av| 又黄又爽又刺激的免费视频.| 国产 一区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小说|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视频| 天堂8中文在线网|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亚洲高清精品| 国产精品一国产av| 久久久精品区二区三区| 欧美另类一区| 涩涩av久久男人的天堂| 日本wwww免费看| 国产乱来视频区| 日本-黄色视频高清免费观看| 一二三四中文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欧美+日韩+精品| 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成人欧美视频 | 国产白丝娇喘喷水9色精品| 国产精品免费大片| 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成人国产av品久久久| 午夜福利影视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蜜臀 | 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中文字幕 |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图片欧美| 成人黄色视频免费在线看|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九色| 亚洲一码二码三码区别大吗| 春色校园在线视频观看| 精品国产露脸久久av麻豆| 亚洲欧美日韩卡通动漫| 尾随美女入室| 免费av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av美女十八| 18禁裸乳无遮挡动漫免费视频| 啦啦啦啦在线视频资源| 日本与韩国留学比较| 欧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 精品亚洲成国产av| 亚洲国产av影院在线观看| 999精品在线视频| 男女边摸边吃奶| 咕卡用的链子| 人妻 亚洲 视频| 涩涩av久久男人的天堂| 人妻 亚洲 视频| 只有这里有精品99| 亚洲精品久久午夜乱码| 久久久国产欧美日韩av|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电影免费观看 | 午夜福利,免费看| 少妇人妻 视频| 国产 精品1| 亚洲国产精品999|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 女性被躁到高潮视频|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只有这里有精品99| 亚洲成人手机| 精品人妻在线不人妻| 视频区图区小说|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另类久久久| a 毛片基地|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 视频区图区小说| av卡一久久| 亚洲少妇的诱惑av| 一级,二级,三级黄色视频| 人人妻人人添人人爽欧美一区卜| 国产乱人偷精品视频| 在线看a的网站| 天美传媒精品一区二区| 男女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一二三四中文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亚洲三级黄色毛片| 26uuu在线亚洲综合色| a级毛片黄视频| 亚洲久久久国产精品| 久久久久久伊人网av| 51国产日韩欧美| 国产一区二区激情短视频 | 五月伊人婷婷丁香| 欧美人与性动交α欧美软件 | 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香蕉国产在线看| 亚洲精品日本国产第一区| 亚洲在久久综合| 日本wwww免费看| 熟女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av在线| 有码 亚洲区| 婷婷成人精品国产| 午夜福利网站1000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韩国三级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一二三| 亚洲国产av影院在线观看| 秋霞在线观看毛片| 免费观看av网站的网址| 日本av手机在线免费观看|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美女内射精品一级片tv| 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香蕉国产在线看| 2021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少妇高潮的动态图| 王馨瑶露胸无遮挡在线观看| 国产av码专区亚洲av| 好男人视频免费观看在线| 成人亚洲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成人无遮挡网站| 九九在线视频观看精品| 女性被躁到高潮视频| 国产女主播在线喷水免费视频网站| 女性被躁到高潮视频| 午夜福利网站1000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 街头女战士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 精品1| 日韩av不卡免费在线播放| 欧美xxxx性猛交bbbb|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av片|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片| 国产精品成人在线|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片|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开放| 女人被躁到高潮嗷嗷叫费观|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韦庄| 内地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日日撸夜夜添| 国产色婷婷99| 亚洲精品国产色婷婷电影| 国产精品国产av在线观看| 制服人妻中文乱码| 欧美人与善性xxx|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精品|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夜夜| 成人无遮挡网站| av.在线天堂| 久久久久网色|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专区第一集| 性色av一级| 国产熟女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视频免费永久观看网站| 少妇人妻 视频| 97在线人人人人妻| 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 国产午夜精品一二区理论片| 天美传媒精品一区二区| 免费av不卡在线播放| 婷婷色综合www|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在线免费观看不下载黄p国产| 国产黄频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人人97超碰香蕉20202| 99热网站在线观看| 免费少妇av软件| 多毛熟女@视频| 宅男免费午夜| 亚洲欧美日韩卡通动漫| 在线天堂最新版资源| 五月天丁香电影| 91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青春草国产在线视频| 香蕉国产在线看| 国产爽快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麻豆69| 精品99又大又爽又粗少妇毛片|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另类久久久| videos熟女内射|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va| 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 国产av国产精品国产| 亚洲经典国产精华液单| 精品国产国语对白av| 免费观看av网站的网址| 侵犯人妻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 av在线观看视频网站免费| 如何舔出高潮| 一本—道久久a久久精品蜜桃钙片| 国产淫语在线视频| 两个人看的免费小视频| 伦理电影大哥的女人| 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国产精品.久久久| 日本爱情动作片www.在线观看| 少妇熟女欧美另类| 久久久久久久大尺度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精品自产自拍| 大香蕉97超碰在线| 国产男女超爽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情色 制服丝袜| 高清视频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9色porny在线观看|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添夜夜欢视频| 色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少妇黑人巨大在线播放| 日韩成人av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在线不人妻| 亚洲美女视频黄频| 纯流量卡能插随身wifi吗| 观看av在线不卡| 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电影小说| 国产免费一级a男人的天堂| 老司机影院成人|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高清在| 咕卡用的链子| 肉色欧美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不卡| 插逼视频在线观看| av国产久精品久网站免费入址| 成人亚洲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精品国产av在线观看| 欧美另类一区| av视频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男女边吃奶边做爰视频| 男女无遮挡免费网站观看| 大片电影免费在线观看免费| 巨乳人妻的诱惑在线观看| xxx大片免费视频| 天天影视国产精品|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看| 日本欧美视频一区| 亚洲av福利一区|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五月玫瑰六月丁香|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在线| av又黄又爽大尺度在线免费看| 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久久蜜臀av无| 国产色婷婷99| 高清av免费在线|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免费看| √禁漫天堂资源中文www| 80岁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www.熟女人妻精品国产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精品| 51国产日韩欧美| 国产精品成人在线| 蜜桃国产av成人99| 看非洲黑人一级黄片| 国产爽快片一区二区三区| 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一个人免费看片子| 高清av免费在线| 午夜视频国产福利| 青春草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 中文字幕av电影在线播放| 色94色欧美一区二区| 一本久久精品| 成人亚洲欧美一区二区av|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看十八女毛片水多多多|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在线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 日本av手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二区| 午夜免费鲁丝|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 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色5月婷婷丁香| 一二三四中文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国产女主播在线喷水免费视频网站| 美女视频免费永久观看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婷婷| 九草在线视频观看| 熟女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草草在线视频免费看| 午夜视频国产福利| videossex国产| 最新的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精| 欧美精品av麻豆av| 国产av码专区亚洲av| 久久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久久久国产精品| 热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7| 国产精品无大码| 免费少妇av软件| 亚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纯流量卡能插随身wifi吗| 精品久久国产蜜桃| 成人亚洲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液的使用体验|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 男人操女人黄网站| 成年女人在线观看亚洲视频| 卡戴珊不雅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精品人与动牲交sv欧美|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美| 国产高清国产精品国产三级| 肉色欧美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如何舔出高潮| 免费av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人| 久久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黑人高潮一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在线观看 | 只有这里有精品99| 国产精品久久久av美女十八|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激情视频| 22中文网久久字幕|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 | 亚洲成人av在线免费| 一边摸一边做爽爽视频免费| 一本—道久久a久久精品蜜桃钙片| 国产探花极品一区二区| 中文乱码字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看非洲黑人一级黄片|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出69影院 | www.av在线官网国产|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亚洲av男天堂| 国产探花极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不卡 | 欧美日韩精品成人综合77777| 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中文字幕 | 伦理电影大哥的女人| 一级黄片播放器|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av在线|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影片| av又黄又爽大尺度在线免费看| 女人久久www免费人成看片| 最近的中文字幕免费完整| 色吧在线观看| 免费大片黄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a在线观看| 七月丁香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av网站| 最近的中文字幕免费完整| 一本—道久久a久久精品蜜桃钙片| 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99热全是精品| 啦啦啦在线观看免费高清www| 成人亚洲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性色av一级| 日本猛色少妇xxxxx猛交久久| 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久| 丝袜在线中文字幕| 91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免费在线观看一区| 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果冻|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 国产有黄有色有爽视频| 丝袜在线中文字幕|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在线观看| 久久人妻熟女aⅴ|